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

勤政殿裡的氣氛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大臣們最初保持沉默,往往一問三不知,看似無能,其實是在給太后一個下馬威,讓她明白朝廷離不開大臣,等到齊王敗局已定,大臣們變得活躍,爭相獻計,以顯示自己並非真的無能,現在,他們開始互相警惕、互相提防,說話越來越小心,以免成爲齊王的下一個陪死者。

掌權者對叛逆行爲向來沒有容忍度,採取報復手段時絕不留情,歷朝歷代如此,某些皇帝甚至會對尚處於萌芽狀態的叛逆大開殺戒,這種事情大臣們都能接受,有時候還會藉機剷除異己。

太后的野心卻超過了之前的大多數帝王,在發佈一道表面寬大的詔書之後,她對捉拿齊王餘黨的監督就一直沒有放鬆,還有越來越嚴的趨勢,就連最爲嚴苛的酷吏也不能令太后滿意,她不停地追問細節、下達新旨,要求將每一位參與叛逆的人挖出來,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誰也不能受到豁免。

最讓大臣們感到不安的是,勤政殿裡迎來了新人。

勤政殿是議政、擬旨的地方,能來這裡辦公,意味着進入權力的核心圈,人數沒有定員,少則一人,多則十幾人,通常來說宰相必定是其中之一,然後是皇帝指定的其他大臣。

從桓帝登基之日起,勤政殿裡的格局就沒怎麼變過,武帝選中的五名顧命大臣成爲這裡的常客,有時也會召來其他大臣,都是爲了解決某一事,事畢遣散。

上官虛是太后的哥哥,一步登天成爲南軍大司馬,在勤政殿也只是待了幾天就去常駐軍營,太傅崔宏和右巡御史申明志奉命離京,另有大臣臨時替代,早晚還是會離開,算不得正員。

太后打破舊格局,引來一位新人。

韓孺子認得的大臣不多,此人算是一位,禮部尚書元九鼎,曾經親自向皇帝演示登基之禮,並接受了皇帝的第一份“密詔”——轉頭他就將紙條交給了太監楊奉。

元九鼎消失了一段時間,韓孺子還以爲他受到了打壓,沒想到反而平步青雲,成爲太后信任的大臣。

作爲一名新人,元九鼎很少說話,大多數時候只是點頭,可其他幾名大臣卻感到如芒在背,心裡清楚得很,有新人進來,恐怕就得有舊人出去。

韓孺子在勤政殿裡只是象徵性地坐一會,通常不超過兩刻鐘,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裡,他也能感受到大臣們之間的緊張與猜疑。

太后壓迫得太緊,或許真有許多大臣支持皇帝,他想,心中更踏實一些。

皇太妃也在,經常從聽政閣裡走出來,替太后詢問幾個細節,給中司監景耀送去一摞摞詔書。景耀的位置就在聽政閣門口,守着一張桌子,寶璽擺在上面。

韓孺子的心跳有些加速,不由得佩服皇太妃,她沒流露出任何緊張,隨手將詔書放下,等景耀蓋過璽章,再隨手拿起,粗略地檢查一遍,交給不同的太監,太監再轉給大臣,大臣也要檢查一遍,然後由書吏繼續檢查,沒有問題之後才送到殿外分發給相關衙門。

除了聽政閣裡的太后,殿內每個人的動作都在衆目睽睽之下進行,韓孺子想不透皇太妃怎麼才能瞞天過海。

很快,韓孺子不再關心皇太妃和元九鼎,今天,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皇帝在勤政殿裡只是件擺設,很少受到關注,只有新人才會忍不住偶爾向皇帝那邊望一眼。

禮部尚書元九鼎在一次快速掃視中,發現了異常,他沒敢吱聲,馬上收回目光,繼續嗯嗯地點頭,可心中的疑惑與好奇已經生根,由不得他無動於衷,於是又望了第二眼、第三眼,覺得自己再也不能裝糊塗了。

元九鼎用手指戳身邊的吏部尚書馮舉,“陛下……”

馮舉很不耐煩,可是朝寶座的方向望了一眼之後,他也不能保持鎮定了,於是戳另一邊的兵馬大都督韓星,韓星立刻伸手去戳宰相殷無害。

殷無害定力深厚,就像沒有感覺一樣,還在念叨兩個字詞之間的區別,直到被戳了三次,才緩緩轉身,擡頭望去,眯着雙眼,半天沒反應。

大臣們都不吱聲,可他們的怪異行爲引起了太監的注意。

勤政殿裡一度有過許多太監,環繞着皇帝,不許大臣接近,如今已經少多了,只剩寥寥七八人,還沒有殿內的書吏多,對皇帝仍負看護之責。

左吉很少進勤政殿,離皇帝最近的是名中年太監,回頭看了一眼,嚇了一大跳,腿一軟,差點坐倒在地上,隨即發出孩童般的叫聲:“啊……景公、景公。”

終於,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皇帝。

皇帝在流汗,雖已入夏,殿內卻還涼爽,皇帝臉上如豆粒般大小的汗珠,肯定不是炎熱造成的。

大臣能裝糊塗,景耀不能,先是揮手命一名太監去通知太后,自己匆匆跑到皇帝身邊,用一種奇怪的語氣問道:“陛下……不舒服嗎?”

韓孺子捂着腹部,啞聲道:“肚子疼。”

“肚子……怎麼會疼?”景耀的聲音發顫了,萬一皇帝的疼痛是某人故意造成的,他離得這麼近可就是一個巨大錯誤,萬一皇帝真的倒在這勤政殿裡,又將掀起一場腥風血雨,不知自己還能不能躲過去。

“沒事。”韓孺子擠出微笑,他的疼痛是真實的,自從吃了孟娥給的藥丸之後,他就經常出現腹痛、打嗝等症狀,只有頭兩次比較嚴重,等他熟練地掌握了逆呼吸之法以後,症狀幾乎不會顯露出來,可是從昨晚開始,他就停止逆呼吸,有意將腹痛引發,在進入勤政殿之後達到頂點。

他的樣子看上去一點也不像是“沒事”。

景耀不知怎麼應對纔好,站在那裡手足無措,不敢再多問,生怕皇帝說出不該自己知道的事情。

皇太妃從聽政閣裡快步走出,來到皇帝面前,急切地問:“怎麼回事?”

皇太妃不瞭解皇帝的小把戲,流露出的關切是真實的。

韓孺子眉頭緊擰,“肚子疼,沒關係,這不是第一次,待會就能好。”

“不是第一次?上次是什麼時候?”皇太妃的聲音擡高了一些。

“一個多月前吧,應該是……皇后進宮前的幾天。”韓孺子彎腰蜷起,疼得連說話都困難了。

皇太妃眉毛漸漸豎起,轉向景耀,“如此大事,爲什麼沒人通知太后?”

景耀茫然,“老奴不知此事,是寢宮裡的奴才們知而不報吧?”

韓孺子費力地搖搖頭,“不是寢宮,是在凌雲閣……哎呦……不怪他們,是朕不想讓太后擔心,哎呦……”

疼痛實在太難忍了,韓孺子不得不開始運行逆呼吸,嘴裡叫得卻更加悽慘。

發現皇帝的疼痛似乎與陰謀無關,大臣們全都圍上來,在寶座下方跪成半圈,七嘴八舌地慰問。

“召御醫。”皇太妃命令道,大家的反應從這時起變得正常了,立刻有兩名太監飛奔出殿。

“陛下爲何獨自忍受腹痛?”太后從聽政閣裡出來了,跪在地上的大臣和太監膝行分開,讓出一條通道。

韓孺子擡頭看着太后,真想衝過去質問,自己的母親被帶到哪裡去了,可他只是用虛弱的聲音說:“孩兒尚能……忍受,以爲那只是一時之痛,不願、不願讓太后憂心……哎呦。”

太后走到寶座臺階下,盯着皇帝看了一會,轉身道:“傳左吉。”

左吉已經聽說殿內發生的事情,正守在門口,聽到太后的聲音,立刻撲了進來,四肢着地,爬行數步,連連磕頭,嘴裡一個勁兒地說:“奴才知罪。”

殿內大臣和太監們的心又都提了起來,誰都知道左吉乃是太后的心腹之人,他有意隱瞞皇帝的第一次腹痛,似乎有點陰謀的味道。

“好大膽的奴才,你即知有罪,當初爲何隱瞞不報?”太后真的發怒了,跪在兩邊的大臣、太監頭垂得更低,身體縮得比皇帝還要彎曲。

“真的不怪左公,是朕……堅持……”韓孺子爲左吉辯解。

左吉自己卻不敢辯解,這裡是勤政殿,有大臣在場,將責任推給皇帝只會更顯罪大惡極,“奴才知罪,奴才一時糊塗,奴才以爲陛下只是偶爾……”

“你以爲?你是御醫嗎?”太后更怒,她好不容易纔將局勢牢牢掌握在手中,絕不允許一點小事而引發衆多懷疑,“掌嘴,狠狠地打。”

在宮裡,沒有幾個人敢動左吉一根毫毛,在勤政殿,他卻只是一名背景複雜的太監,立刻就有兩名太監走上前去,一人按肩,一人掌嘴。

沒一會工夫左吉臉上就已鮮血淋漓,嘴裡含糊不清地喊“該打”,心裡清楚,太后非得在衆人面前狠狠地收拾他,才能堵住悠悠衆口。

可他就是不明白,皇帝的一時腹痛怎會再度發作,又偏偏是在勤政殿裡?

御醫很快趕到,先向太后磕頭,然後跪在皇帝面前爲他診脈,“陛下早膳吃了什麼?”

韓孺子的腹痛不那麼嚴重了,聲音還顯虛弱,“不記得了,與平時好像沒有兩樣。”

“嗯,陛下體內氣息有些紊亂,可能是積食不暢外加勞累過度所致,今後幾天宜食清淡之物,多臥牀休息,微臣再開幾副藥,吃過之後應該不會復發了。”

“不是食物的問題嗎?”皇太妃問道,她比任何人都要關心皇帝的安危。

御醫不敢說死,“應該不是,不過微臣可能要去御膳監問過之後才能確認。陛下不宜在此久駐,應該回宮休息。”

數名太監搭手將皇帝擡出勤政殿,很快有轎子擡來,韓孺子平時都是步行回宮,今天第一次乘轎。

皇帝的腹痛將引起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韓孺子最在意的卻是身邊人的反應。

當天夜裡,張有才和佟青娥第一次真心實意地向皇帝下跪,露出敬畏的神情。

韓孺子終於有了兩名可用之人。

(求收藏求推薦)

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九十章 賭局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通知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章 回信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讀書人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五十章 軟禁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九十章 賭局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軍侯密令第八十章 散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五百二十章 逃難路上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感謝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二百章 雪林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九十章 賭局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軍侯密令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
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九十章 賭局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通知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章 回信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讀書人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五十章 軟禁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九十章 賭局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軍侯密令第八十章 散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五百二十章 逃難路上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感謝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二百章 雪林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九十章 賭局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軍侯密令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