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

遼東,離邊塞最遠的一座城池裡,將軍房大業做好了進攻扶餘國的準備,比他最初的預計足足晚了一年,沒辦法,大楚當時的主要精力不能用來報復一個小國,而是要平定雲夢澤和東海之患,塞外軍隊的主要職責也是防範北方,遼東得不到足夠的兵馬糧草。

房大業耐心等待,儘可能修復城池,招募流民開墾荒地,與此同時,遠派斥候,甚至親自出馬,前往數百里以外勘察地勢、抓捕俘虜。

十天前,他終於得到一支兵馬,數量不多,加上遼東原有的駐軍,也不過八千人。

房大業覺得夠了,他得到準確信息,扶餘國內已然大亂,分成數派,爭鬥不休,此國原本就是由衆多部落集合而成,如今又將恢復四分五裂的故態。

八千兵馬足以將扶餘國幾派勢力各個擊破。

房大業急於發起進攻還有一個原因,他太老了,多年在外爲囚、爲將,快要將體力耗盡,皇帝至少十次召他回京,房大業都以種種理由拒絕,他怕散了這最後一口氣,再也不能回遼東。

“年輕的時候總想着如何在戰場上保住性命,搬師回朝領功受賞,在家人面前風光一時,在外面待得久了,卻已分不清何處是家。”老將軍平時少言寡語,今天難得地發了幾句感慨。

校尉馬大來自京南漁村,追隨當時的倦侯加入宿衛軍,多次喝酒鬧事,被送到邊疆,他自己也願意,可以說是很高興,覺得京城太過無聊。

馬大有着倔強的驢脾氣,對房大業卻極爲敬重,以校尉的身份給老將軍當親隨小兵,這時眨眨眼睛,說:“有老婆孩子的地方纔是家吧?我沒有老婆孩子,所以我沒有家,房將軍肯定有。”

“嗯,我快要記不得他們的樣子了。”房大業站起身,身材高大,卻顯臃腫,穿上全套盔甲之後,立刻變得威風凜凜,只是肚子很難下去,仍然鼓起。

“走。”

房大業當先帶路,馬大抱着兩張弓、一張弩、三壺箭,緊隨其後。

兵馬已經集結完畢,房大業只留五百人守城,其他將士全都隨他進攻扶餘國。

扶餘國背靠浩瀚的森林,那裡比海上還要難行,房大業早制定詳細的計劃,沒有直逼其都城,而是斜插國土,急行軍十餘日,繞到後方,截斷扶餘國退入森林的要道,緊接着虛張聲勢,不到八千人,卻有數萬人的旗鼓營房。

一切如他所料,楚軍還在行進途中,扶餘國就已分裂,主戰一方組成軍隊,倉促迎戰,結果三戰皆敗。

戰場上的房大業與平時的老將軍判若兩人,親自上陣,箭無虛發,馬大一個人來不及供應箭矢,還要再安排一個人。

跟隨這樣的將軍作戰,人人奮武,對敵人來說卻是一個噩耗。

扶餘國一敗塗地,楚軍距離都城還有數十里時,國王選擇投降。

自從追隨匈奴人進攻大楚失敗,扶餘國就一直上表請降,但是每次都提出許多條件,大楚一律回絕。

這回是真正的無條件投降,反擊不成,期盼中的匈奴人援軍連個影子都沒有,平民百姓能走小路躲進森林,國王帶着太多的妻妾與珍寶,只能坐待大軍臨城。

房大業扣押求降使者,率軍一路殺到城下,向守城者出示求降書,命令他們立刻打開城門。

扶餘國早已亂成一團,命令不暢,守門貴族一看到求降書和使者,立刻下令開門。

楚軍進城包圍了王宮。

扶余王率領全體族人出宮跪降,獻上數十名主戰者,聲稱自己當初就是受他們蠱惑,才鬼迷心竅成爲匈奴人的附庸。

戰爭就是戰爭,房大業當即斬殺主戰者,派出軍吏,以當地語言大聲歷數扶余王忘恩負義的背叛之舉,最後以大楚皇帝的名義,宣佈廢除舊王,由貴族另選新王。

房大業雄心勃勃,他不只是要打敗扶餘國,還要讓這個遼東小國一蹶不振,從此不再是大楚的隱患。

新王選出之後,他又提出要求,扶餘國向西遷都,並調派人力,在新都百里之外修築數座新城,交付楚軍,如此一來,新扶余王將得到楚軍的保護,也方便雙方通商往來。

房大業連地點都選好了。

房大業暮春時開戰,盛夏時諸城奠基,他安排好一切,給皇帝寫了一封私信,在入秋前油盡燈枯。

馬大在老將軍牀前痛哭,比至親亡故還要傷心,“將軍和我的名字裡都有一個‘大’字,將軍的兒子遠在京城,我就當您的兒子,給您盡孝。”

馬大扶柩,送老將軍遺骨回鄉,葬在祖墳裡,還要親手將信送給皇帝。

馬邑城裡,北軍大司馬柴悅聽聞房大業死訊,傳令全軍素服盡哀。

柴悅沒有參與扶餘國之戰,一直盯着北方的動向,如果匈奴人打算支援扶餘國,他就會率軍截擊。

匈奴人沒有異常,柴悅鬆了口氣,他麾下其實只有五萬將士,一旦開戰,糧草供應只能堅持一個月,實在不是開戰的好時候。

東海之上,風平浪靜,船上的將士對遼東戰事不感興趣,他們有自己的將軍、自己的戰鬥。

從去年開始,黃普公一多半時間待在海上,每戰必勝,沿海百里之內,已經很少見到海盜的蹤影。

水軍戰船增至五十幾艘,個頭更大、航行更穩,其中數艘能承受得住急風巨浪,黃普公經常用它們奇襲諸島。

離海十幾年,黃普公對一整片海域依然瞭若指掌,知道哪座島上適合藏人、哪座島肯定藏財。

今天他要進攻的一座島離海岸較遠,但是位置十分重要,攻下之後,可以建成重要據點,從此以後,大楚水軍不用再留在陸地上等候海盜進攻。

海上羣盜也明白此島的重要,十幾夥人齊聚於此,要與楚軍決戰。

戰鬥在清晨開始,海盜一方船隻數量更多,楚軍的戰船更大、更精良。

黃普公與房大業有一點相似,都喜歡身先士卒,不願坐陣後方指揮,他親率一艘大船,在海盜羣中橫衝直撞,爲其它楚軍戰船開道。

海盜希望跳至對方船上近身肉搏,黃普公卻儘量避免這一點,船上士兵全都手持長槍,長度是普通槍的兩倍,專門用來阻止有人登船。

剩下的事情就是撞,不停地撞。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入夜之前,海盜損失慘重,只剩下幾條小船倉皇逃躥。

黃普公趁勝登島,要在島上安營。

就是在這裡,楚軍遭到伏擊。

海盜顯然早有準備,聚集在此的人數遠遠超過楚軍事前的預估,海戰只是爲了誘敵深入,決戰要在島上進行。

海盜對楚軍的人數、配置、戰法一清二楚,黃普公很快明白過來,自己遭到了出賣,有人要置他於死地。

半個月後,巡狩路上的皇帝得到消息,樓船將軍黃普公率軍出海,逾期未返,也沒有按規矩派人送信,只怕凶多吉少。

遙遠的西方,崑崙山口,一座城池初具規模,這是闢遠侯張印的功勞,他全程參與了規劃與施工,比當將軍更在行,西域諸國出人出糧,都對這座城寄與厚望,以爲只有它能擋住神鬼大單于,於是命名爲“三不過”——神、鬼、人都不能通過此城。

楚人則按慣例向朝廷請示,按方位定名爲“虎踞城”。

將軍鄧粹無所事事,實在不願意待在這荒涼之地看着城牆一寸寸上升,更願意四處遊歷。

頭一年,鄧粹經常前往西域諸國,與王族來往,他出身高貴,又是皇帝的“寵臣”,因此到哪都受到熱情歡迎。

張印每日與土木泥石打交道,兩年多沒動過地方,鄧粹卻娶了三位妻子,都是各國貴女,其中一位甚至是公主,他也不帶在身邊,全留在本國,去的時候住在一起。

西域還是太小,鄧粹逛過幾遍之後,開始向西方遊歷,美其名曰“勘察地勢”,可他只揀風光秀麗、人煙密集的地方去,路上不畫圖、不記錄,天知道他到底記住了多少地勢。

鄧粹職位更高,張印管不了他,也不敢管,只做好自己的本職,爭取早日築城完畢,能夠爲孫子贖罪。

這年暮春,大概與遼東之戰同時,鄧粹突發奇想,對張印說:“爲什麼大楚非要在這裡築城,等什麼裝神弄鬼大單于攻過來呢?爲什麼楚軍不能先發制人,直接攻到極西方去呢?”

張印口吃,這時更是驚得說不出話來,最後才道:“沒、沒、沒有楚軍。”

西域只有數百名楚軍,築城都要藉助諸國的力量,根本沒有餘力向西進攻。

“西域接受大楚的保護,各**隊就是楚軍。”鄧粹不再與張印商量,也不向朝廷請示,再次前往各國,三個月之後,竟然真讓他湊成了一支上萬人的軍隊。

夏末,張印目瞪口呆地看着一支“楚軍”穿過尚未修築完成的虎踞城,向西行進。

“去、去哪?”張印問。

“走走看,或許幾天就回來,也可能是三五個月,別等我,快些築城,到時候給我開門就是。”

鄧粹的風格沒變,對軍隊管理不嚴,二三十個國家提供的軍隊,仍然各自爲隊,以真正的楚軍標準來看,可以說是混亂。

張印終於明白鄧粹不是開玩笑,立刻寫信,派人加急送往朝廷。

所有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皇帝都在路上。全本小說網

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十九章 進退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六十二章 夜色籠罩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新章發佈時間調整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六十二章 夜色籠罩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五章 齋戒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撐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
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十九章 進退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六十二章 夜色籠罩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新章發佈時間調整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六十二章 夜色籠罩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五章 齋戒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撐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