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

楊國忠端着酒盞面向衆人,繼續開始他作爲噴子的引戰話題:“你們說說這些人吶,他們何德何能受如此恩遇?”

他把目光投向衆多官員,他們卻紛紛避開他的視線,不敢點頭應和,也不願意隨其起鬨。原因很簡單,你楊國忠是皇親國戚受皇帝恩遇,我們可沒有你那樣的娘娘後臺,我們說話都得小心點。就你說的那四位,除了高仙芝做了右羽林大將軍落了閒職之外,其餘三位那都是堂堂的邊鎮節度使,大唐王朝的五分之四的兵力都掌握在他們手中,他們三人都在皇帝面前受寵。得罪他們我們有好果子吃嗎?還有那安祿山,除了右相李林甫,他又何曾把朝中這些人都放在眼裡。

楊國忠卻不管不顧,非要在這裡尋找認同感,藉着酒意高聲說道:“比如某人任三鎮節度使,聖人封他爲東平郡王,升他的兩個兒子爲太僕卿和鴻臚卿,每次入京賜宴,他都會坐在陛下的身邊,就是李大夫現在坐的這個位置。每次離京時都要派文武官員在城外灞橋邊相送,執掌三鎮二十多萬兵馬。但你看看他打得那個鳥仗!討伐區區一個奚部一個契丹,不過是兩個在窮山惡水中放牧的部落而已,打了十幾年屢屢報捷,卻把兩個小部落越打越強,越打越旺。我真懷疑他這些年來的戰功是真是假,我特麼都懷疑他是不是在養寇自重!”

衆人紛紛低頭嘀咕,心想這楊國忠還真敢說。李嗣業端着酒盞細細傾聽,好像也咂摸出味兒來了,楊今天的引戰好像是針對安祿山一人的。

據他所知,楊國忠過去和安祿山的關係不算太差,就算楊國忠嫉妒安胖子在皇帝面前的受寵,心中如何如何不忿,但在表面上還是可以維持下去的。

由於安祿山與楊貴妃的那種忘年母子關係,安祿山稱呼楊家姐妹爲姨母,面對楊國忠時就直接稱呼爲楊郎或稱呼官職,這輩分是有點亂套,但朝中上下都沒有把這種玩鬧的關係當做一回事,楊國忠也沒必要因爲這個就翻臉。

況且今年在逼反李林甫的心腹愛將阿布思這件事情上,楊國忠和安祿山有不那麼默契的合作,眼下故作醉態的反常實在是太有些懸疑了。

李嗣業放下酒盞,淡然地對楊國忠說道:“楊中丞,你是有些醉了。”

“哈,你從哪裡看出我醉了?嗣業,人就怕攀比啊,跟你這麼一比,這人他算什麼玩意。”

李嗣業恍然大悟,他終於琢磨出來了,這貨他是要把自己弄到安祿山的對立面,若是這麼一想,這楊國忠的肚子還是有不少貨的,可這辦法是他想出來的嗎?

他擡頭望向後殿的紗帳處,只站着太監袁思藝一人。但朦朧中那半透明的紗帳背後,似乎還藏着厚重的影子,看輪廓像是挺肥胖一人,但那紗帳只是抖動了一下,影子逐漸暗淡消失在宮紗的飄渺中。

他以爲自己眼睛花了,再定睛一看,似乎什麼都沒有。只有袁思藝鼻孔朝天眯着死魚眼望着上方的藻井。袁面對眼前楊國忠的喧賓奪主熟視無睹。這是娘娘家裡的親戚,也是聖人的寵臣,只要他不作死坐到陛階屏風宮扇前聖人專座胡牀上,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楊國忠真的是醉了,右衽披散露出了裡面的白色中單,口中還在高呼着“他們都算什麼玩意,”在吉溫的攙扶下走出了花萼樓,羣臣也紛紛散去。

李嗣業最後站起來,手扶着案几趔趄了一下,袁思藝手執拂塵走到他跟前,笑容可掬地說道:“李大夫,陛下剛剛吩咐了,如果李大夫醉意醺醺,今天就在花萼樓留宿,聖人還派了四個宮娥服侍你。”

他順着袁思藝的指點望過去,見有四名女子立在宮柱的一側,頭頂螺髻,身穿妃色披紗和花團襦裙,肩頭微露,高挑豐腴,雙目羞澀地垂視在地上。只是她們臉上雪白的鉛粉和厚厚的腮紅再一次挑戰了他的審美。

他連忙叉手說道:“多謝陛下擡愛,不過嗣業並無醉意,不敢在宮中留宿,我還是回府邸中去了。”

袁思藝負着雙手又笑道:“陛下又吩咐過,若是李大夫不願意在宮中留宿,這幾個宮娥便送到大夫的府上去,讓她們暫時照料你的生活起居。”

這下李嗣業無法推脫拒絕了,皇帝的賞賜那是恩遇,你當然受也得受,不受也得受。

“多謝陛下隆恩,嗣業感激涕零。”

他從花萼樓下來的時候,等在宮牆邊的不只是牙將燕小四和部將段秀實,還有他的婢女道柔。李嗣業看了看三人說道:“秋風涼了,我們回府上去。”

燕小四連忙將照夜玉獅子牽了過來,李嗣業翻身上馬。

四人剛準備離開,一輛宮中的紗帳香車已經從花萼樓門中駛出,車伕是宮宦,跟在車兩旁奔跑的也是小太監,這香車就尾隨在李嗣業歸家的隊列後。

道柔本能警惕地回頭去看,她籍着秋風吹拂使得紗帳鼓盪,在掀起的縫隙中看到了四名女子的身影。

她的脣角不自覺地兀了下來,眼含敵意地又朝車子掃了一眼,面帶怨念望向了李嗣業的後背。

夕陽漸漸落下,在宮牆另一面的勤政樓三樓上,李隆基回頭看了看殿內擁着錦衾入睡的美人,示意兩名宮娥將隔扇閉合。他的目光投向了樓下,散席離去的臣子們三三兩兩,隱約看到紫袍的其間晃動。

高力士走到他的背後,將披風搭上了他肩頭。皇帝抖了抖肩膀,雙手繫上繩帶,指着遠處說道:“今夜宴會之上,李嗣業隱晦地向我表示了想要兼任河西節度使,若是如此,他將總攬整個西涼乃至西域萬里疆土。阿翁怎麼看?”

高力士弓着肩膀回答:“三郎,奴婢管的只是宮內的事情,宮外的事情不便過問。”

李隆基無端地笑了起來:“我讓你替我把了半輩子的關,現在倒不過問宮外的事了,你不必糾結對錯,只管說,聽不聽是我的事情。”

高力士踟躕片刻,纔開口道:“身兼三鎮並不是首例,之前有王忠嗣身兼四鎮,今日安祿山也身兼三鎮。不過北庭安西地廣兵寡,再上河西四郡,地域跨度太遠。況且李嗣業新立大功,賞賜升官也太過密集,不如等一等,等他把安西乃至河中的事情安頓妥當了,陛下再去考慮此事。”

“說得也是,大將能力可以評判,唯有忠心不可嘗試。朕還是等等看。”

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託後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
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託後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