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

這天一大早,廢棄已久的三屯營迎來一支自山東而來的朝廷兵馬。

這支兵馬人數約在七千人左右,前排兵士全都披着鐵甲,隊列中間還有八百餘人的步弓手和火銃隊,最後則是跟着不少推車拉車的輜重兵,麻雀雖小,但也是五臟俱全。

爲首將領身旁一副‘楊’字高招旗,低過兵士手中大明帥旗一頭,楊御藩身披陳舊鐵甲,頭戴制式鐵盔,雖然沒有黃得功那般虎背熊腰,但也顯得英姿颯爽,頗有威嚴。

待至城下,楊御藩和家丁紛紛下馬,看着眼前矮舊的三屯城,也是有些感慨的道:

“自家父爲國捐軀至今已有十三載,我總算是又回來了。”說着,楊御藩不經意間攥緊拳頭,又道:“見得此城,亦如昔日家父諄諄教誨盡在耳邊,我楊御藩定要繼承家父遺志,戍衛京城,捨命不惜!”

“是啊將軍,這多虧了當今天子聖明,明曉薊鎮戍衛於京之重,時下有虎山營協助,弟兄們也是放心許多,都能撒丫子幹了。”一旁參將宋昱笑了笑,點頭說道。

帶着兵士們進入城中,楊御藩來到城頭,看着前方薊鎮城方向,說道:

“想曾經,黃得功出身勇衛營,不過是營內一小小副將,誰成想現如今他南北轉戰立得大功,身封侯爵,聖上又欽命其部爲虎山營,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哪!”

“說起那勇衛二營,不論在山西戰死的孫應元,還是如今的黃得功,就不曾有一個孬種。”宋昱說到這裡,看向京師方向,繼續說道:“聖上如今重建了四衛營,希望這個四衛營,還是從前那個四衛營。”

楊御藩點點頭,不置可否。

這話說的在理兒上,勇衛營的轉戰南北,出身勇衛營的無論將軍還是普通兵士,至今都不曾有一個孬種,黃得功還有其部的虎山營便是真實寫照。

兩人正打算再說些什麼,卻忽然見前放有所煙塵,不過兩人沒有緊張之色,這很明顯不是敵襲,因爲看煙塵,最多也就是十幾匹馬。

果然,一行十幾騎來到三屯城前,居然是聽到消息的黃得功親自帶着家丁趕來。

楊御藩想到揮師虎山營的人,但沒想到黃得功會親自前來爲自己接風洗塵,當下面色動容,趕緊和參將宋昱下城相迎。

黃得功哈哈大笑,直接與他抱在一起,“翰城(楊御藩字)你總算來了,有你坐鎮三屯,黃某也能安心了!”

“黃帥說的哪裡話。”楊御藩哈哈一笑,話音轉處,卻是神情黯淡下來,說道:“不知黃帥鎮城建得如何了?”

聞言,黃得功也是嘆口氣,說道:“多虧皇上給薊鎮撥了五十萬兩,這纔不至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談及與此,楊御藩與黃得功邊走邊道:“黃帥可曾聽過皇上爲保薊鎮在京師中將翰林編撰陳名夏誅殺三族的事?”

“聽說了。”黃得功雖然是個糙漢,但卻也能從此事中明白崇禎皇帝對薊鎮戍衛的重視之情,“有關此事的流言蜚語在京師一帶早已是無風而起,甚至,黃某還聽說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話。”

“哦?”楊御藩來了興趣,說道:“陛下聖明如此,京中又有三廠一衛和京團衛營,士子又能怎麼辦?”

“京師局勢已定,士子們固然無法成事。”黃得功呵呵一笑,說道:“但黃某卻聽說已經有人在南京密謀令立新帝了。”

“什麼!?”楊御藩大驚失色,下意識的朝周圍去看,見到三屯一地全都是自己的部下這才反應過來,回身道:

“這等大逆不道之事,那些士子也能做的出來?想來只是流言而已,黃帥不必往心裡去。”

“呵呵。”黃得功是個直性子,並不怕什麼流言蜚語,他直接了當的向楊御藩表明心跡道:“黃某不管這流言是真是假,我只相信無風不起浪!”

“如果有人生出了僭越之心,膽敢對當心皇帝陛下圖謀不軌,那黃某必定帶着虎山營殺到南京,取他項上狗頭,這才能不枉費陛下對我等的大恩大德!”

楊御藩心思和黃得功一樣,只不過是他心眼比較多,明白兩者之間的利害關係,看着黃得功詢問的眼神,也是道:

“黃帥所說不錯,當今皇上聖明,若是流言成真,吾等必當誓死報效皇恩!”

黃得功這才放心,指着喜風口的方向,說道:

“但如今這還只是流言,你我二人要將陛下的旨意放做第一位,薊鎮越快建起來越好。喜風口這個地方,翰城覺得如何?”

楊御藩點點頭,想想說道:“戚帥有云:三屯營,去喜峰二舍矣,忠義衛三百戶屯地也,左山海,右居庸而綰轂其中,以要貢路示重。”

“戚帥之言至今仍能沿用,只是忠義衛不在,不知黃帥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年來建奴入寇,均是由喜風口所入。在下覺得,除三屯營與薊鎮城以外,喜風口需立即重建,京師戍衛,此地不可或缺啊。”

黃得功‘嗯’了一聲,點頭說道:

“前日黃某曾去喜風口視察一番,發現此地守備早在多年以前就率部潛逃,至今不知去向。”

“不過也有好消息,這喜風口的城關底子還在,在我看來,只需稍加修繕便是堅城一座,不話說回來,喜風口城關重地,防衛起來又要分兵,你我兵力不算充沛,如何是好?”

兩人步行來到剛剛收拾出來的鎮城大堂之中,楊御藩實際上一路閒着無聊,都在想自己到達薊鎮之後該怎麼做才能最快恢復薊鎮對京師的衛戍。

聽見黃得功的話,楊御藩趕緊拿出隨身攜帶的京畿一帶屯堡形勢圖命人鋪展在牆上,指着喜風口說道:

“黃帥請看,我部三屯營距虎山營鎮守的薊鎮城只有十幾裡,而鎮城距喜風口也不過二十里出頭,輕騎快馬,半日之內便可抵達。”

說着,楊御藩走到黃得功身旁坐下,又道:

“所以在下認爲,在薊鎮城與西風口之間,舊有墩臺五座,料想這些墩臺至今已經廢棄,便由你我各出部下兩人負責守衛,此事還需擬一份奏疏讓聖上批示。”

“如果時間充足,待三屯營和鎮城防衛全部完成,黃帥可再擬一份奏摺,建議將各個墩臺墩軍的家屬遷到墩內居住。戚帥有云:自古守邊不過遠斥堠,謹烽火。”

“現如今薊鎮軍備廢弛,墩臺只用來瞭望烽火便是足矣。一遇敵情,墩臺就可瞭望到喜風口關上火警,不出一炷香的功夫,敵情便能傳到三屯營和鎮城!”

黃得功倒還真沒想過那麼多事,聽完楊御藩一席有條有理的話之後,起身撫掌大笑道:

“翰城不愧爲名將之後,陛下將你派到此地來協守,真是高瞻遠矚,接下來就這麼辦!”

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
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