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

同樣被“發配”到西域,鄧粹仍是京城冉冉興起的新星,幾乎人人都認爲他的離開只是暫時的,很快就會回到皇帝身邊,前途無量,而闢遠侯張印則陷入新的低谷,孫子的罪過還沒有贖清,又辜負了皇帝的信任,在最關鍵的時刻無所作爲。

性格迥異的兩個人,如今要去執行同一項任務。

張印年紀更大、資歷更深、經驗更多,卻沒有半點競爭之心,甘居人下,進屋時自覺走在後面。

鄧粹也不客氣,拜見皇帝之後,有問必答,侃侃而談,意思只有一個:“爲大將者,隨機應變,排兵佈陣自有主事之官,不缺大將一人。”

鄧粹的幾次勝利頗有運氣成份,但的確做到了“隨機應變”,顯出極深的謀略,韓孺子也不能小瞧他,微笑道:“然則大將戰前不做任何準備嗎?”

“有,要兵、要馬、要錢、要糧、要信任。”鄧粹扳着手指一一數來,正好五條,“總之多多益善,這五樣越多,大將的選擇也就越多,隨機應變時也更從容,太少的話,多厲害的大將也是去送死。”

張印被晾在一邊,根本插不進話。

“當初的鄧遼鄧大將軍也是這種做法?”韓孺子問,雖然覺得鄧粹堪任大將,心裡還是覺得不太踏實。

“大將軍在的時候,我還是孩子,接觸不多,但是聽族中長老說,大將軍尤其擅長這‘五要’,每次戰前必然纏着武帝不放,實在要不來更多,也要更精,五萬將士至少配備十萬匹良馬,轉輸民夫不計其數,別的將軍戰後常常一無所剩,需要儘快回城補給,唯有大將軍常有餘糧。”

那是大楚最爲強盛時的特有打法,到了武帝后期就已難以爲繼,等韓孺子登基,沒有一次戰爭能夠讓楚軍如此率性而爲。

韓孺子笑着搖搖頭,鄧粹的確是大將,卻不是朝廷現在能用得起的大將,“張侯有何話說?”

張印擡頭看向皇帝,想了半天才吐出一句,而且嘴上更不利索,“臣……願爲、願爲主事……之官。”

韓孺子沒那個耐心,說:“張侯寫份奏章吧。”

“寫、寫了。”張印從懷裡摸出一摞紙,“初稿,陛下、陛下見諒。”

張有才上前接過紙張,轉交給皇帝。

那的確是初稿,紙張皺巴巴的,上面的字跡也頗多修改,韓孺子掃了一眼,沒有細看,“鄧粹,朝廷艱辛,用度不足,兵馬錢糧都不能‘多多益善’,朕能給你的,唯有信任。”

換個人這時就會磕頭謝恩了,鄧粹卻露出沉思之色,顯然是在計算衡量,過了一會才說:“也行,可兵馬錢糧都是可見之物,信任這種東西卻是看不見摸不着,陛下怎麼證明呢?”

張有才等幾名太監臉色都變了,闢遠侯張印是老實人,光憑這句疑問,就確信皇帝對鄧粹極爲信任,遠超一般臣子。

韓孺子心中卻是哭笑不得,他知道鄧粹在暗示什麼,於是微笑道:“那就不要看,也不要摸,仔細領會。”

鄧粹真的想了一會,躬身笑道:“臣領會到不少。”

送走兩人,張有才忍不住道:“這個鄧粹,真是……真是……難說啊。”

韓孺子笑了一聲,“連自己人都猜不透的將軍,可想而知,敵人更猜不透他。”

“陛下真要讓他當大將啊?”張有才吃驚地問。

“別管閒事。”韓孺子拿起張印留下的紙張,嚴格來說這不是奏章,而是一份西域經營謀略疏,嘴上木訥的張印,筆下卻很暢通,寫了二三十頁,洋洋灑灑上萬言。

韓孺子連看了三遍,不禁感嘆世上沒有完人,如張印這樣的人,再添兩三分“隨機應變”的能力,就是百年難遇的將才,偏偏在臨陣時謹慎過頭。

兵、馬、錢、糧、信任這五樣,張印在奏疏中一樣也沒要,他的建議是因地制宜,利用西域三十餘國的力量築城防守,他所需要的一是便宜之權,可以在西域刻印封王,事後再請朝廷追任,二是要一羣熟悉西域事務的人相助。

爲了不讓朝廷懷疑他要獨佔一方,張印將隻身赴任,家人都留在京城,包括他唯一的孫子。

張養浩已從碎鐵城回京,待在家裡不準邁出大門一步。

張印索要的那羣幫手比較特別,居然都是大牢中的囚徒,但他沒有詳細解釋。

韓孺子這天睡得比較早,次日天剛亮,他在同玄殿朝會羣臣,這是一項儀式,很快結束,皇帝轉往附近的勤政殿,在這裡與數名重臣共理朝政。

韓孺子當傀儡皇帝的時候,每天也在這裡坐一會,但是離大臣比較遠,聽到的大都是嗡嗡的議論,只在爭吵的時候才能聽清一些話,擬好的聖旨也不會送給他過目,因此對朝廷處理政務的過程與思路不是特別瞭解。

第一天下來,他發現這一點也不難。

勤政殿由宰相主持,各大部司以及各地官員的奏章大都彙集於此,他與幾名指定的大臣商議批覆內容,交給皇帝過目,獲得許可之後,成文交付相應衙門,只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奏章,才由皇帝親筆批覆。

正常的奏章批覆“已閱”即可,交給有司收藏,可能永遠也不會再拿出來,另一些奏章則提出各種問題,某地大旱、某地水澇、某司要做某事等等,絕大多數時候,宰相的批覆是將奏章轉到相應的衙門,由該司提出明確的意見,再由宰相批准,來來回回能持續幾天甚至幾個月。

皇帝的職責是監督這一切的正常運轉,並且掌握着最爲關鍵的寶璽——沒有寶璽之印,宰相的批覆也只是一句空話。

只在極個別的情況下,比如某個重要的官職出現空缺,或者發生齊國叛亂、匈奴入侵這樣的大事,纔會出現激烈的爭論。

整個流程一環套一環,皇帝隨時可以叫停,加入自己的意見,但是沒什麼用,韓孺子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想法不會比有司的專業回覆更好,與其耽誤流程,不如旁而觀之。

第一天的工作比較多,有幾件事的確需要皇帝本人的首肯。

希望冊封皇帝生母爲第二位太后的奏章已經堆成了山,理由多種多樣,甚至上升到事關大楚江山穩定與否的高度。

這正是韓孺子要解決的第一件事,硃批禮部、宗正府照辦,然後送到慈順宮請太后過目,這是禮節,也是規矩,皇帝不能繞過。

慈順宮反應也快,下午就送回來,不知是誰操筆,總之太后讚賞了皇帝的一片孝心,要求此事儘快辦理。

接下來是對各地的減賦,大楚連年征戰,尤其是齊、代、燕等地,受損頗多,韓孺子離開晉城之後,曾經巡視一圈,所到之處都有大赦,這回是正式確認,並根據情況延長時限,一到五年不等。

申明志等大臣提出建議,此事可以稍緩一緩,等王太后獲封時頒佈聖旨,以顯王太后慈愛萬民。

韓孺子同意。

再往下是戰後的論功行賞,兵部等有司已經擬定計劃,耗費巨大,但是一點也不能省,絕大多數人的封賞都有標準,唯有崔宏、柴悅、鄧粹三人需要皇帝另定。

韓孺子記得皇后的請求,於是將崔宏、鄧粹兩人圈爲“待定”,只將柴悅升爲驃騎將軍、北軍大司馬。

驃騎將軍是虛銜,北軍大司馬纔是實職,但北軍傷亡慘重,已迴轉京城休養,柴悅在塞外實際上是以臨時身份掌管全軍。

這是大楚的慣例,讓邊疆大將名實分離,以免其擁兵自重。

韓孺子特意找了一下,老將房大業被封爲北軍都尉,算是不錯。

這些事情忙完,已經將近傍晚,守宰相申明志希望明日再議,韓孺子卻要求繼續,因爲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急需處理。

皇帝被困晉城期間,一批文臣殉難,也有一批文臣立功,正常封賞之外,空缺的官職也得儘快填補。

其實皇帝在外繼續巡狩時,相應職位都已找到代領者,只待他回來確任,唯有一個最爲重要的官職,大臣們不提,也沒有奏章,要由皇帝主動一些。

守宰相申明志該升爲真宰相了,在他這個位置上,無過便是功,皇帝找不到繼續觀察的理由。

楊奉的請求還沒有得到正式允許,因此仍留在勤政殿內——身爲中掌璽,這是他一次掌管真正的寶璽。

眼看天色將晚,楊奉向皇帝使眼色,韓孺子知道自己不能再等,於是開口,稱讚申明志的才德,決定正式任命他爲大楚宰相。

申明志磕頭謝恩,其他大臣祝賀,首日議政方算結束。

韓孺子回到寢宮時已將近二更天,發現皇后不在,有些納悶,找來劉介詢問才知道,原來他少發一道聖旨,皇后已回秋信宮居住了。

宮裡宮外,到處都是規矩與慣例,韓孺子發現自己一整天也沒做成一件想做的事情,絕不想以獨守空房結束這一天。

時間已晚,再頒旨傳召皇后已經來不及,規矩這時候發揮作用,劉介提醒,皇帝可以在任何時候選擇任何一處嬪妃的寢宮就寢。

韓孺子於是住進了秋信宮。

皇后崔小君有點意外,也非常高興。

躺在牀上,閒聊了一會,韓孺子問:“你懷念倦侯府嗎?”

“嗯。”崔小君不敢直接回答,因爲她懷念得心都在疼,如果有選擇,她寧願再做倦侯夫人,但這種話絕不是皇后該說出來的。

“我要重新整修倦侯府,送給你當禮物。”韓孺子頓了頓,“也送給我自己。”

韓孺子必須找個地方,以擺脫皇宮與朝廷的束縛,規矩與慣例大有好處,但它們更適合平庸的皇帝,而不是想有所成就的皇帝……全本小說網

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十章 風波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實人發怒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三十八章 撞門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虎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難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六十章 宮門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五章 齋戒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九十章 賭局第四十五章 母親的話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一百三十章 離寨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九十章 賭局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
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十章 風波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實人發怒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三十八章 撞門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虎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難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六十章 宮門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五章 齋戒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九十章 賭局第四十五章 母親的話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一百三十章 離寨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九十章 賭局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