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聖旨

王美人被太后派人帶走,下落不明,即使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韓孺子也沒有立刻決定行動,反而更加謹慎,擔心會傷害到母親的性命。

可是皇太妃說得沒錯,形勢不等人,對皇帝更是沒有耐心,接下來兩天發生的事情,終於讓韓孺子決定孤注一擲。

第一件事是小太監樑安突然消失,他本是皇帝身邊衆多捧匣太監之一,每日隨衆前往凌雲閣,自從被皇帝撞見與左吉在一起之後,他變得老實多了,從不離隊。可是這天上午他沒跟來,韓孺子進凌雲閣的時候特意轉身瞧了一眼,在規定的位置沒有看到這名小太監,放眼整支隊伍,也沒有他的身影。

從此樑安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也沒人提起他的名字。

當天傍晚,韓孺子回泰安宮休息的時候,發現連他的貼身侍者張有才和佟青娥也不見了,代之以完全陌生的兩個人。

他隨口問了一句,得到敷衍的回答之後再沒有多問,他早就明白了一件事:沒有保障的關心更害人,他自保尚難,越關心誰,誰越是倒黴。

他由此得知,左吉動手了。

左吉的效忠一點也不可靠,在老實了幾天之後,他發現皇帝似乎沒有想象中那樣準備充分,於是開始採取行動,先將“罪證”樑安除掉,然後追查向皇帝告密的人,他暫時沒有懷疑到皇太妃,而是將皇帝身邊的侍者抓走。

張有才和佟青娥對皇帝的事一無所知,左吉早晚會採取更激烈的手段。

韓孺子做出這些推論之後,覺得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寧願以未知的危險代替已知的危險。

皇太妃和和羅煥章就是未知的危險。

功成元年六月二十日,張有才和佟青娥被帶走的第三天,細雨連綿,從早下到晚,皇帝休息一天,下午申時左右,提筆準備草擬聖旨,皇太妃站在一邊口授。

皇太妃是太后的妹妹,當她屏退衆侍者的時候,不會受到任何懷疑。

“朕以幼衝,奉承鴻業……”皇太妃緩緩唸誦,先替皇帝自謙一番,然後回憶太祖、烈帝、武帝三位祖先的豐功偉績,次又感慨桓帝、思帝的相繼崩殂,筆鋒一轉,指出大楚朝廷遭奸人把持,岌岌可危,皇帝以韓氏列祖列宗的名義號令羣臣護駕。

韓孺子一聽就猜出這是羅煥章的文筆,覺得過於冗長,還是一筆一劃地照寫不誤。

終於進入實質階段,皇太妃背道:“南軍大司馬上官虛,行事悖逆、心懷不軌,不宜掌管禁軍,其上印綬,革職爲民。”她停下來,指着皇帝的筆尖,“請陛下在這裡留出四五個字的空白,然後寫‘骨鯁重臣,先帝所信,朕任以南軍大司馬,便宜行事’。”

韓孺子照寫了,放下筆,擡頭問道:“也就是說拿到這張聖旨的人,可以讓任何人成爲南軍大司馬?”

皇太妃點頭嗯了一聲。

“我不需要知道是誰嗎?”韓孺子沒有拿筆。

皇太妃輕嘆一聲,說:“陛下了解自己處境之險嗎?”

“當然,太后一旦有了更合適的傀儡,就會將我換掉,甚至——殺掉。”

“可陛下了解太后已經進行到哪一步了嗎?”

韓孺子搖搖頭,他知道自己的結局,對太后的具體計劃卻一無所知。

“太后需要一名更年幼的傀儡,陛下若能產下太子最好不過,如若不然,還有東海王。”

“東海王?”

“東海王也是桓帝之子,他的兒子自然也有資格繼位。”

韓孺子無言以對,原來他連當傀儡都不是唯一的。

皇太妃繼續道:“陛下知道宮中有內起居令一職吧。”

“嗯。”韓孺子當然知道,內起居令是名太監,曾經來記錄皇帝的夫妻之道,結果失望而歸。

“如果陛下有機會看到他所寫下的內起居注,將會看到斑斑劣跡,任何一項都足以證明陛下不宜稱帝。”

韓孺子瞪大雙眼,“劣跡?我什麼都沒做……”他的確做過一些不合體統的事情,但是稱爲“劣跡”實在是種誣陷。

皇太妃微笑道:“陛下做過什麼不重要,筆在內起居令手中,而他只接受太后的旨意。內起居注通常秘而不宣,但是會定期向史官移交一部分,這部分將記載於國史之中,後人看時,只知道陛下是名行爲不端的皇帝,被太后不得已廢除。”

“嘿,我倒巴不得被廢除。”如果不能當真皇帝,韓孺子希望回到從前的生活中去。

皇太妃的笑得更明顯一些,“被廢除只是一種說法,歷朝歷代的廢帝可沒有一個能長壽。”

這又是慣例,就跟太后擬定的聖旨一樣,表面上寬大,實際上苛察,自然會有人替太后行弒君之舉。

“這些我都明白,可還是想知道外面支持我的大臣究竟都有誰。”

皇太妃臉上笑容慢慢消失,“陛下身處死地,不得不自救,朝中的大臣卻是主動赴湯蹈火,一旦敗露,罪及九族,承擔的風險更大。他們願意爲陛下冒險,卻不想冒無謂的風險。羅師必須盡一切可能保護他們,究竟有哪些大臣參與,他也沒有告訴我。”

“也就是說,此事成與不成,都維繫在羅煥章一人身上,而我只能相信他。”

“我相信羅師。”皇太妃退後兩步,“這支筆握在陛下手中,寫與不寫、怎麼寫都由陛下決定,陛下若是懷疑每一個人,那麼也就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了。”

韓孺子重新拿起筆,皇太妃說得沒錯,他並沒有更多的選擇,可他還是說了一句:“我知道傳遞紙條的人不是張養浩。”

皇太妃微微一愣,“張養浩……親口對陛下說的?”

韓孺子搖搖頭,“有些事情用不着說,羅煥章不會任用張養浩那樣的人,僅此而已。”

“還是那句話,此事關係甚大,並無必成把握,陛下深處內宮,知道得越少越好。”

韓孺子繼續寫下去,心裡卻很反感那句“知道得越少越好”,如果他們不相信皇帝的能力,又何必冒險拯救皇帝呢?

剝奪上官虛的印綬並賦予不知名的某人,只是短短几行字,接下來皇太妃又讓皇帝寫下一大段冠冕堂皇的話,這樣一來,真正有用的內容只佔據聖旨中間一小段。

“你要用這張聖旨欺騙景耀?”韓孺子寫完之後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皇太妃笑道:“陛下真是聰明,從景耀那裡盜取寶璽是不可能的,我經常在勤政殿幫助太后處理政務,擬好的旨意會由我拿給景耀加蓋寶璽,我希望能趕上旨意很多的時候,將陛下的聖旨夾在其中。”

“景耀不會發現嗎?”韓孺子有點吃驚,皇太妃的這個主意很簡單,風險卻也很大。

“景耀的眼睛只盯着寶璽,從來不看旨意內容。如果他真的看了,我就是第一個爲陛下盡忠的殉難者。”

韓孺子無話可說了,他在冒險,皇太妃冒的危險更大。

或許自己真是過於多疑了,或許這世上真有獻身仁義而不求回報的人,韓孺子又想起以死護璽的劉介,信心更多了一些。

同樣的聖旨又寫了一遍,皇太妃解釋道:“以防萬一,上官虛非常警覺,萬一密詔被發現,還有備用。”

然後皇太妃口述第三張聖旨,開頭與結尾幾無變化,最關鍵的中間段落卻是免除崔宏的太傅與將軍之職,命他待罪聽命,印綬轉給何人仍然是空白。

還有第四張聖旨,這回免除的是內廷中郎將的職務,中郎將負責指揮皇宮宿衛,換人是爲了及時保護皇帝的安全。

這就夠了,京城還有北軍、巡城等力量,沒必要全部奪下,至於朝中文官,只要皇帝掌握了軍隊,他們自會過來參拜。

聖旨寫畢,皇太妃折起仔細收好,準備告辭,“太傅崔宏即將還京,請陛下靜候佳音。”

韓孺子到牀邊坐下,聽着外面淅淅瀝瀝的雨聲,心裡空落落的,他真的做了,開弓沒有回頭箭,接下來的事情就不再受他的控制:成,他是真皇帝,能將母親接到身邊;敗,他將是“劣跡斑斑”的廢帝並被記在國史裡。

“皇帝……”韓孺子喃喃自語,腦海中突然出現一副畫面:大殿陰森,根根紅色的柱子高得幾乎看不到頂,不小心照進來的陽光失去了銳氣,只剩唯唯諾諾,生怕破壞這裡的肅穆氣氛,面目模糊的老皇帝坐在高高的寶座上,自以爲附近無人,用落寞的聲音說:“朕,乃孤家寡人。”

皇帝總是孤獨的,傀儡如此,明君也不例外,偉大如武帝,也逃脫不掉孤獨的籠罩。

韓孺子已經分不清這副畫面是自己的想象,還是確有其事,他坐在那裡,空落落心裡逐漸又盛滿了某種東西,他想,自己不能只是等待,太后在冒險,皇太妃在冒險,羅煥章在冒險,那些不知是誰的大臣也在冒險,皇帝怎麼能在這裡“靜候佳音”呢?

房門開了,進來的是太監張有才和宮女佟青娥,臉上有傷和淚水,顫抖着站在皇帝面前。

左吉又改主意了,他在向皇帝示威。

(求收藏求推薦)

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戮即忠誠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傳言製造者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二百五十章 東海王的夜晚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談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十章 風波新章發佈時間調整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
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戮即忠誠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傳言製造者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二百五十章 東海王的夜晚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談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十章 風波新章發佈時間調整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