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

禮部尚書元九鼎對這批西方使者沒有半點好印象,“化外狂徒,舉止粗鄙,言語無知,依臣之見,不必與他們一般見識,也不必留住驛館,套上枷鎖,派兵一路退回西域好了。”

勤政殿裡的大臣都認可元九鼎的建議,不殺使者並非因爲害怕,而是覺得雙方地位差距太大,不值得動怒。

韓孺子只對一件事感到困惑,“大楚與此國相隔萬里,從無往來,按使者所言,他們的國王對大楚充滿恨意,這是爲何?”

元九鼎回道:“城中有一些西域客人,據他們說,西王祖先本是中原人,因戰敗投降匈奴人,又隨匈奴人西去,後世淪落爲奴。西王崛起之後,最恨匈奴,其次是中原,認爲是中原朝廷無道,迫使其祖投降。大意如此。”

神鬼大單于的自稱過於狂傲,元九鼎不用,只稱“西王”。

“哪朝之事?”

“臣不知,西域人轉述之辭,不盡可信,即便是西王本人,大概也不記得朝代,所謂復仇,只是一時狂言。據傳,西王征途並不順利,因其殘忍無情,極西方各國的叛亂此起彼伏,用不了多久,西王就將潰敗,他連大楚的山水都看不到。”

事態若是朝這個方向發展,當然最好不過,韓孺子想了想,說:“不必上枷鎖,十天之後遣返使者,不予饋贈。大楚也派使者西去,或許能與他們同行,以爲引導。”

衆臣吃了一驚,宰相申明志已有退意,因此不開口,新任左察御史馮舉上前道:“極西之地羣王並爭,混亂不堪,楚使此去……”

韓孺子擡下手,表示自己還有話要說:“極西之地原有不少依附之國,一時混亂,早晚都將結束,到時各國更替、名號變動,全憑他們自說自話可不行,楚使此行,乃要親眼所見,爲朕帶回確切消息。”

羣臣這才無話,尤其是元九鼎,如果極西各國結束混亂、恢復進貢,負責查清名實的職責歸禮部。

韓孺子沒有推薦任何人,而是遵照朝廷的做事規矩,讓禮部公開徵召勇敢之士,出使萬里之外的戰亂之地。

應徵的人不多,誰都明白,此去凶多吉少,多半可能凍死於路上,縱然僥倖到了極西之地,那邊的戰亂未必結束,還是危險重重、寸步難行。

只有韓息明白這是皇帝給自己的機會,但他非要先問個清楚。

他現在是衆多散騎常侍中的一員,可以直接求見皇帝,獲准之後,前往凌雲閣見駕,這時距禮部徵召勇士已有四天。

韓息總算有了一身沒有補丁的新袍,進屋跪拜行禮都合規矩,看上去很正常,一開口就與衆不同,“微臣叩見拜見,請陛下手寫一份恢復安陽侯的保證,微臣即刻出發,一時也不耽擱。”

屋裡的太監與侍衛側目而視,韓孺子微笑道:“朕爲何要寫這樣一份保證?”

韓息擡起頭,面露驚訝,“陛下不是在徵召使節前往極西之地嗎?微臣願往,但是之前與陛下說得很清楚……”

韓孺子搖搖頭,拿起桌上的一張紙,“你說自己願意出使極西之地,可是禮部送來的應召名單上沒有你的名字。”

“微臣先要保證,再去應召。”韓息以爲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這果然是一個死心眼兒的人,韓孺子仍然搖頭,“應召者衆多,用不用你尚在兩可之間,朝廷爲何要做出保證?”

名單上其實只有寥寥數人,看履歷,都是小吏與平民,甚至是獄中的有罪囚徒,都不夠資格擔任大楚使節。

韓息不知道,只覺得競爭者衆多,這是他沒料到的意外情況,一下子啞口無言。

韓孺子說:“韓息,你若相信朕、相信朝廷,就先立功再問賞,世上沒有先論賞後做事的道理,你可明白?”

“微臣相信陛下,卻不怎麼相信朝廷,微臣只擔心一件事,此番出使不只爲傳信,還要觀看風俗、勘查地形,來回至少需要三年。三年之後,微臣不太相信的朝廷仍在,微臣相信的陛下卻未必還在,因此希望……”

幾名太監同時開口斥責,韓息也反應過來自己的話太過分了,竟然在詛咒皇帝,急忙磕頭謝罪。

韓孺子沒有在意,說:“做大事者不畏險阻,你想恢復祖上的侯位,就得甘冒奇險,若想踏踏實實,不如回家做夢去吧。”

韓息仍在磕頭,韓孺子揮手,表示他可以退下了,又補充一句:“如果你真能出使西方,在路上定要祈禱朕長命百歲。”

“陛下萬歲萬萬歲。”韓息告退,沒拿到任何保證,但是當天就去禮部報名。

極西方的使者共有百餘人,途中傷亡過半,到達大楚京城只剩三十多人,他們傳遞的信息極其狂妄,本人卻沒有那麼無禮,隨大楚安排,怎麼都行,也願意帶楚使一塊回國,只有一個要求,希望大楚接下“正天子”的信,並且給一封回信。

信中的內容與使者所言差不多,都是發出通牒,命令大楚皇帝即刻投降。

禮部收下信,但是隻給一份回執,表示信已收到,至於皇帝的回信,那是斷然不能寫的,一個字都不行。

拿到回執,西方使者已經滿意,幾天之後,他們踏上回國之路,身邊多了一隊楚使。

wωw★тTk án★CΟ

爲了給楚使安排身份,禮部煞費苦心,最後定名大楚行西觀風使,表明他們去往西方並無確切目的,只是觀望各地風俗,傳遞大楚天子的善意,至於見誰不見誰,都由正使韓息自己決定。

楚使共有五十人,除了宗室子弟韓息,隨行者不是走投無路的欠債者,就是希望藉此贖罪的囚徒,朝中大臣都對這支隊伍能走多遠表示懷疑。

韓息家人送行,在城外灑淚分別,沒指望再見到他回來。

西域也有回信,聲稱這批西方使者沒有走鄧粹等人駐守的崑崙山口,而是從北線進入西域,西域各國驚恐不安,害怕遭到神鬼大單于的報復,因此小心款待,一路送到楚界。

大楚駐西域的官員全程被矇在鼓裡,最後一刻不得不承認現實。

韓孺子命令禮部、兵部繼續收集極西方的消息,西域雖然都是小國,但他們都對神鬼大單于感到驚恐,必有原因。

但西方的敵人畢竟還沒有打來,一封狂妄的信不會對大楚產生可見的傷害,韓孺子派出使節之後,又開始忙於眼前的事務。

二月中旬,另一名宗室子弟終於伏法,韓稠在獄中自經而亡,皇帝****,免去街頭問斬,賜給白綾一條。

刑部送來的公文裡說韓稠臨死前跪地謝恩,懺悔種種罪行,隨後整衣而起,以絹蒙面,表示死後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金純忠也在現場,對皇帝講述的卻是另一種場景。

韓稠早知自己必死無疑,真到了這一刻,仍然嚇得魂不附體,一直在號啕大哭,向見到的每一個人發誓,只要肯放他逃走,願意分一半家產當作謝禮。

洛陽侯的家產早被充公,他全給忘了。

午時過後,行刑者到來,韓稠癱軟在地,屎尿齊流,根本站不起身,數名獄卒擡起,折騰了小半個時辰,總算將他的脖子套進了白綾。

韓稠的最後幾句話不是謝恩與謝罪,而是吼了一句“做鬼也不放過你們”。

他的臉上的確蒙了一塊布,不是他自己的意願,而是他胡說八道,刑部官員命人以布堵嘴,順便蒙面。

“韓稠至死不承認自己有罪,以爲……”金純忠說不下去。

韓孺子嘿了一聲,“以爲朕在刻意報復他?”

金純忠點點頭。

在韓稠看來,自己曾經全心全意地討好皇帝與太后,皇帝當時若是接受,就不會有自己後來的背叛與刺駕,所以一切錯誤都在皇帝身上,至於商人與百姓,從來不在他考慮的範圍內,他一直視洛陽爲自己獨有的地盤,如何搜刮都是他的權力。

韓孺子忍不住嘆息,單單收拾一個韓稠就如此費時耗力,整頓宗室不知要多久。

“匈奴回信了嗎?”韓孺子問。

金純忠道:“貴妃回信了,說她不知情,大哥金純保現在大單于身邊做事,她將我的信轉送過去,要等一陣纔有回信。”

韓孺子很想問一問金垂朵的狀況,想了想,還是沒有開口。

二月底,雲夢澤傳來消息,羣盜主寨已被攻克,欒半雄落網,正被押送進京。

雲夢澤、東海、匈奴、神鬼大單于,韓孺子心中的四大患去除了一個,波瀾不驚,心中並沒有策劃時的興奮。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證明大楚朝廷餘威猶在,接下來的路更加難行。

楊奉送來一封信,盟主大會將如期舉行,沒有羣盜參與,會選出一位溫和的盟主,協調江湖關係,儘量遠離朝廷的明爭暗頭。

在信中,楊奉表示淳于梟已經露出馬腳,很快就將落網,所以他要等一兩個月再回京。

韓孺子很好奇楊奉最終抓到的“淳于梟”會是誰。

楊奉在孜孜不倦地追尋目標,韓孺子也沒閒着,雖然還不能巡狩四方,但他要走出第一步——離開皇宮,並且藉機重整宗室。全本小說網

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犬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脅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感謝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二百七十章 寬赦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四十七章 飛石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五百三十章 亂猜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四百七十六章 傳染的不安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虎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聖旨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門惡戰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通知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
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犬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脅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感謝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二百七十章 寬赦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四十七章 飛石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五百三十章 亂猜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四百七十六章 傳染的不安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虎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聖旨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門惡戰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通知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