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

北庭一系將領與安西一系將領之間也算熟悉,而大多數時候北庭節度是由安西節度使兼任的。從政治及戰略重心方面來講,安西節度使也要比北庭節度使級別高一些,就像河西節度使要比安西節度使級別高一樣。

這中間雖然沒有明確的明文規定,但約定俗成的慣例不可輕視,雖然大家都是同級。但在衆人眼裡,安西節度使調任河西便是升官,反之則是降級。

這就是李嗣業只能做北庭節度使的原因,他的戰功不及負責指揮戰役的高仙芝,就算有楊家的幫扶和獻上曳步舞的加持,也只能做到北庭主官的程度。當然獻舞這個事情還不能外傳,不然就會讓他人詬病靠跳舞上位。

周逸和臧希晏不清楚他獲取北庭節度使的途徑,只知道一場遠征小勃律的戰爭產生了兩個節度使。對於這場戰爭的艱難和重大意義他們不敢懷疑。

但是通常一場戰爭中只有指揮官的功勞足夠升遷節度使,有誰聽說過副指揮和部屬能升任到和總指揮同級別的?除非他在戰役中起到了決定勝敗的作用,或者與主將的功勳相當,否則這對主將和其他將領來說就很不公平。

兩人都不敢看輕這位新來的節度使,跟高仙芝一起升起來的人,怎麼着都有兩把刷子。

李嗣業剛上任就巡視軍隊和城防,而不是鑽進節度使府邸體驗享受當官的滋味。他在巡視過程中發現了北庭軍的諸多問題,首先是軍餉的數額,瀚海軍基層兵卒的餉錢明顯低於安西軍的基層水準,以至於兵卒們經常開小差或幹私活。

這種情況在守捉城中尤其嚴重,北庭軍下轄十個守捉城,軍餉的缺少催生了新的職業,守捉郎是對於跑出去接私活的兵卒們的雅稱。他們給商隊充當保鏢刀客,越過準噶爾盆地去偷遊牧部落的羊和馬回來賣,敢做這種事情的人通常藝高人膽大。

守捉郎常年出外做生意,致使守捉城內的兵力通常只有滿員的一半。李嗣業認爲這種情況必須根治,但他沒有大張旗鼓地提出嚴查。想要阻止守捉郎們私自外出,必須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北庭都護府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有提高了他們的餉錢,兵卒們才能安下心來駐守。

再說守捉郎也不是人人能當的,能跑出去押鏢、打劫、偷羊的,都是北庭軍中能打能跑的百戰悍卒。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知道北庭三軍軍餉的來源,他在都護府倉曹府庫中查閱了收入和支出的賬冊。問題不算太大,這中間肯定有挪用虧空,但還沒有到大動干戈撕破臉皮的地步。

兵卒們依靠軍屯農田來解決糧草,兵卒們的餉錢也半數靠發放穀物代替。兵卒們若想要換錢,還得要把家中的小米和小麥拿出來賣。瀚海軍屯田的規模遠勝龜茲軍,但經濟水平上要差龜茲軍半截。安西軍基層的兵卒多數都有私馬,北庭軍基層卻達不到這樣的水平,也從側面說明了北庭經濟的貧困。

絲綢之路的商道有一路從北庭境內通過,沿着天山北麓通過碎葉前往大食,在商道路途上弱於安西。但其境內高昌盛產葡萄,伊州和西洲還盛產甜瓜,這些都是安西四鎮不具備的。就算是在日後,原輪臺故地也逐漸發展爲新疆的首府烏魯木齊,也充分說明了此地的資源充沛及地緣優勢。

李嗣業簡要分析了一下,北庭之所以經濟條件不如安西,就是因爲徵稅的方式不科學。安西四鎮的收入主要靠商稅和屯田,屯田只佔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於四鎮以及沿途驛站的貨倉商稅。北庭的情況與安西完全不同,卻照搬安西的收稅辦法,當然水土不服。北庭的商稅收入主要來自庭州城,高昌,伊吾城的城門稅,但這三座城池相距並不算遠,頂多是三兩個驛的距離。商隊爲了減少開支,也儘量只通過一座城,甚至不通過城池或利用本地人來逃脫交稅。

這當然不能怪歷屆北庭都護府,只怪大唐的賦稅條文中根本沒有商稅這一項,也沒有漢代被政府壟斷收入的鹽鐵專營。就連廣袤的中原地區,也只有大城市中由政府開闢的東西市收取一定的市稅,除此之外一切商業活動都不徵稅。所以唐初期富可敵國的商人居多,如王元寶竇義之類不枚勝舉。

故庭州西洲伊州地廣人稀,租庸調不足以供養北庭都護府政府和軍隊,城門商稅又收得少,導致看上去欣欣向榮的北庭都護府卻顯得很窮。

李嗣業認爲這種情況需要改變,但也不急於這麼一時,他要先到安西一趟,把自己的班底和家眷安排好接過來。

當他來到庭州上任十天後,回鄉省親葬父的北庭副都護郭子儀也回到了庭州,這讓李嗣業充滿了飽含虛榮的驚喜。郭子儀現在竟然是自己的下屬,本來還認爲升遷太慢低於高仙芝,太給穿越者丟臉,但現在感覺也不是那麼憋屈了。

郭子儀來到都護府後院的正堂中,向新來的節度使報道,親兵燕小四領着人在堂外值守,見到來人後上前攔問,郭子儀落落大方地抱了個拳:“屬下郭子儀求見中丞。”

燕小四請對方稍等,立刻回到書房向李嗣業通報。

李嗣業聽罷之後,連忙包裹襆頭整理衣衫,重重地咳嗽了一聲說道:“請他進來。”

燕小四十分詫異,郭子儀不是一個小小的副都護嗎?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能讓中丞這樣慎重對待。

燕小四出去將郭子儀請了進來。李嗣業跪坐在案几前,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

郭子儀躬身朝他叉手:“卑職高仙芝拜見李中丞。”

他笑着伸手邀請其就座:“郭都護請坐。”

郭子儀坐在了書房的側右方,擡起雙手叉手說話:“卑職聽聞中丞與高仙芝共同謀劃了遠征小勃律的行軍和補給,中丞對於長途奔襲戰術必然有獨到經驗,這正是卑職想與你學習的,同時也適用於我們瀚海軍的長途跋涉作戰。”

到底是郭子儀,見了面不是客套拉攏感情,而是學習的姿態來提高領導的好感。

這也讓李嗣業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眼前這個人就算日後再高光再牛氣,眼下也只是區區一個副都護,他若是不知道此人日後的成就,還會像現在對其另眼相看嗎?當然不會,所以他還是覺得應該端正態度,就把他當做一個普通的將領來看待。

“郭都護過謙了,三人行必有我師,你我各有所長,相互交流學習即可。不過本官上任之初,瞭解到北庭軍的戰力並不弱,但軍餉是不是有些太低了,這會不會讓士卒們的士氣弱於安西軍。所以我決定在上任之初,先行解決北庭都護府財政收入的開源問題,軍中事務就請郭都護代管一陣。”

郭子儀頓了一頓,問道:“中丞要給北庭都護府增加財路?這可不太容易,庭州西州伊州三地地廣人稀,來往商旅多,定居人口少,連永業田都授不出去,租庸調收入自然不如中原富庶州。”

“再說,”他止住笑容說道:“依我之見,我瀚海,伊吾,天山三軍的軍餉並不低,兵卒餉錢雖然不及安西軍,但基本與河西赤水,大斗軍相持平,而且略勝劍南節度使治下兵卒的軍餉。再者,他們身爲武夫,擔負的責任便是戍邊衛國,爲聖人爲大唐建功立業,餉錢夠活着即可,豈能爲慕財利而忘本。”

李嗣業頗感奇怪,不是說條件越艱苦的地方,餉錢應該越高嗎,北庭雖然保留了一部分的府兵,但募兵已經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募兵的本質就是軍餉。再說不是所有人都像你郭子儀那樣高風亮節,忠義傳家。

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壓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
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壓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