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

此次召集別部司馬以上的軍吏、諸校尉和諸將齊聚將軍府中,不但只是爲了給他們中有功者酬功,而且也是爲了下一步的軍事部署。

酬過功後,由戲志才、荀攸宣讀荀貞的將令,給諸將定下各自的轄區和防區。

首先,把徐州五郡分成了四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自然便是州治所在的東海郡,此郡由荀貞親自坐鎮。

第二個部分是下邳和彭城,此兩郡由偏將軍許仲坐鎮,荀貞令他“都督下邳、彭城軍事”。第三個部分是琅琊郡,此郡由荀成坐鎮,荀貞令他“都督琅琊軍事”。第四個部分是廣陵郡,此郡由徐榮坐鎮,主要負責對南邊丹陽等郡的防禦,荀貞令他“監廣陵軍事”。

所謂“都督”,源自前漢時的“中央御史到地方督率州刺史及其屬官討捕盜賊”,但前漢時的刺史督軍,其監察屬性重於軍事職能,到了本朝,因光武中興後罷免裁撤掉了內郡的郡兵,而刺史雖權重,卻位卑,無力統一指揮州中的各個郡國,所以當地方出現民亂後,一經爆發就會迅速蔓延,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由朝廷派遣督軍或者直接統兵,或者發募州郡兵,以臨時總指揮的身份統兵,組織、督率軍隊平亂,因之,本朝的督軍御史就由此而成爲了一個特殊的軍事職官,除了御史外,將軍、郎將、謁者等等,也都可以受命督軍。

荀貞以許仲都督下邳、彭城軍事,以荀成都督琅琊軍事,以徐榮監廣陵軍事,往近裡說,所效仿的便是本朝“朝廷遣官吏督軍”的故事,往遠裡說,效仿的則是後世的軍區制度。

經過對降卒的裁撤、整編以及打亂分給各部,荀貞現在的部曲達到了三萬餘步騎。

三萬餘步騎中,近兩萬騎駐紮在東海郡。

東海郡的東北邊是琅琊,西南邊是彭城,北邊是下邳和廣陵,與此四個郡國都接壤,不管是哪個郡國出現戰爭,它都可以迅速馳援,加上這裡是州治的所在地,所以駐紮的兵馬最多。

許仲、荀成各統六千餘步騎,分駐自己的防區。徐榮統近六千步騎駐廣陵。

諸中郎將中,辛璦、趙雲、劉備從荀貞駐東海;校尉裡邊,劉鄧、高素、陳容等分屬趙雲等統帶,亦駐東海。此外,又有荀貞的親衛千餘人由武衛校尉典韋統率,護衛州府。

東海都尉凌操,名爲東海都尉,自也是駐紮東海,荀貞把他的駐地安排在了利城。

利城就東海郡的東邊,臧霸此前從琅琊出境後,便是入駐的此縣,這裡離琅琊很近。荀貞把凌操的駐地安排在此處,意思不言自喻,雖是給的他“東海都尉”之職號,實則東海的治安不必他管,他的真正任務是監督琅琊郡裡的泰山兵,堵住他們南下的道路。

荀成以偏將軍的身份“都督琅琊軍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都督”泰山軍。

荀貞既挾大勝之威,收編過俘虜後,實力又爲之一增,而且州府又多糧秣、軍械,足以夠支持他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戰爭,再加上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便是被袁紹表爲豫州刺史的周昂時刻都有提軍南下爭豫的可能,所以,他卻是半點也不顧及臧霸等人的感受,一邊給他們以高職遷用,一邊不加遮掩地就立刻把自己的軍隊部署進了琅琊。

跟隨荀成入駐琅琊的諸校尉分別是陳到、陳午和潘璋,以及新被擢爲軍司馬的陳即所率之騎兵一部,另外便是琅琊都尉黃遷。

陳到、陳午、潘璋都是猛將,黃遷亦以勇出名,在從趙雲擊下相時,他以步敵騎,險丟了性命,卻愈而奮勇,當時受的腰傷到現在還沒有痊癒。陳即也是一員勇將,在此次攻下邳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荀貞把這幾員猛將撥給荀成,讓他帶入琅琊,明顯是在防備泰山兵不服。

荀貞並指定了荀成等人的駐地。

荀成、陳午和陳即屯開陽,陳到屯臨沂,潘璋屯東安,黃遷屯東莞。

與此同時,令孫觀改屯陽都,令昌豨、吳敦、尹禮、孫康等分屯海曲、莒、諸、東武諸縣,卻把臧霸調出了琅琊,令改屯陰平。

開陽、臨沂、東安、東莞四縣,都在琅琊郡的西邊,是琅琊郡與泰山郡接壤的地帶,荀貞令荀成等分屯此數縣,有三個用意。

採納陰德、陳登的建議,把泰山兵與泰山郡隔絕起來,此是其一。

琅琊郡內有兩條南北走向的較大的河水,西邊的是沂水,稍微靠東邊的是沭水。

開陽、臨沂、東安三縣和孫觀屯駐的陽都縣都在沂水的西岸,而昌豨等人屯駐的海曲等縣除莒縣在沭水西邊外,其它的都在沭水的東邊,換言之,也就是說,昌豨等人的駐地與孫觀的駐地之間將會有兩河相隔,至少也會有一河相隔,在把臧霸調出琅琊後,再把昌豨等人與泰山軍的二把手孫觀隔絕開來,使之不能勤通消息,從而可以設法分別收服,此是其二。

沭水以東諸縣,東邊臨海,北邊臨青州北海郡。北海現在黃巾頗衆,將昌豨等人置於此一區域內,可以用他們阻拒黃巾。臧霸此前去厚丘見荀貞時,解釋他遲遲未去廣陵拜謁荀貞的原因是“只是因琅琊北鄰青州,黃巾肆虐,霸脫不開身”,荀貞表舉臧霸、孫觀等爲中郎將或校尉的原因,其中一條也是他們“北拒黃巾”,現下,倒是可以說孫觀他們名實相副了。

此三個用意外,再有就是令臧霸改屯陰平之目的了。

這一點卻是不需多說:陰平縣在東海郡的西邊,挨着彭城和下邳,與琅琊間有數縣相隔,令臧霸改屯此地,既可削弱分化泰山軍,使其羣龍無首,又可驅虎吞狼,當遇到合適之機時,就用他擊彭城薛禮,同時,使其處在許仲和荀貞兩軍中,亦可使其不敢妄動。

荀貞的這一番在琅琊的軍事部署,可謂是心意昭然。

臧霸等人在堂上,聽了戲志才、荀攸對此的宣佈,無不色變。

他們都萬萬沒有想到,荀貞居然會如此“急不可耐”地、直截了當地就要把軍隊開進琅琊,並且還要調換他們的駐地,把他們從泰山郡的邊兒上“趕走”,趕去郡北和郡東,甚至把臧霸調出了琅琊!

可是,色變又能如何?

他們現下人在郯縣,雖是帶的有兵馬,但能有荀貞的兵馬多麼?更別說此時堂上盡爲荀貞軍中虎將,他們如果敢在此時露出丁點的不滿,怕是眨眼間就會被這些虎將殺個乾淨。

所以,雖是色變,饒以昌豨之粗猛脾氣,亦不敢出聲反對,反在荀攸問他們“可否聽清軍令”之時,唯唯應是。

荀攸見他們沒人敢有異議,乃又笑對臧霸說道:“藏撫軍,此間事了,你便可率部赴陰平。將軍已傳下軍令,叫陰平縣令給你的部隊預備紮營之所了。”

臧霸倒是能沉得住氣,應道:“是,謹遵將軍令。”

他口中應諾,心中想道:“怎麼就把我的駐地改到陰平了?”

事情來得太快,他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今天來將軍府,接到的命令是論功行賞,卻怎麼就緊接着便劃分起了各部的駐地?荀貞事先分毫消息未落,着實打了他一個猝不及防。

想來想去,整件事情的開始也許在荀貞決定北上前線時就已經全盤謀劃好了。

所以,在到達厚丘後,荀貞給他取信,讓他不得不率部至厚丘;也所以,到了郯縣後,荀貞不放他歸琅琊,而是以“功尚未論”爲由,留他在郯。以至於今,忽下軍令,調他換防。

許仲、荀成諸將皆在,甲士如雲,他和孫觀等的這些泰山兵處在荀軍的包圍下,真要譁變,怕是不夠他們一口吃的,此時此刻,他便是再不情願,再懊悔不及,也只有老實聽令一途了。

荀攸又道:“撫軍部曲尚有留駐在開陽的,撫軍可去檄一道,調他們直接去陰平。”

臧霸應道:“是。”

他心中又不由想道:“當昌豨諸人聞袁本初表周昂爲豫州刺史後,欲回琅琊坐觀,以待爭徐之機的時候,我還斥昌豨諸人:‘智謀不及、勇武不及、地廣不及、名望不及,無以可與鎮東爭’,我自己卻都還沒有想明白!是啊,何以與鎮東爭?罷了,罷了,且先從令。”

兵不血刃地分化了泰山兵,部署完琅琊的各部駐地,繼之便是下邳、彭城了。

下邳、彭城的軍事以許仲爲都督,他都督的不止有撥給他指揮的張飛、江鵠、闕宣三校尉和何以、甘寧兩都尉,並且還有樂進的一千五百人的下邳郡兵,以及彭城薛禮的彭城兵。

許仲都督的主要任務,自便是彭城了。

彭城不像泰山兵,薛禮沒有來州府,荀貞不能對他太強硬,所以只在彭城境內安插了彭城都尉甘寧這一支人馬,令駐武原。

因爲來日可能會出徐援孫堅,爲防止丹陽太守周昕爲幫助周昂而攻擊廣陵,荀貞給監廣陵軍事的徐榮配置了強大的部屬,共撥給他了三校尉部和一軍司馬部。

三校尉分是陳褒、關羽、文聘。一軍司馬是蘇正,其部爲騎兵。陳褒、關羽、文聘三人,都是荀貞帳下的上將;蘇正則是荀貞的西鄉舊人,久從荀貞征戰,亦是智勇雙全。

關羽本來仍想從劉備的,但在荀貞給他講述了爲何調他去廣陵的原因——即要借重他來協助徐榮安定廣陵,以防丹陽之進擊,之後,又徵得了劉備的同意,關羽便同意了荀貞的調派。

畢竟,關羽對劉備就算再忠心,他現在也是荀軍的一份子,他和劉備的利益與荀軍的利益目前來說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平時還好說,關鍵時刻,他就必須要服從調遣。並且,退一步說,他而今亦已是一校尉了,校尉單獨成部,總不能還時時刻刻都跟在劉備的身邊。

細觀荀貞在琅琊、下邳與彭城、廣陵三個地區的駐軍,廣陵駐兵雖然略少於琅琊、下邳與彭城兩個地區,總指揮的軍職也略低於荀成和許仲,但就戰鬥力而言之,廣陵卻是最強的。

也只有如此佈置,來日如援孫堅,荀貞也才能安下心來專意作戰,不用擔憂後方。

封賞有功的諸將、校尉和軍吏,把州部分爲四個防區、分使諸部屯駐各地,這兩者是荀貞在入了州府後辦的第四和第五件事。

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31 督郵一怒(上)14 性格27 朱公偉奉天子詔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72 初見一龍(下)3 習射54 焉知生死麴義勇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65 安之若素使人奇26 鄉中四姓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3 路見白骨露於野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4 冀州牧迎節以徵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63 下邳相舊習難除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29 許季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67 二月風雷重又動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44 高家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47 辨旗察鼓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8 士族9 計吏郭圖(上)29 志高行健皓月明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40 兵非無情不可掌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57 二月習射(上)1 雙喜臨門(上)9 太守長史兩不負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28 詐降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45 虎膽奸雄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65 歸來解甲抵足眠84 誅趙家者在今日5 大計32 君爲虎士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47 武貴立功62 田使君退還平原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13 陳買盟結田與曹1 風物迥異江南地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30 回家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30 回家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34 一怒之威30 歸家諸事18 誅滅沈家(上)47 將軍何嘗真無情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7 置彀在此請君入49 輜重已備16 文遠克城震弘驚(上)
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31 督郵一怒(上)14 性格27 朱公偉奉天子詔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72 初見一龍(下)3 習射54 焉知生死麴義勇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65 安之若素使人奇26 鄉中四姓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3 路見白骨露於野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4 冀州牧迎節以徵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63 下邳相舊習難除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29 許季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67 二月風雷重又動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44 高家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47 辨旗察鼓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8 士族9 計吏郭圖(上)29 志高行健皓月明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40 兵非無情不可掌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57 二月習射(上)1 雙喜臨門(上)9 太守長史兩不負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28 詐降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45 虎膽奸雄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65 歸來解甲抵足眠84 誅趙家者在今日5 大計32 君爲虎士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47 武貴立功62 田使君退還平原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13 陳買盟結田與曹1 風物迥異江南地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30 回家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30 回家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34 一怒之威30 歸家諸事18 誅滅沈家(上)47 將軍何嘗真無情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7 置彀在此請君入49 輜重已備16 文遠克城震弘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