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

崇禎十八年的時候,明廷曾在北京舉行過一次規模盛大的閱兵,也就是在那次閱兵上,崇禎皇帝正式確定了以金色玄鳥爲底的大明國旗,由此穩固了自己作爲周邊許多國家宗主國的地位。

冊封大典之後,會盟實際上還沒有完全結束,在這天早晨又舉行了一場閱兵。

諸多蒙古各部的王公們早早帶着自己部衆列隊到一旁,他們對此指指點點,因爲今日這事完全和他們沒關係,那是明朝在草原閱兵。

上次閱兵是在京城,來的也是一些安南、葡萄牙等臨邊國家和西洋使節,不讓這些首領們親眼看一看,崇禎總有種懷揣重寶卻無人知曉的感覺。

說白了,不當着他們的面裝波逼,總還是會被人小瞧,這波整的漂亮點,萬一日後他們遇到什麼抉擇的時候,想想今日朕在他們眼前來的這波逼,也就能知道該怎麼選了。

“皇上萬歲!”“皇上萬萬歲!”

頭一個出來的不是什麼將軍,卻是身披金色衣甲的崇禎皇帝,他手中穩穩握着寶刀,騎馬繞場一週,每經過一處軍陣,都會引得那些明軍將士舉起刀槍歡呼。

崇禎皇帝來到臨時搭建的大臺子上,將雙手端平舉起,待全場寂靜時,又做出擁抱全場的勢態來,放聲大喝道:

“就讓這些蒙古的兄弟們,看看我大明將士的英姿!”

言罷,崇禎皇帝右手沖天空中舉起,猛然緊握成拳,聽着周圍爆發出的猛烈呼喊聲,繼續喊道:“朕是你們的皇帝,草原的天可汗,閱兵大典現在開始!”

由於這次帶來的兵馬太多,所以不能全部都參與閱兵,只選出了隨從出關的部分宣大軍將家丁以及禁軍精銳,總計大約一萬五千餘人。

“嗚嗚嗚——”

響亮而又綿長的號角聲響起,一直靜靜列成長陣的宣大明軍步兵陣列中隨即響起連綿不斷的喝令聲,開始整隊前進。

雖說各地明軍質量參差不齊,但這些選出來的全都是各將家丁,拳腳功夫不錯,而且常上戰場用命,軍餉和軍械早都發放齊全,如今也是叫人耳目一新。

受檢閱的部隊,按先宣大明軍而後禁軍的序列經過崇禎皇帝站着的臺子,一直圍繞成一個大圈。

宣大明軍步騎結合,旌旗遮天蔽日,腳步聲震天動地,雖說步伐不是十分整齊,但這並不影響後頭那些“觀衆”的看法。

這一幕,已經看得袞布和碩磊等人膽戰心驚,更有一些小部落的首領們已經趴在地上瑟瑟發抖,口中用蒙語顫聲喊着什麼。

這還沒完,大約三千人左右的宣大明軍經過之後,張世澤頂盔披甲,騎着馬親自統領禁軍上前,吳啓華、胡海龍、常世隆三大總兵也策馬跟在他身後,個個都是一副兇狠之象。

千總李世遙等基層將官統帶着各自的部下,分成一個個小型方陣,開始有順序的經過臺前,這時候角鳴聲有所變動,開始時停時續。

角鳴聲停,禁軍隊列行進隨之驟停,角鳴聲起,禁軍隊列也跟着復進,如此反覆,三進三停,都是行進有序,沒有絲毫亂象。

就在蒙古人驚爲天人時,全場突然角聲大作,所有步兵如同打了雞血一般猛然大呼前進,萬軍奔騰,嘩啦啦從蒙古諸部眼前經過。

“皇上萬萬歲!”

待禁軍步兵全數通過臺前,角聲沒有絲毫遲緩的意思,變得更是緊而急促,後方大地顫抖,卻是萬馬奔騰而來。

無數火槍騎兵,左手握着鋼刀,右手則靈活的抽出腰間轉輪手銃,邊跑邊向前不斷射擊,前方擺着的草人頓時出現無數大洞,場內乍現刺鼻白眼,轟鳴聲顫動山谷。

急促了許久的號角聲逐漸變緩,袞布總算是鬆了口氣,他正在說出什麼,但後面的話碩磊已經聽不清,因爲最後過來的禁軍火器營已經百炮齊射。

更大白煙,轉眼便瀰漫在場中,但各部明軍閱兵的進程沒有絲毫被打斷,他們彷彿對此司空見慣,這突如其來巨大的聲響卻讓整個草原爲之戰慄。

不少蒙古人座下的馬匹害怕的打着響鼻,有些人的坐騎甚至已經有些尥蹶子的衝動,好在他們都是嫺熟的騎手,很快就將其極力安撫下來。

演習部隊繞着崇禎皇帝所在臺子周圍剛好一圈,在第二圈的時候戛然而止,宣大明軍和禁軍各自整好隊形,就連站位和最開始靜待演戲時都看不出有任何變化。

演習完畢,這些剛剛冊封的蒙古各部王公們,對於明軍的印象完全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觀。

若說許多人在這之前打着看形勢保存實力的念頭,現在則是完全被大明的軍威所震驚,轉而死心塌地的效忠。

這些明軍不過一萬餘人,還是各部臨時拼湊起來的,但是軍容之強大,人數之衆多,軍威之鼎盛、軍紀之嚴明,完全讓各部蒙古首領又驚又怕。

他們的新式軍械數不勝數,在六局的共同努力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來一次更新換代,就連進退都是井然有序。

閱兵全程如水到渠成般,令人看得過癮,又心中敬畏。

說起來有些可笑,禁軍步兵忽然發起衝鋒時,所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火槍騎兵展示衝鋒齊射時,不少在觀摩的蒙古騎兵已經趨於崩潰。

當火器營開炮向遠方齊射時,土謝圖汗袞布和察哈爾的汗布爾尼等人更是悚懼失態,有些中小型部落的首領,幾乎已經要開始下馬逃跑和躲避。

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空前的大閱,讓這些蒙古諸部的王公首領們爲之驚顫,爲之懾服,自此便是再沒有人敢心存什麼小算盤了。

整場閱兵持續了不過一個時辰,相比上次持續了數日的京師大閱兵,這次的閱兵雖然短但很有力。

崇禎皇帝借用這次會盟和閱兵,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整個蒙古的各個部落,誰纔是他們真正的天可汗。

......

第四天,崇禎皇帝帶着法王札那巴札爾來到歸化城舊址,昔日規模宏偉的繁華塞外巨城,如今只剩下一片的殘垣斷壁。

看到此情此景,札那巴札爾也是默然不語。

崇禎皇帝擡頭環視一眼,問道:“馮愛卿,這歸化城若是想要重建起來,需得花費多少銀兩?”

隨軍的內閣輔臣、工部尚書馮銓一臉爲難和想不通,最後也還是小聲說道:“這...,皇上,此城都毀壞得差不多了,況且孤懸塞外,就算修起來怕也是......”

聽見這話,崇禎皇帝擰了擰眉頭,不動聲色的道:“馮卿家,知道朕爲什麼就帶你和朱愛卿出來嗎?”

見他不敢吭聲,崇禎冷笑幾聲道:“因爲其他人老是想教朕怎麼做這個皇帝,話說的都挺有道理,可朕無論怎麼做朕還是皇帝,而他們終究只能是個臣子。”

“馮卿家,這個道理你聽懂了嗎?”

馮銓滿頭直冒冷汗,他自然聽出崇禎皇帝“愛卿”和“卿家”稱呼之間的悄然變化,一字之差,在朝廷上卻代表了很多。

更嚴重的,這一字只差可能就要了自己全家上下的性命。

“臣聽懂了,欲建此城,臣身爲工部尚書,自當親自督建,責無旁貸!興修水利,添磚配瓦,招募工匠與民工,茲事體大,還望陛下能給臣全權!”

聞言,崇禎皇帝斜倪了他一眼,見馮銓再度肯定的朝自己點點頭,於是點頭淡淡說道:

“既然如此,重建歸化城的事,朕就全權交給愛卿了,銀子的事兒,去和戶部提,戶部若是不批,就給朕上疏。”

“銀佛寺這名字不好聽,換成歸源寺!”

馮銓連聲謝恩,又是趕緊喊諂媚笑着道:“歸源寺,有如山脈江河犬牙交錯,卻終能匯入山川大海,陛下真是聖明!”

崇禎皇帝笑了笑沒說什麼,心中卻是道:算你小子反應的快。

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
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