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

李業被金吾衛和不良人押着繞過興化坊,有一匹剛經過跋涉的健馬在黃土路面灑下一大泡馬尿。他路過此處時,停留了片刻,在濁黃的液體表面看到了倒影。

面孔方正,睫毛很長,眼睛也很狹長,身體很是健壯,比他這個專業打拳的人肌肉還發達。怪不得剛纔打那兩下子感覺很利索,原來是優秀軟件和超強硬件的結合。

金吾衛的兵丁在他的肩膀上推了一下:“嚇,還真有拿尿照自己的,你再照也是一副瓜慫樣兒。”

李業一邊往前走,妹妹一路跟着跑在身後哭,小姑娘的髒手把眼腮下面擦出黑道道,踉踉蹌蹌讓人心酸。

“等等我,阿兄。”

他無奈停下腳步,那些不良人又要推他,不過卻未能推動他半分,李業轉身俯下腰,把妹妹抱起來擱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從坊東門走出一人,頭戴襆頭,臉上有道傷疤,正好從右眼的位置劃過,使得他的眼睛變成了翳白色。此人穿着墨綠色的圓領袍,腰間別着根木棒。押送他的不良人們見了此人,都稱呼其爲敬郎,神態也很恭敬。

張小敬只是冷淡地看了他一眼,問:“這人犯了什麼事兒?”

不良人趙魯湊到張小敬身邊說道:“此人違背禁令,在開化坊門口圈場賣藝,與幾個街頭混混私釁鬥毆。”

李枚兒被張小敬的冷酷相貌給嚇住了,坐在哥哥的肩膀上慌着把臉扭到一邊兒去。李業不由得多注意了張小敬幾眼,此人不怒自威,身上有百戰悍兵的殺伐氣質,就像被鮮血染紅的白雪,乾淨卻不乏濃烈冷酷。

張小敬只是擠出一點兒嘲弄笑意:“違禁擺攤,尋釁滋事不過關押幾日,使五等笞刑,不能威懾犯事者,用杖擊纔好。”

果然這位不良帥不是什麼省油的燈,還嫌小竹板打屁股不夠勁,還想讓李業受杖刑,大棒下去傷筋動骨,身體弱點兒的估計能當場斃命。

接下來是大唐便衣隊隊長對違法人員的例行詢問:“你姓甚名誰?籍貫何地?爲何流竄到長安?”

李業哪裡知道,只好扭頭去看妹妹:“咱是哪裡來着?”

李枚兒脆生生地對兄長說:“是咱京兆府高陵人。”

李業又問:“阿兄叫啥來着,妹妹叫啥來着?”

李枚兒神情緊張,泫然欲泣,小嗓音聽起來有幾分悲涼:“阿兄,被剛剛那幾個傢伙打壞腦子了嗎?你叫李嗣業,我叫李枚兒,咱倆是一家子啊。”

李業先是一愣,隨即認同地點了點頭,他正愁於該如何解釋,妹妹枚兒已經給他找好了藉口。

張小敬抱着懷疑態度冷眼旁觀,這人目光敏銳,行走無礙,且無任何語句顛倒現象,看上去很健康,怎麼就單單打壞腦子失憶了。

李業開始咂摸自己的新名字,李嗣業,聽起來很熟悉,似乎在他的記憶中產生過印象。哦,想起來了,出生在京兆府高陵的,不會有第二個人。這個名字好像屬於開元時期的將領,陌刀玩得特別溜。不過並不算出名,無法與中唐時期的名將王忠嗣、高仙芝、張守珪、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爭奪光輝。

竟然穿越到發跡前的唐將李嗣業身上,這個結果不算好,也不算壞。大唐從開國起就開始四處征戰,經過唐太宗滅吐谷渾,滅東突厥,唐高宗滅西突厥,滅百濟,滅高句麗,到了開元年間還在四處征戰四處滅,彷彿打倒一個敵人就有另外一個敵人站起來,永遠沒有停歇的日子。

這個時代的軍人算是高危職業,況且歷史上李嗣業好像就是死在討伐安史叛亂的過程中。他還沒有想好要不要改變自己的人生歷程,不過眼下,應當先在長安城立下腳跟再說。

“走着!”

張小敬等人押着李嗣業往宣陽坊而去,途經崇義坊的街道,突然間遠處的鼓樓上響起急促的鼓聲。

張小敬等人迅速停住腳步,警覺地豎起耳朵轉身朝向鼓聲傳來的方向。

“這是哪裡來的鼓聲!”張小敬擰着眉頭問。

“敬郎,應該是長興坊那邊傳來的。”

張小敬當即下了決定,扭頭命令兩名不良人:“陳志,許光義,你們押着這個人送到縣廨交差,其餘人都跟我來!”

張小敬說罷解下身上的大棒,其餘不良人和武侯也都將大棒提在手中,跟着張小敬往長興坊而去。

李嗣業好奇地扭過頭,朝遠處高聳的鼓樓看了一眼,上面並沒有燈,只是鼓點的聲音已經落了下去。

他被身後的陳志推了一下:“看啥,快走,別耍花樣!”

李枚兒坐在哥哥的肩膀上,緊摟着李嗣業的脖子,神情變得特別緊張。李嗣業活動了肩膀將她顛了顛,朝宣陽坊的萬年縣廨而去。

張小敬一夥人衝到長興坊的武侯鋪附近,只見幾個武侯行走踉蹌,相互攙扶,有人身上甚至掛了彩。武侯長坐倒在地上大喜,喊道:“張小敬,來得好,賊人往南邊去了!趕快去追!”

張小敬向前踏出兩步,轉過身回頭說道:“賊人是誰,是否有名號。”

“常橫生!是最近長安城中盜搶孩童的慣犯。”

“追!”

衆人立刻兵分三路,分別朝光福、永樂、永寧、三個坊的方向追去。

長安城的鼓樓分佈在各坊之中,屬於武侯鋪的管轄範圍,鼓樓的作用是爲了宵禁制度的執行。每當夜幕降臨,一更過後,大明宮丹鳳門五門關閉,門樓上敲響幕鼓,聲音傳播到長安街道上,街鼓樓敲鼓,隨之各坊的鼓樓敲鼓,坊門關閉,整個長安城陷入沉睡之中。

當然鼓樓不止有宵禁的作用,還能用於捕盜,但凡坊區內發生惡性刑事案件,嫌犯逃走及武侯力量不足以威懾暴徒,便可登樓擊打急促鼓點,呼喚附近的武裝力量前來支援。以及通知其它各坊實行警戒。

一旦鼓樓敲響,四周各坊均會警覺,武侯們值守坊門防止嫌犯進出,嫌犯想不引入注意,只能從街道上逃竄。

張小敬領衆人一路向前追索,追了大概三個坊的距離,他猛然停住腳步,意識到嫌犯向南門逃竄只是虛晃一槍。

不良人們險些撞到他的身上,紛紛停下腳步。

他轉身對衆人揮了揮手:“我們可能上當了,回去追。”

…… www ▪Tтka n ▪¢ ○

不良人陳志、許光義押着李嗣業從崇義坊前的街道往宣陽坊趕去,兩人步子懶散,口中扯着閒篇,先前還對李嗣業推推搡搡,但張小敬們一走,他們似乎感覺兩個人不足以威懾這個身高體壯的傢伙,只是小心地領着李嗣業往前走,說話也沒底氣了很多。

他們行至崇義坊門的街口,陡然門中疾走出一名漢子,身上揹着葛布袋,袋子鼓脹晃盪,像是裝着貓狗類動物,正在不安分地掙扎扭動着。

這漢子警覺地看了他們一眼,便迅速把頭扭向一邊。不過他的面相很有辨識度,缺了半隻耳朵,臉頰有瘡疤,圓領袍衣襟解開,露出胸口刺青,是兩行壯膽的字:生不怕京兆尹,死不懼閻羅王。

此人面上稍有些紅潤,呼吸也不太均勻,顯然是劇烈運動奔跑過。

兩位不良人還算有職業素養,看出了此人的行跡可疑,兩人對視了一眼後,約同將腰間的木棒抽出,指着這漢子喝道:“等下!那個坊的,報上名來!”

嚓!

木棒被鋒利的障刀截成兩段,許光義睜大眼睛凝立在當場,脖頸上滲出一條鮮紅的細線。

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七十五章 賽場如商場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託後事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
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七十五章 賽場如商場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託後事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