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

神鬼大單于竟然就這樣逃走了,韓孺子大怒,他不想逃,仍要夜襲,雖然人數遠遠少於匈奴人,但他仍然不懼。

“首惡是匈奴大單于,他放走了敵酋,就由他接受懲罰。金純忠,你立即再去匈奴人營地,就說朕懷念弟弟,今晚要親自前去探望。”

“可東海王已經被帶走了,不在營地裡。”金純忠沒有反應過來。

韓孺子冷笑一聲,“當然,所以大單于驚慌之餘會親自向朕做出解釋,朕要的就是這一刻。”

金純忠驚得呆住了,看了一眼角落裡的趙若素,茫然道:“陛下……陛下是要……”

“朕也當一回刺客。”

金純忠極少向皇帝表示反對,這時卻使勁兒搖頭,“萬萬不可,陛下,匈奴人已有攻營之心,陛下此去,豈非自投羅網?”

“匈奴大單于的反應沒有這麼快,此人意志不堅,做事瞻前顧後,易被他人左右。朕突然造訪,必出他的意料之外,他做不到當機立斷,肯定會與我見面,想以言辭將我打發走。”

金純忠認可皇帝對匈奴大單于性格的判斷,卻斷然不能同意皇帝的冒險計劃,正要開口勸諫,皇帝道:“金純忠,執行命令。”

金純忠心中一凜,再不敢多嘴,躬身道:“是,陛下,我、我這就去。”

“稍等,營中將領馬上就到,待朕安排一下,帶侍衛隨你一同前往匈奴人營地。”

話音剛落,帳外衛兵傳道:“陛下,將軍們到了。”

趙若素上前幾步,搶在皇帝之前對外面說道:“請幾位將軍稍等。”

敢在皇帝之前擅自做出決定,即使是在皇帝位置不算太穩的時候,也是難以想象的僭越與大膽之舉,金純忠驚訝至極,瞪眼看着趙若素。

趙若素不怕,轉身向皇帝道:“陛下何時才能停止使用奇招?”

“奇招不好嗎?”韓孺子反而不那麼意外,也沒有發怒。

“好,但不可持久,除非是沒有更好選擇的時候,不可常用。此次與西方之戰,陛下在關中大勝,乃是奇招,鄧將軍深入西方,更是奇招,但是真正打敗敵軍的,還是塞外楚軍,沒有他們的牽制,則所謂奇招無所施放。”

“朕明白你的意思,如今正是沒有更好選擇的時候,匈奴人放走敵酋,此乃大不敬,楚軍怎能忍受如此羞辱?況且朕之計策看似冒險,其實十拿九穩,匈奴人一旦失去大單于,立刻就會陷入混亂,不戰自敗。”

“問題就在十拿九穩上,若是尋常人,只看‘九穩’,陛下偏偏是皇帝,要看那‘一失’,陛下若有‘一失’,能抵得上此前的‘九穩’嗎?大楚好不容易穩定,陛下年富春秋,數十年內不會再有反抗者,此前的諸多難題皆將迎刃而解,大楚復興,指日可待。陛下若在這冰天雪地裡發生‘一失’,皇子年幼,太后、皇后不和,眼看着又是一番明爭暗鬥,羣臣無措,復興無望。”

金純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趙若素本是有罪之身,剛剛由敵軍營地裡被救出來,不感恩戴德也就算了,竟然對皇帝一口一個“一失”,天下人皆稱皇帝爲“萬歲”,他卻實打實地只給“數十年”。

更讓金純忠難以置信的是,早已說一不二的皇帝,竟然仍未惱怒,反而低頭沉思。

趙若素不肯見好就收,又道:“所謂奇招還有一個問題,一切皆由陛下決定,反倒是羣臣拱手而治,長此以往,陛下就得憑一己之力治理天下了。所以,微臣還要再問一次,陛下想好該怎麼當一言九鼎的皇帝了嗎?”

韓孺子又沉吟片刻,開口道:“讓將軍們進來。”

金純忠可不敢對皇帝有半點違逆,急忙去門口傳喚。

五位將領陸續進帳,恭敬地向皇帝行禮,並不知道之前發生的爭論。

韓孺子將眼前的形勢說了一遍,沒提要去刺殺匈奴大單于的計劃,而是向衆將徵求意見。

五將互相看了一眼,陸續開口,全都建議趁夜退兵。

韓孺子又問該如何退兵,“匈奴人一旦發現楚軍退卻,必然追擊,楚軍本就人少,退卻途中更難抵抗匈奴騎兵。”

五將倒是不慌,紛紛提出建議:營地多樹火把,迷惑匈奴人,起碼保證天亮前不被發覺;兵分兩隊,皇帝帶少數人輕騎在前,儘快與百里外的楚軍取得聯繫,由於之前的安排,返程途中有多個楚軍營地,營營相護,不怕匈奴人的進攻。

金純忠膽子也大起來,開口道:“我去匈奴人營地,儘量拖延大單于。”

大家說完了,韓孺子仔細權衡,他曾經依靠過朝廷,放手讓宰相等人管事,結果不是十分令人滿意,難道大勝之後,反而又要重蹈舊轍?

韓孺子看了一眼趙若素,扭頭向衆將道:“就按諸位的計劃行事,立刻傳令,儘快出發。金純忠,你不必去匈奴人營地,太危險,而且無濟於事。”

“有我妹妹在,不會有危險。正如陛下所言,匈奴大單于爲人猶豫,聽說陛下已經離開,沒準會放棄追擊,以免與大楚決裂。”

韓孺子一旦做出決定,就不拖泥帶水,“好,你去一趟,替朕問候匈奴大單于,就說朕有急事不得不走,大楚與匈奴聯手擊敗強敵,兄弟之情越發深厚,望有朝一日能開懷暢飲。倉促相會,無以爲禮,楚軍營中諸物,權當薄禮,請大單于收納。”

“是,陛下。”

僅僅兩刻鐘之後,楚軍士兵牽馬悄悄出營,將帳篷、火把等物都留在原地,走出數裡,上馬疾馳。

韓孺子沒有離隊,只派出少量斥候前驅,他本人仍與大軍待在一起,絕不讓隊伍發生一點混亂。

第三日下午,北方出現了匈奴人的身影,數量不是很多,看樣子應該是來打探情況的斥候。

軍中將領徵得皇帝的同意之後,命令全軍士兵下馬步行,弓弩滿弦對外,保持警惕。

匈奴人越來越多,數量已經超過楚軍,卻一直沒有發起進攻。

第五日,楚軍被迫以戰馬爲食,終於迎來後方的楚軍,兩軍匯合,兵力超過四千,數量仍處弱勢,匈奴人卻爲之一退,不敢步步緊逼。

將士們仍感到緊張,韓孺子卻已放下心來,匈奴大單于一怒之下曾想殺死大楚皇帝,失去良機之後又變得猶豫不決,顯然是想在大楚與西方之間左右逢源。

金純忠的口才看來不錯。

又一撥楚軍過來迎駕,匈奴人徹底退卻了,走之前派使者過來,聲稱他們是奉大單于之命護送皇帝,見皇帝已無危險,他們就不繼續送了,大單于感謝皇帝留下的禮物,還贈一批酒肉奶酪之類的食物。

這些食物送得很及時,韓孺子當然收下,派人向匈奴使者表示感謝,隻字不提神鬼大單于。

大楚與匈奴沒有公開決裂。

韓孺子明白,大楚與匈奴終歸成不了真正的“兄弟”,千年之戰還將延續下去。

回程比較慢,又過數日,楚軍迎上了第一批返鄉的西方軍隊。

與匈奴人不同,西方將士對大楚皇帝只有感激,沒有異心,遠遠停下,諸將領親來楚軍營中拜見皇帝,謙卑如奴隸。

楚軍停留數日,休息一下,順便補充給養。

韓孺子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在附近的一座山頂上,他以大楚的禮儀祭天,西方諸將也紛紛以本族的方式祭神,再向皇帝朝拜,正式稱臣。

西方軍隊一批批經過,韓孺子接連分封七十多位王公,共同立誓,必將神鬼大單于餘孽掃除蕩盡,任何人取得神鬼大單于頭顱之後,即使是在萬里之外,也要傳送給大楚,再有降敵者,爲天下諸國之共仇。

誓言中沒有提及匈奴。

大單于或許是感到了恐慌,派親叔叔過來告罪,聲稱神鬼大單于趁匈奴人不備,已經逃走,匈奴人正在追擊云云,希望也能參與立誓。

韓孺子同意,讓匈奴使者代表大單于在山頂立誓,他明白,戰爭不是一時之事,現在還不是與匈奴人翻臉的時候。

韓孺子回到碎鐵城時已是年後,會見衆將,論功行賞,同時將大批軍隊調回關內。

北方仍然寒冷,京城卻已開始化凍,宮中、朝廷與百姓都已返城,回顧之前的危機,恍如隔世。

皇帝駕臨,受到前所未有的盛大歡迎,宰相親率百官到迎風寨接駕,跪在塵土中,無人敢於仰視。

在白橋鎮,羣臣再度恭賀,百姓幾乎傾城而出,跪立道路兩邊,萬歲之聲持續不絕。

回至京城,又是一番論功行賞,與此同時還要制定反擊神鬼大單于的計劃,韓孺子已向西方諸軍承諾,三年之內,必向西方派出一支大軍。

一切事情忙完之後,韓孺子病倒了,並不嚴重,只是胸前傷勢未愈,需要靜養調理,他現在最關心鄧粹與黃普公。

萬里之外,一支孤獨的楚軍正在踽踽而行,猶豫着是繼續前進,還是返回故國。

茫茫大海之上,另一支楚軍已經望見了陸地,卻沒有決定是否要登岸。

塞外染綠,在匈奴人軍中滯留多時的金純忠終於踏上返程,帶着匈奴大單于的虛情假意、妹妹金垂朵的一封書信,還有一個年幼的孩子。

(今日正常兩更。)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沒者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一章 進宮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三十六章 憤怒的皇后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二百五十章 東海王的夜晚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四十五章 母親的話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脅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五十章 軟禁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脅第五十章 軟禁推遲發稿通知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撐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五百四十三章 獻城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軍侯密令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軍侯做主第四百五十章 親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撐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
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沒者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一章 進宮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三十六章 憤怒的皇后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二百五十章 東海王的夜晚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四十五章 母親的話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脅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五十章 軟禁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脅第五十章 軟禁推遲發稿通知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撐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五百四十三章 獻城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軍侯密令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軍侯做主第四百五十章 親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撐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