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

“呵,篡奪?”坐在龍椅上的多爾袞倍感舒適,現在的他,只是爲自己從前的婦人之仁而感到可笑,“我早該取代福臨,登基爲帝,不然我大清,也不至於到今日這種地步。”

“宣讀吧,孫學士。”

范文程忠於老奴酋黃臺吉,當初就多爾袞與豪格爭奪皇位之時,他便不斷獻計,與前者百般爲敵,這次幫着豪格逃出盛京,實際上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因范文程之事而剛剛晉升爲內院大學士的孫之獬點點頭,拿出親自草擬的所謂即位詔書,開始一板一眼的宣讀。

明崇禎二十一年正月,清攝政王多爾袞在關外忽然發動政變,殿上擊殺林親王代善,先行下手,一舉肅清了盛京內外所有反對勢力,並且將福臨與布木布泰囚禁在鳳凰樓之中。

消息傳出,韃清八旗不可避免展開了一場血腥內鬥。

先是鑲黃旗固山額真鰲拜、正黃旗固山額真譚泰揮兵來攻,而後又有鑲紅旗兩位都統盛京城內反叛,頗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不過多爾袞事先謀劃充足,每個方向都考慮的非常完善,這些反對自己的活動,很快就都被他一一擊滅。

多鐸殺潰鰲拜,陣斬其首,多爾袞更率兩白旗剿滅譚泰和鑲紅旗的背叛,在盛京城內誅殺了譚泰。

譚泰是韃清開國元勳揚古利之弟,原屬東海女真庫爾喀部,所屬家族曾是奉明廷旨意圍剿建州的女真諸部之一。

他的背叛,直接導致多爾袞對原本兩紅旗和兩白旗大臣展開了一次性的清洗,其中就包括將揚古利死後遺留下來的一家老少在盛京當衆斬首,這在盛京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

政變七日之後,內外反對勢力幾乎都被多爾袞肅清得差不多,這時才由內院大學士孫之獬宣讀即位詔書。

一六四八年一月十七日,愛新覺羅·多爾袞正式繼韃清皇帝位,改元宣統,大赦天下(遼左)。

這個消息傳到大明紫禁城的時候,崇禎皇帝正在暖閣喝茶,起先面色凝重,直到聽見多爾袞取的那個“年號”,纔是“噗”地一口噴了出來。

正稟報的王德化自然不明白這麼大的事皇帝爲何笑得前仰後合,他只能從皇帝的反應中看出來,他應該是胸有成竹,對建虜能否被多爾袞統合並不是很在意。

實際上,崇禎皇帝聽到這個年號就是想到了後世愛新覺羅家族的那個亡國之君溥儀,纔是單純的感到好笑。

這不是天意是什麼,老天,你讓我穿越過來,這是不是你給我的第一個信號,韃子他嗎的要玩完了!?

多爾袞取這麼個年號,意思崇禎也明白得差不多,就是在向大明挑釁,寓意他大清乃是正統,殊不知卻陰差陽錯的撞上了後者的笑點。

且不說皇帝對這件事笑成肚子疼的反應,朝野上下自然是震驚不已,兵部朱大典的摺子上也說了,關外適逢如此鉅變,若禁軍主力還在,必定是收復遼東的好機會。

朝臣的意思,是對退位的小皇帝順治表達惋惜,藉着這個因由,向世人宣稱多爾袞的殘暴不仁和衆叛親離,大明纔是正統。

在崇禎皇帝看來,大明本來就是正統,建奴就算自立了一百個皇帝,那也還是蠻夷,這他孃的還用特意去宣示。

這不是多此一舉麼?

包括李自成、張獻忠在內,他們起義小運動整了大半輩子,頂了天也就是來上一句“暴明運數將終”。

誰敢說朕不是正統的,說出來,看天下人不笑話死他!

崇禎皇帝是個不安生的主,宣示正統這個傻子的事不會幹,直接給pass掉,但是朝臣建議也有好的一面,韃子這個亂下來的功夫,得趁他病要他命。

便是如今京軍主力不在,要不了他的命,這麼好的機會也不能浪費了,那也要鬧他一鬧,讓他傷筋動骨。

實際上崇禎皇帝心裡明鏡似的,就算主力在,傾巢而出,那也不可能要了建奴的命,沒準還一不小心又把他們整合起來。

於是崇禎連夜給東江鎮的總兵黃蜚下旨,這前去傳旨內宮司禮監的人選,自然還是回到京師不久的李鳳翔當仁不讓,反正這貨東跑西跑的也習慣了。

讓他多出點差,見識見識市面也好。

最主要是用這小子放心,除了貪點份子和孝敬以外,這麼多次了也基本沒別的心思,事兒都辦的利利索索,省心。

該多說的讓他說的大張旗鼓,不該多說的向來也是絕口不提,偶爾還能把自己宣旨的意思揣測的八九不離十,來一個完美配合。

小李子傳旨的功夫可以說是練到家,快晉升成“人旨合一”的境界了,這樣的機靈鬼誰不喜歡用。

......

“大帥,建奴出這麼大的事兒,朝廷這次的旨意不用猜,肯定是叫咱們配合大軍,來一個東西夾擊,收復遼東吧。”

東江鎮遊擊將軍唐世榮在黃蜚他舅黃龍做東江鎮總兵的時候,就跟隨在麾下走南闖北,雖然不算怎麼出名,如今卻也是黃蜚的左膀右臂,頗有能力。

後來黃龍在旅順口被清軍伏擊戰死,因爲他沒兒子,所以朝議選了外甥黃蜚繼承爲守備。

爲什麼不叫他繼承總兵?

一是於理不合,當時的黃蜚太年輕了,而且屁軍功沒有,直接做總兵很難服衆,二便是東江鎮已經被建奴攻陷了,哪來的總兵可做。

從崇禎六年開始,黃蜚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大捷雖然沒有,卻是小功不斷,順順利利的從守備升署都督同知、援剿遼東水師總兵,已經算得上是久經善戰的一名總兵。

崇禎皇帝穿越過來之後的十幾天,兵部還給他加了提督關遼通津淮海江鎮水師便宜行事的銜頭。

這個事兒當時崇禎是不知道的,畢竟忙於保命無法自拔,對這種無關緊要的小事兒可能一晃眼就掃過去了,壓根沒在乎。

要麼說金子在哪都能發光,當時的關外渤遼之地,毛文龍死後幾無明軍將帥,但黃蜚不光在如此惡劣的形勢下活了下來,還不斷建功,遼左人皆稱“小毛帥”。

他不斷打游擊,時不時還率兵登陸,策應遼左揭竿而起的漢人義軍,讓金、復一帶的清軍十分頭疼。

崇禎十九年的時候,崇禎皇帝從兵部任命公文上發現了這顆金子,剛巧當時有重建東江鎮的心思,便派他任了總兵。

要說當時崇禎給了黃蜚什麼,除了總兵的空名和所謂皇帝信任你相信你的激勵言語之外,幾乎就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東西。

如今再一看,東江鎮不僅叫黃蜚建了起來,而且還愈發的發展壯大,便是連朝鮮境內的鐵山都已經插上了大明的國旗。

李鳳翔來到這裡時,見到軍容嚴整的東江鎮兵馬也是驚歎不已。

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
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