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

日本這邊提心吊膽的給大明爸爸示好,回信說自己絕對不惹事,那個天皇已經成了天王,而且他們日本國此後也不叫日本國了,自稱爲東瀛部落。

德川家光還在信裡問崇禎皇帝另外有沒有什麼需求,只要能讓他們加入華盟,認了爸爸也就是叫一聲的事兒。

不過說實話,日本管自己叫爸爸,崇禎真心對這麼沒什麼興趣。

這個地方,服軟認慫的時候是把好手,等你這邊大亂他上來插刀趁機撈一票,那也是世間一絕。

很不幸,崇禎皇帝沒有任何讓日本加入華盟的意思,甚至壓根就沒搭理德川幕府的使臣。

上頭只是給鴻臚寺的官員發了道聖諭,讓他們給給日本的使臣安排到驛館最下等的房間裡。

這個聖諭很簡單,但是在這些官員眼裡,這其中可以操作的東西就有很多了。

皇帝陛下很顯然對日本沒什麼興趣,都叫大明爸爸了也不讓他們進華盟,意思很明顯,這是有日後開戰的打算啊。

不得不說,文官有時候眼睛總是能看見許多人都看不出來的細節,崇禎對日本的確是有必須滅掉的打算。

猜到了這些,鴻臚寺官員就做的很絕了,房間安排的是最下等,就連吃的東西也是時有時無。

給日本使臣安排的房間頗有些暗無天日的意思,不大點個小地方,就連窗戶都沒有。

且不說京師這邊對日本的態度,在琉球,也就是後世的臺灣這邊,得到消息的荷蘭總督揆一同樣爲自己捏了把汗。

誰特麼知道,幾年前眼看着要不行的明國,不僅把國內叛亂全平定了,就連莫臥兒都成了他們的小弟。

崇禎成立個華盟,一下子有了四十個成員國,這他麼不是在亞洲大陸上無敵了麼。

不僅如此,揆一還聽說,大明與莫臥兒在印度境內合作之後,徐氏在雙方的共同支持下,不僅很快將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蓋過去,就連他們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地區的產業都受到很大打擊。

對於這些事兒,揆一知道的越多心裡越虛。

兩個月前華盟剛剛成立的時候,琉球王國的國王尚賢就已經光速宣佈加入華盟。

這代表着琉球此後將成爲受到華盟保護的地區,作爲負責侵佔此處的總督,揆一表示心裡很慌。

揆一的反應也很快,在尚賢宣佈的當天晚上,他就向總公司那邊發去信件,稱琉球這邊已經不再那麼好守。

可總公司畢竟山高水遠,世界各地殖民地又這麼多管不過來,大明的最後通牒還是先到了。

作爲華盟的共有皇帝,崇禎皇帝來了一招先禮後兵。

身爲皇帝,自然沒必要去和一個小小的荷蘭總督去親自說什麼。

爲了表示自己是出於背叛,崇禎只是讓鄭成功給揆一寫了封信,勸他投降,不要做那屁用都不會有的抵抗。

鄭成功本來一六四四年的時候,被鄭芝龍花重金拜錢謙益爲師,就是想沾沾東林黨的名氣。

後來錢謙益和東林黨都被崇禎給誅殺了,鄭芝龍覺得事情部隊,立馬就換了方向,極力促成自己兒子去投皇黨。

正巧崇禎當時也想培養一下這位歷史上不遜於李定國的民族英雄,就賣了鄭芝龍一個面子,下旨把鄭成功接到京師書香閣學習。

不知道這是不是鄭芝龍此後對崇禎死心塌地的原因之一,反正崇禎只是知道,鄭氏此後再也不是大明的阻礙。

鄭成功在京師學業兩年,今年是畢業前的最後一年,在這種時候,皇帝親口交代下來一個任務,無疑是對學業的最大考驗。

鄭成功對這封信很重視,也覺得是個機遇,便絞盡腦汁,寫了一封勸降信。

“執事率千餘大軍,困守孤城,懸於海外,何足以抗我軍?而餘尤怪執事之不智也。”

“夫天下之人固不樂死於非命,餘之數告執事者,蓋爲貴國人民之性命,不忍陷之瘡痍爾。”

“今餘身受皇恩,命餘修書致意,願執事熟思之。執事若知不敵,獻城降,則大明當以誠意相待。”

“餘覺執事當知此命,我多國王師攻城,頑抗身死,非明智也。而執事始揭白旗,則餘亦勸聖上止戰,以待後命。”

“如若執事開城投降,餘可保證,我大軍入城之時,嚴飭將士,必秋毫無犯,一聽貴國人民之去。若有願留者,餘亦奮力保衛之,與華人視同。”

“夫戰敗而和,古有明訓;臨事不斷,智者所譏。貴國人民遠渡重洋,經營臺島,至勢不得已而謀自衛之道,固餘之所壯也。”

“然琉球者,華夏之古土也,久爲貴國所踞。今華盟既成,必既來索,此地亦當歸我,珍瑤不急之物悉聽而歸,此毋需多說也。”

“若執事孤意不聽,亦可揭紅旗請戰,餘當稟明我朝皇帝陛下,餘亦親自上陣,用命兩軍陣前。”

“非餘譏諷執事,爾貴國軍民生死之權,今已盡在掌中,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否則玉石俱焚,悔之晚矣。唯執事圖之。”

手中捏着這封信,揆一念叨了一句。

“鄭成功,這個小子果真才二十五歲?”

不得不說,鄭成功這封信把揆一最後一絲想頑抗的心思徹底打消。

他說的沒錯,如今以荷蘭在琉球的兵力,實在是和大明的軍力不成正比。

雖然琉球國無法對他們造成威脅,但鄭成功畢竟是鄭氏中人,鄭氏在揆一面前,還是能稱得上龐然大物的。

鄭氏中人代表大明給他來信,這就代表着鄭氏在這個事情上與大明的立場是一致的。

如果揆一敢拒絕,鄭芝龍可以調集千艘還船,朝發夕至,對琉球及羣島的荷蘭軍隊開戰。

鄭氏已經如此強大,更別提他們背後那個更強盛的大明。

其實在揆一這種洋毛子眼中,投降並非是屈辱,對於這種事他們一向想的很開。

勝敗乃兵家常事,更何況自己是在這種絕對打不贏的情況下投降,就更沒什麼屈辱的了。

決定下來的揆一再沒什麼顧慮,先是遣人往琉球王國的國王尚賢那裡表明要投降大明的態度。

緊跟着,他下令讓熱蘭遮城和普羅民遮城以及羣島上的荷軍全部升起白旗,並且親自給崇禎皇帝回信。

在信中,荷蘭總督揆一表明瞭願意無條件投降大明,按照事先約定,荷軍的全部軍械艦船,也都會留在原地,等待明軍前往接收。

但是作爲回報,崇禎皇帝要保證荷軍士兵不會受到歧視,可以自主選擇歸國或留在大明。

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
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