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

數日之後,南京神武軍大營。

掌管神武軍的都督周經武正與東廠設南京分署千戶李有成在閒聊,參與此次談話的還有南直隸鎮守太監劉福和南京的京營提督大臣郭尚友。

除劉福是原本就在南京的提督太監以外,其餘周經武、李有成、郭尚友三人都是先後被崇禎安排到此處,並不是本地官員。

其實最開始南京的鎮守太監崇禎也想一併撤換掉,畢竟這個位子在南京還算是比較重要,後來王承恩說這劉福是他乾兒子,崇禎這纔將他留到現在。

到現在看來,這劉福的表現也可以說是中規中矩。

不過崇禎也在心下有些感覺好笑,王承恩的乾兒子從勳戚到太監再到一般的文官武將,居然有好幾十個,就連南直隸鎮守太監劉福也是。

縱然有拉攏人心的意思,可這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想歸想,崇禎皇帝還是對這位歷史上忠心護主的太監總管沒有任何懷疑,畢竟人家能陪着你去死,這份忠心實在太少見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王承恩再怎麼忠心也還是個太監,有點私心不是很正常嗎。

周經武率神武軍抵達南京之後,直接接管了原南京內外城的衛戍、城防與各大軍營、料場、馬場事宜,原本那些人基本都被髮回原籍。

至於李有成,則是處置東林餘孽的急先鋒,爲皇帝辦事從不拖泥帶水。

當然,在遇到廠衛處理不了的事情時,周經武往往都會及時率領神武軍出現負責彈壓場面,見到這些全新裝束、殺氣騰騰的軍兵,在那些士子血淋淋的事實以後,鮮少有甚麼傻子會繼續鬧事。

郭尚友,又號瞻月,濰縣人,萬曆二十九年進士出身,萬曆、泰昌、天啓年間歷任縣令、漕運總督、侍郎等職,官至戶部尚書。

崇禎元年,閹黨(帝黨)覆滅,因未參與滅閹,郭尚友被昔日東林友人龔鼎孳報復彈劾,名列閹黨之中,因而革職回鄉。

崇禎十七年,帝黨復建,帝命:先滅復社,再誅東林。

東廠、西廠、內行廠及錦衣衛均受重用,得以重見天日,霎時間,滿朝血雨腥風,日夜人頭滾滾,東林、復社中人亡者競達十之七八。

人稱東林其衆,不遜李闖,然數載之間,受千刀萬剮刑者三,遭夷平十族者四,斬盡三族者五,株連九族者十九,剝皮楦草者二十八,因罪而殺者無算,時人稱爲一大案——“東林黨案”。

實際上,東林黨案直到現在都沒有結束,因爲崇禎皇帝愈發覺得這東林黨實在是有他的過人之處,就好像後世的傳銷組織一樣,短時間內根本難以徹底清除。

這傳銷組織堂而皇之的發展到了朝堂之上,儘管東林大佬們殺的殺、逃的逃,可那些小輩後生仍是喊着忠君爲國的口號前仆後繼,就連崇禎皇帝自己都不知道,徹底誅滅東林到底需要多久。

一方面持續誅滅東林,另一方面,崇禎皇帝也開始着手在朝堂上建立自己的嫡系。

自崇禎十七年開始,朝廷連續啓用馮銓、郭尚友、王紹微等一批在崇禎元年遭“閹黨”之變削職的大臣,但令人意外的是,魏藻德還是首輔。

此後,馮銓入閣,紹微得任天官,尚友乃爲提督,此時皇黨初顯,而誅滅八大晉商,夷錢謙益十族,蔣德璟進位,魏藻德功退,則是皇黨勃興執政之始。

崇禎皇帝在時次輔蔣德璟的建議下重新啓用郭尚友,敘列往功,充爲南京京營提督大臣,掌南京京營之兵馬、錢糧、分配等諸事。

南京兵部尚書一職自史可法調任都察院御史以來一直空缺,朝廷也沒有明旨任命其他人不缺,可是實際上,郭尚友、周經武和馬士英三個人,卻已經掌握了南京城全部的兵馬城防。

崇禎皇帝任命郭尚友之後,自然有所防備。

據廠衛密奏,郭尚友到任後常與神武軍左都督周經武、南京吏部尚書馬士英等帝黨成員往來,對崇禎皇帝誅滅東林隻字未提,卻爲誅東林盡心盡力。

魏藻德卸職前曾言:“糾合以往,善儒(郭尚友字)實有功無過也。”

郭尚友在韃清入關後力拒未仕,在歷史記載上自然是寥寥數語,然而崇禎啓用此人畢竟是有原因的,郭尚友在萬曆、泰昌、天啓三朝爲官時政績在內廷早有備案。

再加上東廠遍佈天下的檔案、卷宗,要想捋清一個人到底是忠是奸,對崇禎皇帝來說其實非常容易,越是查,崇禎皇帝就越是對郭尚友喜歡起來。

相比那些高喊道德口號的東林黨而言,郭尚友纔是真正的清流。

東廠濰縣地支在崇禎十九年初上報,郭尚友在文人中聲名極臭,但是在當地衙署中至今仍存有威望,市井中亦皆如此。

被革職這麼久的一個人至今在地方上仍有威望,聽起來就跟放屁一樣。

崇禎又親自派人下去暗訪,卻發現這是真的,每問起百姓,不管男女老少,皆是異口同聲稱“郭尚書”爲官清廉,剛正無私,被削職纔是冤枉。

起先崇禎皇帝不信傳言,勒令東廠重新徹查郭尚友,王承恩卻也說了,他發現在萬曆末年時任縣令的郭尚友因替百姓請冤而得罪權貴,以致當年考覈無法升遷之事。

細數此類事件還有很多,似乎正是郭尚友屢屢不得升遷的主要原因。

天啓年間,山東數縣發生饑荒,上任途中路過的郭尚友傾囊相助,甚至向友人借問銀兩,到處奔走籌措銀兩,資雖不濟,但卻使百姓十餘戶得以活命。

後來,王承恩在調查中發現,郭尚友一個縣令,憑政績早就該調任升職,但他卻足足幹了十幾年,就算遇到調任,也是將他調往偏僻常人不遠去往之處。

說白了就是政績低的那些無能之輩上去了,政績高的如同郭尚友這般反而遭到貶黜,這麼奇怪的事兒就很值得東廠的注意。

究其原因,自是當時郭尚友行事得罪了諸多官員、權貴,以致聲名不佳,不附東林,更使得他升遷無望。

說來好笑的是,直到魏忠賢所謂“閹黨”執政時期,郭尚友才被召往京師開始任實職,直到官至戶部尚書。

晚年回鄉,逢山東災荒,濰縣尤爲嚴重,郭尚友又盡散家財,煮粥賙濟災民,無數饑民得以存活。

崇禎十二年,郭尚友與縣令邢國璽集資修城,改土城爲石城,並鑄鐵炮置城四角樓。

崇禎十五年秋,韃清兵馬圍攻濰縣,郭尚友仍與張爾忠、胡振奇等同縣令周亮工固守禦敵達三月之久,使縣城免遭蹂躪,百姓復得安居樂業。

郭尚友雖削職在家,可就連當地縣令都對他尊敬備至。

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一些相關通知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
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一些相關通知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