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

薊鎮一帶,在崇禎皇帝復建的旨意下達之後便開始大軍雲集,不斷有各部官軍來來往往,尤其薊鎮舊設鎮城,現如今已是車水馬龍。

黃得功在良鄉之役後敘功第一,時爲定西伯的唐通敘功爲第二,兩人由此而雙雙晉爲侯爵。

在崇禎十七年年中旬的時候,唐通在京師宣勝之後被遣往山海關協守,黃得功被崇禎皇帝平臺召見以後亦被委以重任,所部兵馬更是被崇禎皇帝金口欽賜爲‘虎山營’。

所以在當下的薊鎮一帶,各路官軍之中數量最多的還是要數黃得功麾下來自滁州、泗州的虎山營。

黃得功充任薊鎮新任總兵官,率領虎山營成爲京師以北藩屏,如同剛來到京師勤王時的神武軍一樣,風光無限。

黃得功到任以後,立即着手在薊鎮城舊址開始建城,起先由於缺少金銀支持,崇禎皇帝便是從京師一帶差司禮太監和錦衣衛攜銀五十萬兩用於建城。

後來土石材料難以購買,黃得功向崇禎皇帝上報決定將周圍廢棄的屯堡以及烽火望臺暫時拆除,用於新薊鎮城的建設。

薊鎮舊有墩臺、烽火等三百餘處,但均已廢棄多年,留之無用,這件事經過內閣大臣的商議之後,由崇禎皇帝親自點頭執行。

事實上,黃得功在受到聖旨之前就已經開始每天和兵士們同甘共苦,奮鬥在第一線,聖旨到後更是日夜不停的搶築建城。

直到現在,總算是將薊鎮城完成了大半。

期間,曾有不少文臣對黃得功不接到聖旨便先行建城的想法有所微詞,在朝議上彈劾薊鎮總兵黃得功爲軍不法,縱容屬下攪擾百姓,武夫弄權之事。

崇禎皇帝起初嚴厲訓斥了彈劾的言官,而幾日之後,翰林院修撰陳名夏泣血上疏,再次彈劾黃得功不法等十二事,在朝中引起轟動。

無奈之下,崇禎皇帝只能象徵性的派遣錦衣衛與東廠緹騎前往薊鎮瞭解情況,但於此期間,崇禎皇帝並沒有解除黃得功的職務,反而明旨慰問,讓他不得因此事而對薊鎮事務有所鬆懈。

緹騎歸京之後,由東廠掌刑千戶李有成與錦衣衛千戶高文彩證實了東林黨徒彈劾之事均屬子虛烏有。

正朝臣大驚失色之時,內閣輔臣、工部尚書馮銓忽然出列,拿着早就準備好的奏章怒斥東林喜好朋黨之爭,糾劾東林黨陳名夏等十二人陷害忠良。

內閣首輔魏藻德繼而出列,言語之中,對陳名夏等人頗有微詞,順帶證實了前些時日恰巧在街上撞見陳名夏等人進出春風樓之事。

其後,東廠提督太監王承恩出面說是陳名夏等人在彈劾黃得功之後的前些日便想將家產移往南京,均被東廠人員查獲。

如此做派,顯然是心中有鬼,不打自招。

崇禎皇帝勃然大怒,當庭下旨將翰林院修撰陳名夏等十二東林文臣革職抄家,爲首的陳名夏更是被誅殺三族,廠衛緹騎甚至分批次前往外地拿人以歸京成觀。

崇禎皇帝事後不肯罷休,嚴令東西兩廠與錦衣衛聯手徹查,再次查出東林文臣王立極等八人均有貪贓等不法之事。

相較崇禎年初皇帝濫殺重臣,這次雖然沒有幾個大官,但影響卻更爲重大,由此而牽連的士子和基層官員達數百人之衆。

京畿一帶廠衛遍地橫行,大肆捕殺東林黨徒,搗毀各個東林黨人宣講教學的書院與隱秘地點,稍有對抗便是抓到大獄之中嚴刑拷打,屈打成招。

當然了,以上這些顛倒是非的話出自江南復社對朝廷和京師現狀的抨擊,並非事實。

真正的事實是崇禎皇帝查到陳名夏等人與建奴私通,實際上是受了建奴的授意纔會在薊鎮搞事。

所以崇禎皇帝纔在震怒之下令廠衛徹查,廠衛得力,一舉查獲不少京師中不斷與建奴有所往來的官員士子。

這些復社士子在江南一帶編造名目,稱這件發生在崇禎十七年九月中旬的事件爲“甲申暮秋冤案”,到處宣揚崇禎皇帝乃桀紂昏君,縱容廠衛鷹犬遍地害人的言論。

崇禎皇帝對此並不在意,不過是一羣捏着筆桿子的跳樑小醜而已,自己握着生殺予奪大權,他們又能怎麼樣。

現在的薊鎮廢棄已久,早就不是當初名將戚繼光鎮守時那樣了,黃得功認爲想要恢復防衛能力,至少還要半年光景才行。

虎山營的鼎鼎大名許多人都曾聽說,冤案之事傳出以後,崇禎皇帝對黃得功的信任和包庇之情盡顯,更是沒有任何人再敢對復設薊鎮之事說三道四。

像是永平府、遵化還有中屯衛的各個文官武將不斷來薊鎮城,開始與黃得功送禮寒暄。

對於這些,黃得功來者不拒,照單全收,但事後卻是將全部禮物交給當地錦衣衛千戶,又將送禮的人列成一個名單,一併上交。

且不說錦衣衛對此事如何反應,在重建薊鎮的過程中,黃得功逐漸發現三屯營對薊鎮防戍的重要性,便是上疏建議崇禎皇帝重設三屯總兵一職。

這樣一來,也能與薊鎮鎮城形成夾角,更容易戍衛京師。

薊鎮城與三屯營舊址相距不過十餘里,如此近的距離之下,一般人都不會想朝廷在此地安置一個協守總兵來牽制自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道理也是人人都懂。

黃得功這個奏疏在許多人看來,那是傻子一般的言論,但他卻根本沒有考慮過這層,全心全意的只是想把薊鎮再建起來。

黃得功實際上和崇禎皇帝想到一起去了,要是三屯營派一個得力將領建起來,薊鎮的衛戍也就提升了一大截,京師便不至於只有山海關一道屏障。

山東總兵劉澤清被朝廷官軍合力圍剿之後,牟文綬累功升任山東總兵,崇禎皇帝採納了黃得功的建議,啓用楊肇基之子楊御藩復爲三屯總兵。

說起來,楊御藩還真是最適合三屯總兵這個位子的。

其父楊肇基征戰一生,最後死在三屯總兵任上,崇禎皇帝讓楊御藩回到三屯營的意思也很明確,就是希望楊御藩能繼續其父忠君爲國的事業,和黃得功爲朝廷守好北方。

當時身在山東萊州的楊御藩聽聞此事,當即激動的不能自己,立即帶着楊部兵馬北上前往三屯營赴任。

三屯營這個地方,對於楊御藩和楊家來說意義重大,算得上是比較熟悉,楊肇基於此鎮守多年,在本地的百姓與軍將之間也是頗有力度。

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隨便說說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
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隨便說說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