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

韓孺子餓了整整一天一夜,卻一點胃口也沒有,吃了一點東西就放下筷子,迫切地希望能與母親說幾句話,可是身邊的人只有東海王和兩名太監。

審過皇太妃之後,皇帝被送進暖閣休息,太后與大臣們繼續議事,宮變已被挫敗,謀逆者卻尚未全部落網:望氣者淳于梟一直沒有出現,俊陽侯花繽不知逃至何處,桂月華跳出值宿樓之後下落不明……

這一切都與韓孺子無關了,他又回到原點,成爲名義上的皇帝。

“是我將太祖寶劍送出去的。”他喃喃道,不明白隱瞞真相的是劉昆升,還是宰相殷無害。

“父皇要立我當太子,父皇要立我當太子……”離着不遠,東海王唸叨這句話已經不知多少遍,突然擡起頭,想要衝向皇帝,卻被兩名太監攔住,他還沒有受到懲處,唯一的原因是崔家的勢力未被摧毀。

“你聽見皇太妃的話了!”東海王大聲說,顧不得保持謹慎,“我才應該是皇帝!”

韓孺子突然覺得東海王有點可憐,“皇太妃的話並不可信,就算父皇立你當太子,也只是權宜之計,等他制伏大臣、剷除崔家的勢力……”

“你以爲我跟你一樣蠢笨嗎?”東海王怒氣衝衝,兩名太監衝他輕輕搖頭,示意他不可以對皇帝不敬,東海王心虛,放緩語氣,“只要讓我當太子,只要讓我留在父皇身邊,我的太子之位沒人能動搖,沒人……啊,父皇想立我當太子並非毫無預兆,父皇從前是東海王,我也是東海王!”

桓帝已經駕崩,他的真實想法誰都無從揣測,在他之前,武帝曾經三立太子,前兩位太子不僅被廢,過後又都被處死,在東宮留下鬧鬼的傳聞,桓帝不過是一場擊鼓傳花的幸運兒。

還有外面的太后,她失去了丈夫、兒子和妹妹,將權力握得越來越緊,她是勝利者嗎?

“朕乃孤家寡人。”韓孺子又想起了祖父說過的這句話,突然感到不寒而慄。

東海王哼了一聲,他從來就沒當韓孺子是皇帝,現在更不承認了。

外間突然傳來一陣喧譁,東海王噌地跑到門口,側耳傾聽,“上官虛進宮了,好像……不是好事。”

兩名太監去拉東海王,皇帝也離開椅子,跑到門口與東海王一塊傾聽,太監無法,只好站在皇帝和東海王身後,小心翼翼地看護着,以防他們闖出門去。

上官虛帶來的不是好消息,一進來就跪在地上磕頭,聲音裡帶着惶恐與氣憤,“崔宏……崔宏奪走了南軍……”

東海王輕輕地歡呼了一聲。

昨天上午,數名官員進入南軍,出示聖旨要收回上官虛的印綬,上官虛當然不信,想辦法留住這些人,派人進城打探消息,卻被攔在了宮外,見不到太后。

雙方僵持,都失去了寶貴的先機,消息迅速在軍營中擴散,之前的地震已經引發無數謠言,奪印的傳聞更令衆將士無所適從。上官虛是新貴,上任時間短,又沒有從軍的履歷,不是很受擁護,奪印的官員品階不高,其中一人來自北軍,更加不受歡迎。

當城內的宮變正處於危急關頭時,南軍營內醞釀着一場兵變。

關鍵時刻,崔宏來了,孤身一人,將衛兵和楊奉留給他的隨從都給支走了。他出現的時機再恰當不過,早幾個時辰,南軍將士很可能不敢接受一名無印之官,再晚一會,兵變發生,他也彈壓不住。

他恰好在南軍情緒最不穩的時候到來,給予他們一個希望。

崔宏執掌南軍多年,算不上深受愛戴,卻也頗受信任,一大批遭到上官虛貶斥的軍官立刻倒向舊上司,帶動全體將士高呼“崔將軍”。

淳于梟等人派去的奪印者成爲階下囚,崔宏毫不手軟,下令斬殺,上官虛和少量支持者趁亂逃走,一路狂奔,來向太后稟報,正好趕上宮變結束不久。

“上官虛爛泥扶不上牆,太后又信錯了人。”東海王興奮得臉都紅了,心中底氣陡升,敢對身後的太監怒目而視了。

隔着門,看不到太后的神情,她也一直沒說話,但是上官虛的聲音顫抖得越來越嚴重,表明太后非常憤怒。

“楊奉!是楊奉幫崔宏奪取軍權的。”上官虛急於推卸責任,想到什麼說什麼,“崔宏進營不久,楊奉也去了,他看到我一句話也不說,直接去見崔宏,這個……肯定有詐。”

對慈順宮裡的人來說,崔宏出現得頗爲突然,而且擾亂了剛剛到手的一場勝利,大臣們義憤填膺,爭搶着要去南軍活捉崔宏。大家都覺得,皇帝和太后若是遇難,重新掌握南軍的崔宏會是一股可怕的力量,可大楚的兩位至尊者安然無恙,擊敗崔宏應該很容易。

隔門傾聽的皇帝和東海王也都感到緊張,韓孺子好奇太后會如何解決這項危機,東海王比他忐忑得多,舅舅的成敗直接關係到他的命運。

大臣們的表態還在繼續,有人通報,楊奉求見太后。

“他還敢回來?膽子真是不小。”東海王吃了一驚,馬上想出瞭解釋,“哦,楊奉是替我舅舅當說客的,嘿,太監都是兩面三刀之徒,我一定要勸告舅舅,早點收拾掉這個楊奉。”

韓孺子相信楊奉不是那種人,他對另一名太監更覺困惑,“景耀怎麼又倒向太后了?”

“噓。”東海王現在只關心一件事,舅舅會向太后提出什麼條件。

楊奉的聲音傳來,一開口就惹怒了羣臣,“奴楊奉叩見太后,請太后屏退衆人,我有話要向太后單獨稟報。”

宮變剛剛結束,楊奉又被指控謀逆,居然提出這樣的過分要求,大臣們的責罵聲清晰地傳來,東海王皺起眉頭,“這幫老傢伙,罵人的花樣倒是不少,等我……哼哼。”

出乎大臣們的預料,太后竟然同意了楊奉的要求,命令大臣、太監和宮女都退下,似乎只留下幾名侍衛。

暖閣裡的兩名太監也自覺地遵守命令,先是小聲懇求皇帝和東海王退後,沒有效果,就只好動手了,兩人架起東海王,將他送回原處,然後轉身看着皇帝。

韓孺子自己走回去,坐到椅子上,外面的聲音不大,聽不清楊奉在說什麼。

“楊奉不可能投靠崔宏。”韓孺子想不出楊奉有任何理由要做這種事。

東海王嘿嘿笑了幾聲,“誰關心楊奉啊,你應該想想我舅舅會向太后提出什麼條件。”

韓孺子看向對面的東海王,“發生了這麼多事情,你還是想當皇帝?”

東海王瞥了一眼兩名太監,說:“就算當了皇帝之後立刻被砍頭,我也要當,有些人天生就該當皇帝,比如我。難道你不喜歡當皇帝的感覺嗎?”

“我只是一名傀儡。”韓孺子也不在乎太監,反正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兩名太監尷尬至極,連咳幾聲,乾脆站到門口去,假裝什麼都聽不到。

東海王身體前傾,認真地說:“沒錯,你只是一名傀儡,即便如此,仍有人主動效忠於你,中掌璽劉介、那羣太監和宮女,還有幫你遞送寶劍的宮門令……”

“咦,你知道寶劍是我帶出去的?”

“嘿,誰都知道,可誰也不是傻瓜,除非太后親口說出來,沒人會承認你的功勞。大臣們只會在心裡默默感謝你,呵呵,你可幫了他們一個大忙,太后從此將更加依賴大臣,父皇極力避免的事情,太后給實現了。”

東海王不耐煩地用手指在窗臺上敲擊,突然向門口走去,“不行,我必須見太后,舅舅……”

兩名太監向前一步,向東海王搖頭。

東海王只得退回原處,顯得更加焦躁,小聲自語:“舅舅若是聰明,就應該立刻打着救駕的旗號帶兵衝進皇宮,正好上官虛之前做過一次,不算破例。舅舅讓楊奉來幹嘛?那個太監不可信,就算要與太后談判,也該帶兵進來,面對面直接談……”

東海王不用再裝傻,分析眼前的境況時頭頭是道,韓孺子不由得爲他點頭,“太后的兄長失去了兵權,可她有大臣支持,你舅舅也不敢輕舉妄動吧。”

“這個時候還管什麼大臣?要不是羅煥章和步蘅如……”東海王忿忿地哼了一聲,“除了崔家,世上就沒有值得相信的人,我算明白爲什麼皇帝總是信任外戚和宦官了。”

“真是奇怪,你舅舅當初交出官印,現在又奪回官印,早知如此,就不用兜這個圈子了。”

“一點也不奇怪,當初朝廷掌握在崔家手中,太后是冒險者,外面又有齊王虎視眈眈,所以我舅舅選擇以退爲進,總不能眼睜睜看着大廈倒掉,把自家人也壓在下面吧?風水轉流轉,如今太后地位穩固,拼命想要保住朝廷,崔家卻風雨飄搖,不得不採取險招。你明白了吧?”

韓孺子當然明白,“大家都拿大楚江山做要挾,就沒人想過做點切實的事情嗎?反倒是謀逆的羅煥章想着天下百姓。”

“哈,崔家和太后爲什麼要想着天下百姓?他們又不是皇帝,你是皇帝,他們揮霍的是你的江山,要是換成我……”東海王的宮變一敗塗地,還被羅煥章欺騙,一時心灰意冷,連說大話的心情都淡了。

房門開了,走進來的是王美人,她對兩名太監說:“我要與陛下說幾句話,太后命你們將東海王帶出去。”

“我舅舅讓楊奉帶來什麼條件?”東海王問,沒有得到回答,只好跟兩名太監出去,心中惴惴不安。

自從幾個月前離家,這還是母子二人第一次單獨相見,韓孺子站起身,不知道說什麼纔好。

王美人走到兒子面前,笑了笑,“孺子,咱們不當皇帝了。”

(求收藏求推薦)

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順利之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二章 兄弟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十章 風波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五十章 軟禁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一百二十三章 奪寨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後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通知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一章 進宮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
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順利之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二章 兄弟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十章 風波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五十章 軟禁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一百二十三章 奪寨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後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通知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一章 進宮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