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

南直勁來過好幾次倦侯府,可以說是離皇帝最近的人之一,當他將一摞奏章放在桌上的時候,與皇帝真的只有咫尺之遙,向前彎下腰,伸手就能碰到。

可兩人卻幾乎沒怎麼見過面,每次他來的時候,都低頭看腳,憑着驚鴻一瞥確定位置,然後準確地到達,放下奏章,一步不差地退出房間。

皇帝更不擡頭,好像那些奏章是自己在桌子上冒出來的。

皇帝身邊的人太多,來來往往,韓孺子若是每個人都關注一下,這一天不用做別的事情了,他早已學會視而不見。

水晶瓶打碎的時候,兩人互視過一眼,直到現在,纔算是正式見面。

南直勁只是被軟禁,沒受什麼苦,一進屋立刻跪下,膝行向前,口稱“罪臣”,在禮節上一點也不含糊。

小吏跪在地上,皇帝坐在書桌後面,表面上天差地別,實際上卻是勢均力敵,皇帝甚至要稍弱一些,因爲他是進攻者,而他還沒有找到明顯的漏洞。

太監與侍衛全都退下,只有晁鯨留下,站在一邊靜靜地觀看君臣二人,從始至終一句話不說,對他來說,這是一場費解的戲。

對大臣來說,這是罕見的待遇,就算是宰相也不能經常遇到,南直勁不能不意外,擡頭看了一眼,又迅速低下頭。

韓孺子盯着那塊後背看了好一會,那是順從,也是拒絕,他忍不住想,在所有向皇帝低下的頭顱下面,隱藏着多少張不肯屈服的面孔。

“平身。”他說。

“罪臣不敢。”南直勁以額觸地。

“朕還沒有宣佈你有罪,你憑什麼自稱‘罪臣’?”

“罪臣……微臣撞碎太祖傳下來的水晶瓶,罪該萬死。”

“你是中書省老吏,想必熟悉我大楚的律法,哪一條規定這是‘萬死’之罪?”

南直勁啞口無言,而且摸不着頭腦,本來是抱着必死之心來見皇帝的,怎麼變成了自己求死、皇帝開脫?

南直勁慢慢起身,仍然垂手低頭,“微臣……糊塗,請陛下降罪。”

“你特別想要一條罪名嗎?”

南直勁又被噎住,“我……微臣當然……微臣的確撞碎了水晶瓶,陛下又將微臣留在府內,微臣因此以爲……有罪。”

“你現在既不是‘有罪’,也不是‘無罪’,南直勁,你先回答朕的幾個問題。”

“是,陛下,微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好一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韓孺子輕笑一聲,對臣子來說這是一句順口而出的套話,他卻要追究其真實含義。

南直勁的頭垂得更低一些,突然發現自己還不如跪着自在。

韓孺子想了一會,開口道:“海上羣盜肆虐,爲害已久,朕欲剿除,還沿海百姓一片太平,眼下有三位將軍可選,朕猶豫未決,請你參謀一下。”

南直勁擡頭看向皇帝,更糊塗了,皇帝正在看桌上一字排開的三份文書,看上去可不像是在開玩笑。

“微臣……”

“嗯?朕還沒說這三位將軍是誰,你就有想法了?”

“微臣不懂行伍之事,不敢妄言。”

“那你懂什麼?擅長什麼?”

“微臣……比較擅長找錯字。”

“你就憑這個當上中書舍人?朕要找中書監、中書令問問,他們天天都在忙些什麼?”

謙虛是不行的,南直勁只得道:“中書省乃奏章上傳下達的樞紐,微臣與其他同僚一樣,熟悉各類公文,能夠迅速挑出問題,或退回、或修改,保證送至陛下與宰相面前的公文合乎規範。”

“嗯,這纔像個樣子。你就從中書舍人的角度給朕參謀一下。”

“是,陛下。”南直勁發現還是老老實實地順着皇帝的心意說話爲妙。

“第一位,狄開,南越郡水軍都尉,爲將多年,今年五十有三,頗通水戰,曾與海盜三戰,每戰皆勝,先後斬首總共一百六十七級,獲船十七艘。你覺得怎麼樣?”

南直勁稍一沉吟,“那上面有說俘虜多少?”

“沒有。”

“地方上不會少錄此項,沒有提及,那就是沒有俘虜,這或者說明海盜頑抗,不願投降,或者說明這位狄將軍嗜殺。”

“嗯,第二位,燕朋師,來自東海國,二十有五,步軍都尉,曾參與幾個月前的平亂之戰,獨率一船,入海數百里,擊破敵舟二十幾艘,殺敵三百餘人,俘虜一百七十四人,現任督造將軍,監督東海國造船,前日奉旨進京。”

“燕朋師……與東海國相燕康有關係吧?”

“父子。”

“孤軍深入,其功缺少友軍佐證,親父薦子,難免誇大其辭,微臣以爲該做更多調查。”

“好。第三位,賴冰文,三十八歲,原齊國、現臨淄國都尉,叛亂之時,以三百人獨守臨海一座軍鎮,退敵十五次,令海盜不得登陸,只能繞行它處,這上面說他曾是文臣,武帝時投筆從戎,迄今十四年。”

“微臣記得此人,賴都尉想必寫過疏策吧?”

“平海盜策,這三人都寫了,賴冰文被兵部評爲一等,朕也以爲如此。這些疏策就是你送來的。”

“微臣只看格式是否合乎規範、文字是否有錯漏,對內容不甚上心。”

中書省掌管公文來往,該記的記、該忘的忘,這也是一種本事,至於皇帝信不信,就是另一回事了。

韓孺子笑道:“對這位賴冰文,你怎麼看?”

“武帝后期四海晏平,外無強敵,內無大盜,賴都尉在那時選擇投筆從戎,必有特殊原因,微臣建議陛下先查清楚。”

“你既然記得賴冰文這個人,不記得他當時爲何棄文從武、遠離京城嗎?”

“微臣不記得,微臣天性喜靜,平時不愛與人交往,對朝中大事小情極少瞭解,只對名字有點印象。”

皇帝很滿意,擡手道:“瞧,這就是朕所需要的:判斷一名將軍合不合格,未必非得看他的軍功,一名合格的中書省官吏,也能給朕極好的參謀,比如你南直勁,比如之前的趙若素。”

拐了一個大彎,皇帝終於觸及到了正題。

韓孺子當然不是隨便拐彎抹角,對這三人他覺得都不錯,但也都不是完全滿意,真的需要一些外人的建議,南直勁剛纔那些分析,對他頗有啓發。

南直勁心中卻是一震,差點又要跪下,沉默了一會,說:“趙若素雖然年輕些,但是見解獨到,比微臣更適合參謀政務。”

“可惜,這麼優秀的一位中書舍人,先是辭官不做,隨後消失不見,朕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朕做錯了什麼,以至於天下英俊紛紛遠遁?”

南直勁沒堅持住,再次跪下,皇帝命他平身,他只好又站起來,“微臣愚見,以爲趙若素失蹤必有其它原因,絕非躲避陛下?”

“這樣就好。你和趙若素同在中書省爲臣,應該比較熟悉,你覺得他還會再回來嗎?”

“微臣……不知……”

韓孺子沒有發怒,但是端正顏色,“你剛纔說自己不瞭解朝中的大事小情,可你瞭解大楚嗎?”

南直勁面露困惑,沒明白皇帝的意思。

“匈奴攻入關內,百年所罕見,先不管西方是否真有強敵,匈奴就是大楚眼下最大的威脅,雖說達成和議,但是雙方互不信任,要不了多久,匈奴大軍又會捲土重來,你覺得大楚有能力禦敵於國門之外嗎?”

“有陛下在……”

“不不,從你中書舍人的經驗來看待這個威脅,你在武帝時就已在中書省任職,正好做個比較。”

南直勁想了好一會,“微臣記得,武帝二十三年,北疆來的奏章絡繹不絕,佔據了全部奏章的將近一半,內容盡是建城、駐兵、水草、馬匹等事,兩年之後,楚軍大破匈奴,終武帝一朝,再無敗績。如今來自北疆的奏章大爲減少,內容則多是修城、棄城、用度不足等事,微臣不敢斷言,但是有備方能無患,大楚現在的準備……似乎不太充足。”

“原因何在?”皇帝追問。

“官庫空虛、內患繁多,無力支援北疆。”

“這正是朕所念念不忘者,朕被困晉城時,親眼見到左察御史蕭大人爲國盡忠,不愧朝廷棟樑之臣,朕以爲,大楚之衰弱,朝廷無罪,羣臣無罪,皆朕一人之過,朕但望衆卿努力,令朕無後顧之憂,得以專心除內患、滅強敵。”

南直勁第三次跪下,磕頭不止。

韓孺子也沒讓他平身,等了一會,說:“要說了解,整個中書省、乃至整個朝廷,就數你對朕最爲了解吧?”

南直勁癱坐在地上,一臉驚慌,“趙若素……他已經說了?”

韓孺子搖搖頭,“他什麼都沒說,朕是自己看出來的:在你被扣押之前,中書省送來的奏章排列有序,頗合朕的心意,就像是知道朕會對哪些奏章感興趣,特意放在在上面,讓朕最先看到。自從趙若素失蹤、你被留下之後,奏章排序一天比一天混亂,前後對比太明顯了,朕不能不注意到。”

南直勁汗流浹背,他當然瞭解皇帝,但還是低估了皇帝的聰明才智。

韓孺子有一句話沒說,中書舍人能將皇帝感興趣的奏章擺在上面,自然也能將一些特別的奏章藏在中間,正好是皇帝稍感疲憊、心事又不在批閱時看到,囫圇通過,忽略了其中的真實含義。

中書省將宰相的那份回覆藏在中間,弄巧成拙,他們真是需要南直勁、趙若素這樣的吏員。

這就是爲什麼中書舍人如此重要的原因,但是培養起來太難了,老吏南直勁之後,就只有趙若素能接班,他的辭官,甚至要直接爲皇帝效力,對中書省、對朝中大臣影響深遠。

趙若素不會被殺死,韓孺子相信他正被關在某處,接受苦口婆心的勸說。

“你可以走了,奏章還按從前的規矩擺放,如果你湊巧見到趙若素,告訴他,三天之內來見朕,否則的話,即是欺君,將獲滅門之罪。”

南直勁倉皇告退,他當然明白“滅門之罪”是留給誰的。

皇帝看向一真站在邊上旁觀的晁鯨,“不準泄露朕與南直勁的這些話。”

晁鯨兩手一攤,“想泄露也做不到,根本沒聽懂。”

皇帝對南直勁說的是:他要趙若素,不爲對付朝中官吏,可趙若素如果不能活着出現,他就要向大臣們開戰。全本小說網

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聖旨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鍋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斷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通知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五百三十章 亂猜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九十四章 缺錢
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聖旨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鍋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斷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通知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五百三十章 亂猜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九十四章 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