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滅族(上)

許仲、陳褒來到,荀貞在後院與他們相見,因爲時間緊迫,也沒多說,開門見山地問道:“昨天高丙去高陽裡見了我,說諸事已備,只欠東風。可是麼?”

許、陳兩人心道:“‘只欠東風’什麼意思?”他兩人都不蠢笨,雖不知此句的出典,但聯繫上下文卻也能大概猜出意思,許仲答道:“是。”往堂外看了看,見院中沒有外人,只有唐兒在拿被褥出來曬,院門口並有小夏、小任兩個站崗放哨,當下起身,從懷中取出一樣東西,走到荀貞所坐的案前,遞將上來。

荀貞接住,見是一片竹簡,上邊寫了兩行字,每行四字,寫的是:“生子兩頭,天將二日。”頓時心中瞭然,嘴上卻故意問道:“此爲何物?”許仲答道:“此即爲將要從第三氏家中搜出來的罪證。”陳褒笑嘻嘻地接着說道:“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妖言,罪及三屬。”

去年夏天,洛陽有一女子生兒,兩頭四臂,被視爲妖孽。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洛陽周邊的郡國,潁川郡離洛陽不遠,郡中人也大多知曉此事。“生子兩頭”,說的就是這件事了。人只有一個頭,就像天上只有一個太陽,所謂“天無二日”,而如今人有兩頭,那豈不是說“天將二日”了?荀貞心道:“這八個字和‘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很顯然了,許仲、陳褒這是想用“妖言罪”來陷害第三氏了,而實際上,“生子兩頭,天將二日”這八個字也的確和“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一樣,是不折不扣的“妖言”。

何謂“妖言”?不祥、惑衆之辭即爲“妖言”。按照律法,凡犯此罪者,輕則族滅,重則罪及三族,乃至會牽連到門下的賓客、故舊、友朋。

荀貞很滿意,看來許仲、杜買、陳褒是完全理解了他的意思,拿出的這個罪名也正合適。

他將竹簡還給許仲,輕釦案几,說道:“如此,你們回去告訴杜買,叫他明天一早就上書縣君,告發第三氏妖言惑衆。”胡平是在繁陽亭被捉的,杜買乃是第一經手人,這個告發人非得由他來當不可,荀貞不能越庖代俎,不過,他也不會袖手旁觀,頓了頓,又說道:“並告訴杜買,叫他另寫一份告發的文書給我,我好也同時上書縣中。”

只一個杜買,也許縣令朱敞不會重視,但如果再加上他,有荀氏的招牌在,朱敞不重視也得重視了。果然,次日,當杜買和荀貞先後上書縣中後,當天下午就有一個縣吏騎馬來了鄉中,卻是荀貞的熟人,門下賊曹秦幹。

……

漢承秦制,言論重罪共有四種,分別是:誹謗、妄言、非所宜言和妖言。除了“非所宜言”之外,其它三個動不動就是處以“族刑”,也就是誅族。因其刑重,並且又是言論罪,所以此類罪又和那些刑事罪有不同之處,最大的區別就是:刑事罪,比如殺人放火,偷盜*,都有確鑿的證據,而此類罪卻因是“因言獲罪”,在證據上不好確定。換而言之,也就是可以理解爲:說你有罪你就有罪,說你沒罪你就沒罪。也正因爲這個特點,在酷吏的手上,此類罪名常被濫用。

秦幹見了荀貞後,第一句話就是:“荀君可知‘妖言’罪名之重?”他久任門下賊曹一職,深知“妖言罪”的分量,絕對是一個大殺器,故此頭一句就問的這個。

“知道。”

“我來前,縣君說,繁陽亭乃君前任之地。今杜買與君前後上書,告發第三氏妖言惑衆。縣君讓我問你:告發第三氏到底是繁陽亭的意思,還是你的意思?”沒人是傻子,胡平又不是繁陽亭的人,卻在除夕日在繁陽亭被捉,隨後不久,荀貞就與杜買先後上書告發第三氏妖言惑衆,明擺着的,這其中必有內幕。

荀貞面不改色,答道:“第三氏家中賓客胡平應邀在繁陽亭吃酒,因爲博戲賭錢,被杜買拿下。胡平爲贖罪,主動告發第三氏家主有妖言之罪。這種種經過,下吏已在上書中寫得清清楚楚。”

“你是說此案與你無關?”

荀貞默認。

秦幹哪裡肯信他!緊緊盯着他,說道:“妖言之罪,一人犯罪,禁至三屬,動輒牽連上百,乃至數千人。去年,兗州劉氏妖言案,最終獲罪的有四百多人,近半被殺,餘者大多被流放千里。……,荀君,你既知此罪之重,那麼你可有確鑿的證據?”

“兗州劉氏妖言案”,荀貞聽聞過一二。這劉氏乃是當地的一個大族,家中甚富,本來稱雄縣鄉,卻就因爲一個“妖言”之罪,一夜之間,族人或被誅、或被流放,盡數受到牽連,偌大的一個家族就此煙消雲散。

荀貞聽了秦乾的質疑,不慌不忙,叫侍立在堂門口的小夏:“將昨天第三家送來的東西拿來!”秦幹狐疑等待,不多時,小夏捧着一個漆盤進來,放在秦幹案前,掀開上邊的布帛,露出其中的物事,卻是五錠金光燦燦的金餅。秦幹莫名其妙,問道:“這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昨天第三家給下吏送來的東西。秦公,請你試想,若不是心中有鬼,第三家又豈會肯用這五塊金餅來換胡平一人?胡平只是他家的一個賓客而已,哪裡能值這五金之錢!”

秦幹沉吟不語。

荀貞又道:“其實,下吏早在前幾天就接到繁陽亭的上書報案了,正因爲知妖言罪名之重,所以當時沒有上報縣君,而是令杜買仔細覈實,以免有誤。杜買再三詢問胡平,並遣人去桑陰亭暗中打探,有很多人都證實了第三氏確實常出妖言。”

“按你這麼說,此案是證據確鑿了?”

“第三氏不僅常出妖言,繁陽亭在這幾天的暗訪中,並且發現其族跋扈鄉中,魚肉百姓,所犯之罪極多。這裡有一個大概的記錄,請秦君觀看。”

小夏拿來一份文牘呈給秦幹。

秦幹打開細看,不覺觸目驚心,見其上共羅列了三十幾條罪狀,當頭第一個是“羣盜”,第二個是“隱匿亡命”,第三個是“賊殺”,另外又有私殺奴婢、和姦等等諸罪。

這些罪狀不是一個人犯下的,每條罪狀前都有一個人名,即犯罪之人,其後是其罪名,再後邊是苦主的名字。大致算下來,牽涉到了第三氏族中的二十多人。——也虧得許仲、江禽等皆爲本鄉輕俠,交際廣泛,人脈很廣,才能夠在短短几天內蒐集到這麼多的罪證。

他將文牘看完,怒道:“我雖非本鄉人,平時也聽說過這個第三氏,知其常年橫行鄉里,自稱閭里大俠,以武犯禁,只是卻沒想到竟然如此跋扈、罪惡!若這些罪名皆屬實,族其三屬也不爲錯!”

荀貞心中一動,聽出了他的潛臺詞,想道:“‘若這些罪名屬實,族其三屬也不爲錯’是什麼意思?難道?……,難道他猜出了‘妖言’其實只是誣陷?”要知,只憑“妖言”一罪就可令第三氏族誅,然而秦幹卻不提“妖言”,只說如果這些罪名屬實,那麼族其三屬也不爲錯,很像是在“避實就虛”。

荀貞猜測的沒錯。“妖言”罪因其特點,常被地方長吏使用,用來誣滅治下的大族,或以立威、或者藉此謀奪錢財。就如那個“兗州劉氏妖言案”,辦此案的人便是一個新上任的縣令,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明顯是爲了立威。因此,秦幹雖然不知第三蘭攔劫樂進之事,但卻也十分懷疑荀貞辦此案的動機。不過,他儘管剛正嚴直,卻也不是不知變通,正如他說的:“若這些罪名皆屬實,那麼滅其三族也不爲錯”。

荀貞問道:“那麼?”

“我這就回縣中,請縣君派人暗中覈查,若這些罪名皆屬實,便捕其全族!”

聽了他這句話,荀貞想道:“果然,秦幹不相信第三氏有‘妖言’之罪,聽其話中意思,主要還是看這份文牘上的罪狀是否屬實,如果屬實,便族第三氏。”雖然秦幹不信第三氏有“妖言”之罪,但荀貞卻也並不擔心,因爲這份文牘上的罪狀,每一條都是真的。

——

1,妖言。

秦漢“妖言案”甚多,遠則如秦之坑儒,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爲𫍚言以亂黔首”。又如秦末,“今年祖龍死”之語。

西漢武帝給州部刺史頒佈了六條監察條例,叫“六條詔書”,其中第三條,“是考察郡國長官在刑獄方面的處置是否得當,以及觀察‘山崩石裂,妖祥訛言’之類的災異現象。也就是說,地方上的‘妖言’是刺史必須留意收集和追查的重要信息”。

西漢的淮南王劉安因“熒惑百姓,妄作妖言”,不但本人自殺,王后、太子、涉案賓客“皆族”,且受到牽連的“列侯二千石豪傑數千人,皆以罪輕重受誅”。

到了東漢,此類的案件更多,“一人犯罪,禁至三屬”。永壽元年(155年),“劉陶上疏桓帝痛陳時弊,有‘高門獲東觀之辜,豐室羅妖叛之罪’之語,可知以妖言獲罪、以妖惡連坐,已成當時嚴重的社會問題,即使是豪門巨室,也難逃羅”。

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4 呂布漁利張和袁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38 縱橫意氣袁本初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7 二月習射(上)28 詐降84 威震陽翟(中)46 室暖臨懷春情在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88 從徵汝南(上)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0 曹孟德四策禦敵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49 輜重已備85 威震陽翟(下)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9 鍾繇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98 幸有螟蛉機變才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38 初步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70 劉玄德率部西攻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 二李陰與澤賊通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4 守城初戰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23 文聘(中)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6 本初何如伯珪強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21 徐羊各獻破敵策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63 叕兒乃有大志乎21 今有潁陰乳虎(中)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58 曹子孝奉令趨行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29 許季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18 第一天(下)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32 君爲虎士21 辛璦(下)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56 買馬(下)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11 陳琳表令諸荀怒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18 府主簿拒降守名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22 文聘(上)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26 鄉中四姓12 馳援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58 曹子孝奉令趨行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6 五日九戰(上)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55 毀容11 寇至27 朱公偉奉天子詔
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4 呂布漁利張和袁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38 縱橫意氣袁本初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7 二月習射(上)28 詐降84 威震陽翟(中)46 室暖臨懷春情在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88 從徵汝南(上)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0 曹孟德四策禦敵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49 輜重已備85 威震陽翟(下)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9 鍾繇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98 幸有螟蛉機變才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38 初步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70 劉玄德率部西攻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 二李陰與澤賊通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4 守城初戰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23 文聘(中)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6 本初何如伯珪強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21 徐羊各獻破敵策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63 叕兒乃有大志乎21 今有潁陰乳虎(中)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58 曹子孝奉令趨行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29 許季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18 第一天(下)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32 君爲虎士21 辛璦(下)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56 買馬(下)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11 陳琳表令諸荀怒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18 府主簿拒降守名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22 文聘(上)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26 鄉中四姓12 馳援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58 曹子孝奉令趨行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6 五日九戰(上)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55 毀容11 寇至27 朱公偉奉天子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