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

鞏永固神色之間略有掙扎,時不時看向那幾箱金銀財寶,狠狠地嚥了幾下口水,心道:

“想自己身爲堂堂駙馬,卻每日過的如此拮据,若不是去年的國難,自己府上就連僕人都不敢多請幾個,更別提什麼菸酒繁華之地了,那也是一概去不得,一旦被發現,又是什麼有辱皇家顏面的屁話。

就拿這麼一點貼補下家用,想來...就算被陛下知道了,念在自己去年勞苦有功的份兒上,也不會怎麼樣吧?”

鞏永固心中正在忐忑,只聽那張巡檢又是堆着笑說道:“駙馬爺多慮了,若不是駙馬爺前往通州一帶東奔西走,爲朝廷籌措糧餉和兵馬,哪裡會有這麼多的援軍?”

“是啊,鞏都督就不要猶豫了,這點兒銀錢根本就不算什麼,再者說了,眼下在場的只有咱們三個人,他不說,本鎮也不說,這事不就和水中的石頭一樣,沉得死死的?”見鞏永固還在猶豫,邱磊便是上前拍着他肩膀,笑着寬慰道。

“那...好吧...”鞏永固擦擦額頭冒出的冷汗,強自鎮靜的坐下喝了口茶,眼角餘光卻一直迴旋在那幾箱閃閃發亮的東西中間。

“駙馬爺常來啊!”

“鞏都督一路好走,一路順風!”

大約是半個時辰之後,在衆人的歡送之下,鞏永固第二次經過武定州的城門。

上次鞏永固心中只裝着崇禎皇帝的叮囑和長平公主的婚事,自然是笑的自信,這次他卻很難再笑得出來。

鞏永固心中一直癢癢的,那幾箱金銀財寶他們送走了沒有?

什麼時候能到自己府上?

到底會不會被發現?

懷着比來時忐忑萬分的心情,鞏永固在路過山東總兵牟文綬屯駐曹州的時候,不知處於何故,並沒有去見牟家兄弟,卻是直接馬不停蹄的通過山東,直奔徐州去了。

當在城外列隊的山東官軍等待多時卻聽到駙馬繞過曹州不來的消息時,人人都垂頭喪氣的,牟文綬也是百思難得其解,難道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不成,爲何之前說來,半途忽然又改主意了?

且不提心思各異的山東文官武將們,鞏永固總算是用十天左右的時間走過山東,來到南直隸的徐州境內。

自古彭城列九州,龍爭虎鬥幾千秋。

徐州,來到這個地方,就已經算是進入了南直隸的範圍,古彭徐州地處南直隸北部,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建城歷史。

帝堯時於此建大彭氏國,所以文人騷客吟詩作賦之時又將徐州稱做彭城,夏禹治水時,把全國疆域分爲九州,徐州列爲古九州之一。

自古以來,徐州便是交通要地、兵家必爭之地,時人素有“北國鎖鑰”,“南國門戶”之稱,江南以及一些山東、湖廣人又十分形象的稱其爲“五省通衢”,由此足以顯示出徐州的重要性。

來到徐州的街市上,就能見到標準的明代江南城市。

同爲州城的規格,徐州城交通發達,商貿繁榮,北地那些常年戰亂之地的州城,卻是餓殍遍地,流民遍野,街市腥臭難聞,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當然,武定州也不同於一般的北國州城。

崇禎年間建奴數次入寇南下,所過之地皆是勢不可擋,卻在武定州等幾地碰了壁,邱磊身先士卒,大小數戰,就連彼時的阿濟格都沒能討到什麼便宜,相對來說,也算得上安穩。

說起來,邱磊和周遇吉一樣,都曾是在當世默默無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軍將,兩人結局一樣,都是殺身成仁,但留下來的聲名卻不同。

在歷史上,鎮守代州、寧武關等地的周遇吉恰好碰上李自成揮軍北上,成爲大順軍北上難以逾越的一道鴻溝,這才得以殉國成名。

邱磊卻不同,歷史上的他,生時在當世默默無聞,就算力戰而死,後世也沒有幾個人知道大明朝還有這麼一位忠烈。

他兢兢業業鎮守武定州十餘年,直到北京城破,江山淪喪之時,衆人南逃之時,仍然恪守自己的職責,率部死守這座小小的州城。

最後,邱磊在重重圍困之中,力戰死在了自己老仇家阿濟格的虎頭刀下。

令人唏噓的是,邱部那些驍勇善戰的武定州兵將,居然沒有一個人臨陣脫逃,盡數在守城之戰中殉國。

第一次來到江南的鞏永固一行人,看見如此繁華的徐州城,早就把武定州拋了個一乾二淨,就連此行目的都是忘得差不多。

那些京兵驚訝的說不出話來,就連身爲駙馬的鞏永固也是如此。

僅僅一個徐州城就這樣繁華,可以料想,這江南之地究竟是成了什麼樣子,南京城又該是何等情景?

鞏永固想了半天,發現自己根本難以想象到南京城可能的樣子,因爲那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

......

事實上,就在鞏永固出武定州的當天下午,金銀就已經被巡檢司的人送往京師,而張巡檢則是直接回位於蓬萊城內的登萊巡撫衙門去了。

時任登萊巡撫的叫陳錦,乃是東林一黨。

原來的登萊巡撫叫曾化龍,頗受百姓愛戴,但崇禎十五年的時候,卻因爲朝中言官的相繼彈劾而被罷免,此時正在家雪藏。

這個陳錦之所以能越過民意,直接踹掉曾化龍上位,其實也和大部分東林黨的官員一樣。

自土木堡之變以後,武將和勳戚勢力一落千丈,文官集團和地方財閥集團互相勾結,一個出錢一個出力,逐漸把持朝政,甚至達到了謀害皇帝的地步。

只有在三廠一衛並立的正德年間,還有魏忠賢執政的天啓年間,這種局面才曾有好轉,崇禎朝的頭十六年,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朝中的東林大佬們把持着做官的門路,天下讀書人十之九成九都源自山東曲阜的孔府,朝廷官員,則十有八九則源自東林黨。

若東林黨想做官,除了必要的功名之外,只需要一句話或是一封舉薦信,朝中大佬們就能推你上位。

當然了,就算你沒有功名,朝中大佬們想讓你通過科舉,那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兒,別驚訝,東林黨想當官就是這麼容易。

除東林黨之外的文人想要做官,那可就是難上加難了,很多有真才實學之人就因爲出自寒門或無黨無派才當不成官,真可謂是報國無門,憂國無路了。

就連最基本的科舉都考不過去,還要做官?別想了!

復社這個在當時傳銷一般的組織,實際上就是東林黨培養自己的官員班子,崇禎皇帝看準這一點,加上有了名義,這才斷然下旨將復社定性爲邪教。

只要這個旨一下,復社玩完,那是遲早的事兒。

PS:歷史上現任的登萊巡撫是曾化龍,此人是個正直官員,爲劇情需要,爲避免污衊正直官員,故將韃清第一任登萊走狗提前放出,感謝大家的支持!(特孃的,好像有點劇透了,死罪死罪。)

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二十八章:示威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
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二十八章:示威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