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

聽見這話,王大宇等人立刻想到一件事,都是交談議論起來。

崇禎十四年,楊嗣昌以閣臣的身份出京督師剿賊,後因襄陽、洛陽的陷落而數日驚懼,水米不進,也是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楊嗣昌之死,頗見世態炎涼。

據說此事傳到京師後,只有崇禎皇帝爲楊嗣昌悲痛萬分,滿朝臣子皆是幸災樂禍,東林黨更是欣然有得色,所謂‘忘國徇私,幸敗樂禍’便是說的此情此景。

“廷臣聞襄陽之變,交章論列,大肆詆譭,而嗣昌已死,猶追論不已,其間猶以東林黨徒爲重。”

楊嗣昌已經死了,最後一個有作爲的督師失敗了,這是大明的不幸,然而滿朝的官員卻彷彿獲勝一般,每日對此議論不止,還沉浸在他們的粗陋淺見與黨爭勝利之中。

廷臣揪住楊嗣昌生前之事不依不饒,歷史上的崇禎皇帝這時卻少見的沒有優柔寡斷,直接一錘定音,說楊嗣昌沒功勞也有苦勞,不必追責。

按理說,崇禎皇帝金口已開,滿朝臣工就該同聲附和過去,哪料,那些站着說話不腰疼的人還是不依不饒,一輪接着一輪的上疏,言辭也是越來越激烈,大有讓楊嗣昌像盧象升那樣,八十日無法安葬之勢。

說來也是報應,當年盧象升戰死,最後無法及時下葬,廷臣攻訐,楊嗣昌從中作梗自然難辭其咎,崇禎十四年的時候楊嗣昌督師身死,言官們又對着他一頓猛攻。

對於這種情況,當時還在獄中的孫傳庭卻看不下去了,往牆上總結刻印了十二個字——‘撫臣微有謀略者,朝臣必嫉之。’

許多當時的開明之人也是對朝廷徹底失望,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更是獨自感嘆,“自嗣昌歿,無復有能督師平賊者。”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此後以閣臣身份外出督師之人,既無有威望亦不存在任何能力可言,根本無法管束衆將。

這些人出京前後態度截然相反,皆是畏戰不前,要麼特意避開戰區,要麼就是在某地逗留不前,向朝廷問兵要餉。

王大宇忽然想到什麼似的,面色緊張地提醒道:

“任指揮使,按你的意思,難道是要借流賊之手,以陷城重罪使那高蠻子伏法?”

任綱呵呵一笑,點頭說道:

“王員外說的差不多,不過流賊現如今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在下聽聞各位與關外多有往來,高傑此前奉詔南援北進,部衆四出,宣府鎮城早就是無兵留守,此時若有一支清軍直抵城下,那將如何?”

聽見這話,王大宇面色一變,猛地喝道:

“放屁!老子和建奴可沒什麼來往,這事兒別叫上我!”

說罷,王大宇轉身就要離開,黃雲發幾人也是面色忽陰忽晴,這些買賣都是暗地裡的事兒,要是抖漏出來可就成了誅九族的大罪。

這指揮使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哪有直接公開說出來的。

範永鬥一動沒動,手指在桌上敲了敲,陰惻惻的說道:

“老王你清白的很,這輩子都沒和建奴做過生意。但我就不明白了,近些年你家中的馬都是怎麼回事兒,那可不像內地能有的樣色兒!”

說着,範永鬥見王大宇腳步停住,面上冷笑,繼續說道:

“要是就這麼走了,你覺得那昏君收拾了我們,能單獨把你老王的馬行留着?”

王大宇攥緊拳頭,忽地轉過身來,憋着怒氣道:

“範永鬥,你說的不錯!我王大宇是和關外有交易,可是你他孃的屁股就乾淨了?你們的屁股都不比老子乾淨!別和老子提這些有的沒的,有什麼話,一次性說完!”

黃雲發還是覺得有些不靠譜,和建奴與蒙古做生意是一碼事,勾結他們攻打宣府鎮城又是一碼事兒,他坐在那想了半天,此時不等範永鬥再說話便起來說道:

“這事兒我看不成,沒必要啊!”

“這宣鎮上上下下哪處的衙門沒收過我們的孝敬?又有哪個文武官員屁股是乾淨的?就算那高蠻子到了,咱們讓守備千總關緊城門,難道他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揮兵攻城不成?”

靳良玉表示贊同,也是起身說道:

“沒必要用這種法子,現在時間還充裕,我看還是將家產南移,我們要走,還有誰攔得住?”

田生蘭卻也有自己的方法,說道:

“有錢能使鬼推磨!那高蠻子不過是賤民出身,現如今這姓李的錦衣衛都指揮使從前不過是南鎮撫司下轄一個不入流的小坐堂。衆位多出些銀錢,他們還能不伸手去拿?”

範永鬥擺擺手,卻是說道:

“話雖如此,但那高蠻子什麼事兒幹不出來,沒準他還真敢揮軍攻城,除了任指揮使的法子能一勞永逸,諸位可還有更好的法子嗎?”

外頭的戲班唱臺與鄉紳宴會還在繼續,在外人看來,範府這一天都在玩與樂中度過,然而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不過是爲裡頭這七大蝗商的議論打掩護,大約在當日的晚間,七個人終於是統一了意見,一隻信鴿從範府中院飛出去直奔東北方向。

且說高傑,接旨任代王承胤爲宣鎮總兵的時候已經是臨危受命,激動萬分的他是立刻馬不停蹄便率本部軍馬赴任。

高傑在各路官軍之中素有威望,實際上比白廣恩更有說服力,調集宣鎮兵馬分爲兩路,任綱所說不錯,鎮城他是真的沒留什麼兵馬防守。

接到捉拿範永鬥等七大蝗商聖旨的時候高傑還在前往京師勤王的路上,聽聞良鄉大捷後他本就是興奮地要命,此刻又拿到這樣的旨意,更是有如渾身打了雞血,立即調轉矛頭,直奔張家口來了。

至於宣府鎮城的防務,那壓根就不在高傑這個莽夫的考慮範圍之內,聖旨是去張家口捉拿七個豪商,這可是好事。

雖說朝廷把軍餉補齊了大半,但銀子這種東西誰嫌多。

這幾家可都是當地有名的鄉紳,這次要是能拿下,後續十年的餉銀都不用愁了。

就在高傑意氣風發準備前往張家口大展身手的時候,剩餘的七大蝗商們卻是統一了意見,一直偃旗息鼓的建奴馬隊正在悄然接近。

良鄉大捷對多爾袞的影響比較大,他也有點犯嘀咕,不知道京城的明軍和大順軍還有多少,正和八旗的王公貝勒們商議進退的時候,卻忽然間接到範永鬥等七人聯名的請兵書。

這可是天上掉下來的機遇,多爾袞當即決定派兵前往宣鎮鬧他一鬧。

不過這廝也沒老老實實的按照與七大蝗商約定的那樣去圍攻鎮城,戴罪立功的阿巴泰帶人從建奴大營出來後,居然直接奔着高傑的幾千人來了。

看這情形,多爾袞顯然是要在張家口弄死高傑。

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
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