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

對韓孺子來說,眼前的道路是明擺着的,對大臣來說,皇帝又一次要冒奇險。

“兵部與大將軍府留在晉城,調集天下兵馬糧草,全力支援塞外楚軍,兵部侍郎賴冰文升任守兵部尚書。”

皇帝的第一道聖旨就讓衆臣吃了一驚,賴冰文資歷不足、風評低下,身爲建議者,對神雄關失守畢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竟然被臨陣升官,雖然前面加個“守”字,意味着這個兵部尚書只是虛職,戰後還要交還,但也表明了皇帝的極大信任。

韓孺子沒有別的意思,朝廷規矩,品級低者在高者面前要保持謙卑,想讓賴冰文負責糧草徵調,必須先提升其官位,哪怕是暫時的。

“將軍柴悅統領塞外楚軍,伺機與敵軍再戰,長城以外一切軍事,由其便宜定奪。”

皇帝的第二道聖旨賦予柴悅更大的權力,同時也讓羣臣心生猜疑:陛下這是要放棄關中、放棄京城嗎?朝廷和宮中諸貴人怎麼辦?

“朕將親赴洛陽,監督關中事態,絕不令敵軍涌出函谷關,望諸卿努力,不要有後顧之憂。”

大臣們互相瞧了幾眼,一開始有些糊塗的人,這時也都明白了,忽然間,不約而同地全都跪下。

皇帝將塞外定爲主攻方向,自己卻前往洛陽監督關中,這分明是要親自去守衛京城與函谷關。

關中朝不保夕,楚軍主力盡在塞外柴悅軍中,天下兵力也都向塞外調集,皇帝卻要反其道而行之,這是將自己置於險地、死地。

“陛下萬萬不可離開大軍的保護。”賴冰文剛剛升官,成爲晉城品級最高的大臣,必須第一個勸說皇帝。

韓孺子擺下手,“諸卿平身,不必多言。敵軍兵多將廣,分爲兩路,一路南下,已破神雄關,一路東進,受阻於馬邑城。與之相比,楚軍勢弱,只能主攻一路,塞外既已獲勝,且又準備充分,理應成爲主戰之場。關中慘遭塗炭,但是關中吸引的敵軍越多,對塞外的楚軍越有利。”

羣臣不肯起身。

韓孺子繼續道:“敵軍急於一戰,京城能夠吸引敵軍,但是不夠,軍隊能夠吸引軍隊,但是大楚已沒有更多將士,唯一能引來更多敵軍的就是朕本人,朕要充當誘兵。”

羣臣磕頭,賴冰文道:“陛下話雖沒錯,可是若有萬一……”

“朕督戰關中,或有萬一,朕若留在晉城,則兩路楚軍都難取勝,賴大人執掌兵部,連這點形勢也看不明白嗎?”

賴冰文當然明白,只是沒有料到皇帝會如此決絕,以額觸地,不敢擡頭。

“諸卿皆有家人、親友留在京城,如今關中形勢不明,朕不亂做承諾,只說一句:太后、皇后皆在京城,朕絕不坐視京城落入強虜之手。退下吧,明日一早,朕就出發。”

韓孺子回到後邊書房,看到趙若素正等在門口,笑道:“你想明白了?”

趙若素點點頭,“依微臣所見所聞,神鬼大單于不是極狂妄,就是極恐懼。”

“此話怎講?”韓孺子進入書房。

趙若素看向張有才,得到許可之後纔跟隨進屋,回道:“如各方所言,神鬼大單于統一西方諸國應該不久,看其戰法,對大楚也應該稍有了解,可是他卻不做囤積、不做試探,直接派大軍強攻。微臣據此以爲,神鬼大單于要麼過於狂妄,百戰百勝之後看輕大楚,要麼是過於恐懼,大軍已如燙手鐵丸,必須儘快拋向它方。”

“神鬼大單于害怕自己的軍隊?”韓孺子覺得這個說法有些奇妙。

趙若素深施一禮,他如今是“罪上加罪”之身,什麼都可以說,“正如陛下初登基時害怕羣臣,神鬼大單于以小馭大,統領百國之軍,心生恐懼也是自然之事。諸國將士初歸強主,難言忠誠,若是留在本國,早晚必生禍患,不如引向陌生的敵國,以戰止叛。”

韓孺子想了一會,放聲大笑,“趙若素啊趙若素,你將爲人君者看得如此透徹,對你可沒有好處。”

“微臣並未求過好處。”

韓孺子收起笑容,“隨朕回關中,朕要看看神鬼大單于究竟是狂妄還是恐懼。”

趙若素拱手回聲“遵旨”,並無一句相勸。

離天亮沒剩多久,韓孺子也不休息,點選一千名宿衛軍,諸將之中只要樊撞山,午時之前離開晉城,前往洛陽,途中不允許提前通知郡縣,他要親自去吸引敵軍,但是不能太早泄露,要先看清形勢,確定何處可守之後,再公開自己的位置。

在洛陽,韓孺子終於得到比較及時的確切消息:京城以北的大多數城池皆已失守,京城還在堅持。

這讓他大大地鬆了口氣。

在洛陽行宮,他見到了皇后等人,得知太后拒絕離京。

崔小君率嬪妃向皇帝請罪,韓孺子不想責怪任何人,也沒時間停留,洛陽離京城畢竟還遠,消息滯後,沒準就在他稍稍感到心安的時候,京城已經淪爲敵區。

韓孺子赦皇后等人無罪,匆匆看了一眼幾位皇子與公主,來不及多說什麼,立即離開,率軍繼續前往函谷關。

在函谷關,消息就不那麼令人心安了,京城已經三天沒有公文傳來,前方斥候表示,一支敵軍正向函谷關攻來,不知是繞過了京城,還是攻下了京城。

崔宏聽說皇帝要來,大吃一驚,見到皇帝本人,又是大吃一驚,迎入城內軍營,欲要下跪,被太監扶起。

“陛下怎麼會來這裡?”

韓孺子將自己的計劃大致說了一遍,最後道:“函谷關還在,大楚仍有希望,如果京城也能守住,則勝算更多一些。京城具體情況如何?有兵多少?誰是守將?糧草可足?滿倉城可及時燒燬?”

崔宏還沒從驚訝中恢復過來,但是一一回答,只有滿倉城的具體情況不知道。

聽說瞿子晰擔任守城大將,韓孺子也吃了一驚,待得知謝存與花繽爲輔,他又鬆了口氣。

韓孺子只休息了不到一個時辰,又有消息傳來,敵軍正在迫近函谷關,大概有五千多人。

韓孺子要親自帶兵前去迎戰,崔宏絕不同意,“陛下已經親臨函谷關,不可輕涉險地,敵軍五千或許是伏兵,不如待守城中,等情況明瞭再戰不遲,即使要戰,也該由臣率兵出擊。”

“有太傅守城,朕心甚安。該是向敵軍宣示朕在此的時候了,出城迎戰乃是最好的手段。以朕所知,敵軍不會設伏,必是前鋒軍隊,趁其人數不多、立足未穩,正可一舉破之。”

皇帝是個固執的人,崔宏爭不過,只好交出城中一多半軍隊,讓皇帝帶去迎敵,他留下守城,心情比皇帝沒到的時候更加忐忑。

韓孺子率軍八千出城,高擎黃龍巨旗,連夜行軍,清晨時分與敵軍相遇,中間是私自離京的吏部尚書元九鼎。

元九鼎從來不是堅定的大臣,先後討好過上官太后、慈寧太后,皇帝與大臣爭執不下的時候,他兩邊邀功,表面上支持大臣,暗地裡卻向皇帝效忠。

這是他最後一次搖擺不定了。

元九鼎認出了黃龍旗,卻沒有看到皇帝本人,也不敢看,又望向對面的軍隊,覺得更近一些。

他跑得太久,兩條腿又軟又麻,幾乎站立不住,可他強迫自己邁動腳步,奔向全然陌生的敵人,大喊道:“我是楚國重臣,我願投降……”

一小隊騎兵迎過來,元九鼎大喜,以爲是來保護自己的,可是沒過一會,他的臉上就變了顏色,那些騎兵舉起了手中的兵器,而且加快了速度。

元九鼎撲通跪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叫:“投降!投降!”

直到刀槍接二連三地落在身上,元九鼎才突然醒悟一件事:這些人聽不懂楚語。

除了俘虜,韓孺子第一次見到戰場上的敵軍,從盔甲到兵器果然都與楚軍不同。

“有勞樊將軍出戰。”韓孺子道。

樊撞山早已急不可耐,立刻領命,率本部千人出戰。

道路狹窄,雙方軍隊沒辦法一字排開,只能分批交戰。

樊撞山身先士卒,第一個接觸到敵軍、第一個將敵兵挑落馬下。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上午,韓孺子親眼見識了敵軍的有進無退。

楚軍也不退,身後就是皇帝,前方的京城則是許多將士的家鄉,他們必須前衝,拼命廝殺。

馬戰變成步戰、步戰變成混戰、混戰變成血戰……韓孺子先後投入了幾乎所有兵力,身邊只剩數十名護衛。

太陽高高升起,敵軍退卻,正如崔騰所言,這些人進攻時不要命,一旦崩潰,更加不要命,互相踩踏,如有深仇大恨。

一身血跡的樊撞山回來覆命。

韓孺子坐在馬背上,微微躬身表示謝意與讚賞,再無其它表示,下令道:“上馬,繼續前往京城。”

敵軍以虎驅狼,韓孺子擊敗前鋒之後,則要隨狼追虎。

楚軍稍做休整,吃了一點隨身攜帶的乾糧,繼續行軍。

韓孺子猜對了,敵軍只是試探,大軍並未跟來,途中又遇到三次敵軍,數量都不多,而且有了怯意,一觸即潰。

連行數日,楚軍終於趕到京城外圍,在這裡,他們被攔住了。

曾經令太傅崔宏心生怯意的黑壓壓大軍,如今都在包圍京城,遠遠望去,京城竟也顯得渺小。

京城尚在,但已岌岌可危。全本小說網

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脅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九十章 賭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五百三十章 亂猜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通知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五百二十章 逃難路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挾(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挾(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
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脅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九十章 賭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五百三十章 亂猜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通知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五百二十章 逃難路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挾(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挾(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