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跟我來,站好。”這人說完站到石放對面,兩腿一併,分開一尺。
石放學着這人的樣子,也把兩腿一併,分開一尺,
這人把兩臂向上高舉過頭,十指交叉,翻轉了掌心,向上一託,看着石放說道:“第一式,爲雙手託天立心橋。
兩條手臂,要充分伸展,不可緊張,恰似伸懶腰一般。同時將頭,緩緩上擡,仰視天空。心裡,要有擎天柱地的決心,此時,還要緩緩吸氣。”
石放跟着做了。
“然後翻轉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胸口的位置,你仰視的眼睛,要看着手的移動,同時,將方纔吸進去的那口氣,緩緩吐出來。
手到胸口時,重新翻轉掌心,再次上舉,這次,還要緩緩吸氣。”
“如此兩掌,反覆上託下落,記住,上託吸氣,下落呼氣,這一式,要練十二次,明白了麼?”這人問道。
“明白。”石放說道。
“這一式叫什麼?”這人問道
“雙手託天立心橋。”石放答道。
“這一式,看上去是四肢和軀幹的伸展,但實際上,是四肢、軀幹和諸內臟器官的同時性全身運動,可以帶動你全身的血脈流通,清楚了麼?”這人問道。
“清楚了。”石放答道。說道。
“第二式,左右開弓射魔梟。
腰馬合一,腳換步,自立樁,換。”這人說完兩腿一彎,蹲成了一個弓步。
這姿勢,上體正直,兩臂平屈於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
同時,他左手握拳,拇指豎起,食指伸出,左手緩緩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時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拳停於右肋前,拳心朝上,如拉弓一樣。
他的眼睛盯看左手的指尖,餘光看到石放沒有動,大聲說道:“還不快學?”
“是,”石放跟着照做。
這人弓步不動,收回雙手,又將右手握拳,向右緩緩平推,右臂展直,同時,左臂屈肘向左拉回,左拳停於左肋前,拳心也朝上。
和之前動作一樣,只是換了個方向,也是個拉弓的動作,石放如法照做。
“此動作之重點,可通暢善胸椎、頸部的血脈。通過擴胸伸臂、使胸肋和肩臂的筋骨和皮肉得到鍛鍊和增強,同時,有助於保持正確姿勢,矯正兩肩內收、圓背弓身等諸多不良姿勢。”這人保持着姿勢說道。
“是。”石放應道。
“此式,左右拉弓各十二次,眼神要盯住你豎立的拇指,把它想像成你心中的魔念,將他們一箭射殺。
同時,拉弓時吸氣,收弓時呼氣。明白了麼?”這人問道。
“明白。”石放答道。
“這式叫什麼?”這人問道。
“左右開弓射魔梟。”石放答道。
“第三式,調配中元舉單臂。”
這人深吸一口氣,左手自身前成豎掌向上高舉,繼而翻掌上撐,指尖向右,同時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
接着,他左手俯掌在身前緩緩下落,一邊緩緩呼氣,全身隨之放鬆,恢復自然站立。
接着又吸了一口氣,右手自身前成豎掌向上高舉,繼而翻掌上撐,指尖向左,同時左手掌心向下按,指尖朝。
右手俯掌在身前慢慢下落,同時緩緩呼氣,全身又隨之放鬆,再度恢復自然站立。
石放依然跟着做了。
“這一式,肢體伸展宜柔宜緩。兩手交替,一手上舉一手下按,上下對拔拉長,使兩側臟腑和皮肉受到牽引。
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兩臂各行十二次。記住,氣進氣出,一定要緩。”這人說道。
“記住了。”石放說道。
“這一式叫什麼?”這人問道。
“調配中元舉單臂。”石放答道。
“好,第四式,五動七情向後瞧,”這人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頭緩緩向左旋轉,眼看後方,配合吸氣。
看了一會之後,他又把頭向右旋轉,恢復平視,同時配合呼氣。
接着,又將頭緩緩向右旋轉,眼看後方,配合吸氣,停了一會,又把頭轉了回來,向前平視,同時慢慢呼氣。”
石放一邊照做一邊問道:“先生,請問何爲五動七情?”
“五動,是指你的心、肝、脾、肺、腎,因時刻運作,勞逸不停,此時五臟有所失調,而人不自知,他們時刻都在爲身體而運動。就是睡覺之時,也不停止,此即爲五動。
七情,指喜、怒、思、憂、悲、恐、驚,共七種情緒對內臟的影響。
由於精神持久地的活動,人又會過度強烈緊張,造成精神不足,機氣血失調,從而導致五臟功能受勞過度。
該式,乃是全身之動,尤其是腰、頸、眼三處的運動。
由於頭頸部的反覆擰轉,運動頸部筋肉的伸縮能力,改善了你頭頸處的血脈循環,有助於解除你的疲勞,增強和改善它們功能。
此式練習時,要精神愉快,面帶笑容。所謂樂自心生,笑自心內,只有用這樣的心情配合動作,才能起到對五府七情更好的保養。
此式不宜只做頭頸部的擰轉,要全脊柱甚至兩大腿也參與擰轉,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五府的健壯,精神的飽滿。
“也是每邊十二次麼?”石放問道。
“不,此式左右後瞧,要各行三十六次。”這人說道。
“是,此式名爲五動七情向後瞧。”沒等這人開問,石放主動說道。
這人一笑,“呵呵,好好好,接下來,第五式:搖頭擺尾祛心火,換步。”
這人換成了馬步站立,兩手叉腰,緩緩呼了一口氣之後,擰腰向左,屈身下俯,將餘氣緩緩呼出。
動作不停,頭自左下方經過身體前至右下方,像一把小勺舀水似一樣將頸部前伸,自右側開始,慢慢將頭擡起。
同時配以吸氣;然後擰腰向左,身體恢復馬步樁,緩緩深長呼氣。同時全身放鬆,呼氣末尾,兩手同時輕輕掐腰三下。
接着,又擰腰向右,頭自右下方經過身體前,行至左下方,還是像一把小勺舀水似一樣,將頸部向前一伸,自左側開始,再慢慢把頭擡起。
“如此動作,左右交替,各行三十六次。”這人說道。
“明白,”石放正叉着腰,把頭轉上來。
這人接着說道:“此式要既鬆且解,久行可消心焦,除使頭腦清醒以外,還必須強調一個靜字。
所謂:靜以制躁。“心火”爲虛火上炎,事情增多,煩躁不安時,此虛火要在呼氣時,以兩手拇指做掐腰動作,可引氣血下降。
同時,頭部俯身的旋轉動作,亦有降伏“心火”的作用。
這個動作要保持消遙自在的心情,並延長呼氣出去時間,將氣慢慢吐出,可消除你內心對各種事物的興奮之情,以此,而去“心火”。
對腰頸的關節和韌帶,還有筋脈血肉,都起到一定的舒緩,並有助於體內任、督、衝三脈的運行。”
“這第五式,搖頭擺尾祛心火,也要行三十六次麼?”石放問道。
“不錯。”這人答道。
“還請繼續。”石放越練越起勁,才活動這麼一下,感覺身體驟然通暢。
“第六式,兩手攀足鑄鐵腰”。
這人依然保持兩腳平行開立,還是與肩同寬,兩個手掌掌分按住小腹上。
然後,然後兩掌緩緩向後摸向後腰。上身緩緩前傾,兩膝保持挺直,同時兩掌沿尾骨、大向下按至腳跟,再沿兩腳的外側,按至腳內側。
上體展直,同時兩手沿兩大腿內側按摩至臍兩旁。如此反覆,一共一俯一仰了十二次。
“腰,是全身運動的關鍵,這一式,主要運動你的腰部,也可曾強腹部及各個內臟的活動,以腎爲主。
醫家有云:“腎爲先天之本”、“藏精之髒”。腎是調節體液平衡的重要臟器。
而腰部,又是“腹腦”所在。
由腰部有節律前後俯仰動作,可同時改善腦部的血脈循環,增強全各個部位的聯絡溝通。
長期持此式,可有疏通任督二脈,既能強腰壯腎,又能醒腦、明目,還可使腰腹肌得到鍛鍊和加強。
若是年老體弱者,俯身動作要儘量緩慢,俯身的時候,頭亦不宜過低,切記。
“是。”石放答道。
“此式因人而已,十二次,三十六次均可,但不可超過三十六數,腰部的力量,欲速則不達,何況動久則傷。”這人特意囑咐道。
“明白,此式名爲兩手攀足鑄就鐵腰。”石放說道。
“第七式,擰拳怒目屯身力,換步,”這人兩腳一開,又成馬步樁功,雙手握拳,分別放在置腰間,拳心朝上,兩眼怒睜。
他先吸氣,將左拳向前方緩緩擊出,成拳心向下,拳背向上。擊拳時,他微微擰腰向右,左肩隨之向前伸展了一些,然後拳頭變掌,左臂向外一旋,又握拳抓回,拳心朝上,放回於左側腰間時呼氣。
又吸一口氣,將右拳向前方緩緩擊出,一樣成拳心向下,拳背向上的姿勢。擊拳時,微微擰腰向左,右肩隨之向前伸展一些。
然後拳頭變掌,右臂也向外一旋,又握拳抓回,拳心朝上,放回於右側腰間,同時呼氣。
“記住,”這人說道,“左右各連續擊拳三十六下之後。
起身,站立六十秒,再將雙拳緊握,依然保持弓步,雙拳微微放鬆,同時吸氣,將雙拳向下一沉,拳頭放在兩膝中間,用力握拳,拳心向內拳背向外。
保持三到五秒之後,再將將雙拳收回腰間呼氣,然後再次雙拳向下,重複上面的動作十二或三十六次。”
“先生,這個方法,爲什麼會增力氣呢?”石放問道。
“此法可除肝火,人生於世,難免有各種生氣的時候,因都惜命惜緣,大多人都兩那口氣給忍了。
可是忍了,不等於沒了,久而久之,氣藏於肝,導致肝膽不暢,飲食難消,憤恨之心也難以平息,所以練習此式,要怒目圓睜,將肝膽中的怒火散出。
肝氣一順,則血脈清暢,久行此式,氣力可增。
此式之要領,兩拳握緊,兩腳拇趾用力抓地,舒胸直頸,聚精會神,瞪眼怒目。
可運四肢、腰部和眼肌。並根據各人的體質,愛好、年齡與目的不同,可自行決定練習時用力的大小,久行,可強全身之筋骨和皮肉。”
“明白。”石放說道。
“此式叫什麼?”這人問道。
“擰拳怒目屯身力,”石放答道。
“嗯,第八,足根七定百病消”,這人依然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
兩臂上舉過頭,十指相扣,翻掌向上,腳跟向上提起,深吸一口氣。
兩臂又自身前下落,腳跟亦同時隨之下落,同時呼氣。
石放跟着做了,兩個腳後跟同時落地時,跟着這人,他將此動作做了七次,腳後跟也着踮起,然後再落地七次。
每次落地,全身微微一震,身體一震輕鬆。
“記住,此式通過肢體的導引,吸氣時,兩臂自身側上舉過頭,呼氣時下落,同時放鬆全身。
這可以將你身體的“濁氣”自頭向涌泉引之,排出體外。
這裡的“濁氣”,是指所有緊張、不安的污濁病氣。
所謂“排濁留清”或“去濁留清”。就是這個意思。
由於腳跟節律性震動,可使椎骨之間及各個關節韌帶得以鍛鍊,對各段椎骨之間的氣力,可以有效增強。”這人說道。
“明白,此式足跟七定百病消。”石放答道。
“最後一式,名安神。”此人說完兩雙腳合攏,雙眼緊閉雙手成掌,掌心向外一翻,深吸一口氣,然後雙手掄起,各自掄出一個圓形,掌心再向下一壓,放在丹田小腹之前,然後緩緩吐氣。
如此反覆,動作了十次之後,此人睜開眼睛,對石放笑道:“九式已成,你學會了麼?”
“學會了。”石放說道。
“好,九轉美容功,我已經告傳授傳授於你,以後,好好練習吧。”這人說道。
“九轉美容功?不是九轉靜神功麼?”石放問道。
“神靜則容美,這名頭,有什麼好計較的,”這人說道。
“先生,男人練什麼美容功啊?”石放有些不滿,“這名字,還不如九轉靜神好聽些,再說了,我又不醜。”
“呵呵,不是我故意跟你比,你有我好看麼?”這人擡手到腮邊,手上突然多了一朵小小的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