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

京師紫禁城,養心殿。

養心殿位於冬暖閣之後,設有日常用具,乃是歷朝皇帝小憩之所,崇禎皇帝爲了方便休息,又命太監、宮女等內侍於前年在養心殿內增設牀榻。

平日若不想去找妃嬪侍寢,多半就會在此將就一晚。

實際上,崇禎皇帝穿越後的第一年去坤寧宮與周皇后合歡的頻率非常高,再加上袁妃、柔妃等一些妃嬪,現在已經有些力不從心,所以在逐漸控制,儘量縮減到一月兩到三次,以調養身體。

說是將就,但養心殿畢竟是皇家宮殿,內中還是非常舒適,方正化早就讓內侍們將所有物件準備的一應俱全。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崇禎皇帝並不像原來那樣拼命處理國政了,早朝都是時上時不上,完全看心情,久而久之,這崇禎皇帝常住的養心殿也就成了一處保衛最爲嚴密的宮殿。

“三屯營告急,請陛下過目!”這天下午,內廠提督太監方正化帶着幾個御馬監太監,手中拿着一份文書,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看過文書上的內容以後,崇禎皇帝面色依舊淡定,轉頭問道:“那前來報信的兵士現在何處?”

“回陛下,已經被臣安置在偏殿。”

“宣他進來見朕。”

那兵士還是第一次見到皇帝,緊張的都要說不出話來。

實際上,他來此傳信的時候本希望能引起朝廷重視,畢竟前方是自己的大帥和兄弟在和韃子拼命,若是來一趟什麼消息都帶不回去,他也是於心難安。

可他卻沒奢望過皇帝會親自接見自己,誰都聽說了當今聖上對武人重視,但畢竟只是道聽途說,皇帝這個詞距離他們的世界,依舊遙遠。

“小人叩見陛下。”由於不知道甚麼皇家禮節,那兵士進來以後當場咣咣咣磕了三個響頭,而後埋着頭根本不敢擡起來。

崇禎皇帝上下打量一番,發現這兵士身上甲冑有些陳舊,走進仔細一看,上面還有不少戰鬥留下的刀槍痕跡,暗自點頭,轉頭負手道:

“起身吧,方正化,賜坐!”

“小人謝過陛下!”那兵士倒是樸實得很,直接一屁股坐到兩名御馬監太監搬來的椅子上,道謝後便等待着下文,只聽崇禎皇帝走回位子上又問道:

“你是何處人士,在楊御藩手下任何職?”

“回,回陛下,小人是山東武定州人,自幼父母雙亡,原來在老帥督標營供職,現在是在楊帥麾下督標營任標長!”

“好啊,如此年紀輕輕便有戰功,將來必是棟樑之才,不錯!”崇禎皇帝聽到後顯得很高興,笑了幾聲,轉念卻嘆了口氣,說道:

“內出層亂,外有韃虜叩關,國事不濟,朕所能依仗的,也就只有你們這些將士了。”說着,崇禎皇帝又指着文書上的十三個騎兵人名,問道:

“這十三個人的功勞可屬實?”

“回陛下,千真萬確,三屯營弟兄都可以爲藺將軍與這十三位弟兄做擔保!”聽見這話,那兵士好像忘記了最初的緊張,急促的說道。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讓一個司禮太監帶着這兵士下去準備拿賞,轉頭問道:“可曾打聽好了,多爾袞這次是帶着多少人來的,爲什麼要來?”

方正化尋思一會兒,說道:“這個尚且不知,那些逃兵的話不能全信,個個都把韃子吹到了天上去,有說五十來萬的,還有說拉着幾百門炮的,但是臣估計人數也就還是那樣。”

“陛下可不要忘了,韃子人數較我大明還是太少,就算全出來,能有個二十萬頂天了。”

聞訊趕到不久的李若鏈也是補充說道:“方公公說的不錯,據遼東那邊的錦衣衛傳信回來,盛京城內已經不剩下多少滿洲兵,這次滿洲人算是傾國而出,人數大約在二十萬左右。”

眼前這兩個,一個是東方不敗的原型,一個是後世《繡春刀》裡錦衣衛沈煉的原型,崇禎皇帝對他們兩人還是比較信任,點頭嘀咕道:

“傾國而出?”

若朕沒記錯的話,歷史上韃清入關那幾次好像每次都是傾國而出吧?

後世的時候看着地圖每每總是感慨,要是在這個時候,能有一支精兵給他來一個奇襲盛京,讓多爾袞也嚐嚐釜底抽薪的滋味,豈不快活。

眼下機會來了,可是這精兵要從哪兒去找,想到這裡,崇禎皇帝來到牀側掛着的大一統地圖上,先看了看薊鎮和三屯營的方向,搖了搖頭。

這裡是防備京師的重地,不能再輕動了。

轉而,崇禎皇帝又看向登萊方向,這個地方與金州隔海相望,確實是奔襲盛京最好的選擇,但是前登萊總兵陳洪範歷史上卻是個投清的漢奸,讓他去豈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崇禎皇帝再次搖頭,嘆了口氣,這可是能不能把多爾袞搞回去的重點,人選自然不能錯了,方正化見到皇帝又點頭又搖頭,當時有些納悶,想了想,還是站在一旁不敢多說。

對了,東江鎮,自打設回來,還沒一次用到過他們的時候!

“傳朕旨意,命孔有德守衛皮島,東江鎮總兵黃蜚清點兵馬端了建奴的老巢,還有,你去找李鳳翔,讓他親自跑一趟,傳朕的口諭。”

“告訴他,人數不用太多,端了建奴的老巢不是目的,主要是‘禍害’兩個字。至於怎麼禍害,讓他自己想辦法,實在不行就參考建奴前幾次入寇是怎麼禍害京畿的!”

“告訴黃蜚,就說是朕親口說的,君無戲言,這次只要能活着回來的,全都是大功一件,朕包你們妻兒一輩子都風風光光!”

崇禎皇帝的想法在後世很容易理解,可是放到現在,那可就是腦子發瘋的舉動了,要知道,遼東那片地方多久沒有大明官軍踏足過了。

眼下就連錦州、松山一帶都全部失陷,吳三桂又放棄了關外的寧遠,握着山海關一動不動,那也就是說,關外所有土地已盡數落入建奴之手。

你奔襲數百里偷襲城牆高大的盛京,那不是拿將士的命鬧着玩呢麼!

“陛下三思,請以國事爲重啊!”這個決斷就連保皇黨們都聽不明白,朱大典站出來趕緊諫言,他覺得這些人一旦去了,那定然是回不來了,沒準還會因此搭上東江鎮。

這個後果崇禎皇帝倒是真的考慮過,可眼下你放着這麼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去利用,那等後悔的時候什麼都晚了。

現在崇禎皇帝不是後世上網用上帝視角看問題,只能賭一賭,而且他也並不想放棄京畿,正相反,這次要和多爾袞硬碰硬來一發。

只要黃蜚給力,鬧出點動靜,就不怕多爾袞不回去救火,這個時候又在四處漏風,不賭一賭是不行的。

扛過這一波,又能續命幾年!沒準續着續着韃清就不行了呢?

還沒等周圍的人將偷襲盛京這小孩子一般的想法消化掉,崇禎皇帝面色嚴肅,起身鄭重其事的說出了另外一句石破天驚的話:

“朕要御駕親征多爾袞,英國公領餘下三萬人鎮守京師,在朕回來之前,京師戒嚴!一如往日,違者立斬!英國公可隨時抽調城防軍人馬鎮壓平亂,五城兵馬司、順天府衙門加增雙倍人手!”

“從城防軍中抽調兩萬人爲親軍,授城防軍副將牛大壯徵東先鋒印,詔京畿各處兵馬前往三屯營集結,到三屯營後,即召三屯營本部與京畿各路兵馬爲中軍,以三屯總兵楊御藩統領。”

“倪元璐,準備好此次出征糧草和徵召民夫的事,朕就交給你戶部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千萬不要讓朕失望!”

倪元璐聞言趕緊出列,躬身道:“陛下放心,老臣出去就親自去辦!”

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二章沒了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三章:親巡京營
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二章沒了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三章:親巡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