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

站在山海主關城上的吳三桂,此時只覺得眼前一片發黑,他粗糙的大手緊緊按住城頭堅硬城磚,臉上卻再沒了往常鎮守遼東時的意氣風發。

曾幾何時,吳三桂也算是朝廷新一輩軍將中的翹楚,提及他的鼎鼎大名,就連當時率領大順軍在關內連戰連捷的李自成,都是如雷貫耳。

二十歲任遊擊,二十三歲擢關寧軍前鋒右營參將,二十六歲爲前鋒右營副將,已經相當於副總兵。

因戰功升任寧遠團練總兵官之職時,吳三桂年僅二十七歲,當時的明軍三十歲以內的總兵幾乎屈指可數。

但是吳三桂此刻手握號稱天下最強兵馬的關寧軍,腳下便是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山海關,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心安。

他咬緊了牙關,隨着各衛城和關口探馬接連不斷傳回的消息,他反倒是愈發的心慌起來。

“爵爺,左翼城不見朝廷人馬!”

“啓稟爵爺,右翼城和北一衛沒有動靜!”

這些探馬傳回的消息亦如往常,看不見朝廷兵馬的一兵一卒,山海關衝向京師方向的平原上也是一望無際,空空如也。

就在昨日,剛剛平定城內唐部和高部叛亂的吳三桂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便聽到了令他震驚不已的消息,東羅城失陷了。

東羅城的失陷,標誌着朝廷已經拿下了除山海主關城防建築羣以外的所有吳軍關隘、城鎮、營地。

現在的他們,外面是多爾袞率領的滿清八旗軍,向內便是崇禎皇帝親率的明廷大軍,可以說是腹背受敵。

吳三桂緊急調動了三萬多關寧步卒和八千多關寧鐵騎,將山海主關城周圍的七座衛城和十座關隘防守的水泄不通。

除此之外,右翼城還有一萬多原屬高第下屬的山海衛官軍和三萬多關內鄉勇,現在他們都已經是吳軍兵馬,由高第舊時副將柏繼祖統御。

即便如此,吳三桂也還是覺得不夠。

據種種消息來看,朝廷兵馬已今非昔比,人數絕不下十萬,僅憑這點人馬,卻要守衛這樣一個龐大的城關建築羣,實在是有些不夠。

很多人都是吳三桂臨時招募,一旦哪個關城發生變故,山海關就有可能隨即崩陷。

“吩咐下去,就說緊閉關城,升起吊橋,抓緊時間在城外佈設拒馬,只要朝廷兵馬進入了火炮射程之內,立即發炮。”

看着抱拳離去的令兵,吳三桂還是覺得不可置信。

胡國柱可是自己的女婿,自己將女兒嫁給他,就是看中他忠義勇武的人品,長久以來也是對他深信不疑。

誰成想他不僅在東羅城背叛自己,更是掛了朝廷的先鋒將官印,說是要斬了自己的首級獻給崇禎那狗皇帝,好爲關寧軍正名。

想到這裡,吳三桂不屑地冷哼一聲,完全沒有把胡國柱放在眼裡。

在他的印象裡,關寧軍從來都是自己的私人財產,不是朝廷的,更不是胡國柱和夏國相的。

要論正名那也是自己來,何時輪到他胡國柱了?

“還是你對本爵爺忠心,那胡國柱原來是裝出一副忠義,骨子裡全然是奸詐小人。”

聽吳三桂朝自己這樣說,夏國相訕訕一笑,放在身側的手卻是伸出兩顆手指,向後搖了搖。

見到這一幕,後方一個關寧軍兵士二話不說掉頭就走,不多時,他來到城內一處極其隱蔽的民房,朝牆壁有順序的拍了幾下。

聽到聲音,牆壁聳動一陣,卻是蓬頭垢面的唐通從裡面鑽了出來。

此時的他,哪裡還有崇禎十七年頭一個率兵入衛勤王的英武模樣,看上去和普通乞丐一般別無二致。

“朝廷大軍可是到了?”

那關寧軍兵士從腰間拿出一口刀交給唐通,搖頭說道:“還沒有,四處城關都不見人馬,想必該是快到了。”

“我......,怎麼還沒到?”

唐通瞪大了眼睛,接過刀藏在一旁木箱下,又問道:“最近有沒有什麼消息讓我開心開心?”

“眼睜睜看着忠誠於我的部下被那吳三桂殺戮殆盡卻毫無作爲,我真是恨!”

那兵士想了想,說道:“胡國柱在東羅關反正了,正帶着八千關寧弟兄擔當前鋒,這個消息夠不夠?”

“夠了夠了,這吳三桂看來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日了!還有呢,夏兄弟叫你來總不是爲了專門給我這把刀的吧?”

唐通哈哈一笑,連忙問道。

“夏將軍說了,主關城周圍七衛城、十關口,有半數都是打算反正歸順朝廷的,還有東翼城的幾萬鄉勇和高部,一樣隨時準備起義。”

這兵士說的激動不已,不過話到這裡,他卻有些猶豫起來,眼中閃着不確定之色,說道:

“就是那把守東翼城的柏繼祖已是鐵了心要跟吳賊出關降清,到底會如何還不確定,夏將軍說到時候打起來城中定是四處起亂,給你這把刀防身。”

“將軍還說,他已是仁至義盡了,朝廷大軍即將臨關,不能再起波瀾,這是派我最後一次找你,接下來到底如何去做,就要看你了。”

“好兄弟,我全都明白,勞煩你回去告訴夏兄弟一聲,若是此次我唐通有命回去見到皇上,就算舍了渾身解數,也要在御前爲他正名!”

“有唐總兵這句話,我便放心了,不過關城即將大亂,到時候還能不能再見,便是兩數了。”

說着,唐通緊緊攥住這兵士略顯冰冷的手,忽然想起什麼似的,趕緊又問道:

“小兄弟長久以來給我傳信拿飯,也是將腦袋勒在褲腰帶上,還不知小兄弟姓甚名誰,家中有何人在京?日後也好報答!”

聽了這話,這關寧軍小兵腦海中出現兩道人影,他朝京師方向看了看,喃喃自語道:“也不知有多久沒見到翠娘了,臨走的時候女兒才這般大,現在怕是都能說門婚親了。”

“呵呵...我這個做爹的,這麼多年都沒能陪着她們娘倆,也沒能在軍中闖出個名堂,反而成了叛國賊,早已無顏面對...”

“唉,也不知道她們娘倆如今是不是還活着...不過聽說此時京內鄰里相安,皇上替民做主,我也便放心了許多。”

“我的名字無關緊要,唐總兵若是真的有心,拿上這個,回京之後替我到井陘街看看他們娘倆,我也就滿足了。”

言罷,這一再普通不過的關寧軍小卒從懷裡掏出半掌大小的玉佩,笑了笑,眼中閃出一絲爲了京內家人的堅定之色,毅然轉頭消失在街角。

唐通緊緊握着這尚存溫熱的玉佩,他一眼見了,就能知道這是隻賣幾文錢的地攤貨,但此時他卻神情動容,幾度哽咽。

“放心吧,老唐我福大命大,不查到你妻女的下落,親自將這玉佩交到她們手上,便絕不會死。”

同一時間的關內平原,地平線上赫然升起滾滾旗幟,無數官軍打着玄鳥大旗,正向山海關蜂擁殺來。

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
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