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

戰機往往是稍縱即逝,這道理是個人就明白,但明白的人能抓住的能有幾個,能抓住的真正發揮效用的又有幾個。

實際上,能抓住並且使這些稍縱即逝的戰機發揮效用的,無一例外都成了歷史上傑出的戰略家。

當真正的時機到來之時,你也得有能力抓得住才行,上次高傑和白廣恩來真的,仗都打到一半了,劉宗敏居然還能被擊退反殺,這誰都沒想到。

這回李自成陣前奪權,田見秀臨陣起義,更是令所有人始料未及,便是高高在上的闖王聽見了,都覺得恍然若失,自己是不是把田見秀逼得太緊了。

若是自己沒有突然起意搞了這麼一出,田見秀還會背叛大順嗎,若是田見秀沒有背叛大順,還能發展到眼下這個地步嗎。

可錯誤都已經犯下了,此時想這麼多,又有什麼意義?

在甲申年以前那個叱吒風雲,連戰連捷的闖王,如今更像是一個遲暮之年的老者,不斷憧憬着自己往昔的輝煌,卻忽略了眼下正在發生的事實。

正如堵胤錫最初預料的那樣田見秀和吳汝義的部下,再加上一些本就搖擺不定的順軍,最開始的確對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造成了一些影響。

但很快,這個影響就隨着時間的推進而愈發減弱。

田部的野戰後營本有七八萬人,首戰損失有兩三萬,再加上並不是所有人都甘願追隨田見秀歸附朝廷,打上一陣子,很快就捉襟見肘,損失慘重了。

這個時候,還在城頭看戲的堵胤錫,仍舊是不慌不忙,他愈是鎮靜,高傑等人也便愈是不理解。

在他們看來,這位督師是要等流賊激戰正酣之時,突然讓他們殺出,好坐收漁翁之利,眼下看來,似乎並不是這麼簡單?

“他嗎的,早就和你說了,朝廷不講信義,這是拿咱們開涮呢,你這是把老子拉到火坑裡來了!”

田見秀渾身廝殺得通紅,說話間又揮刀砍死了兩個順軍,吳汝義此時也有些後悔,他怎麼都沒想到朝廷竟然會言而無信。

“那能怎麼辦?此時再回去,闖王非得一刀砍了咱們不可,集齊部衆往外衝吧,總不能死在這裡!”

吳汝義不想死,見官軍沒有動靜,也便不再寄希望於此,可他話音還未落地,一直都是寂靜無聲的臨汾城,忽然出現變故。

城頭的白色大纛被人撤下,換上一整串的金色大明旗幟,堵胤錫的大纛懸掛在城樓上,大門四開,無數官軍揮刀喊殺着衝出來。

打前的仍舊是宣大兩路,這個時候從西北方向也出現震天的腳步聲,卻是昨天率軍返回保定的馬爌又折返回來。

李自成挑了挑眉,看着遠遠地平線上的官兵,還有從城中衝殺出來的官兵,早就沒了半分打勝的信心。

“闖王,看來咱們是讓那姓堵的擺了一道,都說文人心眼多,竟裝死這種下三濫的招數都用的出來,也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說到這裡,郝搖旗又叫起來,“退吧,我大順還有不少兵馬,便是沒了田見秀這一營,也還有我們四營!”

李自成有些泄氣,這來來去去的,什麼時候是個頭,自甲申年以後,大順在山西的局勢就再也打不開了。

如今更是連一個臨汾都越不過去,更別提百里之遙的太原了。

朝廷不比從前,這些地方政策越來越好,除了禁軍又有西北大營和五省聯軍,太長時間拿不回來,想要再攻下來可就更難了。

想到這裡,李自成頹然嘆了口氣,恨恨看一眼帶人朝城下退去的田見秀和吳汝義,“走,回陝西!”

......

說起來臨汾這一戰變化太多,很多都令人不可置信,崇禎二十年的大順,似乎比崇禎十七年甲申運氣更加不好。

先是大將劉宗敏折在了小小的汾南,李自成親率大軍來尋仇,一路攻城掠地,最後也還是沒能突破陳奇瑜早先設立的臨汾防線。

田見秀和吳汝義就不說了,由於堵胤錫出兵時機拿捏的近乎完美,就像清軍入關消耗關寧軍那樣,本部幾乎都快拼光了。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投過來的田見秀和吳汝義,基本就是兩個光桿司令,高傑和馬爌很不明白,沒部下了還留着他們什麼用。

堵胤錫沒有明說,只是一板一眼將這場大捷報上朝廷。

李自成率殘部直接放棄襄陵,狼狽退回陝西。

進入陝西之後,李自成再一次犯下了不可挽回的戰略錯誤,讓堵胤錫失笑不已。

按現在形勢來說,李自成唯一可能扳回山西局勢的,便是其本人坐鎮潼關,急招陝西兵馬馳援,與大明官軍決一死戰。

在堵胤錫看來,除此之外,李自成已是別無他法,不過這位闖王的做派,再次印證了他眼光的狹隘。

李自成並沒有按堵胤錫擔憂的那樣,坐鎮潼關,卻是如同驚弓之鳥一般,和衆文武率領着順軍的餘下四營主力繼續向西撤退。

大約在十月下旬的時候,李自成率部渡過黃河,急匆匆的趕回西安,這纔算是站穩了腳跟。

九月、十月以來,李自成在汾南、臨汾、襄陵等一系列的重大失誤,直接導致了大順在山西的全局失利,損兵折將不說,軍心也已經四散。

李自成和麾下的文武對於堵胤錫麾下的五省聯軍心存忌憚,更是對這位用兵如神的督師,又恨又怕。

似乎也只有回到自己的老巢西安,見到熟悉的場景,聽着不明所以百姓的盲目歡呼,這才能讓他們安下心來。?

李自成率領主力撤出山西,近乎放棄了和明廷在山西一高官期的爭鬥,轉而退入陝西,這也標誌着明軍征剿的進一步勝利。

不過李自成再次做出了令人難以理解的舉動,他雖然率領主力退回西安,但卻並未完全放棄山西。

全面退出山西時,李自成也留下了一批能征慣戰的老將防守山西。

除了被提拔爲五營新都督的馬崇僖和副都督張天琳之外,太平關還有武毅將軍劉忠鎮守,絳州則由明軍降將原河南總兵陳永福坐鎮。

真保之下的順德地區留下左果毅將軍白鳴鶴率三萬人鎮守,綿侯袁宗第在廣平、大名府一帶督戰,兵力也甚爲可觀。

但李自成卻是忽略了一個最爲重要的問題,如此多的大將各自統兵留守山西,順德、廣平一帶,卻是沒有一位威信卓著的指揮官統一指揮,兵馬雖多,卻是處於各自爲戰的境地。

這樣一來,無異於給了堵胤錫各個擊破的機會。

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完結感言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二章沒了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
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完結感言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二章沒了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