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僵持

屋子裡最鎮定的人是羅煥章和太后,聽到外面的喧譁聲,最驚訝的也是他們兩人,太后迅速起身,向門口望去,隨後慢慢坐下,目光轉向韓孺子,因爲她聽得清清楚楚,外面的人在喊“救駕”。

羅煥章轉身走到門口,外面的人還沒有衝進內院,兵器撞擊聲卻是清晰可聞,還有太監們的尖銳叫聲,盡是什麼“苦命人”。

他轉身向一臉茫然的步蘅如問道:“怎麼回事?內宮門戶不是都有人把守嗎?”

“是啊,都有人把守……我出去看看。”步蘅如匆匆走出房間,很快就回來了,臉上帶着明顯的惶恐,“不知哪來的一羣太監和宮女,五十多人,拿着……木棍、竹竿,將慈順宮包圍了。”

“太監和宮女?”羅煥章莫名其妙。

憤怒而震驚的東海王忍不住冷笑道:“那麼多武功高手擋不住五十幾個太監、宮女嗎?”

步蘅如搖搖頭,“外面的人都跟皇太妃去勤政殿了,只剩四個人守衛大門,我以爲……讓他們三個出去,殺幾個人立威……”

門口的三名短刀客正要出門,羅煥章喝了一聲,“留下。咱們的計劃是挾持太后與皇帝,守住這兩人,就不算失敗。”

東海王垂下頭,臉色發青,因爲他不在“兩人”之中。

羅煥章走到太后面前,拱手道:“佩服,太后壓制朝堂而羣臣愈忠,血染內宮而奴婢效命,實在是佩服。”

太后眼不擡,冷淡地說:“朝堂在我手裡,內宮是皇太妃管理,跟我沒關係,外面那些人並非爲我而來,你沒聽到他們在喊‘救駕’嗎?他們是皇帝的人。”

羅煥章當然聽到了,可是從皇宮到朝堂,每個人嘴裡喊的都是“陛下”,心裡卻各有想法,所以他根本沒想到皇帝,聽到太后的話這纔看向窗邊坐着的少年。

韓孺子心中激動萬分,張有才和佟青娥畢竟做到了,皇帝不再是這場宮廷政變的旁觀者,但他仍能保持鎮定,迎向羅煥章的目光。

“陛下居然能讓一羣太監和宮女向您效忠?”羅煥章仍然不太相信。

“順勢而爲,太后抓人、殺人,我才能取信於人。”韓孺子的注意力大都放在外面的喧譁聲上,慈順宮大門口只有四名守衛,幾十名太監和宮女卻一直沒攻進來,說明事情進展得不是特別順利。

“這就是仁義之道的好處了,權謀能建功,仁義能守成,權謀能進取,仁義能斷後。”羅煥章又轉向太后,“我們也是順勢而爲,武帝、桓帝、思帝相繼駕崩,太后以女主聽政,崔氏以外戚專權,大楚根基已經腐爛,纔給予江湖人一次機會。”

“閣下還是這麼好爲人師。”太后短促地笑了一聲,“大楚的根基怎麼樣不好說,你眼下的狀況可不妙。”

三名刀客從門外跑進來,都是步蘅如的人,手中握刀,衣服上沾滿了蛋清、菜葉等物,扯破了幾個口子,還有一點血跡,面帶倉皇,一進屋轉身就要關門。

幾根竹竿從門外尾隨而至,一通亂戳。

步蘅如大驚,與屋裡原有的三名手下上前幫忙,七個人擠成一團,總算勉強守住門戶,還是有數根竹竿從門縫裡伸進來,外面更是砰砰亂響,夾雜着“救駕”的叫聲。

“燕鳴鳳呢?”步蘅如驚駭交加,卻還沒有忘記自己的手下。

“他被暗槍捅倒了,不知死活。”一人靠門回道,有點氣急敗壞,補充道:“你說此事有驚無險,不會遇到任何反抗,爲什麼……”

“你還說你們個個以一敵百呢,怎麼連太監和宮女都打不過?”形勢一變,步蘅如也不能保護鎮定,更不肯平白擔負責任。

“閉嘴。”羅煥章喝道,現在可不是內鬥的時候,盯着皇帝打量了一會,對步蘅如等人說:“開門。”

“不能開。”另一名滿身髒東西的刀客大聲反對,他們與外面的太監和宮女交過手,知道這些人不好對付。

“蠢貨,跟一羣奴婢鬥什麼?守住皇帝、太后……和東海王,誰敢進來?”羅煥章並不認輸。

東海王小聲道:“現在想起我了。”

羅煥章也只是提他一句而已,幾步走到皇帝面前,躬身道:“陛下見諒。”

步蘅如終於反應過來,咬牙道:“別守門了,聽我命令:小龍,你看東海王,大龍、鄧爺跟我守太后,你們三個守皇帝。一、二、三……撤!”

堵門的七個人一鬨而散,分別衝向自己的目標。

韓孺子和東海王只是十三歲的少年,太后與王美人是女子,而且自恃身份,全都鎮定地接受挾持,誰也沒有做出反抗,只有東海王冷着臉,因爲他受到了區別對待。

門被衝開了,先是七八竹竿伸進來探路,然後是一個小小的身影,邁過門檻跪在地上,滿頭大汗,興奮至極地向皇帝說:“陛下,苦命人來了……您在慈寧宮是向我們發暗號了吧?”

“沒錯,你們來得正及時。”韓孺子說,三名刀客圍着他,只是亮刀,並沒有架在他的脖子上,皇帝的鎮定表現還讓他們後退了小半步。

沒人知道韓孺子心裡有多激動,他甚至沒法站起來,只能坐在圓凳上,儘量將身體挺直。

張有才擦擦額頭上的汗珠,扭頭對外面的人說:“瞧,我就說這是陛下的密令,咱們來對了。”可能是有人對他暗示了什麼,張有才急忙轉身,向太后磕頭,“奴等救駕來遲,太后恕罪。”

太后不願與宮奴說話,扭頭對站在身邊的王美人說:“你養了一個好兒子。”

“他是太后的兒子。”王美人說。

太后輕哼一聲,沒再說什麼。

韓孺子明知母親是不得已而爲之,心裡還是感到一酸,同時生出些許疑惑,母親明明是被迫進宮,爲何比太后身邊的宮女還要忠誠?

羅煥章也有同樣的疑惑,可他得先解決眼前的危機,“請陛下命令無關人等退出寢宮。”

韓孺子看了看身邊的三柄短刀,對跪在門口的張有才說:“你們先退到庭中待命,朕要與羅師談一談。”

張有才將羅煥章和七名刀客全看了一遍,才答聲“遵旨”,起身剛要退出,王美人提醒道:“關閉慈順宮大門,不要讓任何人再進來。”

“是。”張有才退出,衆多竹竿也隨之退出,門卻沒有關。

王美人向太后欠身道:“臣妾未請而先命,請太后責罰。”

“嗯,不急。”太后稍顯倦態,望着從門外傾瀉進來的陽光,對幾尺以外的刀刃視而不見。

步蘅如等人則越來越緊張,全都看向羅煥章。

羅煥章思量片刻,覺得還是太后更重要一些,走到她面前,示意步蘅如等三人放下刀,說道:“真是遺憾,看來事情僵持住了。”

“我只遺憾信錯了人。”太后仍然沒有收回目光。

“我身邊的這幾位都是江湖上的英雄好漢,不懂皇家規矩,請太后寬恕。”

太后終於收回目光,看着羅煥章,“曾經有人對我說過,皇帝的權力只在十步以外、千里之內,我當時一笑置之,現在看來他說得很對,我將十步之內拱手讓人,結果落得今天的局面。十步之內,的確是江湖人的領地。”

韓孺子心中驚訝,原來楊奉對太后也說過類似的話,他到底站在誰的一邊?

羅煥章點頭稱讚道:“向太后說這話的人很有見識,淳于梟也說過,離皇帝越遠,感受到的威嚴越強烈,所以皇帝總是高高在上,遠離臣民,一旦有人衝過阻礙,來到皇帝近前,那威嚴也就變得不足爲懼,江湖上所謂‘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你們定下此計?”

“一半是計謀,一半是天授。淳于梟在齊國鼓動齊王起事,我在京城準備裡應外合,可是在崔家待久了,我發現自己有機會衝到皇帝面前,不,是太后面前。於是我與淳于梟約定,如果齊王能攻破函谷關,我就執行原定計劃,廢除皇帝與太后,迎立新君。如果齊王兵敗,就執行新計劃,來一次宮變。”

太后點頭,“我一定要活捉淳于梟,看看他究竟是何等人物。”

羅煥章一笑,“大臣能阻止皇太妃進入勤政殿,卻不能阻止皇帝的聖旨,就在此時此刻,皇宮中郎將正在換人,全體侍衛盡爲我用,太后的兄長、南軍大司馬上官虛,應該已經被剝奪印綬,南軍將士再度進城,到時候,容不得大臣們不聽話。”

太后也微微一笑,“每天午時之後,朝中數位爪牙之臣與我在廣文閣會面,若是見不到我,他們會去勤政殿軟禁大臣,皇太妃怕是回不來了。至於南軍大司馬,奪他的印綬恐怕不那麼容易。”

羅煥章轉身看去,門口的陽光表明午時早就過了。

羅煥章與太后互視,都在揣摩對方的底線。

站在旁邊的步蘅如突然開口:“用不着談了,淳于師向我下達過密令:大事不成,就將太后、皇帝、東海王全部殺掉。到時候羣臣無首,諸侯並爭,淳于師還有機會!”

步蘅如揮舞手中的刀,眼中盡是瘋狂。

(三江票說明如下:在電腦端投票,手機可選“電腦版”,進入起點頁面,左上方有“三江”字樣,點擊進入,頁面右側有“點擊領取”圖標,點擊,如果符合要求的話,就能得到一張票。頁面下拉,能看到《孺子帝》的封面,點擊投票即可。三江票每日可投一張,到4月24日下午14時結束。希望大家都能投下票,票數最多的作品下週好像還有一個推薦。謝謝。)

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六章 衣帶詔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進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二十章 仁義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後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九十章 賭局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
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六章 衣帶詔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進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二十章 仁義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後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九十章 賭局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