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兵臨城下

“老臣叩見陛下!”

時已過了午,然則張柬之卻並不曾去休息,兀自領着一衆東宮屬官們在書房裡忙碌個不停,待得見到李顯大步行了進來之際,忙不迭地站了起來,一頭跪倒在了地上,語氣哽咽地大禮參拜道。

“先生不必如此,朕能得繼承大寶,先生乃是首功,朕已下詔,封先生爲保國公,入政事堂辦差,你我君臣際遇一場,須得好生做一番大事,善始善終,方顯箇中之不易。”

望着激動得難以自持的張柬之,李顯心中自不免心情波動不已,此無它,君臣相攜十數載,所遇風波無數,若非有張柬之這麼個忠心耿耿的老臣在旁幫襯着,李顯可不敢保證自己一準能平安度過,而今,勝利的果實已然熟透,確是到了該大封功臣的時候了,在這一點上,李顯素來不吝嗇,更不可能做出甚卸磨殺驢的蠢事。

“老臣叩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柬之四十歲方纔中了進士,算是大器晚成之輩,苦心造詣地扶持李顯,爲的便是將來有一日能入相,此際得了李顯的親口許諾,自是激動得老淚縱橫不已。

“先生且請起來罷,大局雖是已定,餘波卻是未了,朕還須先生從旁襄助一二。”

李顯的心情雖激動,卻斷不會誤了正事,畢竟逼宮之事雖了,可洛陽城中人心卻依舊未定,加之又有越王大軍將至,李顯實是沒時間去多感慨往日歲月之艱難的,這便伸手將張柬之扶了起來,神情凝重地說了一句道。

“陛下言重了,老臣自當禪精竭慮以爲之,斷不敢有負聖恩。”

張柬之乃是當世之智者,儘管因多年心願得償而激動,卻也同樣不會耽擱了正事,後退了一小步,神情激昂地回答道。

“嗯,那便好,先生請坐,莊永留下,餘者皆各自忙去罷。”

李顯心中有所牽掛,自是不願浪費時間,這便走到了上首文案後頭,一揮手,將衆屬官盡皆屏退了出去,而後一撩衣袍的下襬,端坐了下來。

“啓稟陛下,莊掌總有緊急軍情要報。”

張柬之並未似往日那般在下首端坐下來,而是微躬着身子,站在了下首,言語謹慎地稟報道。

“嗯,說罷。”

這一見張柬之不再似往日那般從容隨意,而是表現的甚爲拘謹,李顯不自覺地便微皺了下眉頭,可到了末了,卻並未多言,只是在心中暗自感慨君臣之溝壑已成,再難有往日並坐笑談之機會了,一股子寂寥之意不禁打心底裡涌了上來。

“啓稟陛下,據蔡州線報,相州大軍共計十二萬,已至蔡州境內,正在向孟津急趕,其前鋒所部共五千步騎兵,由蔡州刺史李倩統率,已趁黃河冰封之際,搶佔了老河口,孟津知縣唐儉聞風遁逃,孟津恐已失守,另,據崤山發來急報,崤山雪崩,道路被封,河西我軍受阻於關前,林大將軍已徵發民壯疏通道路,然,災情嚴重,恐須得五日方可掘開道路,再,吏部郎中令裴守德密會金吾衛中郎將路奇勝等十餘大臣,欲在城中造亂,以迎越王之大軍,屬下已派出人手,嚴密監視,以上種種,請陛下聖察。”

事態緊急,莊永自是顧不得許多,趕忙一躬身,將“鳴鏑”彙總的消息一一稟報了出來。

雪崩?該死,這回麻煩大了!

一聽崤山關雪崩,李顯的心頭不由地便是一沉,不爲別的,只因李顯原本將擊潰相州大軍的希望盡皆寄託在了河西軍的到來上,而今雪崩封路之下,河西軍的行程註定將要延誤,如此一來,東都的壓力陡然間變增大了許多,是否能堅持到河西軍的趕到,還真是個未知數——就算五天通路,河西軍日夜兼程,最快也得十日時間方纔能趕到城下,而相州大軍渡過冰封的黃河卻是須臾間事,就算在孟津稍作調整,抵達洛陽城下也不會超過三天,這般算來,面對着相州十幾萬大軍的圍攻,以城中這一萬兩千兵力,要守住孤城七天的時間,難度顯然不小,萬一要是河西軍無法及時趕到,那後果着實不堪設想。

“先生怎麼看此事?”

李顯皺着眉頭想了想之後,心中已是有了計較,但並未急着下個決斷,而是不動聲色地將問題拋給了張柬之。

“回陛下的話,老臣以爲攘外者,必先安內,此事當得分四步行了去,首先,陛下須得儘快登基,改元,並昭告天下,以名大義;其次,將越王造反一事公告天下,並當以霹靂手段,先剪除其在城中之羽翼;其三,宣佈大赦,以安臣民,尤其是後黨中人之心;其四,徵發民壯,尤其是各府之家丁上城協防,至於具體戰事安排,非老臣所長,實不敢妄言,還請陛下獨斷乾坤。”

早在李顯歸來之前,張柬之便已謀算好了一切,此際應答起來,自是頭頭是道,條理清晰得很。

“好,先生所言甚合朕意,就這麼辦了,莊掌總即刻給林成斌去信,令其加快疏通速度,務必在十日內趕到洛陽!”

張柬之所言,正是李顯所想——後黨沒了武后的支撐,早已是羣龍無首,何時要收拾都可以,自是不必急於一時,先給其大赦之旨意,以安其心,日後再慢慢算總賬也不遲,左右欲加之罪,又何患無辭,倒是越王府一系的官員不可留,須得從快從重處置了去,這纔可懾服城中不軌之徒,再接一大赦詔書,原本惶恐之人心也就可以穩了下來,內部一穩,守城的壓力也就小了許多,有鑑於此,李顯自是不再多猶豫,一拍文案,當即便下了決斷……

永隆二年正月十一日,太子李顯在德陽殿前祭祀天地,昭告天下,登基爲帝,改元“啓元”,是爲啓元元年,並連下四道詔書,其一,封太子妃趙瓊爲皇后,明月公主爲德妃、上官婉兒爲梅妃、嫣紅爲容妃;其二,令裴行儉領銜治喪一事,諡高宗爲大聖大弘孝皇帝,廟號:高宗;其三,宣佈越王李貞爲逆賊,詔令天下共討之,並令左羽林軍大將軍李多祚率部緝拿裴守德、路奇勝等參與越王謀逆之叛臣賊子;其四,宣佈洛陽實行宵禁,進入戰時狀態,詔令徵召各公、侯府之家丁以及民壯協防城守,以羽林軍大將軍李多祚率部三千守南門,裴行儉率部兩千五守北門,羽林軍大將軍程務挺率三千兵守西門,李顯自率東宮衛率軍三千守東門。

啓元元年正月十二日午時三刻,被擒之裴守德等諸越王一系官員二十餘衆盡皆被押上城頭,斬首祭旗,並懸首級於北門示衆,犯官家屬一千餘衆盡皆官沒爲奴;末時正牌,帝下詔大赦天下,原後黨中人,除賈朝隱下獄之外,餘者盡皆不究,此詔一下,原本惶恐之民心遂安,各項備戰事宜有條不紊,至夜不停,萬衆一心之下,城防已漸固。

“陛下,天已大亮,您該用早膳了。”

洛陽城北門的城門樓中,一身戎裝的李顯端坐在文案前,正埋頭批改着奏摺,英挺的臉上滿是疲憊之意,這令親自拎着食盒走進樓中的高邈忍不住便是一陣心疼,眼角溼潤地走到了近前,小聲地提醒了一句道。

“哦?先放着罷,朕一會便用!”

聽得響動,李顯擡起了頭來,看了看樓外已大亮的天空,隨口吩咐了一句之後,先是伸了個懶腰,接着伸手可着勁地搓揉起了已有些僵硬的臉龐,疲憊之意盡顯。

洛陽號稱堅城,可實際上,除了城牆高大之外,城防設施卻只能用簡陋一詞來加以形容,偌大的城牆上只有二十餘們守城弩,還零星地分散在四面城牆上,大多都是太宗時期的遺物,雖保修得不錯,可部件老化卻是難免,爲了加固城防,李顯這兩日可是費盡了心機,親自上陣指揮,接連兩日兩夜的調度下來,總算是初見了成效,好不容易方纔得了個喘息的機會,卻又得批改因武后惰政而積壓下來的奏摺,當真將李顯累的個不行。

“陛下,娘娘交代了,這粥還有餅都的趁熱用了方好,您看……”

高邈忠心耿耿地跟了李顯二十餘年了,自是知曉李顯的性子,不將正事辦完,是斷然不會去用膳的,這一見文案上那厚厚的一疊未批之奏摺,顯然不是一時半會能了事的,自不肯就此作了罷論,這便小意地笑着,擡出了皇后趙瓊的大牌子。

“呵,滑頭!”

明知道高邈是在扯虎皮當大旗,李顯卻並未見怪,只是笑罵了一聲,隨手將硃筆擱下,正準備伸手去拿筷子,一股心悸之感突然涌上了心來,手不由地便是一僵。

“嗚,嗚嗚,嗚嗚嗚……”

一見到李顯突然不動了,高邈不禁爲之一愣,剛想着要出言問個究竟之際,卻聽一陣淒厲的號角聲暴然響了起來,臉色瞬間便是一白。

來了,終於是來了!

沒等高邈回過神來,李顯的身形只一閃,已是站在了城碟處,只一看,便見遠處的雪地中,黑鴉鴉的大軍正在向洛陽城迤邐而來,心不由地便是一沉……

第172章 摟草打兔子第302章 勸進風波(下)第327章 以進爲退(中)第653章 相位之爭(一)第68章 北門學士第781章 摩擦(下)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558章 大決戰(九)第14章 家庭會議第100章 各取所需(下)第412章 連捎帶打(四)第191章 不服?打到你服!(二)第320章 庭前風波起(上)第763章 天荒山阻擊戰(一)第384章 廓州烽火(二)第416章 紛紛退讓(下)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六)三百五十一章 捨我其誰上第638章 各自部署(下)第632章 必爭之要職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548章 烽火連天(七)第764章 天荒山阻擊戰(二)第49章 大計劃之啓動(三)第506章 天后主政(上)第497章 大海濤聲(六)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63章 函谷關夜話(上)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154章 無毒不丈夫(三)第724章 噶爾?引弓的判斷第576章 奇襲那曲第49章 大計劃之啓動(三)第77章 夜宴(六)第476章 貪功冒進第307章 彼此試探(二)第595章 兄友弟恭(上)第584章 破城而入(上)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146章 驅武妙策(下)第400章 奇兵出擊(二)第52章 必要的教訓(二)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63章 函谷關夜話(上)第494章 大海濤聲(三)第269章 狠狠打壓(上)第492章 大海濤聲(一)第330章 領導權之爭(一)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420章 試點工程(下)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784章 彈章 如潮(下)第20章 太子的邀請第566章 英雄末路(一)第650章 順水推舟(上)第一百八十七 下馬威第369章 戰局突變(下)第629章 惡人先告狀(二)第750章 艱難的和議(七)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20章 太子的邀請第766章 天荒山阻擊戰(四)七十四章 夜宴三第542章 烽火連天(一)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第504章 訓兒(上)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263章 神速結案(上)第404章 搶權的來了第144章 四個雞蛋上跳舞(下)第469章 巔峰對決(六)第67章 疑心盡釋(下)第273章 決勝一擊(中)第738章 推波助瀾(二)第475章 連兒灣之戰(六)第415章 紛紛退讓(中)第344章 風起青萍之末(下)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310章 麻煩來了第471章 連兒灣之戰(二)第462章 暗夜殺機(上)第4章 生死兩重天(下)第177章 謀奪帥印(二)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294章 兄弟之約(下)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641章 激爭連連(下)第259章 一言點醒夢中人第572章 英雄末路(七)第209章 突圍,突圍!(五)第44章 再度婉拒(中)第195章 突破大通河谷(下)第530章 乾字計劃(四)第379章 騎軍突擊(上)第183章 糊塗賬糊塗算第182章 別有蹊蹺第663章 波濤洶涌(中)
第172章 摟草打兔子第302章 勸進風波(下)第327章 以進爲退(中)第653章 相位之爭(一)第68章 北門學士第781章 摩擦(下)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558章 大決戰(九)第14章 家庭會議第100章 各取所需(下)第412章 連捎帶打(四)第191章 不服?打到你服!(二)第320章 庭前風波起(上)第763章 天荒山阻擊戰(一)第384章 廓州烽火(二)第416章 紛紛退讓(下)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六)三百五十一章 捨我其誰上第638章 各自部署(下)第632章 必爭之要職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548章 烽火連天(七)第764章 天荒山阻擊戰(二)第49章 大計劃之啓動(三)第506章 天后主政(上)第497章 大海濤聲(六)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63章 函谷關夜話(上)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154章 無毒不丈夫(三)第724章 噶爾?引弓的判斷第576章 奇襲那曲第49章 大計劃之啓動(三)第77章 夜宴(六)第476章 貪功冒進第307章 彼此試探(二)第595章 兄友弟恭(上)第584章 破城而入(上)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146章 驅武妙策(下)第400章 奇兵出擊(二)第52章 必要的教訓(二)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63章 函谷關夜話(上)第494章 大海濤聲(三)第269章 狠狠打壓(上)第492章 大海濤聲(一)第330章 領導權之爭(一)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420章 試點工程(下)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784章 彈章 如潮(下)第20章 太子的邀請第566章 英雄末路(一)第650章 順水推舟(上)第一百八十七 下馬威第369章 戰局突變(下)第629章 惡人先告狀(二)第750章 艱難的和議(七)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20章 太子的邀請第766章 天荒山阻擊戰(四)七十四章 夜宴三第542章 烽火連天(一)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第504章 訓兒(上)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263章 神速結案(上)第404章 搶權的來了第144章 四個雞蛋上跳舞(下)第469章 巔峰對決(六)第67章 疑心盡釋(下)第273章 決勝一擊(中)第738章 推波助瀾(二)第475章 連兒灣之戰(六)第415章 紛紛退讓(中)第344章 風起青萍之末(下)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310章 麻煩來了第471章 連兒灣之戰(二)第462章 暗夜殺機(上)第4章 生死兩重天(下)第177章 謀奪帥印(二)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294章 兄弟之約(下)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641章 激爭連連(下)第259章 一言點醒夢中人第572章 英雄末路(七)第209章 突圍,突圍!(五)第44章 再度婉拒(中)第195章 突破大通河谷(下)第530章 乾字計劃(四)第379章 騎軍突擊(上)第183章 糊塗賬糊塗算第182章 別有蹊蹺第663章 波濤洶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