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

既然已經打下了山海關,崇禎皇帝也就沒急着回到京師。

不用回去都知道,自己離開這段時間那摺子和各種事務肯定堆積如山,還是留外面多浪幾天,趁機也好看看風景什麼的。

現如今朝廷裡也沒什麼緊要的事,不然李若鏈他們早就傳過來了,回去也就是應付那些瑣碎之事,真是想想都煩心的很。

話說回來,崇禎皇帝覺得兵部在山海關增設分司這個政策還是很有用的,沒有取消,而是將兵部隨軍的侍郎馬嘉植留在山海關,作爲第九十一任的分司主事官員。

原本那一批在此處的兵部官員,都是馬嘉植負責篩選,留下極少數的一部分提拔上去,其餘的要麼辭退,要麼就是遷到其它地方供職,這分司的事就不再是崇禎關心之處。

那些女子的安置很快在軍中掀起了一股浪潮,都說當今皇帝宅心仁厚,親自主婚,就連爲朝廷奮勇戰鬥的將士們成親都考慮好了。

李遵祖似乎對這種事非常熱忱,崇禎也不知道這口風是怎麼傳出去的,沒記錯的話自己當時隨口一句不久交給張世澤了嗎,甚至都沒多問幾句,如今怎麼還能傳出這種話來。

回頭想想,這話倒是百利而無一害,傳也就傳了,堂堂皇帝給兵士主婚,說出去也顯得自己平易近人不是。

山海關是京東第一重鎮,無論戰略地位還是政治意義上都十分重要,崇禎皇帝這纔會生出將黃得功調任到山海關來的心思。

起碼在他的手中,自己放心,不怕這小子成第二個吳三桂,況且薊鎮兵馬也是跟着黃得功南北轉戰過來的精銳,除卻他們倒也沒有其它兵馬可堪當如此大任了。

山海關向內的一大堆關隘和衛城,崇禎皇帝自己覺得非常雞肋,留着用處不是很大,拆了又怕沒這些東西會對山海關造成影響。

思慮半晌,最後崇禎還是覺得拆就算了,畢竟這麼多年都過來了,還真沒有人從裡外攻破過山海關,古人這麼設計,自是有他的道理。

對關寧軍降兵的處置也很簡單,在戰場上立有功勳的,會根據功勳大小決定,想胡國柱、夏國相這種的一定要委以重任。

那些因頑抗而被活捉的,都殺了影響不好,不殺還是個隱患,將他們扔到各處去做苦力勞改,不叫他們集中到一起就行了。

實在不行,京中不是還有他們的家人嗎,這就叫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

山海關之戰以後,崇禎皇帝曾有直接追殺出關外的心思,不過也就是想想,現在關外遼左還是韃子的地盤,冒昧追出去浪輸了可就不好玩了,還是穩一穩等下一波。

畢竟現在整個京畿已經成了鐵桶,流賊們打不過來,韃子們也不能閒着沒事就配合他們來一次入寇。

等自己騰出手來,就是一個一個收拾他們的時候了。

崇禎皇帝是在這裡看風景,不想回到京師處理累積下來那一堆屁事,可很快就趕上了個好玩的事情,鎮守東門的兵士發現有人來了。

崇禎皇帝趕緊登上城樓去看,果真見到一隊人馬洋洋灑灑的從東北方向過來,不過這些人倒不像是來攻城的,因爲他們舉着白旗。

白旗,這是想投降的意思。

不少來到城樓上的軍將見了都是指指點點,這些韃子們竟然想要來投降,會不會是有詐。

山海關西門叫做“迎恩門”,意思應該就是說朝廷的恩賜,北門叫“威遠門”,這已經很霸氣了,就是威懾遠東的意思。

可這些和東門的名字上頭的匾額一比,那就都成了小孩子,因爲這上邊直接寫着“天下第一關”,這可太牛叉了。

直到看見這個匾額的時候,崇禎皇帝才知道這居然是明代就有的匾額,後世旅遊來這裡見到的時候,一直以爲是有人故意加上去的。

只不過此時匾額與後世有所不同,無論是誰寫上去的,明顯比清代臨摹出來的要強上許多,低調中卻透露着睥睨天下的氣息,這讓崇禎很舒服。

待前方一行幾百人來到近前,只見他們紛紛下馬跪到地上,卻是穿着蒙古各色貴族服飾的蒙古人,爲首的更像是有些來頭。

“臣額哲,謹奉上傳國玉璽,交由大明天可汗!”

來的是額哲,是林丹汗那個投了後金不爭氣的兒子,崇禎皇帝正想說什麼,聽見他第一句話卻陡然睜大了眼睛,啥玩意,傳國玉璽?

朕沒記錯的話,傳國玉璽你小子不是在投韃子的時候拿去獻給黃臺吉了嗎,怎麼又從清宮裡偷出來獻給朕,當朕是三歲小孩子不成。

不過想到這裡,崇禎皇帝又有些意外,歷史上這小子不是早就死了嗎,怎麼現在還活的好好的,難不成是朕這蝴蝶翅膀扇太遠了。

不過這也不對啊,歷史上這貨一六四一年就玩完了,朕是三年後才穿越過來的,這特孃的也能蝴蝶效應到?

“遼國公,你看看下面的是不是額哲?”

烏爾邁聞言拿過千里鏡,起初他十分不適應用這玩意,不過畢竟是皇帝拿過來讓自己用的,倒是也不好推辭,只好接過來。

他看了一小會,十分肯定地道:“回皇上,這不是額哲,是額哲與馬卡塔第一子阿布尼,如今襲封了建虜的察哈爾親王。”

“阿布尼,這名字叫的。”崇禎皇帝喃喃幾句,繼又問道:“額哲是不是已經死了?”

“回陛下,是死了,李將軍追擊時將他的頭顱斬了下來。”烏爾邁說道。

聽了這話,崇禎又懵了,等會兒,額哲到底死沒死,這小子怎麼和歷史上說的不一樣,應該早就死了纔對,怎麼會跟着多爾袞來攻關,然後被李遵祖給追上去砍了。

這也太亂了,不過崇禎也不再去想了,反正早死晚死的現在已經不重要,額哲現在鐵定是已經死了,只要這韃子的鐵桿走狗死了,察哈爾那邊兒的事情就好辦了。

“額哲有幾個兒子,沒兒子吧?”崇禎皇帝習慣性的問道,後世韃子修的明史曾看過幾眼,額哲沒兒子。

“回陛下,據臣所知,沒有了,額哲與馬卡塔其餘三子都夭折,就活下這一個阿布尼。”

聽了烏爾邁說的,崇禎有點剪不斷理還亂的意思了,看來這韃子編的明史的確也就只能看着玩玩,那不是想到哪編到哪麼。

搖搖頭,崇禎繼續聽烏爾邁說。

“此人也是個牆頭草,當初額哲的母親蘇泰被多爾袞過繼給建虜僞王濟爾哈朗,這小子也是連一句話都沒敢說。”

我去,讓朕緩緩,這韃子和蒙古人的關係有點亂......

這阿布尼可以啊,自己親奶奶都被韃子給“名正言順”的強佔了,一個不字不敢說,還在那恭賀你們二位百年好合?

話說回來,這蘇泰是眼前阿布尼的奶奶,再嫁過去的時候少說也得有四五十了吧,就這濟爾哈朗還下得去手,真是讓朕佩服。

想到這裡,崇禎來了興趣,問道:“那馬卡塔呢,是不是也過繼這阿布尼當妻子了?”

“皇上聖明,一點即透!”烏爾邁笑了笑,低頭說道,全然沒有注意到眼前的崇禎已經一臉精彩的神色。

崇禎看向下面的阿布尼,忽然想起來這位還有一位親叔叔叫阿布奈來着,後者可是在韃子修的歷史裡被黑的不輕,好像也對額哲的老婆馬卡塔有點意思。

現在,崇禎皇帝起碼看出一點,韃子修史有一點還是可信的,那就是他們極力去黑和不怎麼描述的人,很可能對自己就有大用處。

這樣一來,操作空間不就是有了嗎。

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
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