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

鄭芝龍很鬧心。

朝廷上在全國範圍內的大力整頓,福建很快受到波及。

作爲如今福建一片最大勢力,兼職沿海扛把子的鄭氏直接成了重點安排對象,鄭芝龍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可就算知道了又能怎麼樣,還不是得恭恭敬敬的趴着?

現在崇禎皇帝可不是六年前了,軍政大權在手,鄭氏再大,也就是個海盜集團,早晚都要找個主人跟着混。

崇禎皇帝傳下來的態度無比強硬,總結起來一句話,在朕面前,是虎你得趴着,是蛇你也得給朕盤着!

不服,就打到你服爲止!

鄭芝龍也明白,和朝廷鬥,幾年前還有可能討價還價,現在還是趁早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然這N年才積攢下來偌大的家業,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讓自己給玩沒了。

用狗皇帝崇禎的話來說,以現在朝廷的力量,滅了你們老鄭家也就是朕一句話的事兒,甚至不需要主力出馬。

天下承平,滿朝文武可有一大票的漢子等着拿軍功改善生活。

可是朕爲什麼不做?這是給你機會,讓你自己好好表現一番給世人看看對朝廷的忠心。

這不,深深明白自己只有一個選擇的鄭芝龍給崇禎當狗就當的堅決。

就像歷史上投清那樣,鄭芝龍表現出了任誰都說不動的決心。

安平城素來都是掛着“鄭”字號的令旗,這種令旗,如今也是在東南亞海域通行的必須之物。

老外們也很無奈,誰讓那個號稱馬車伕的荷蘭弟弟都讓大明官軍和鄭氏聯手幹趴了,你沒旗,人家水師搶你沒商量。

可是如今,鄭家的字號旗不見了,安平城頭換成了大明官方定製版國旗——金色玄鳥旗。

安平雖然名以上還屬於朝廷,但早就是鄭家老巢,建得就跟一個軍事堡壘一樣。

這次安平城易旗換幟,整個福建都鬆了口氣,鄭氏無意與如日中天的大明朝廷作對,他們也就免遭一場兵災。

打起仗來,吃苦的總歸是底層的小老百姓。

這話說的沒錯,但鄭芝龍服軟絕必和這扯不上半點關係,原因只有一個,不低頭你就要被滅。

用屁股想都能知道,統一的朝廷,怎麼可能容忍一個不服從自己的勢力?

更別說自己鄭家做的這麼大,在國內亂軍和反對勢力肅清之後,沿海一帶的鄭氏肯定是首當其衝。

甭管拿來立威還是單純想要的收回制海權,無論哪種可能自己都是沒跑。

富可敵國,艦船上千,八閩以鄭氏爲長城?

那是說着玩的,聽着牛逼就行了,當真你就輸了,一旦打起來天知道會被朝廷按在地上摩擦成什麼樣兒。

朝廷的天津水師蓬勃發展了幾年,張名振即便鄭芝龍都得點頭承認,這小子在海戰上的確他孃的是有點東西。

張名振的天津水師虎視眈眈,再加上南京水師和其餘近幾年組建的水師,艦船不說上千也有數百。

這股力量雖還比不上鄭氏,但已經不弱,別提本朝非常重視水師海情,水師發展更是一年一個樣。

在朝廷因內外交困無力發展時,鄭氏可以藉機超越,但現在這個時候,一家之力,根本無法與一國之力抗衡。

最主要的是,一旦與朝廷交惡,人家海陸商貿等等多方面限制下來,能不耗費一兵一卒就把你活活困死。

“他孃的,早知今日,當初在倭國的時候,就該買了那幾個島,過那種自由自在的日子。”

“現在可好,要受朝廷的氣不說,還要被人當槍使!想想就來氣!”

聽楊六和楊七兩人說完,施大瑄也是不無意外,切了一聲,看向鄭芝龍,說道:

“火氣別這麼大,就算是那乾柴碰見火星子一點就着,那也得想想日後得怎麼辦!”

鄭芝龍也在考慮,皇帝召見自己今年四月到京師面聖,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事兒直接聖旨裡說不行?非得讓自己到京師面什麼聖?

猶豫歸猶豫,如今的鄭芝龍在這事兒上還真沒得選,不去就是抗旨,抗旨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要說如今誰有那個能力讓鄭芝龍一夜回到解放前,當唯崇禎皇帝莫屬,這個面子不給不行。

大約是二月底左右,鄭芝龍在安平留下鄭鴻奎打理鄭家後事以後,便帶着鄭芝豹、鄭彩乘船北上。

從福建到京師陸上少說要走上幾個月,自安平港口出海以後乘船往天津倒是快上許多。

一路上,大明朝的海波依舊是那麼寧靜。

站在船板上的鄭芝龍負手而立,看着廣闊的海面,聽着桅杆和船隻順帆而行發出的“吱吱”響聲,忽然嘆了口氣。

他似乎想到了多年前自己受朝廷招撫,剿滅羣寇,屢受封官加爵的光輝事蹟。

當然,他也看到了如今鄭氏蕩平海波,令旗一揮,萬國來華船隻都要避讓三分的興盛。

“往事歷歷,尤在眼前啊......”

“可如今的朝廷,卻已不再是咱們那個時候的朝廷了。”鄭彩無聲地出現在他身後,也是有些感懷。

這次去朝廷會遭遇什麼,他們心中雖已有猜想,但實在是無力阻擋,且就隨他而去吧。

......

一路而來,鄭芝龍簡直大開眼界。

到天津軍港的時候,官軍停泊在天津的水師搭眼一看,少說也有戰船八百。

天津水師停泊在軍港之中的還不是全部,還有大部分在負責海疆的巡防工作。

聽當地人說,眼下西起天津軍港,東至東江鎮所在的皮島和朝鮮沿海,南達琉球北部,都已納入大明水師的巡防範圍。

南京水師和那些新組建沒幾年的各地水師,也都在日夜操練,這些消息使本就是海寇出身的鄭芝龍更覺得意外。

這麼大的動作,顯然並非只是針對鄭氏,那朝廷此舉究竟意欲何爲,難道還想走到更遠?

想到這裡,鄭芝龍瞪大眼睛,他竟然看見了不少巨型福船停泊在軍港深處。

這些福船上人來人往,既有水師官兵,也有許多僱傭來的洋人,每一艘的上面都飄着密密麻麻的玄鳥旗。

巨型福船,就像是古代版的航空母艦,在鄭芝龍眼裡,就像一塊整體移動的地皮堡壘在海上揚帆前進。

除此之外,鄭芝龍還看見了水師戰船上大小不一的炮口,火力之強,若非親眼所見,簡直不敢置信。

天知道朝廷是怎麼在幾年之內將頹廢的水師發展成如今這樣,這豈是單純扔錢所能解決的?

自天津登岸,一路向京師而去。

鄭芝龍見到各地戍衛明軍的軍容早已今非昔比,他們與福建本地待改組的官軍有着天壤之別,越向內越是如此。

逐漸精良化的衣甲,全面且極少會發生質量問題的軍械,還有他們每個人眼神中流露出的那股炙熱烈焰。

這些所見所聞,無不向鄭芝龍三人傳遞一個信息,現在的大明,是一顆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朝陽。

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隨便說說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隨便說說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四發章推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
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隨便說說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隨便說說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四發章推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