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

李嗣業跟着太監袁思藝來到了興慶宮南薰殿裡,今日殿中並無旁人,楊氏的幾個兄弟姐妹也沒有進宮拜見。

他站在外殿的木隔扇月洞門外行禮:“臣李嗣業拜見貴妃娘娘。”

楊玉環聲調很淺,聽不出什麼感情色彩:“進門來。”

李嗣業深吸一口氣,低頭掀開月洞門上懸掛的珠簾,走進門去又躬身行禮。

他微微擡起頭看了一眼,捕捉到信息後又低下頭去。楊玉環今日並未做精心打扮,只簡單地盤了一個螺髻,金步搖傾斜地插在上面。外面穿着一襲緋紅色的襦衣,紗裙卻是素白,長長的裙帶子垂落在地面上。

她的臉色好似不太妙,也不知道是誰惹她不高興了,貴妃娘娘生氣的後果並不算嚴重,但也足夠某些人喝一壺的。

李嗣業詢問她:“不知貴妃娘娘喚小臣過來,所爲何事。”

楊玉環手肘撐着額頭扭頭望向李嗣業,眉角顰起一星半點的抱怨之色,翹起脣角問道:“今日梅妃找你去學舞去了?”

一聽這句話就是肯定句而不是疑問句,李嗣業連忙躬身叉手說:“梅妃娘娘確實是來找我學曳步舞,她還帶了五六名畫師,讓我把舞蹈的每個動作表演出來,直接抄在了畫上。”

楊玉環哼了一聲道:“她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你可真聽話呀。”

李嗣業感覺一股由女人散發出來的醋味在空中飄蕩,她們在這種時候是殺傷力最大的,也最不可估量。他想着應該想出點兒話來救場,可是應該怎麼救?

有了。

他再度躬身叉手道:“啓稟娘娘,臣並非一無所獲,見到梅妃娘娘之後,總感覺她比娘娘你差了點什麼。”

楊玉環突然擡頭揚眉:“嗯?差了點兒什麼?”

他裝作絞盡腦汁地思索:“臣就是覺得她差點什麼,可是又琢磨想不出來,可能是梅妃娘娘性子太過冷淡,又太過曲高和寡,跟她相處應該會很累。聖人可能會喜歡她一陣子,但絕不會長久地陪着她。”

楊玉環稍微張圓了嘴巴:“你還懂這個?這是辨人之術,還是察人之法?”

李嗣業俯身笑了笑:“這只不過是個猜測性格的小技巧,登不得大雅之堂。”

貴妃似乎不太相信,緊接着追問了一句:“你確定?你確定聖人不會長時間移情於她?”

這種事情怎麼可能確定,人心是最不可猜度的,心中的念頭總是隨着意識流動,萬一連歷史都發生了偏移,他就把楊玉環給得罪慘了。

“我覺得有九層的機率不會。”

楊玉環眼角閃爍着愁緒,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九層的機率又何必拿出來說,君心難測,聖意難辨,我連他此時此刻心裡在想什麼都不知道,又怎麼能聽信你寬心的話?”

她皺起了眉頭盯着他道:“李嗣業,別在梨園逗留了,啓程上路去北庭吧。”

這是貴妃娘娘扔下的話語,現在已經比聖旨管用了,李嗣業立刻單膝跪地叉手道:“臣最近一段時間就離開長安。”

楊玉環轉過身去,平躺在了榻上,雙手互相交疊在胸前。李嗣業只好叉手告退,輕手輕腳地離開月洞門,走出了南薰殿。

他回到平康坊的安西留後院,由於留在梨園教了一個月的曳步舞,高仙芝當然沒有等他啓程,帶着隊伍先行離去了,還給他留下六十多名用來扛旗和講究排場的親兵。

正式的節度使隨行人員,包括官員,護衛和身邊的將領,僚屬總共是二百多人,他這連皮帶渣六十多人確實是寒酸了很多。

不過在離別長安前往北庭上任之前,必須去見李林甫一面,這是保證他在北庭不會擔心後方出現了有人暗算拆臺。也是他接任北庭節度使必須要完成的一步棋。

他也不想把自己當做尖銳矛盾鬥爭的漩渦,在接任北庭節度使之後,想辦法化解可能來自任何方向的敵視,把困難扼殺在萌芽之中,這就是他現在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他當然知道繞過李林甫蹭着楊家的權勢得到了北庭節度使,定然是得罪了這位小心眼的右相,不過要長久地可持續地走下去,必須要取得他的認同。這個可能會很難,但他會想盡辦法達到目的,這是不容置疑的。

他特地去西市找了米查幹,讓他提供了一批錢財,在西市採買了大量的禮物,包括一石胡椒和數量不菲的香料。

李嗣業做好準備之後,讓燕小四帶着兩個親兵挑着禮品,前往右相府。

他們來到右相府門外,向門房遞送進去拜帖,等待了很長時間,相府卻把拜帖送了出來。管家親自來到側門外解釋道:“我家阿郎不在府中,現在應該是在東內接受聖人召見,正月裡聖人開恩科,廣召天下有才識之士來長安科考,阿郎最近一段時間可能都在忙碌,李中丞還是耐心地等些天再來吧。”

李嗣業心中很是失望,雖然他預期不會太順利,但眼下的情形實在是太讓他灰心了,前方几乎看不到一丁點的希望。

燕小四也咂着嘴脣無奈地問道:“中丞,怎麼辦,科考估計要等個十幾天。”

李嗣業沉默片刻,隨即拍着膝蓋咬牙說道:“那就等,反正留後院離右相府也不算遠,小四,你每天派兩人就在附近盯着,只要看到李林甫回到府邸,就立刻來通知我。”

右相府的管家並沒有推諉說謊,李林甫確實是在入宮聆聽聖訓。今年元正過後,皇帝心血來潮突然決定要徵召天下士子入長安進行春闈科考,爲朝廷選拔人才。皇帝可能是感覺到身邊的人才華越來越低,連詩文水平較高的翰林院待詔也沒有幾個。天寶三載李太白離開了長安,天寶四載岑參離開長安,留在李林甫手下的,均是一些毫無特色的庸才。

紫宸殿中,皇帝李隆基端坐在胡牀上,身後是掌着孔雀翎扇的宮女,御階的下方是身穿妃色襦衣紗裙的梅妃揮舞着長長的袖子翩翩起舞。

梅妃的舞姿態靈動而富於變化,彷彿一抹天穹中飛過的鴻雁,獨留下淡淡的餘韻在殿中飄曳。

她拖着長袖上御階來,小鳥依人在靠在皇帝身邊,含情脈脈地向聖人敬酒。

皇帝端起酒盞一飲而盡,向坐在下方兩側的高力士和李林甫嘆道:“驚鴻一瞥,宛如雁過留聲,人才亦如是,難求難得啊。”

高力士端起酒盞,高舉過頭頂向皇帝建言:“聖人心中渴求人才,臣這裡倒是有一個人頗有才具,想要舉薦給聖人。”

李隆基一喜,連忙問道:“此人姓名,現任何職?”

“此人名爲盧綸,曾爲太子賓客,兵部侍郎,無論文采和任事均有可圈可點之處。”

皇帝由失落變爲欣喜,感興趣地問道:“盧綸風度可如九齡乎?”

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
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