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

走在回家的路上,馮銓有些患得患失。

本來最開始聽到崇禎那句問題的時候,他的確想到回答關乎生死,答錯了是萬丈深淵,可要是答對了,就算不能加官進爵,也能繼續待在高位上。

現實狠狠抽了他一耳光,崇禎雖然沒有卸磨殺驢的意思,同時卻也沒有繼續留他在朝廷爲官的想法。

答對了,得到的僅是保住一條性命而已。

馮銓明白,當時的皇帝的確是對他動了殺心,至少有那麼一瞬間是這樣的,他極力表態,這才堪堪使皇帝回心轉意。

不過也就僅限於此了。

其實馮銓心裡明白的很,相對於天下人對議和漢奸的聲討和士人對自己所謂閹黨的字字誅心之言,皇帝的這個處置,的確是已經仁至義盡了。

走在紫禁城內的甬道上,馮銓擡起手,象徵性的遮擋着剛剛升到頭頂的烈陽。

現在的他,總算是明白了當年內閣首輔魏藻德乞休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感覺。

反正自己又不愁吃喝,皇帝沒有秋後算賬,饒恕了自己和親族一條性命,這也算是功成身退了。

走出承天門,最後看一眼這氣派的皇城,還有上下清一色灰黑色甲冑的英氣逼人的禁軍士兵們。

馮銓忽然感覺渾身的包袱卸下了,向左走是回自己家,但馮銓卻往右去,在魏府門前停了下來。

現在已無官身,也就不需忌諱那麼多了。

待他進門後,穿着一身居家常服的魏藻德很快前來迎接,不過後者作爲第一個聽到致仕消息的“業內人士”,卻並沒有太過驚訝的神情。

實際上,魏藻德早就料到馮銓會有這個結果,現在後者的感覺,也就只有魏藻德最能明白。

他沒有多說,伸手命家中的侍女給馮銓上了一道苦茶。

馮銓接到手中慢慢去品,這茶苦中帶澀,澀中帶醇,醇中又有香,不正好照應了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人生嗎。

魏藻德見他面露沉思,又命侍女將茶端下去,愜意的躺在靠椅上,幽聲道:“你我也算是功成身退,聖上沒有不講情分,這就是最大的恩賜。”

“接下來養老過日子就行了,天下之事,與咱們再無任何瓜葛,至於官場沉浮數十載,是非功過,自有後人去評說,你我又何費情必理會呢?”

馮銓愣愣看着他,一泄氣,隨着靠到靠椅上,這感覺,比起終日來的提心吊膽,真心不錯。

......

紫禁城冬暖閣,聽完北鎮撫司的錦衣衛千戶齊淶彙報的馮銓和魏藻德談話內容,崇禎皇帝擺手示意自己知道了,淡淡說道:

“繼續盯着,但要把馮銓保護起來,若有人暗中作梗,順藤摸瓜,連根斬除!”

“遵旨!”齊淶說完,風風火火地去了。

馮銓的事處理完,接下來崇禎要幹一票大的,他從六局這事兒上,看見了大明還不完善的匠戶輪休制度。

天下衛所這麼多匠戶,單論人數,那是六局的很多很多倍,但每年的作用卻不及六局下屬廠房匠戶的十分之一。

“李春,召工部左侍郎劉宗周到暖閣見朕。”

“臣劉宗周,見過陛下萬歲萬萬歲!”不多時,一面貌端正,留有長鬚的官員進入暖閣,即山呼拜倒。

“對於現今工部匠戶輪班制,愛卿有什麼想說的嗎?”

劉宗周來的路上已經從李春口中得知自己頂頭上司馮銓原品致仕的事,心中對這位皇帝更是心悅誠服。

對此事早有不滿的他,當即侃侃而談:

“啓奏皇上,工部管理南北兩京及各地造送的班匠冊,專有管冊主事楊大人負責這一事務,也有專司負責逃匠的清勾,然輪班者隸工部,住坐者隸內府內官監。”

“事權不一,乃弊病之一,然此項絕不僅於工部,諸司皆有,戰策亦然。”

“建道撰、貞法守、崇國體、清伏奸、懲官邪、飭吏治,此六項爲我朝需行之策。”

“今天下非無才之患,而無本心之患,陛下當明聖學以端治本,躬聖學以建治要,崇聖學以需治化,方能成就大統。”

和劉宗周談了有近一個時辰,崇禎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因爲這姓劉的和馮銓不一樣。

後者崇禎爲啥一直留着?

就是因爲用的舒心,辦事可靠而且聽話,有時候小貪了點兒,可往往都是點到即止,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人家自己就知道察言觀色,然後趕緊閉嘴。

至於劉宗周,雖然忠心和清廉都有了,但就從這第一次接觸來看,這貨和史可法一樣硬,還是個老頑固。

問他輪班匠的事兒,東扯西拉出來一堆沒用的話,最後把該問的問完了,崇禎也就讓他趕緊回去。

再多談一會,這頭就要炸了。

劉宗周也是個直言直語的性子,一堆狗屁不通的治國建議,聽起來條條是道。

按他說的,崇禎目前治國方式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就沒一個方向是對的。

劉宗周堅決反對崇禎重用湯若望、南懷仁,說這些洋鬼子是異端之人,剛纔還請崇禎將他們“放還本國,以永絕異端之根。”

除此之外,劉宗周更堅決反對製造和革新火器,更拒絕接納西洋的天主教。

“臣聞用兵之道,太上湯武之仁義,其次桓文之節制,下此非所論矣。”

“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國威所以愈頓也,而火器終無益於成敗之數。”

看看,這些大道理是不一套一套的,聽起來煞有其事,可崇禎完全一耳聽一耳冒,打心眼裡認爲這貨就是個老頑固。

不過說來說去,總歸還是要說回輪班匠上來。

按他所說,去年全國地區的在冊班匠爲總數爲十二萬二千四百八十六人。

在被裁撤前,南京工部管理的是江西、湖廣、福建三布政司的班匠,崇禎十八年底最後一次覈定,這些地區的班匠人數爲三萬九千六百九十五人。

崇禎十九年議撤南京六部,江西、湖廣、福建三布政司的班匠劃歸爲京師工部統管。

京師工部原本管理的則是浙江、河南、山東、山西、陝西五省及應天等二十六府的班匠,崇禎十八年底的人數在十四萬餘。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這兩年來,大明國內的在冊班匠有少無多,竟然比崇禎十九年撤南京六部之前,生生少了近六萬人。

這六萬人去哪兒了?

實際上,去年工部覈定全國班匠人數,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山西、陝西七省並無任何班匠在冊。

山西是崇禎十九年纔開始逐步收復,陝西則是大順流賊的老本營,至於雲南、湖廣和四川,早就脫離了朝廷的掌控範圍。

這七省烽火連年,餓殍遍野,衛所早就名存實亡,匠戶也大多死亡,餘的也是流亡它鄉。

崇禎二十年工部覈定全國班匠的時候,根本無法統計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山西、陝西七省的實際班匠人數。

這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去年工部覈定的在冊班匠人數,有很多也是戰亂前其它省份逃過去的。

真實的人數,可能比這還要少。

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二章沒了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
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二章沒了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