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

一年前離開京城的時候,郭叢打定主意要從此隱居鄉間,兩耳不聞天下事,可事情長了腿,會自己找上門來。

當韓孺子還在塞外遙望京城、對宮中發生的事情苦思冥想而不得要領之際,同樣遠離京城的郭叢,已經聽說諸子爭位的大致情況,迫不得已,與兩名送信的學生上路,一個月前回到京城,未入舊宅,而是借住在朋友家中,閉門不出,只接待過寥寥幾名拜訪者。

饒是如此,這位垂垂老矣的大儒,對京城形勢的瞭解仍遠遠多於一般的大臣。

郭叢身體不好,韓孺子命人搬來舒適的軟椅給他坐,楊奉有自己專享的一張椅子,在書架旁邊,離書桌後面的倦侯相對遠些,能夠不着痕跡地脫離交談,也可以隨時加入。

僕人退下之後,書房裡只有他們三人,郭叢默認了楊奉的存在,開始勸說倦侯退出帝位之爭。

WWW◆ тт kΛn◆ C○

韓孺子沒料到郭叢的到訪,更沒料到他會向自己直白地提出這樣的要求,想當初,爲了讓這位老師傅在講經時多說一點內容,還是皇帝的韓孺子費了多少精力啊。

他沒有生氣,微笑道:“爲了大楚江山?我有何德何能,參與爭位雖然會影響到大楚江山的安危?”

郭叢呼吸粗重,讓韓孺子想了老將軍房大業,但是有區別,後者粗重而有力,像是正被用力拉扯的風箱,前者粗重而綿軟,總像是人生中的最後一次。

“大臣選擇皇帝?不不,自古以來沒有過這種事情,大楚絕不能開這個先例。”

韓孺子手邊有一本史書,裡面記載着上古時期的事蹟,頗多荒誕不經,但是正如楊奉所說,裡面有幾段記載,換個角度想的話,很像是大臣在選帝王,經過寫史者的粉飾修改之後,變得隱諱不清。

韓孺子沒有向郭叢推薦這本史書,說道:“請郭老先生相信,我也絕不想開這種先例,可形勢如此……”

“形勢可以改變。”一向儒雅到有些懦弱的郭叢,這時候卻顯出幾分咄咄逼人,“如果爭位的皇子只有一位,那就不是大臣選擇皇帝了。”

韓孺子看了楊奉一眼,忍不住笑了,心中有很多疑惑,決定先提最古怪的一個,“大臣選皇帝這種事雖然古怪,不合禮儀,但是對大臣很有好處,郭老先生爲何反對呢?”

“問題就在這裡,倦侯剛剛將‘不合禮儀’四個字說得多輕鬆啊,可這不是蟻穴,這是潰堤,此前歷朝歷代莫不亡於此,大楚絕不能重蹈覆轍。就因爲選帝對大臣有好處,我才反對,大臣一旦嚐到甜頭,將很難放棄,以後的皇帝都將由大臣選立,倦侯接受嗎?”

“嗯……未嘗不可。”韓孺子其實沒想過那麼遠的事情。

“如果大臣們選出的皇帝不姓韓呢?”

“不至於吧。”

“大權在握,爲何不用?選出異姓皇帝還不是最差的結果,大臣僭越帝權,自然就有人僭越臣位,以下犯上將會成爲慣例,最終是人人都選自己當皇帝,天下大亂,四分五裂,大楚亡矣,中原也將從禮儀之邦淪落爲豪強之地。”

郭叢真是一名腐儒,韓孺子有點厭倦這場交談了,他好像又回到了從前,在凌雲閣裡聽課聽得昏昏欲睡,可他現在畢竟有選擇了,於是打斷老先生的禮儀之談,說道:“好吧,皇帝不可由大臣選擇,可是爲什麼非得讓我退出呢?郭師覺得我不配做皇帝?”

郭叢長嘆一聲,猶豫了一會,說:“倦侯會是一位好皇帝,可時機不對,我勸倦侯退出,也是爲了救你一命。眼下的形勢很明顯,冠軍侯是前太子遺孤,已經取得多數大臣的支持,爭議最小,也合禮儀,冠軍侯天命所歸,選帝之權不算落入羣臣之手。”

“還有東海王呢。”韓孺子心生怒意,仍沒有顯露出來,他打算聽郭叢說完,這畢竟代表着許多文臣的看法。

“見過倦侯之後,我就去見東海王,勸他也退出。”

“郭師覺得東海王會同意?”

“總得試一試,如果不行,我就去勸說崔太傅,他之前已經有意支持冠軍侯,回心轉意應該很容易,沒有南軍做靠山,東海王總該退出了吧。”

“我會考慮的。”韓孺子敷衍道。

郭叢當然能聽出來,他又嘆了口氣,“倦侯所依仗者,無非是滿倉城北軍,人人都說北軍效忠於倦侯,我卻不這麼認爲:北軍勳貴子弟衆多,哪有父兄支持冠軍侯,而弟侄轉投他人的事情?傳言必不可信,已經有人前去查看事實,一旦真相大白,倦侯更不會取得大臣的支持,何必冒天大之險爭不可得之物呢?違時逆命,實不可取,莫不如激流勇退,安享富貴。”

這已經近於直接威脅了,卻是一個十分有力的威脅。在柴悅等人的配合下,韓孺子的確誇大了北軍對他的擁護,打算以此爲基礎,在朝內尋求大臣的支持,反過來再展示給數百里之外的北軍。這是一個需要精細操作的遊戲,一步走錯,就可能導致北軍與大臣同時拋棄韓孺子。

迄今爲止,出錯的都是冠軍侯,韓孺子一直在受益。他打量對面的老先生,推測此人及其追隨者的實力,“郭師非支持冠軍侯不可?”

“我不支持任何人,只是冠軍侯稱帝,帶來的混亂最少。”郭叢頓了頓,“換成倦侯,我照樣不會反對。”

韓孺子大笑,當初他當皇帝的時候,唯一爲他說過的話人是名太監,而不是大臣或者儒生,他站起身,“小子頑劣,沒有郭師教導,何知禮儀之重?不過,總得給我一點時間考慮考慮吧。”

韓孺子沒什麼可考慮的,但是除非必要,他不想當面拒絕。

郭叢費力地站起身,“倦侯儘管考慮,等北軍那邊傳來消息,倦侯再做決定不遲。”

郭叢再次重嘆,似乎想要說些什麼,搖搖頭,告辭離去。韓孺子親自送到大門口,回到書房裡,納悶地向楊奉道:“郭叢致仕多年,國子監裡又沒有幾位大臣,諸子爭位與他沒有半點關係,他爲何出頭,跑來趟混水?難道真是爲了所謂的禮儀?”

郭叢勸說韓孺子的時候,楊奉一直沒有開口,也沒有送行,這時露出微笑,好像剛剛打了一場勝仗,“倦侯應該高興,水面起瀾,意味着水下有魚,郭叢出面,則意味着大魚。”

“你得好好跟我解釋一下。”韓孺子徹底糊塗了。

楊奉站起身,走出幾步,突然停下,說:“勳貴講祖上,武將講軍功,江湖人講交情,商人講利益,文臣講仁義、講禮儀。”

“嗯。”韓孺子還是沒聽明白。

“文臣從何而來?”

“文臣……從讀書人而來。”

“沒錯,可讀書人千千萬萬,成爲文臣的能有幾人?”

“不多,所以有科考、有薦舉,從衆多讀書人之選拔可用之材。”

“文臣會忘記讀書人嗎?”

“不會吧?不會,史書上記載得很清楚,開國時用武將,守國時用文臣,文臣上位之後,總是大力提升讀書人的地位,前朝如此,本朝也不例外。”

“讀書人反過來也會影響文臣。”

“那些落榜的書生能影響朝中大臣?”韓孺子不太相信。

“讀書人不只是落榜的書生,還有拒絕參加科考的人,還有隱於朝中不願當大官的人,讀書人雖然無權無勢,但是數量衆多,口口相傳,他們掌握着文臣的名聲。”

韓孺子突然想起來,楊奉從前就是一名讀書人,這名太監對從前的經歷不願意細說,可他對讀書人顯然非常瞭解。

“郭叢就是那個掌握名聲的讀書人?”

“別用掌握這個詞,那有點過了,但是郭叢肯定很有影響力,否則的話,他也不會返京參與此事。”

“羅煥章呢?影響好像更大。”韓孺子想起了另一位講經教師。

“羅煥章影響很大,但他拒絕科考,與朝廷畢竟隔着一層,跟郭叢還是比不了。”

韓孺子想了一會,“可我還是不明白,讀書人爲什麼要反對諸子爭位,這能提升文臣的地位,自然也就是提升讀書人的地位。”

無論如何,韓孺子不相信這僅僅是“禮儀”的問題。

“或許,郭叢這些讀書人感覺到了威脅,覺得他們最終會失去對文臣的影響。”

“被誰威脅?”

楊奉沒回答,陷入沉思,好像被什麼難題困住了。

“望氣者嗎?”韓孺子自己給出回答,他很佩服望氣者的本事,可是仍覺得楊奉有點過於高估這些人的實力了。

楊奉開口了,沒有提起望氣者,“郭叢的老奸巨滑不亞於宰相殷無害,倦侯剛纔應對得很好,永遠不要當面得罪這種人。”

“恐怕這只是早晚的事。”

“不不,郭叢其實給倦侯帶來了好消息。”

“好消息?”

“嗯,郭叢說得很清楚,他不支持任何人,只是因爲冠軍侯佔據優勢,他才希望倦侯與東海王退出。”楊奉頓了頓,“這說明郭叢根本不看好冠軍侯,這也是讀書人的立場。他還說,北軍勳貴子弟衆多,絕不會違逆父兄——這是在提醒倦侯,只有得到勳貴的支持,你才能擊敗冠軍侯。”

韓孺子一呆,他可一點也沒聽出來郭叢的“善意”。全本小說網

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四百五十章 親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談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二十章 仁義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通知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聖旨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五百二十章 逃難路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五十章 軟禁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無虛發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六章 衣帶詔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楔子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位公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
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四百五十章 親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談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二十章 仁義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通知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聖旨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五百二十章 逃難路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五十章 軟禁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無虛發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六章 衣帶詔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楔子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位公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