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

盛京皇宮,年僅七歲的福臨正在布木布泰的手把手教導之下學習漢語詩詞,自打即位之後,這幾乎成了順治每日早晚的必修課。

年幼的順治皇帝現在還並沒有什麼陰謀論,只是對促成這一切的攝政王多爾袞有些恨意,他的小腦袋瓜裡很想不通某些事。

若不是多爾袞再三勸諫自己母后,自己也不至於學習這些令人頭皮發麻的詩詞,若不是他整日進宮和自己母后說着說那,自己更不必有這麼多的束縛和規定。

在熟練的背誦完一整首唐代詩詞之後,布木布泰像是十分高興,揮手示意幾下表示下課了。

福臨見到了顯得極其興奮,一下子就將方纔心中對多爾袞的怨念拋之腦後,正要歡樂的跑出去尋找幾個宮女太監玩耍,卻冷不丁和一個匆忙進門的正黃旗侍衛撞在一起。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侍衛後退幾步,象徵性的喊了幾句後,便是趕緊上前向布木布泰行禮請安。

兩黃旗歷來是皇族親掌,此時也正是他們在負責宮禁之中的安全,布木布泰見到這個侍衛臉上神情就知道有大事發生,趕緊將順治拉回來,正色斥道:

“什麼事情慌慌張張,難道是天塌下來了不成?”

“啓稟聖母皇太后,明國的使臣到了,正在崇政殿等待,說是有禮物和國書交給聖母皇太后和陛下,聖母皇太后,要不要卑職將他轟走?”侍衛說話的時候,眼神躲躲閃閃,一直不敢與布木布泰正面對視。

“母后,明國怎麼會派使臣來呀?”順治皇帝還是頭一次遇見關內大明派使臣來這種事,當下是既好奇又覺得驚訝。

布木布泰沒有回答順治的問話,冷哼一聲,說道:“既然都已經來了,那還是見見吧!免得又要有人說咱們大清怕了明國,你先安排着。”

“遵旨!”侍衛頭也不敢擡,喊了一聲就立即告退。

“福臨,你得記住,你是我們大清的皇帝,待會兒見了明國的使臣,面上可不要給他們任何好臉色,要知道,就是這些人欺壓我們愛新覺羅家數百年。”

“母后,我怕......”福臨緊緊抱住布木布泰的腿,將腦袋擠進了中間。

“怕什麼,你是皇帝,他不過是明國的臣子,該怕的是他,而不是你!”布木布泰搖搖頭,似乎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

“大明正二品左副都御史施邦耀,這兒有禮了!”施邦耀輕蔑的眼看着從後宮走出來這一女一小,心中冷哼道了一聲蠻夷,面上卻仍是不動聲色。

“放肆!”

布木布泰橫眉以對,嬌喝道:“本宮管你是不是御史,本宮是大清的聖母皇太后,這位是大清的皇帝,見了皇帝、皇太后卻不行禮,你們的皇帝就是這樣訓導你們的嗎?”

“哈哈哈。”

施邦耀卻好像聽到什麼十分可笑的話,大笑幾聲,緊接着面色肅穆的朝北京城方向一拱手,正色說道:

“我大明的皇帝今年剛剛冊封了安南幾國的國王和都統使,周邊諸國之國王、都統使名號亦向來是我朝廷頒賜,卻從未聽過甚麼大清皇帝,究竟是從何而來?”

施邦耀說話時高高昂着頭顱,甚至連布木布泰和福臨正眼都懶得瞧上一眼。

“真是太放肆了,來人!”布木布泰氣的花枝亂顫,她本想着給這明國時辰一個下馬威,沒成想對方卻如此頑固,話說的這麼絕。

然而不待她說完,施邦耀冷笑幾聲,忽地揮手大喊一聲:

“不勞煩了!汝等休要碰我,怕髒了在下身上的大明官服!”說着,施邦耀在一衆滿清王公貴族震驚的眼神下拿起地上的盒子,高聲說道:

“此爲我大明皇帝贈予汝等蠻夷的禮物,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我看如今卻也不必,因爲這個物件,你們是送不回來的。”

布木布泰非常疑惑,擺手制止了登上殿的侍衛,凝玉一般的手掌緩緩打開木盒,緊接着便是捂住嘴嬌呼一聲,盒子落在地上,內中早已乾涸的頭顱也是隨之滾落在地。

頭一次見到這等慘像的福臨立即抱住布木布泰,全無所謂的帝王風範,見此,施邦耀也是哈哈大笑,說什麼福臨的言行舉止,甚至都不如崇禎皇帝剛剛出世不久的第八位皇子。

“拉下去,拉下去!!”布木布泰簡直氣的嗓子都要冒出火來,想也沒想便是揮手讓侍衛來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施邦耀似乎早就預料到這一點,一點反抗都沒,只是昂着脖子等死。

就在他馬上就要被侍衛帶下殿的時候,布木布泰卻又是擺手制止下來,她想了想,竟是從臉上擠出一絲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咬着牙說道:

“如此,還請使臣回去告訴那朱由檢一聲,就說我們大清皇帝不是和他一樣殘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天下間的有識之士同樣會對我大清趨之若鶩。寧先生的遺孀和家人我們都會好生保護,無論是滿是漢,天下間有才能之人都可以投奔我大清。畢竟,大清取代明國,是天命。”

聞言,一味求死的施邦耀有些吃驚的看着布木布泰,心中掀起了千層浪,不多時,他冷哼一聲,掙脫侍衛的手,面無表情道:

“既然如此,某便告辭了!”

殿上每一個八旗的王公貴族都想把這耀武揚威的施邦耀撕成碎片,然而布木布泰不許,就連濟爾哈朗和代善等人也不許,他們也是毫無辦法,只得作罷。

......

且不提沒死成的施邦耀一路上心中的震驚,馬爺這頭也已經硬着頭皮和五城兵馬司的差頭接上了頭,打算來個蚍蜉撼樹。

遠在百里之遙的塞外朵顏地界,一支兵馬卻也是姍姍來遲。

大約一月之前,順治小皇帝福臨授多爾袞大將軍之職,親賜敕印,多爾袞這次吃了上次的教訓,並未誇下海口說一定能直接入關,兵馬也沒有帶了很多。

說起來,多爾袞本人對漢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折服,他認爲,要想徹底滅亡漢人,根症便是要徹底滅絕他們的文化。

這次出關時清軍號稱二十萬,實際人數也就是十五萬上下。

從崇禎十七年年底開始,遼左一帶大小叛亂便是層出不窮,多爾袞就是因爲在甲申年抽乾了遼東的清軍,這才差點釀成難以挽回的大錯。

所以這次出去,滿八旗的主力他就只帶着本部兩白旗兩萬餘騎,其餘數萬人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蒙軍旗和漢軍旗,除此之外,負責運輸輜重的包衣們也是成羣結隊,人數不下三萬,就這樣,堪堪湊成了十幾萬所謂的鐵騎大軍。

其實說實在的,多爾袞這次出來一是深深厭煩盛京城內新舊兩派的恩怨瓜葛,想出來透透氣,二來也是聽說了朵顏一帶都統臨死前的彙報,想借用收復朵顏三衛的戰功來震懾那些王公大臣。

剛剛進入朵顏地界,後頭一名來自盛京的騎兵便是趕到,面色嚴肅的說道:“攝政王,聖母皇太后命你即刻收兵返回盛京,有要事相商!”

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
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