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

有明一代,雲南境內衛所至今發展到四十餘所,這就使得全滇內除卻那些土司以外,大部分都有漢人活動。

根據崇禎初年的統計,全滇境內,漢人的數量佔據了六成,這個數字令人不敢相信,不過的確是事實。

就算是那些土司之內,也有相當一部分的人被同化,說漢語學漢文,土司之外的各族百姓,則幾乎與漢人無異。

這樣的情況再加上這次是以武力平亂,就更使得一切變革成爲可能。

李定國大軍此時仍留駐在滇內進行善後,政策這個時候傳下去,受到的阻力也微乎其微。

這次的政策,總的來說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對那些參與沙普之亂土司的懲治,其二則是對餘各族百姓的安撫。

原本朝廷在各土司職位上,仍延續元制,讓他們用宗支圖譜和族內印信來承襲。

這次之後,崇禎皇帝不可能在雲南還留着這麼大的禍患,遂決定將雲南逐步改爲與其餘省份一樣的流官上任制度。

名義上說是爲避免沙定洲這樣的禍患再度出現,那日朝議之後,內閣出臺了新的法令。

徹底廢除了雲南境內的土官承襲制度,禁止各從明初承襲至今土司家族子弟繼承職位,改爲從京師統派流官上任。

那些平亂有功的土司家族,各自得到豐厚的封賞,可以繼續留任,但他們的後代也會一視同仁。

即便是在此次平亂中立有大功的龍朋土司龍在田和寧州土司祿永命,他們的族中子弟同樣被取消了承襲職位的權利。

日後究竟能否擔任土司,還要看這些土司子弟各自的能力與功勳。

至於那些被懲治的土司,朝廷上則廢掉了這些家族的承襲權利,直接從京師指派文武官員進行管理。

從政治上來說,這個政策一經發出,就表明崇禎皇帝已經在着手進一步去加固雲南境內的統治。

同樣的,這也是朝廷上對雲南三江之外的邊疆地區開始直接管理的重要標誌。

事實上,這種方法早在嘉靖年間就曾短暫在雲南境內嘗試推行,只不過當時受到的阻力很多。

除了朝野內外及朝廷上的朝令夕改,還有云南境內的朝廷流官根本無法與地方土官去爭奪權利等諸多原因。

但是這次不同,武力征伐過後,大軍留駐雲南,就是爲了有效推行法令。

對於那些不服從這項新政策的土司家族,朝廷的態度也十分堅決,那就是殺一儆百。

當首批抵抗的幾個世襲土司家族被李定國、白文選、王尚禮等人全族誅滅之後,雲南境內不同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弱。

事實上,除了這些暗藏禍心的家族以外,經過兩百餘年的同化和融合,雲南境內的各族百姓,早就對這種事不再那麼牴觸。

更何況,朝廷上又開始不斷往雲南撥款,招募民壯修繕因戰亂損毀的城池。

又從其餘地方調來漢民和俘獲的流賊、土匪等開墾荒地,在荒地被開墾完之後,這些人也都會留下來充實地方。

驛站、學社、養濟院等會在雲南境內相繼落實,餘省成立的修路隊、墾荒隊同樣會在地方上成立。

由於雲南的特殊性,朝廷初步計劃,將會在明年的這個時候,特別成立一個少民司。

這個少民司,不會插手政務,專門處理因改土分流之後出現的各種民族問題。

爲避免地方三司對少民司形成權利擠壓,朝廷上又特別規定,少民司暫直隸於京師。

除此之外,根據閣臣張瑞圖的建議,朝廷也會從工部派遣專人趕赴雲南境內勘探。

像是金礦、銀礦,琥珀、大理石等各種珍稀資源,一經證實存在以後,就會立即在這裡另設官辦的礦場。

到了那個時候,不僅要增加駐軍的數量,還要派遣更多的官吏來施行管理和控制。

這是朝廷指定的雲南的五年內發展計劃,現在需要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去完成。

當然,雲南不同於山陝河南各省,誰也不知道會出現什麼問題,這個計劃還是留有很多餘地。

不過無論如何,崇禎皇帝徹底整治雲南的決心,是不會有任何動搖的。

......

崇禎二十一年,是風起雲涌的一年,也是奠定天下新格局的一年。

朝廷在隱忍了數年之後,正是在這一年,於中原開始了全面反攻。

五省總督堵胤錫,宣鎮總兵高傑、大同總兵白廣恩、英國公張世澤等無數文臣武將用命拼殺,無數將士奮勇當先,打出了一連串令世人震撼不已的輝煌戰績。

這些令全國賊軍聞之喪膽的浩蕩大捷若合在一起,也就是後世史學家所稱的‘崇禎一統戰爭’。

在這場一統戰爭中,明軍先後滅大順、平大西,徵雲南,將戰亂連年的山西、陝西、河南、湖廣、雲南五省全境盡數收復。

這是史無前例的武功昌盛,這更是大明朝由衰弱走向復興的開始。

平定雲南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崇禎二十二年正月初十,崇禎皇帝在京師舉行了比上次更加盛大的閱兵。

這次既是閱兵,也是對去年所有戰爭有功將士及文武臣工的升授大典,全軍上下皆是翹首以盼許久。

與上回不同,這次的閱兵定在京師郊外,原因只是人數太多,京城演武場已經裝不下了。

參與進來的,算上宣大兩鎮與禁軍、神武軍這些世人皆知的強軍以外,又要有聖旨調來的永平、雲南、山西、山東等各地兵馬。

據說這次閱兵的總兵力達到了八萬九千餘人之衆,如此人數的閱兵,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見。

被崇禎特意請來觀看的俄羅斯羅剎國、印度莫臥兒、日本江戶幕府多國使者,此刻都張大了嘴巴。

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在京傳教士們更是看得心驚膽顫,緊緊攥着胸前的十字架。

“皇上萬歲,大明萬勝!”

“皇上萬歲,大明萬勝!!”

這還沒完,各軍陣隊列後方忽然又傳來一陣地動山搖的呼喊聲,衆人回頭看去,只見是常駐在京師的禁軍到了。

這些禁軍行動整齊,步調一致,行走間有如一人,都是跟隨崇禎經受過多場戰火洗禮淬鍊出來的精銳之士,他們的盔甲裝備也都是頂級。

線列火槍、各式大小火炮,甚至他們還有擲彈兵和火槍騎兵,簡直就是一支無所不能的野戰軍團。

本來滿臉不屑的俄羅斯使者此時心情已經不能用語言來形容了,他雙腿抖得厲害,就差當場跪在這裡。

大明招牌的金色玄鳥旗幟,飄蕩在平原之上,到處都響徹着萬歲的呼聲。

那種無力的感覺不只是號稱遠東強權的俄羅斯帝國使者纔有,在此觀看的多國使團無一不是如此。

甚至來自東瀛的江戶幕府使者做了第一個跪在地上的人,只聽他用日語碎碎叨叨的念着什麼。

雖然衆人聽不懂,但也能從這滑稽的矮子表現上看出來,這貨是真的害怕了。

可是對於統一後如日中天的東方巨龍,他們這些人誰又不是這個想法呢。

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
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