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

離元朔二年的元正還有六七天,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最終下了決定,出城向李嗣業投誠,算是正式背叛李亨倒向了李嗣業。

如今河西尚有兵力四萬人,全部龜縮在四座郡城內,其中武威城兩萬,敦煌城八千,張掖五千,酒泉七千。楊志烈手持節召,身後帶着親兵手持兩面門旌和六面大纛走出城門,向西行出五里地。

昔日河西大軍陳列在他的面前,李嗣業身穿金色山文甲,肩膀後面披着紅色披風,腰間挎着千牛刀騎在馬上,低頭看着面前的楊志烈。

記得他當初擔任河西節度使時,楊志烈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副軍使,如今物是人非,他熟識的舊人還有幾個?

楊志烈手捧節召和大印跪在了李嗣業的馬前,低頭說道:“卑職楊志烈自接任河西以來,內不能安撫民生,外不能禦敵吐蕃,二年來白亭、交城守捉相繼失守,吐蕃軍橫行於涼州各縣,唯有四城尚可孤守。我有愧於朝廷,也有愧於百姓,願意向陛下、向雍王請罪,將河西的兵權節杖和大纛交還給朝廷,請雍王擇賢良而任之。”

李嗣業翻身從馬上下來,沒有去接那節杖和印信,而是託着楊志烈的雙臂將他從地上攙扶起來,寬慰地說道:“我昔日率兵入關中作戰時,將河西八萬子弟帶走了五萬,僅留三萬人給節度使程千里,然而程千里接任不久便早早離世,政務軍務都有所荒廢。河西走廊東有回紇,西有吐蕃威脅,需要大量兵力才能夠固守進取。你上任以來擴軍一萬,僅靠四萬兵力能保住河西四郡,已經是大功一件。”

他拍着楊志烈的肩膀說道:“我已經向皇上送去奏疏,保舉你繼續擔任河西節度使,升任御史大夫,並且爲河西擴軍兩萬。只要你能在任期內保障河西走廊寸土不失,日後定有封賞。”

楊志烈一聽,誠惶誠恐地跪倒在地上,叉手道:“雍王大恩,志烈沒齒難忘,將來必爲你守好河西。”

“這說的是什麼話。”李嗣業皺起眉頭說道:“河西是皇帝的河西,是朝廷的河西,豈是我個人囊中之物?”

“卑職口誤,還請大王見諒。”

在楊志烈的恭迎下,李嗣業率河西子弟進入了武威城,他們離去河西已五年有餘,如今經歷無數次浴血奮戰後終於回到了故土。但故土人事都已兩消磨,有的父母已經變成荒丘土冢,熟識的人也已經兩鬢霜白,昔日懷春默唸的人兒早已經嫁做人婦,曾經的老友夥伴也變得陌生,四目相對飽含唏噓,隨後互相叉手無語凝噎。

他們曾經多少次夢裡夢到回到家鄉,想起親人團聚的樣子,但這一刻真正到來了,卻增添了更多遺憾和失落,喜悅過後歸鄉卻沒有了意義。

李嗣業帶他們回來時,就早已許下承諾,要留下一萬名老兵在河西,一是爲了補充河西節度使麾下的兵力,二是讓一些年邁的老卒,還有新傷舊疾纏身的兵卒,或家中有妻兒父母特殊困境的人留下來,發放耕地和金錢補貼。這樣的人情味兒將使得他麾下更具凝聚力。

他們以爲這是一個兵卒們打破頭爭搶的選擇,但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狀況,願意報名留在河西的老卒只有六千多人,更多的人選擇跟隨他們離開家鄉征戰,這讓李嗣業和徐賓百思不得其解。

他們沒有探究老卒們願意離開家鄉的原因,可能是多年的征戰使得他們心腸堅硬無所適從,已經無法再融入家鄉的人情世故中,與其守着幾十畝永業田孤獨終老,倒不如征戰沙場落得個馬革裹屍,若能立下戰功博得封侯,那就更完美了。

李嗣業選擇率先攻略河西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囤積在北庭節度使治所庭州城的大量黃金和絲綢,那是他在河西扶持西域商會的幾年內,用胡椒商路換來的大量財富。爲此他曾經專門在庭州城內修建了一座堡壘,在地下挖出一條條地道來儲存黃金絲綢,這些黃金絲綢存量極大,集九州四海財富於一處,可以幫助他完成平定天下的大業。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元朔二年元正,他們在涼州城中吃過偃月餛飩後,李嗣業率部繼續北上,從張掖到酒泉,再到敦煌,每座城池都大開城門夾道歡迎。這當然離不開河西大姓張氏和姑臧李氏的功勞。爲此李嗣業特地在敦煌城中擺下酒席歌舞,將所有河西大姓的族長耆老都請到宴席上,也算是與民同樂。

席間李嗣業頭戴平巾幘,身穿紫色團花常服,端着青銅酒爵走入場中,對衆人高聲說道:“隴右道是我的老家,是我的發跡之所,也是我的後盾。這多虧了河西父老多年來的支持,今天下大亂,只有河西穩定,這讓我想起昔日五胡亂華,中原罹難之時,唯有河西與江東穩定,五涼故國容納了多少避世河西的碩儒,才致使我煌煌華夏文化沒有出現斷層。如今我們依然要背靠河西,把有唐帶來的文化繁盛延續下去,這些都離不開你們的幫助。”

在場的大姓豪族都站了起來,端起酒爵向李嗣業敬酒致意,張括帶頭說道:“請雍王放心,您就是河西百姓的救世主,我們這些祖輩居住在這裡的百姓,除了您,別的人都不認。”

無論張括說的是場面話還是真心話,李嗣業聽了都很高興,至少在這片土地上的威望,能與他PK一下子的只有李唐皇室,而李唐早已逃到了江南,其餘別的什麼史思明、郭子儀在朔方和幽州的根基都不如他穩固,他就是要依靠關中,隴右和河西這三塊土地,完成他對中原大地的重新洗牌。

李嗣業酒意微醺,在徐賓的攙扶下離開了酒宴,回到堂中躺坐在交椅上,對徐賓問道:“徐公,你看看這些人是否對我真的忠心耿耿,是否對我真心擁戴?”

徐賓含蓄地說道:“都道朋友相處患難才能夠見真情,我想治理地方也是一樣的,主公你順風順水的時候,所有人都是忠臣義士,可一旦日薄西山,兵敗如山倒,他們也不會跟着你陪葬。敦煌張氏是如此,隴右李氏姑臧房也是如此,擔任河西節度使的楊志烈更需要提防。”

“你不用說我也明白,節度使本就兵權過重,更何況是河西我的大本營,自然不能放心地交到一個外人的手上。先讓楊志烈高興一陣子,等我們回到長安後,就把他明升暗降調到長安養老。”

節度使制度自有他的優勢和劣勢,加上軍事專業化的募兵制,使得軍隊的戰鬥力日漸強大。其劣勢便是容易形成將領坐大的局面。李嗣業自然不能將其一棍子打死,卻需要各種條框和章程加以限制,當然這是以後的事情,但必須提上日程了。

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四百四十五章 溫泉對浴談用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
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四百四十五章 溫泉對浴談用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