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

劉範扭頭過來,微笑着對賈詡道:“文和這次總算嚴肅一點了!往日提問計策,都是沒正經的瞎說!”

聽到劉範的話,賈詡這纔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劉範道:“文和,你是在涼州土生土長的,涼州是你的家鄉,你對涼州的風土人情以及叛軍的情況是最熟悉的。那你說說,我該如何對付叛軍,進而攻取涼州?”

賈詡想也不想,回答道:“回稟主公,屬下覺得元皓的計策也還是有些可取之處的,比如說,巧妙利用叛軍之間的利益衝突,讓他們反目成仇,那形勢對我們就好的多了!”

劉範道:“不錯!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叛軍可不像咱們涼州軍,他們都是因爲利益交集才聯合在一起,彼此之間想必也知道這一點。雖然明面上他們是親密無間的盟友,但是在暗地裡,還不定提防彼此成什麼樣子呢!”

賈詡道:“主公英明!韓遂和北宮伯玉,這兩人性情十分相似,都是十分地多疑!氐人首領阿吉是個老實人,雖然不如他們多疑,但身處兩個對他也疑神疑鬼的人的身邊,想必他也一定了解自己的處境,爲了保全自己,他一定會與兩人一樣,害了疑心病。他們三人之間的信任,其實就像是一層薄薄的紙,只要主公將其捅破,則叛軍之敗,指日可待!”

田豐也認同地道:“之所以叛軍能與主公抗衡,只是因爲他們聯合在一起!只要主公破壞他們的信任,將叛軍一分爲三,那麼叛軍對於主公來說,不足爲慮,只需逐個擊破,叛軍哪裡還逃得出主公的手掌心?”

劉範點頭,道:“聽你們這麼說,那我也就放心的多了!那你們再說說,具體咱們要怎麼實施這個離間計?”

賈詡道:“主公,我等還沒有見過叛軍,對叛軍內部三個勢力之間的嫌隙也不甚瞭解。孫子說過: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且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屆時,計劃趕不上變化,就算有再精細的計劃也是徒勞無功。故而,屬下建議,咱們先與叛軍交上手一番,等摸清了叛軍的一些基本的情況,再作計較也不遲。”

劉範點點頭,道:“說的也是。目前咱們只知道叛軍的大概數目以及組成,若是要打擊叛軍,可不能如此草率。”

賈詡道:“主公,等過了三輔,咱們就進入涼州境界了,現今已經是春日,想必叛軍也準備出師了,咱們必須要搶在叛軍行動之前,先行攻進涼州,拔取涼州和三輔的要害之處!”

劉範道:“先攻取何處最好?”

“主公率軍經過武關之後,進駐藍田縣,然後經過長安城,再一路向西,途經郿縣、雍縣,最後攻取陳倉,進而奪取涼州的東大門街亭!”田豐道。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不可不知道陳倉和街亭這兩個戰略要地。田豐又道:“現在東寒未曾退去,叛軍估計還沒有派遣重兵駐守陳倉和街亭兩城,若咱們不趕在叛軍之前攻下陳倉和街亭,那麼叛軍在地形上就佔據了主動權。陳倉是三輔地區的西大門,街亭則是涼州的東大門,若叛軍佔有其中一個關隘,則我軍便在戰略上失策:若叛軍派遣重兵把手街亭,則只要守住街亭,就能將我軍擋在隴山之東,叛軍窩在隴西背後的涼州,就足以自保了;若是最壞的結果,叛軍不僅佔據了街亭,還一併攻下了陳倉,則我軍不僅難以攻進涼州里去,而且叛軍只要守住陳倉,就能保住街亭以及涼州不失,他們還能隨時出關,進攻三輔。形勢危急,屬下以爲,我軍必須加快速度,趕在涼州回春、叛軍開始派遣重兵進駐這陳倉和街亭之前,攻下這兩個兵家必爭之地。”

劉範道:“說的不錯,街亭和陳倉,一個也不能少!我軍必須攻下,不然,未曾短兵相接我軍就先比叛軍弱了一分。”

陳倉,在秦朝末年時,劉邦佔據着漢中,爲了攻取關中,劉邦接納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謀,明面上是在修建通往關中的棧道,但實際上確實悄悄地派兵繞過一大圈,搶佔陳倉。奪取了陳倉之後,劉邦就佔據了主動權,他可以慢慢地蠶食關中的土地,項羽對此妙計無可奈何,因此就失掉了整個關中。從此,劉邦佔據了土地肥沃,人口豐裕,並繼承了秦國精華的關中,開始慢慢地壯大實力,最後擊敗了項羽,奪取了天下大權。

街亭,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之後,他就準備撤軍回剛剛奪取的隴西三郡:隴西郡、天水郡、魏興郡。諸葛亮派馬稷帶兵駐防街亭,抵禦魏軍的反攻。結果馬稷此人如同趙括等無能之輩,紙上談兵,犯了個最低級的錯誤,讓魏兵攻取了涼州的大門口街亭。街亭一失,魏軍便可長驅直入,威脅隴西郡、天水郡、魏興郡。本來諸葛亮費盡心思攻奪了這三個郡,只因馬謖的街亭之敗,他又不得不拋棄既得的隴西三郡,狼狽地撤軍回巴蜀之地。這也就是爲什麼諸葛亮不得不斬了馬稷的原因。

劉範對於這兩個的戰略要地的認識還是挺深的,於是便下令讓涼州軍全軍快馬加鞭,以換乘多匹戰馬,不停地一路向西前進,加緊通過三輔,攻佔陳倉和街亭。至於拖累行軍速度的女眷、軍糧、牲畜等,劉範讓虎衛軍保護他們。蔡琰和貂蟬依然是重點保護對象,虎衛軍裡三層外三層地保護她們倆,叛軍還沒有能力進入到三輔來搗亂,一路上最多隻有一些不開眼賊寇敢打涼州軍的注意。爲了保險起來,劉範還給運糧的五千多個民夫和工匠分發下去武器,讓他們負責保護軍糧和綿羊。綿也羊是劉範用來宰殺作爲軍糧的。

涼州軍身上只帶着十天的口糧,星夜兼程,趕進三輔。進入三輔,劉範第一眼見到的是藍田縣。藍田縣處於關中三輔的東南角,當地出產藍田玉,玉質僅僅低於和田玉一些,爲此,唐朝詩人李商隱還曾有詩曰: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同時藍田縣也是一個戰略要地,藍田縣處於武關之後,如果武關不幸被敵人攻克,那還可以退守藍田。

半天后,劉範又率軍經過長安城下。長安城等於是關中三輔的心臟,奪取了長安,關中就得到了一半,再攻下天下第一雄關函谷關,那關中就基本等於完全被攻下了。因爲西邊的羌人、氐人常常進攻,所以長安城被修建得十分高大堅固,僅僅城牆就有三丈半高,每個城門之前都設置有兩座凸出城牆的箭樓,可以供守城的士兵朝攻擊城門的敵軍放箭,而敵軍因爲慣性和地心引力的原因,很難將自己的箭矢射上箭樓,反擊守城的士兵;東西南北四城門之後,又是一個方形的甕城,城門一旦失陷,守城的士兵還可以退守到甕城上,給突入城門的敵軍以致命打擊。甕城的空間十分狹窄,假如敵軍蜂擁而上,必定在甕城裡擁擠不堪,那守城的士兵就可以趁此良機狠狠地打擊涌進甕城的敵軍。而且,長安城常年駐紮着大股官軍,距離長安城很近的華陰和函谷關,也可以派兵增援。有如此堅固的城防系統,又有衆多官軍的保護,因此,長安城甚至比雒陽還要堅固,羌人和氐人不管動用多少強兵,數十年來一次都沒有攻下過他們夢寐以求的長安城。

之後一天,劉範率領涼州軍又經過郿縣和雍縣,距離陳倉只有幾百裡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二百七十八章 獄中之會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二百七十一章 慘痛教訓第五百六十二章 徘徊不前第一百七十五章 力量對比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懷遠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六百一十二章 沃洛吉斯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七十三章 單于聖裁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九百一十六章 秘密審訊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郿縣失陷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二百四十六章 確認擴軍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力表演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反響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連環戰馬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二百二十九章 劇情反轉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四百一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七百七百三十二章 劍客史阿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公主成擒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價牛馬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懷鬼胎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二百七十八章 獄中之會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二百七十一章 慘痛教訓第五百六十二章 徘徊不前第一百七十五章 力量對比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懷遠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六百一十二章 沃洛吉斯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七十三章 單于聖裁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九百一十六章 秘密審訊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郿縣失陷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二百四十六章 確認擴軍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力表演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反響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連環戰馬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二百二十九章 劇情反轉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四百一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七百七百三十二章 劍客史阿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公主成擒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價牛馬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懷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