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

面對強敵,周遇吉卻初戰告捷,臨陣射斃賊首竄天猴,他用自身未損毫毛而殲賊數千的戰績告訴天下,大明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最後一刻。

身在北京的崇禎皇帝聞報大喜,於第二日舉行朝會,通諭九邊。

爲提振士氣,崇禎皇帝破格提前敘功,加山西總兵周遇吉爲太子太保,犒銀二十萬兩,由司禮監秉筆太監李鳳翔專程發至寧武前線。

緊跟着,崇禎皇帝旨意下達至宣府鎮城,以司禮監秉筆太監張國元爲欽差,出緹騎先發餉五十萬兩,嚴令宣鎮總兵王承胤在六日內集結兵馬馳援寧武。

消息一經傳出,官軍隨之士氣大振。

李自成先逢白廣恩背叛,智囊李巖又被擄走,胸腹之內早就是憋着一股氣,如今又橫遭周遇吉暗算,無故損失一員大將和幾千兵馬,更加怒不可泄。

周遇吉此舉,就好像是狠狠地抽了大順軍所有人一記響亮的嘴巴子,竄天猴被殺當日,狗急跳牆的大順軍便開始對寧武關開始了瘋狂的進攻。

大同總兵白廣恩負責把守甕城,周遇吉則是親鎮關城,激烈的喊殺聲在寧武關上空持續了足足數日,任城下流民屍骨堆積如山,寧武關亦是巍然不動。

這第一次交鋒,最終以大順軍損兵折將敗退回陽方堡紮營而告終,但可以預料的是,等李自成喘息過後,下一次進攻更將是疾風驟雨。

......

關內混亂一團,關外的韃清內部也並不平靜。

奴酋皇太極於崇禎十六年八月初九在盛京清寧宮猝死,可是讓天下人開心了一把。

由於老奴酋生前未立嗣子,韃清內部一場皇位爭端的鬧劇便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亦如萬曆年間大明發生的國本之爭。

某種意義上來說,韃清當時正處於歷史上最虛弱時刻。

代善的兩紅旗勢力已經遭到削弱,他本人也是年過花甲,早已不問朝政。

代善諸子中的嶽託已死於天花,薩哈廉也早就病死,剩下的碩託不爲代善所喜,乃是一介莽夫,又沒有任何才能。

滿達海則初露頭角,在八旗之中還沒有什麼發言權。

但以代善的資歷和兩紅旗的實力來看,其態度所向卻能左右事態的發展,甚至是起到決定性作用。

從利害關係而論,韃清中兩黃旗的王公大臣都希望由豪格繼位,以繼續保持兩黃旗的優越地位。

一方面來說,豪格在天聰六年已晉升爲和碩貝勒,崇德初年便晉封肅親王,掌戶部事,與幾位叔輩平起平坐,八旗之中的威望不下於多爾袞。

另一方面看,奴酋皇太極還沒死的時候就已經把正藍旗奪到自己手中,眼下他已經死翹翹了,正藍旗自然而言就落到了豪格手裡,所以這三旗的貝勒們必然要擁戴豪格繼位。

多爾袞是皇位另一個有了力的競爭者,手握兩白旗且不必說,就連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也有相當一部分韃子的宗室暗中支持,這就更使他如虎添翼。

還有一個人也不容忽視,便是鑲藍旗主濟爾哈朗。

雖然濟爾哈朗不可能參與皇位爭奪,但他的向背卻與代善一樣,對多爾袞、豪格的爭位起到重大影響,無論傾向哪一方,都會使力量的天平發生傾斜。

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睿親王多爾袞等曾都一起來到那所謂的‘崇政殿’進行決定皇位歸屬的商討。

本來是想兩邊兒坐下來好好談,但矛盾還是集中在了以豪格爲首的兩黃旗和以多爾袞和多鐸爲首的兩白旗上,雙方相爭,委決不下,差點當場打起來。

要不是代善處置及時,可能我韃清在崇禎十六年就亡了。

自打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曾無數次想過自己取而代之,但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都不支持,很明顯自立的條件還不成熟。

對於多爾袞來說,阻力最主要是來自兩黃旗原皇太極手下的親信大臣,這幾個老不死的甚至佩劍上殿,威脅說只要多爾袞登基,他們立馬就血濺當場。

多爾袞恨得牙癢癢,這幾個老不死的死活他當然毫不在意,甚至巴不得他們立馬瘟死,或者出門被馬撞死。

但是多爾袞心知肚明,若自己執意登基,皇位到手的可能性雖然很大,但八旗內部的火併卻是無法避免。

這將極大削弱韃清的實力,並不是多爾袞樂於見到的,才又是陷入難關。

最後的結果出乎意料,多爾袞和豪格各退一步,共同扶持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登基坐上皇帝的寶座。

這種結果對豪格並不好,多爾袞位居皇父攝政王,其權勢在不斷攀升,原本支持他的勢力也在八旗中被逐步清除。

順治帝年幼不可理政,代善和濟爾哈朗在福臨登基後便退居幕後,養老去了。

孝莊皇太后不知道和多爾袞之間有什麼不清不楚的關係,竟然通諭諸大臣,凡事需得先向多爾袞上報,政事署名也均以多爾袞爲先。

大玉兒和多爾袞之間的關係暫且不提,話說回來,李自成北上圍攻寧武的消息幾乎是同步傳到盛京。

但凡前線有什麼消息,崇禎皇帝和多爾袞幾乎都是在同一天知道的,甚至有些重大情報這貨比崇禎都先知道,細思極恐。

超級大漢奸范文程像是一條嗅到屎味兒的野狗,立馬屁顛屁顛去找自己的主子多爾袞討賞。

在所謂的攝政王府之中,多爾袞正在和洪承疇、范文程商議。

范文程生怕被人強了功勞一樣,趕緊上前說道:

“當今之勢,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明亡乃成天命,是我非與明朝爭,實與流寇爭也。”

言下之意,范文程主張立即出兵進取中原,洪承疇聽到後輕蔑地一笑,只是將身子蜷縮成一團,在一邊充耳不聞的當啞巴。

多爾袞還在猶豫,卻聽范文程又說道:

“我韃清每戰必勝,每攻必取,滿萬不可敵,賊不如我。然賊若知順民心,招百姓,便是我不如賊。”

多爾袞覺得有理,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范文程大喜,先行了個五體投地大禮,纔是說道:

“待我韃清兵入關,當嚴禁軍卒,對百姓秋毫無犯,聚攏民心?,方是上上策。”

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隨便說說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
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隨便說說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