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

崇禎十九年二月初三,紫禁城皇極殿,朝議正在進行。

這天的朝議剛剛接近尾聲,崇禎皇帝和羣臣商量好南京的善後之事,也是鬆了口氣,心道這幫不省心的臣子總算沒給朕再搞出什麼幺蛾子。

司禮太監王德化和崇禎想的一樣,沒其它事,這金陵之事也就算是定下了,這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當下清清嗓子,正打算高喊退朝。

一衆臣子們各自摸摸脖子上的腦袋還在,身上也沒添甚麼新傷,頓時都是撫掌相慶,今日沒有死人,自己可以回去跟老婆孩子團聚了。

王德化還沒來得及喊出來,卻見一個司禮太監慌忙跑進大殿,當即便一皺眉。

由於過於慌張,這小太監在進來的時候一個不注意摔倒,這“撲通”一下不可謂不重,可那小太監哎呦一聲,卻沒事人一樣趕緊擡着手裡的摺子繼續跑來,喊道:

“陛下,陛下,金陵急呈!”

看他這個樣子,崇禎皇帝心下一沉,面色不動,示意王德化拿給自己看。

身爲司禮監秉筆,王德化自然認得這小太監,當下心中有些納悶,這小子平日還算機警、老實,怎麼今日如此失態?

他來到這小太監跟前,接急呈的時候順便低聲問道:“出什麼事兒了?這麼沒大沒小。”

要是往常,這小太監對王德化巴結都來不及,這個時候卻哆哆嗦嗦趴在地上一個字兒都不敢多說,王德化心中有譜,沒有怪罪他的意思,低頭看了看手中急呈,更是覺得此事非比尋常。

接到手之後,看到面色突變的王德化,崇禎皇帝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緩緩打開急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串密密麻麻的人名。

這份急呈,正是東廠、西廠聯合徹查的結果,李有成、許強,甚至周經武、馬士英和南直隸鎮守太監劉福都在上面署了名,可見分量之重。

崇禎皇帝越看越是覺得震驚,在這些人名之中,根深勢大的皇親國戚不在少數,其餘那些官員則幾乎包含了兩京二十四衙門、各州府道。

朝廷上下,從北到南,幾乎各處都有官員給商戶便利,向關外輸送物資還是其中之一,官紳相互勾結,殺良充功、拒不繳稅、搶奪民財之事也不少見。

羣臣在下面大眼瞪小眼,各自都不明白髮生了何事,議論之時,已經有眼尖的人見到崇禎皇帝拿着急呈的手在微微抖動,顯然是震怒到了極點。

“放肆!太放肆了,他們眼裡還有沒有這個大明!”驀地,崇禎皇帝將手中急呈猛擲於階下,起身怒聲道:“身爲皇親國戚,如此不遵禮法,置祖制規訓於何處?李若鏈!”

左側安穩站立的聞訊李若鏈一個激靈,趕緊出列抱拳喊道:“臣在!”

“散朝之後,朕手書駕貼,着錦衣衛出京趕赴各處,就算動武,也要把福王、衡王、瑞王、清源王、平遙王給朕一一‘請’到京師!”

“李若鏈,你親自跑一趟金陵,福王是一定要給朕‘帶’過來的,若是不從,就算鎖,也要把人給朕鎖到京師!””怒罵之後,崇禎皇帝平復心情,深吸幾口氣說道:

“若諸王府不從,便按軍亂上報,兵部即刻下發通文,準地方兵馬出動平亂,配合錦衣衛行事!”

李若鏈呆住,實則有些沒反應過來,半晌後纔是趕緊道是連忙走出殿外。

實際上,不光李若鏈一臉懵,滿朝文武盡皆如此,那份急呈上究竟寫了什麼,東廠、西廠的那些番子又調查出來什麼大事了,居然和皇親國戚沾邊?

上幾次和皇親國戚沾邊兒的,除了某位皇親遠方侄子,最親近的就屬那個駙馬鞏永固了,這次要動的皇親和上次遠不能比擬,那一個個可都是正兒八經的皇室貴胄。

現任的福王是朱由菘,福王這支宗親,嚴格說起來,甚至比崇禎皇帝自己血緣關係更濃。

崇禎十六年朱由菘襲封,他爹朱常洵是神宗萬曆皇帝第三子,崇禎十四年死於李自成之手,著名“福祿宴”的主人公。

老福王朱常洵是神宗寵妃鄭貴妃之子,萬曆朝持續了十多年的國本之爭,皆因神宗皇帝想要“廢長立幼”,立這他爹朱常洵爲太子所致。

說起來,當時萬曆皇帝不再上朝,正是和這東林黨與自己作對有關,實際上崇禎皇帝也明白,東林黨這顆毒瘤不消,做什麼他都會跟你作對。

甲申年剛到這的時候,崇禎皇帝爲了抓緊時間保命,接近一年沒怎麼上朝,事情反倒越來越好,可見這國政的好壞實際上跟上不上朝沒甚麼關係。

當時天啓皇帝駕崩之後,東林黨覺得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年少好欺,以“兄終及弟”爲由擁立信王朱由檢,不少閹黨和齊黨倒覺得福王朱常洵爲神宗第三子,血脈親近,想擁他爲帝。

當然,現在的皇帝是崇禎皇帝,閹黨和東林黨各自都被誅滅的差不多,也就沒有什麼順位之爭了。

除了福王之外,這次涉及在內的五王中地位最親近的,便是瑞王朱常浩,他是神宗萬曆皇帝第五子,光宗皇帝異母弟,周端妃所生。

朱常浩不如哥哥朱常洵受神宗皇帝的寵愛,但是在眼下各宗室之中的血緣關係也是非常親近,據說這位年近六十的老瑞王信佛,但極其愛財。

經東廠地支安插在瑞王府的聽記探查,瑞王府周圍各州府縣都要多繳納幾十種外地沒有的苛捐雜稅,而且這個朱常浩還將封地食鹽無論官私盡數控制在己手,歲入甚巨。

其實早在萬曆年的時候,這位瑞王貪財的名頭便已經是人盡皆知。

萬曆朝時,羣臣上奏章請神宗皇帝完成太子朱常洵的婚事,明神宗自然知道這幫人棍等着分成,均不予理睬。

朱常浩聽到這個消息,自己倒是心癢得很,迫不及待要成親,幾乎每天都向戶部索要關於自己日後的費用。

戶部不堪其擾,只好勉強拿了十八萬兩白銀交給朱常浩,朱常浩將其藏在宮中謊稱花完,還說這點錢就連買冠服都不夠,變着法的繼續索要。

天啓七年,朱常浩來到封地,所作所爲更是變本加厲,一筆筆至今都在錦衣衛賬目上有所記載,若要追查,根本是想賴也賴不掉的。

至於其他兩位清源王和平遙王,按血緣關係來看,到如今這崇禎十九年,與大明宗室的關係實際上已經是越來越遠。

縱觀如今各處分封的王爺,清源王和平遙王這種血脈極遠的宗室分支佔據了絕大多數,雖然名聲和家財都不如福王、瑞王這兩位,但各個在地方上都是誰都不敢招惹的最大地主,人數多了卻也不容小覷。

說白了,這種的就相當於拿着王爺的名頭依附在大明朝這顆參天大樹上吸血,其它的用處更是一丁點也沒有。

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完結感言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
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完結感言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