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

巡狩隊伍到達洛陽時已是初冬,路上一片蕭瑟,城內也不是很熱鬧,當地官員秉承節儉之旨,沒有大張旗鼓地迎接皇帝,好奇的百姓被隔在幾條街以外,只能看到旗幟飄揚。

東海國傳來消息,瞿子晰仍在查案,黃普公則已率軍出發,他要在冬天趕往南方,然後利用明年的春夏兩季,遊說海上諸國,再度擴充水軍。

黃普公是一支已經射出去的箭矢,能飛多遠、能否擊中目標,都要等一段時間才能知道結果。

在洛陽,有許多事情需要皇帝儘快處理。

柴悅已經從塞外趕到洛陽,他是庶子出身,與家族關係不是特別融洽,名下也沒有多少田宅奴僕,因此對皇帝的決定一點也不反對。

經過一番長談之後,柴悅次日被加封爲南軍大司馬,加上原有的北軍大司馬,他一個人統領兩軍,大楚開國以來,前所未有。

韓孺子必須牢牢掌握住軍隊,只要沒有大規模叛亂,他就能與大臣一直對峙下去,一旦軍心混亂,再強硬的皇帝也得低頭。

黃普公拒絕參與朝政,韓孺子失去一位南軍大司馬,放眼看去,滿朝武將當中再無合適人選,不是太年輕,就是不可信。

柴悅同時掌管大楚最精銳的兩支軍隊,一支駐紮在碎鐵城,一支駐紮在馬邑城,職責由拱衛京城變成了保衛邊疆。

這項任命招致一面倒的反對。

隨行官員品級稍低,一直比較忍耐,沒像京城大臣那樣告罪請辭,當皇帝宣佈將南、北兩軍交給同一個人,並且兩軍要在塞外駐紮至少一年時,他們不幹了,當場就與皇帝發生了爭執。

韓孺子仍住在上次的宅院裡,客廳不大,大部分官員只能在庭院裡列隊,想說話要先通報再進屋,即使這樣,也擋不住他們的反對。

最先發難的是兵部,兵部尚書蔣巨英就在洛陽,但他是待罪之身,三次上書請求致仕,因此沒有參加今天的朝會,兵部的一名主事,年近六十,皇帝剛一宣佈決定,他就站了出來。

“陛下,此舉萬、萬萬不可。”主事姓劉,一着急,說話有些結巴。

“爲何?”韓孺子料到了反對,也做好了駁斥的準備。

“南軍、北軍歷來由兩位大司馬分別統領,從太祖時就已如此,一百多年來,從未變過,怎可輕易改動?而且京城乃天下至重之地,兩軍專職守衛京城,偶爾派出去抗敵,怎能長駐塞外,成爲邊疆之軍?如此一來,京城空虛,無兵可守,便是兩軍將士,也會寒心。”

韓孺子點下頭,嗯了一聲,沒有馬上發起反擊。

又有一名官員站出來,比兵部主事還要激動,“陛下,兵者,國之利器,南、北兩軍乃大楚最利之器,絕不可授予同一人。柴悅年輕,既無顯赫戰功,又非宗室重戚,獨自統軍在外,這個……這個……絕不可以。”

他開了一個頭,接下來的官員找到了更合適的目標,紛紛對準了柴悅,都覺得他沒有這個資格。

柴悅站在一邊,恭謹地低着頭,一聲不吱,更不辯解。

庭院裡的一名官員獲准進廳,先向皇帝行禮,隨後指着柴悅說:“柴將軍從龍有功,但是絕不能同時掌管南、北兩軍,因爲他品行不端。幾年前,就是皇帝登基的那一年,柴悅酒後無德,與人打架,還公開聲稱大楚將要天翻地覆、尊卑顛倒,真英雄就該早謀立身之術,這豈不是叛逆之心?此案由禮部覈查,詳細記錄在案,陛下隨時可以調閱。柴悅,你說這是不是真的?”

柴悅得到過皇帝的命令,仍不吱聲,但是臉有點紅,官員所言顯然不是捕風捉影。

十七位官員先後提出反對,分別來自不同部司,頗有不死不休的架勢。

等官員們勢頭稍緩,韓孺子開口道:“理不說不清,事不辯不明,諸卿反對柴悅掌管兩軍,朕已聽到,可有人支持?”

廳內廳外近百名官員,沒一個人站出來。

兵部的劉主事上前,拱手準備再度開口,無論如何得給皇帝一個臺階,可是不等他說話,角落裡傳來一個聲音,“微臣覺得這項任命最合適不過。”

衆人驚詫,四處尋找,終於靠牆的位置看到了說話者。

這是每日例行的正式朝會,隨行官員參加,皇帝選中的諸多顧問通常要等官員散去之後,纔來見駕,今天卻有幾名顧問留在大廳裡,沒有加入隊列,而是遠遠地靠牆站立,一直沒受到關注。

“康自矯,這裡不是你說話的地方。”劉主事斥道。

康自矯連個正式的官職都沒有,名聲卻大,人人都認得他。

康自矯前行數步,“我該不該說話,應由陛下決定。”

韓孺子擡下手,“說說你的理由。”

皇帝下令,沒人敢於反對,兵部劉主事悻悻地退回隊列。

康自矯走到皇帝面前,深鞠一躬,然後側身面對劉主事等官員,大聲道:“諸位只說了壞處,我來說說好處吧。第一,大楚百廢待興,不宜勞動天下,南、北軍是現成的軍隊,用來守衛邊疆對天下的影響最小……”

劉主事搶道:“難道京城就不需要守衛了?”

康自矯微微一笑,“盜匪臨家,主人是守院門還是臥房之門?京城的敵人從何而來?當然是塞外,塞外不守,專守京城又有何意義?邊疆若是穩固,京城又有何懼?”

“別忘了齊國之亂。”劉主事冷冷地提醒,京城的敵人並不都來自塞外。

“別忘了陛下。”康自矯轉身向皇帝行禮,“陛下巡狩四處,就是最強大的威懾,何地還敢效仿齊國?”

劉主事冷笑,“你說沒有就沒有?”

康自矯向劉主事深揖,“劉大人在兵部任職,似乎知道一些什麼,不如直接說出來,好讓陛下有所防範。”

劉主事一驚,急忙向皇帝道:“微臣沒有隱瞞,更不知何地會是隱患,只是……只是有備無患,有些事情不得不防。”

兵部的警惕其實是有道理的,大楚幾起內亂剛剛平定不久,還沒到高枕無憂的地步,說不定哪裡就會出事。

可韓孺子願意冒這個險,想要恢復國力,就得多減稅、少徵兵,兵少則面臨兩難,守內還是守外,怎麼都是冒險的選擇。

韓孺子點下頭,表示自己不會怪罪任何人。

康自矯又道:“何況還有數萬宿衛軍,足以保護陛下吧?”

宿衛軍也已奉旨趕到洛陽,正駐紮在城外。

另一名官員開口道:“即便如此,也沒必要將南、北兩軍都交給同一人,更不應該交給柴悅。”

康自矯搖頭,“非也,南、北軍在京城時,統領者就是陛下本人,因此分屬兩位大司馬,塞外不同,匈奴已經合爲一家,令出一人,若生意外,邊疆向京城請示,一來一回,戰機早已貽誤,非得有一位大將隨機應變不可。”

“數十萬精銳盡歸一人,柴悅擔不起此項重責,起碼得是一位宗室王侯。”

“兵部劉大人剛纔提起的齊國之亂,最初就是由宗室王侯挑起的。”康自矯用這句話堵住對方的嘴,隨後擡手指向柴悅,“禮部剛纔聲稱柴將軍品行不端,可我想問一句,事情發生的時候柴將軍年紀多大?”

柴悅現在也不到三十歲,皇帝剛剛登基那一年,他才二十出頭,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

康自矯又道:“禮部當年既然查過案子,卻沒有對柴將軍做過任何處罰,想必也是因爲覺得事情不大吧?”

禮部的官員還在大廳裡,聞言臉色微紅,無言以對。

“在我看來,諸位以爲柴將軍不可統領兩軍,原因無非有二:一是利器不可以授予外人,對此我沒什麼可說,我今天才見到柴將軍,對他不瞭解,可陛下了解,陛下相信柴將軍,我沒有理由懷疑。第二個原因就是諸位的私心了,天下皆知,京城三軍當中,宿衛軍裡勳貴子弟多,南、北兩軍當中官員親眷多,塞外苦寒,又多危險,偶爾去一趟立個軍功也就是了,常年駐紮卻不合算……”

衆官員七嘴八舌地呵斥,康自矯坦然面對,等聲音稍歇,他說:“我只問一句,諸位誰敢站出來,說一句南、北軍中沒有自家的親戚?”

廳裡一下子靜下來。

南、北軍的地位比宿衛軍稍低一些,但是駐紮在京城繁華之地,待遇比普通軍隊高得多,每次出征皆能立功,因此許多人都願意加入,官員們自然近水樓臺先得月。

但兩軍的士兵主力仍是京城周圍幾個郡縣的良家子弟,裝備精良、供應充足,戰力一直不弱,因此也就沒人計較。

韓孺子也不會,與變兵爲奴相比,這實在不算什麼大事。

無言以對就像是默認,幾名官員反應過來,急忙向皇帝下跪,賭咒發誓,聲稱自己在提出反對時絕無私心。

韓孺子仍沒有怪罪任何人,宣佈廷議結束,明天會有正式旨意。

散朝之後,韓孺子留下柴悅,對他說:“委屈柴將軍了。”

柴悅慌忙拱手道:“臣得陛下信任,乃是天大之恩,有何委屈?”

“昨日朕問你,匈奴是否會再次侵邊,你說自己要考慮一下,可有結果?”

“臣仔細考慮過了,有七成把握,覺得匈奴人會在明年春天進犯大楚。”

雖然無法宣之於口,可韓孺子心裡“盼望”着這場戰爭。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飛石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五章 齋戒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軍侯做主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六十章 宮門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四百七十六章 傳染的不安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無虛發第五十章 軟禁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
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飛石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五章 齋戒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軍侯做主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六十章 宮門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四百七十六章 傳染的不安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無虛發第五十章 軟禁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