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

六名宮女退到一邊,手裡捧着的十二枚皇帝印璽形態各異,顏色也都稍有區別,像是十二位縮小了的先帝牌位,冷冷地監督着一切,要看看韓氏子孫究竟能折騰出什麼新花樣。

望氣者皇甫益——自稱也曾用過淳于梟這個名字——站在屋地中間,其他人或自覺、或不自覺地圍成圈子,傾聽他說話。

皇甫益緩慢地原地轉圈,以顯示不偏不倚。

他說:“諸子爭位,由大臣選立新帝,聽上去十分稀奇,似乎是前所未有的怪事,可是請諸位聽我嘮叨幾句:上古之時,天下爲公,堯、舜、禹三代禪讓,表面上是前帝指定后帝,其實真正的決定者是大臣,丹朱爲堯之長子,未能取得大臣擁護,而失去帝位,舜終其一生爲民操勞,始終接受大臣的監督……”

皇甫益說了許多,韓孺子瞥了一眼楊奉,就是在這名太監的指引下,他仔細看了一遍史書中的上古記載,意思與望氣者所言相差不多,只是史書將禪讓歸功於帝王本人的高風亮節,在皇甫益的層層剖析之下,真正起作用的是大臣,唯有取得大臣的支持,禪讓才能起作用。

楊奉對望氣者瞭解之準確,令韓孺子吃驚,甚至有一點恐懼。

“但是。”皇甫益話鋒一轉,“禪讓畢竟是上古之事,失傳已久,千年以降,帝位皆是父子相傳,天下以爲定式。大楚定鼎百餘年來,帝位傳承不絕,可是自從武帝駕崩,棄羣臣而昇天,帝位乖亂,以至臣民無措,天下洶洶,不知所從,大楚由此傾危。在下稍通陰陽,幸得陛下、太后召見,上觀天象、下察地理,以爲亂象有因……”

皇甫益接下來的話比較晦澀,各種怪詞滔滔不絕,總之只想說明一件事,帝位傳承的規矩該改一改了,沒必要全改,大楚江山歸韓氏所有,已爲天下所公認,所以皇帝無論如何仍要在宗室之內產生,卻不一定是父子相傳,可以稍稍“復古”,由大臣選擇。

就這樣,在皇甫益的一番講解之後,諸子爭位、羣臣選帝這件事,由標新立異變成復古之舉。

衆人聽得比較認真,韓孺子也是如此,倒不是被說得心服口服,而是想通過這些話弄清楚望氣者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皇甫益沒有露出任何破綻,他將一切功勞與想法都推給太后與重病的皇帝,望氣者頂多給予一點建議。

最後,他終於說到了重點,“宗室子弟衆多,不可能都參加爭位,本來應該由宗正府做出選擇,可這是第一次,宗正府沒有經驗,不敢接手,只好由韓氏子孫自薦,也就是四位到此的原因。”

皇甫益繼續原地轉圈,向四名爭位者挨個點頭。

“今天並非爭位的起始,只是一次溝通與說明,我相信四位皇子、皇孫都已得到一品大臣的推薦,但是尚需一點兒憑證。倒也簡單,十日之內,請諸位拿到一品大臣的官印,交到勤政殿,讓幾位大臣看一眼,確認無誤之後,原物歸還,除此之外,再不需要一紙一字。”

東海王忍不住開口了,“要官印,還不如讓本人進京,官印離身,可是重罪。”

東海王瞧了一眼韓孺子,沒有指出這是一位奪印的天才。

皇甫益笑道:“無妨,四位可親自捧印前來勤政殿,驗過之後就可帶走,絕不在他人手中停留。”他頓了一下,“爲了這次選帝,宮內已經兩個多月沒有批覆任何奏章,斷然沒有突然問罪的道理。”

東海王還是覺得不踏實,追問道:“比如……太師,我只需要拿到太師印,不需要領職的官印?”

“不需要。”皇甫益道。

正一品大臣只有五位,其中太傅、太師、太保位居三公,地位最高,卻沒有實權,只是虛銜,有印無府,命令不了朝廷中的任何人,如果兼領它職,纔有實權,對於崔宏來說,太傅之印並不重要,真正有意義的是南軍大司馬印。

皇甫益聲稱只需太傅之印,東海王稍稍滿意,不那麼疑神疑鬼了,雖然他的真正計劃是與宗室子弟一塊“造反”,但是對選帝之事也不能馬虎。

“接下來,有半年時間,諸位可以爭取大臣的支持。”

“半年?這麼久?”冠軍侯發問了,他已經取得大量支持,恨不得立刻就宣佈結果,不願多等。

“公平起見。”皇甫益答道,神情稍顯嚴肅,“這是大楚第一次由大臣選帝,必須無懈可擊,讓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來。”

“我沒意見,一年也行。”冠軍侯聳下肩,想不出半年之內會有什麼事情能讓大臣改變主意。

“如果半年之內發生意外呢?”韓孺子問道。

能影響選帝的意外只有一個,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皇甫益的神情更加嚴肅,“萬一陛下有事,太后暫時聽政,一如從前,如果太后也有事,則由勤政殿羣臣執政,一旦選出新帝,立即歸還政柄。”

年幼的英王可能根本沒聽懂這些人在說什麼,站得久了,有些疲憊,扯扯望氣者袁子凡的衣角,袁子凡回以微笑,示意他再等一會。

韓孺子、東海王、冠軍侯互相看了一眼,在這一刻,他們都是韓氏子孫,站在同一立場上,聽出了這一規則的危險之處——大楚朝廷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完全由大臣把持,帝權本已削弱,經此一事,只怕更難奪回來了,即使是冠軍侯,也想在稱帝之後大權在握,將爭位與選帝徹底廢除。

“古時曾有大臣短暫執政,被稱爲‘共和’,還政之後,迎來的是一次復興。”皇甫益又用上“復古”這一招,然後微笑道:“何況這種事情不會出現,太后身體很好,諸位無需憂心。”

武帝的三名皇孫都不開口了,等着皇甫益繼續講解規則,一直沒開口的英王卻說話了,聲音稚嫩,還有一絲不耐煩,語氣有點衝,“要是半年之後我被大臣選中,現在的皇帝還活着,那該怎麼辦?”

韓孺子等人都看向這位“小叔叔”,懷疑問題是袁子凡教他提出來的。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皇帝雖然病重,畢竟還有復原的可能,新帝選出,而當今皇帝仍在,將會非常尷尬。

皇甫益笑道:“太后對這種狀況已有考慮,若是聖上萬幸大愈,當然要繼續爲帝,至於被選出者,將被立爲皇儲,位比太子。”

“即使當今聖上有了子孫……”冠軍侯最爲在意。

“也不能改立皇儲。爭位選帝並非權宜之計,也將是萬世之法。”皇甫益說道。

四位皇子、皇孫沒有一個人願意將這當成“萬世之法”,但是在望氣者面前,誰也不會提出質疑。

皇甫益繼續道:“大楚朝臣衆多,不可能所有人都參與選帝,需要劃定一個範圍,太后以爲:人數太多,反而無益,正五品以上的官員纔有此權,閒官無事,對朝政缺少了解,品級再高,也不得選帝,必須是掌印的實封之官,纔可參與大事。”

“那可沒剩下多少人。”東海王說。

“三百七十六人,比一年之數稍多,等諸位將官印送到勤政殿時,將會得到一份名單。”

“的確不該給閒官選帝之權。”冠軍侯嚴肅地說,與之前的朝代一樣,大楚的閒官日積月累,越來越多,早已超過掌印之官的數量,絕大多數出身於宗室以及勳貴之家。

東海王和韓孺子點頭表示同意,這項規則對他們有利,將會使宗室子弟更支持他們,而不是冠軍侯。

皇甫益又說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規則,最後道:“選帝登基之前,必須先寫好三道赦令,第一道赦免爭位者,封王,允許他們歸國,並給予賞賜,第二道赦免羣臣,第三道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是新帝登基的慣例,前兩道則是保證選帝各方的安全,幾人都表示同意,年幼的英王開始打哈欠,靠在袁子凡的腿上,一臉睏意。

“就要說完了。”皇甫益向英王笑道,“光是立下規則不行,還得有監督規則的執法者,有請宿衛中郎將上官大人。”

房門打開,中郎將上官盛邁步進來。

韓孺子記得這個人,上官盛曾在他面前與羣臣爭論,是個情緒激動、膽子很大的年輕人,現在的他卻是一臉木然,站在門口,目光從每個人臉上掃過,說道:“宿衛八營監督選帝,不用我多說,諸位也該明白,爭取大臣支持的時候,怎麼說都行,就是不能動武,動武者一旦被查實,以軍法處置。”

“我要是被人陷害呢?”東海王問。

上官盛冷冷地說:“東海王請相信,宿衛八營必能查個水落石出,絕不冤枉一人。”

“既然有你的保證,我就相信吧。”

上官盛繼續道:“還有,從今日起,直到選帝完成,這間屋子裡的任何人不得離城半步,否則的話,按軍法以逃兵處置。”

“呵呵,攆我我都不走。”東海王指着牆邊的六名宮女,“她們也算在內?”

上官盛臉色微紅,“她們不算……而且她們是宮中侍女,出宮都不行,何況離城?”

上官盛威嚴地再次掃視衆人,見無人開口,退出房間。

“爲方便聯絡,這間屋子將專用。”皇甫益指着腳下,“諸位都將得到一份憑證,只要宮門未關,隨時可以來這裡找我,或者留信、留話,我會一字不差地帶給太后。”

皇甫益退後幾步,面對四位皇子、皇孫,躬身道:“大楚新帝,必在諸位之中產生。”

韓孺子左右看了看,想知道“諸位”都包括哪些人。全本小說網

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十六章 皇帝總是一無所知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通知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傅安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一章 進宮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難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通知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鋒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通知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八十章 散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聖旨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楔子第二百五十章 東海王的夜晚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挾(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八十章 散心
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十六章 皇帝總是一無所知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通知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傅安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一章 進宮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難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通知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鋒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通知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八十章 散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聖旨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楔子第二百五十章 東海王的夜晚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挾(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八十章 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