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

晉城被圍期間,趙若素決定輔佐皇帝,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他在中書省任職十幾年,深受南直勁器重,頂頭上司換了一位又一位,同僚也是有走有來,只有他們兩人如水中磐石,站立不倒。

他已經被視爲接任者,南直勁雖未明說,但意思非常明顯。

辭官的時候,趙若素對自己的老恩師說:“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大楚傾倒,你我也無立足之地,請允許我離開中書省專爲陛下效命,我保證,對這裡的事情隻字不提。”

南直勁一輩子沒發過火,這時大怒,臉紅脖子粗,“隻字不提?你從我這裡學去了所有本事,一句‘隻字不提’就能遮掩過去?就算不提,你還不是用這一套對付中書省、對付我?”

“南大人,該放下成見了,陛下與別的皇帝不同,值得輔佐。”

南直勁搖頭不止,“年少無知,我沒想到你也是這種人,哪個皇帝登基伊始不是勵精圖治?桓帝何嘗不是孜孜不倦日理萬機?結果如何,桓帝只堅持了兩年,當今聖上精力更充沛一些,或許能多堅持一段時間,然後呢?一旦打敗匈奴,解除了最大的隱患,他還能保持現在的勢頭嗎?不是跟多數皇帝一樣變得平庸,就是步武帝后塵,將殘暴當成精力。”

南直勁向來謹慎,對朝中之事從未妄發議論,這回真是氣極了,將心中的想法全倒了出來。

趙若素卻不會因此改變主意,“只要能消除大楚的內憂外患,陛下縱使事後變化,仍然值得。”

南直勁壓下心中的怒火,三十多歲的趙若素在他眼裡還是心智未熟的少年,需要諄諄教導,“覆巢之下,總有一兩枚完卵,你我聯手,必能保身護家,何必……”

趙若素向老恩師躬身行禮,“我意已決。”

過了將近半個月,他纔回到倦侯府,對這段時間的經歷,皇帝不問,他也不說,心裡着實鬆了口氣,因爲他的確不能說,那會連累太多人,與他輔佐皇帝的本意相違背。

韓孺子好奇,但也不想知道得太多,朝廷是一駕老舊的車輛,勉強還能負重前行,這就夠了,現在不是將它拆掉重造的時候。

趙若素說他能夠從東海國奏章中看出問題,韓孺子道:“朕知道中書省在擺放奏章時有些技巧,地方上也有門道?”

“大有門道。”這是趙若素最擅長的本事,隨口就能回答,“燕康在東海國爲相已久,身邊當有老吏相助,所寫奏章必定滴水不漏,比如這次替太后尋親,其奏章可爲典範,證人、證言、證物一一羅列,既顯得嚴謹,又表明工作辛苦,卻沒有自吹自擂的痕跡。尤爲巧妙的是,奏章裡提到了平恩侯夫人,若是有功,平恩侯夫人只算是首倡者,若是無功,則平恩侯夫人欺上瞞下,東海國也受其害。”

韓孺子笑了一聲,他可看不出這麼多門道,當時只覺得東海國的奏章有些冗長,但是毫無破綻,以至於他必須立刻去見母親,通報這個好消息。

“燕朋師的奏章會有什麼把戲?”韓孺子問。

“陛下挑選水軍大將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東海國有時間操作。如果燕師朋的戰功有假,需要大量的文書佐證,怕是有些困難,依微臣之見,這是冒領他人之功,爲了掩蓋,或者爲了事後推卸責任,東海國必定曾經在奏章中提起真正立功者的名字,就跟對待平恩侯夫人一樣,放在不起眼的地方,也提到了功勞,但是不會搶佔燕師南的風頭,也不會受到朝廷的注意。”

韓孺子點點頭,覺得很有可這個可能,但他看過的奏章太多,記不起東海國來的奏章有何特別,“明天朕就傳旨,讓中書省將奏章再拿過來——他們不會動手腳吧?”

趙若素搖頭,“中書省的原則是絕不違背聖旨,只要陛下的旨意十分明確,不會有人冒險動任何手腳,相反,一旦發現陛下意志堅決,中書省會全力配合。”

“嘿。”

別的大臣全力配合是爲了立功、顯功,中書省卻是爲了隱藏——不受皇帝關注,但又讓皇帝離不開,這是他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韓孺子下令傳膳,要與趙若素共同進餐,然後秉燭夜談。

趙若素不敢承受這樣的殊榮,寧願出去吃飯。

兩刻鐘之後,趙若素回到書房,皇帝這裡已經收拾乾淨,書桌前擺放了一張椅子,趙若素謝恩之後,搭邊坐下。

韓孺子道:“燕朋師這個人很能說,聽其言,倒是頗有些想法。他說:剿滅海盜與剷除陸匪的思路不盡相同,陸匪有營有寨,營寨一失,糧草積儲盡落官軍手中,盜匪皆成亡命之徒,只要圍攻得當,可以做到一網打盡;海盜也有營有寨,但只做落腳之用,最重要的是船,大一些的舟船可在海上飄蕩數月甚至一年無需靠岸,實在不行,也可以前往遠海島嶼停留,所謂‘人走廟隨’,因此極難剿滅。”

趙若素想了一會,“微臣對軍事瞭解不多,聽上去倒是很有道理。”

“他還說,海盜有一處軟肋。海上浩浩蕩蕩,除了漁船與偶爾的商船,並無太多可劫之物,所以海盜常要上岸,陸地纔是海盜的養家根本。趙若素,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對付海盜?”

“微臣不是很瞭解……”

“沒關係,站在普通人或者中書舍人的角度去想。”

“嗯……沿海多設軍鎮,阻止海盜登岸?”

韓孺子笑道:“一直以來,大楚的確是這麼做的,可是有一個問題:軍鎮分佈過於稀疏,起不到阻止作用,海盜舟船衆多,有大有小,能從各處上岸,若想完全封堵,非得沿海遍佈軍鎮不可,可是所需人力、物力太多,即便是武帝最盛之時,也做不到。”

“燕朋師想到了辦法?”

韓孺子點頭,“他說關於海盜的傳言很多,都說那是一羣不怕死的凶神惡煞,可是依他所見所聞,海盜並無特別之處,同樣貪生怕死,他們登岸劫掠,是爲了活着享受,不是爲了死後陪葬,因此總是儘量避開官軍,專劫不設防的村莊與小城。燕朋師建議,建立三支以上的水軍,每軍得大船三十到五十艘,中小船若干,駐紮在離岸數十里的島上。”

“這樣的水軍,怕是攔不住海盜登岸吧?”

“攔不住,也不用攔,放他們登岸,陸上的城鎮鄉村儘量抵抗,抵抗不了,就只好認命。各地得到消息,儘快通知海上的水軍,就近部署,堵截海盜的迴路。但凡海盜登岸,必有大船來往接應,將大船擊毀,海盜即成陸匪,而且連營寨都沒有,該怎麼剿滅就怎麼剿滅。幾次之後,海盜發現無利可圖,風險又太大,自然遠遁,不敢再靠近海岸。”

“微臣不敢妄下斷言,但燕朋師所言確有道理。”

韓孺子嘆息一聲,“這樣一個人,會冒領軍功嗎?”

趙若素道:“請陛下回憶一下,燕朋師是順着陛下有問必答,還是一有機會就大談特談,全不顧及他人疑問?”

韓孺子認真想了一會,再嘆息一聲,“朕秉持中立,極少開口,燕朋師大談特談,別人插不進話。這麼說,是別人寫好平海盜策,他記下來而已?”

“只能猜測,即便是微臣從東海國的奏章中看出破綻,也算不得明確的證據。”

“無妨,你負責猜測就好。”韓孺子另有辦法,太監景耀正在東海國,如果他真像楊奉、劉介二人所說的那麼擅長收集情報,就該找出在燕朋師背後立功的人是誰。

燕朋師的話題暫告結束,韓孺子留下趙若素不只是爲了評價一位將軍,“中書省經常揣摩朕的心意,看上去頗爲成功,說說朕的不足吧。”

趙若素躬身道:“微臣……”

“趙若素,你已辭去中書舍人之職,尚未獲任爲府丞,所以你現在不是‘微臣’,而是‘草民’。”韓孺子聽出趙若素似有難言之處,因此先給他解除一層束縛。

趙若素微微一愣,隨後道:“草民以爲,陛下將朝廷抓得太緊了。”

韓孺子訝然,“朕將勤政殿留給了宰相,對大臣的建議極少駁回,你卻覺得朕抓得太緊?”

“陛下虛設勤政殿,另立倦侯府,事實上已經將宰相與朝廷逼到了角落裡。”

韓孺子看重趙若素,卻不覺得自己做錯,笑道:“依你之見,朕該怎麼做?”

“皇權在上不在下,陛下親自操辦剿匪之事,成,則陛下無功可領,敗,則陛下威名受損。陛下理應高居羣臣之上,大臣各領一面,陛下總領全局,宰相爲輔。”

韓孺子沒吱聲,他有點失望,趙若素的建議過於死板,與讀書人和大臣並無二致,表面上擡高了皇帝,其實是一種架空,高高在上的權力,相當於沒有具體的權力。

趙若素安身立命的本事就是察言觀色,一旦變成“草民”之後,卻一點也不懂臉色,又道:“陛下身邊還有一大隱患,若不早做梳理,必成大患。”

“哦?”韓孺子又有點感興趣了。

趙若素上前一步,拱手道:“草民以爲,陛下身邊近臣太多,如東海王、崔騰之輩,並無顯官要職,卻常居陛下左右,寵臣也太多,且多是閹宦,其心陰暗,今日爲陛下賣命奔走,它日必求回報,陛下只怕……”

“夠了。”韓孺子怒道,自己一直覺得身邊可信之人太少,趙若素竟然說太多!全本小說網

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無休無止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門惡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一章 進宮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二百九十一章 寶璽現身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計劃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五百二十章 逃難路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人部曲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勝一敗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四百六十五章 無休無止
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無休無止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門惡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一章 進宮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二百九十一章 寶璽現身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計劃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五百二十章 逃難路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人部曲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勝一敗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四百六十五章 無休無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