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

“...經內閣議定,武舉與文舉同,設新建伯王先通等十八人爲同考官,設城防軍都督董琦等四人爲主考官,爲期九日,分先、後、末三場,每場三日...”

幾天之後,開始有順天府衙門的差役上街張貼告示,將朝廷銳意改革武舉之事通告,這時候已經有不少百姓圍攏在告示旁邊,一些尚認得字的人便開始好心的爲其他人一句句念出來。

這次武舉改革,其實也是崇禎皇帝臨時起意,改革不深,考試程序、辦法等並無多少變化,但重視程度卻大大提升,進而擡高武人的地位。

這人唸完,其餘人都變得有些興奮,一箇中年男子抹着眼淚道:“皇上聖明,皇上聖明啊!老頭子我這輩子沒趕上,但是我家那渾小子趕上了。”

“是啊是啊,考武舉能做官,還能光宗耀祖哩!”又一個婦人說道。

這時候,周圍騰起的議論聲讓不少關注武舉的人有些煩躁,一閒着屁事兒沒有路過的精壯漢子聽聞武舉二字當即過來旁觀,扯着嗓子喊道:

“別吵別吵,聽他繼續念!”

攝於此人渾身的大肉塊頭,旁人都有些懼怕,不再出生,卻又開始小聲議論。

那人清清嗓子,一字一字的道:“...此次武舉爲先例,規定期限內趕至京師者,皆可參試,三年後再行舉辦,便要由院試、鄉試中舉者纔可來京參加會試、殿試...”

實際上,由於改革倉促,並且原先並沒有武舉的院試和鄉試,讓這些武人按照文舉的規定來,顯然是強人所難,也看不見自己的誠意。

所以崇禎皇帝特准此次武舉爲先例,但凡入京者皆可參加,這樣以來,雖然想混進來的雜魚多了,可很多心存顧慮的人卻可以來大展拳腳,保不齊會出一個霍去病那樣的人才。

正當衆人感慨議論之時,那人又繼續念道:“武科童試,在縣、州、府進行,考中者爲武秀才;武科鄉試,在省城進行,考中者爲武舉人;武科會試,在京城進行,考中者爲武進士。”

“會試後已取得武進士資格者,再通過殿試分出等次,定製三等,稱爲‘武三甲’,一甲是前三名,頭名爲武狀元,二名爲武榜眼,三名爲武探花。”

“前三名世稱爲“鼎甲”,獲賜‘武進士及第’資格;二甲十二名,獲賜‘武進士出身’資格;二甲以下的都屬三甲,獲賜‘同武進士出身’資格。”

自有明以來,朝廷如此詳盡的規定武舉制度還是頭一次,許多人得知後都是雀躍歡呼不已,他們中不乏那些大字不識一個,卻渾身力氣的糙漢。

對於這種人而言,考文舉顯然不可能,參軍從最底層幹起又因爲種種原因不想去,唯一的出路,便是武舉。

按這上面所寫,殿試的規格應當很高,而且是由當今皇帝親自主考。

武科殿試成績揭曉後,在養心殿唱名,紫禁城西門外掛榜,並賜給武狀元盔甲,然後由城防軍兵士組織護送武狀元歸第,炫耀恩榮。

殿試結束後第二天,將在兵部舉行盛大的“會試宴”,由兵部尚書朱大典親自將崇禎皇帝賞給武狀元盔甲、腰刀等交予其手,並且還會賞給衆進士銀兩和稱號殊榮等。

就從此次朝廷改革武舉上看來,雖然都是武科,但等級差別依舊甚大。

武進士一、二、三甲的等級和榮譽大不相同,自然萬中挑一的武狀元將會出盡了風頭,登第後的三天內,更可以披紅掛綵,上街誇官,真所謂春風得意、風光十足了。

聽到這裡,周圍衆人都是嚥了下口水,照這麼看來,當今陛下重視武人那傳聞是真的了,那麼自己要是去參加,能達到什麼地步?

殿試以後,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將職,但這正是到了此次丙戍武舉改革與歷代武舉的不同之處。

大明在去年增設了類似軍校的學院,如今已經籌建完畢,更名爲“順天皇家武學院”,靜待第一批學員的到來。

有一段時間,崇禎皇帝曾對學員從哪裡招生煞費苦心,這次總算是找到了好生源。

在殿試結束之後,三甲之內的武進士們都可以進入學院就讀,因爲他們的武藝在武舉上已經得到考證,接下來要學習的,便是謀略與兵法,還有一些簡單的識字、寫字。

當然了,畢竟是武學院,最基本的武藝還是每月都要大試,以便綜合評定,爲各學員定級。

而且朝廷這次吊足了胃口,說但凡是經過武舉出身,又在順天皇家武學院就讀研習畢業出來的,都可以直接授予從六品到從五品不等的武勳。

注意,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每人都有。

除此之外,畢業生將按照學院中綜合成績,授予參將、遊擊、都司、守備、衛所等各級實權軍職,外出統兵,爲朝廷效力。

武舉各級考試,通常每三年舉行一次,每科錄取人數也有定額。

考慮到武人多不能文,歷朝所考策、論多不合格,而不少外場成績突出者又往往敗於內場,於是崇禎皇帝乾脆直接下旨廢除策、論和默寫《武經七書》的成規。

崇禎皇帝明旨規定,武舉只“試武”,也就是說,本朝之後的武舉,就算你大字不識一個,只要其它方面都有過人的才能,一樣可以成爲武進士,甚至是武狀元。

當然,到了學院裡你若是想正常畢業,起碼出來以後自己名字還是要會寫的,不過如今社會上歧視武人之風很盛,經此一改,自然是有好有壞。

武人覺得弊政已除,紛紛銳意進取,想要參加武舉,可文士們卻冷笑不止,徹底將武者看成纖纖武夫,粗鄙俗氣。

畢竟有明至今,文人骨子裡的優越感不是幾年就能祛除的,不少士子都當個笑話去看,畢竟武舉現在就連最基本的四書五經都被廢了,就算會耍大刀,那也不會有太高成就。

“武闈但以弓馬技藝爲主,內場文策不論工拙也。”那人剛剛讀完,便有一個士子冷笑幾聲,搖頭晃腦的說道。

“所言不錯,武夫試文,其策有極其可笑者。如‘一旦’二字多作‘亙’字,‘丕’字又作‘不一’字,蓋緣夾帶小本字畫甚密,不能分晰,故抄謄訛錯耳。”又一個青衫翩翩的士子應道。

第三個士子趕緊大笑接道:“又如‘國家’字應擡高一字,則凡論古今地名處,如‘國家四郊多壘’、‘社稷危亡’之類,亦無不擡頭。”

“有極可笑之武夫亦自稱‘生員’,則應於行內稍偏,乃又將‘生人’、‘生物’、‘生機殺機’之生字,一概偏在側邊。”

“如此者不一而足,然外場已挑好‘雙好’字號,則不得不取中。幸武闈無磨勘之例,可不深求耳。”

士子們越說越來勁,紛紛說起曾經武科會試時發生的事情,其實想來也不會覺得意外,讓那些習武之人拿着筆桿子做卷,的確會錯漏百出。

“如此看來,當今陛下果真賢明,革除弊政,武夫當真便成了‘武夫’,妙哉,妙哉!”最開始說話那士子一拍手中摺扇,哈哈大笑着揚長而去。

武人們個個都是憤怒異常,不少人已經攥緊了拳頭,殊不知,這批士子說完話離開之後,人羣之中某幾個微微皺眉,不動聲色的跟了上去。

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四發章推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
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四發章推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