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

盛大的文武科舉結束了,由此造就了一批新時代的好青年們,不過這些好青年到底誰日後會成爲國家的棟樑,這個誰又能說得清呢。

由於改革,此次選出來的武生們多是戰鬥勇猛,但大字不認得一個的糙漢,所以崇禎皇帝先前就已經發話,說殿試之後他們不能直接授職,需要在順天府的皇家武學院學習一段時間。

武生們多是聽聞朝廷改革武舉,重視武人才會腦子一熱的來參加,很多人在來的時候也沒抱多大希望,以前那些可笑荒唐的武舉都要先試八股,又不是沒見過。

武生:你他麼逗我玩呢?

文官:沒錯,本官就是逗你呢!好不好玩?

包括徐彥琦和戚家三個小輩在內的武生們一路過關斬將,這時候連殿試都過了才反應過來不能直接授職的事兒,有不少人一下子就懵了,這到底是要學什麼玩意兒?

廢話,肯定是你不會的都要學學啊!

最簡單的,武夫們雖然對文化程度要求不高,但起碼你得自己名字會寫不是,大明時下雖然越來越不行了,但起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天朝餘威還在啊。

更何況,對於崇禎皇帝來說,這批武生可就是大明在自己手上中興的希望,最不濟的,就算不能中興,起碼也要培養出一批忠於自己的武將才行。

話說回來,你們這幫武舉人日後畢業了可是要領兵打仗的,要是隻會嚎叫着衝鋒,那叫莽夫,韜略和最基本的兵法你也要學學。

只有這些你全都會了,才能稱之爲“將軍”。

現在這個時候,崇禎皇帝總算是明白後世孫中山搞那個黃埔軍校的舉動到底是有多麼英明,這玩意培養出來的,一批批那可都是絕對的嫡系啊。

武生們都已經入學,就連武狀元徐彥琦在家放了個三天的小長假之後,都已經帶着鋪蓋告別媳婦兒和老孃去上學了,可是文舉人們呢,自然不能讓他們再回去讀書。

說起來,最近這兩年崇禎皇帝殺的官員不可謂不多,許多衙門的位置都是懸空着,雖然沒什麼大礙,但偌大個大明,總還是要人協助自己管理的,不然搞科舉這玩意幹嘛。

丙戍科文舉狀元爲夏完淳,說起來,這個夏完淳和他爹在歷史上對大明都是忠心耿耿,崇禎皇帝本人對他是非常有好感的。

一般來說,文舉狀元是個有九個都是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基本各授翰林院編修,這是成規。

至於其餘諸進士,則會再令他們延期入京參加朝考,主要考論詔奏議詩賦,選擅長文學書法的爲庶吉士,其餘分別授各部主事、知縣等官。

實際上,要獲得主事、知縣等職,還須經過候選、候補以及各種繁瑣的成規,有明一代,由於文士頗多,殿試後等待候補卻終身不得官者並不少見。

被點爲庶吉士的舉人,算是得到了一個相對比較清閒的職務,不僅可以繼續學習詩詞書法,而且會在翰林院內特設的庶常館當職。

本着不養閒人的目的,這些被點爲庶吉士的舉人們肄業三年期滿後會舉行“散館”考試,成績優良就可授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檢討等職。

其餘稍微菜一點的,則分發各部任主事,或分發到各省任知縣,這種雖然也是官職,但很多京內士子都不想去,原因自是道路偏遠、奔波勞累等。

事實上,對時下的崇禎皇帝來說,這些成規授予的職務都是屁用沒有,並不能對大明內外各種形勢起到什麼幫襯的效果。

說來也是,你選來選去搞了半天,整出一堆寫書法學詩詞的官員要來什麼用,既不能給你出謀劃策,又不能分派到各地維持局面。

對於這種智障一般的成規,崇禎皇帝自然是要改。

文舉狀元夏完淳被直接授予從六品的中書舍人,除此之外,崇禎皇帝又另外下了一道諭旨,讓錦衣衛出京召夏完淳的父親夏允彝面聖,想要重新啓用這對父子。

崇禎皇帝把夏完淳安排到這裡,自然是有用意和考量。

首先,中書舍人這個官位中又包含了許多分支,諸如夏完淳被授予的中書舍人職務這是統稱,雜稱則是“內閣制敕房舍人”。

這個職位,在明初實際上只有照例書寫誥敕封賜的文書之權,並沒有什麼特別之初,可眼下的崇禎朝,卻早就是有所不同。

除了照例書寫誥敕文書以外,夏完淳甚至可以直接到內閣簽押房當職,參與首輔蔣德璟在內的內閣大佬們對國事的商議,某種意義上,他甚至還有發話權。

除此之外,夏完淳照舊管理書辦制敕、詔書、誥命、冊表、寶文、玉牒、講章、碑額、題奏、揭帖等機密文書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可以說是位低權重。

中書科本不稱科,因與六科均在午門之外,官署相聯,時人習慣稱之爲科,署中又設二十人,不分長貳,以年長者一人掌印,稱“印君”。

除夏完淳被授的內閣制敕房舍人,又要有文華殿舍人,掌奉旨書寫書籍;武英殿舍人,掌奉旨篆寫冊寶,圖書,冊頁;內閣誥敕房舍人,掌書辦文官誥敕,翻譯敕書,並外國文書、揭帖,兵部紀功、勘合底簿等。

所以說來,中書舍人這個職務性質難辨,屬於好做不好聽。

就現在來說,一般的權貴和富家子弟,儘管一無所能,但卻可用資捐得一中書舍人,再加一卿銜,與唐、宋之舍人相較,則有天淵之別。

夏完淳被授予中書舍人,這消息傳出去之後,許多不明道理之人都是啞然失笑,一些早明白其中貓膩的老油條卻暗自多了個心眼,看破不多說。

丙戍科文舉第二名榜眼是嘉定名士黃淳耀之弟黃淵耀,黃淳耀本人就是崇禎十六年進士及第,當時被授予管理典籍的小官職。

黃淳耀和黃淵耀兩人雖出身東林,但心中卻痛恨東林,因此黃淳耀被當時的東林黨所排斥,一直無法得任實職。

崇禎十六年年底,黃淳耀對朝堂倍感失望,回到嘉定老家開辦私塾,教書育人,聽聞崇禎十九年科舉改制,遂囑咐其弟黃淵耀來京參試,藉以試探。

黃淵耀這個人崇禎皇帝也從卷宗上了解到,的確是個人才。

首先,這兩兄弟都對延續千年的八股取士流露出不滿之情,已經在這個時代算是有了些遠見,其次,崇禎皇帝瞭解到黃淵耀此人幼穎異,又好學。

黃淵耀十五歲就補諸生,深受其兄黃淳耀教習,廠衛密奏,說他性格潔好耿直,不隨和與人交往,談論大勢倫理之時,卻往往又能不諱權貴,直言其害。

受此影響,崇禎皇帝決意讓丙戍科文舉榜眼黃淵耀補山東道監察御史之缺,職銜正七品,即刻離京赴任,並且下諭召其兄黃淳耀入京面聖,意欲複用。

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
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