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

“嗯,這瘟疫論乃是濟世名書,方正化,吩咐太醫院,立即將此書造冊刊行,先發給各地惠民藥局的醫師們看一看,讀一讀,開銷先從內庫里扣!”

方正化道:“奴婢遵旨。”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示意太監和宮女都下去,待只有自己和吳又可在偏殿中,纔是正色問道:

“你說說,這病是怎麼回事,爲何太醫們束手無策?”

眼下李自成就要逼近京城,吳又可也明白時局的艱難,他仕途不如意,本來就對朝廷心灰意冷,已經算是歸隱。

誰成想今日姻緣差錯得到皇帝召見,一下子又燃起了新的希望,便抱着試試看的心態說道:

“回陛下,小民覺得,此症絕非傷寒,更像是人吸入了一股子邪氣,太醫院那些庸醫用舊方子當然是難以治癒。”

這話有些大不敬,吳又可才說完就覺得不對,正要納頭請罪,卻沒想到崇禎皇帝根本沒留意,只是向他問道:

“朕若用你專治此陰邪之症,你會如何去做?”

吳又可嚥了下口水,說道:

“首先,應該張榜發佈告,通知全城軍民乃至整個直隸一帶,京師大疫,務必人人小心,每日開窗通風以防傳染。”

“其次,儘快將染上鼠疫的病患隔離,集中治療,以防疫病迅速傳播,在城郊處焚燒屍體,避免再生大疫!”

吳又可說話的時候不斷低眉順眼的去看皇帝表情,他也知道自己說的法子和祖宗療法不符,讓皇上聽見了,可能會因此而龍顏大怒。

沒想到崇禎皇帝並不在意,直接點頭,又道:

“若朕用你治疫,需要多久可以藥到病除?”

“回陛下,若想初見療效,三五日即可,可若論藥到病除,自一月至多月,都是極有可能。”

說着,吳又可怕崇禎皇帝會錯意,補充道:“京師大疫不是一天兩天,小民從前也只是治癒單個病患,並未全權負責過這麼大的地界,藥到病除,自然不是那麼簡單。”

崇禎皇帝面色沉重的點點頭,忽又問道:

“吳先生有奇才,棄之不用豈不可惜,朕欲讓你進入太醫院供職,如何?”

聽見這話,吳又可腦袋搖的像撥浪鼓,連道不可。

“陛下,太醫院去不得,小民......”

多年以前他就是從太醫院棄官出來的,那裡面除了一個姓翁的御醫值得尊敬以外,其他多半都是隻知按古方治病的庸醫。

吳又可當時甚至還曾懷疑過,這幫尸位素餐之人走正常渠道怎麼都不可能進入大明太醫院裡面,到底是怎麼混進去的。

“好了你不用再說了。”崇禎皇帝微微一笑,自然明白他接下來要說什麼,既然吳又可不想做官,那也是勉強不得,那就給他點別的。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朝門外大聲喊道:

“王承恩,擬旨!”

待一羣在門外侍立多時的太監宮女前前後後跑進來,崇禎皇帝正色道;

“詔:吳又可醫術精湛,甚爲朕喜,加太子少保,專事治疫,蔭其妻爲從一品誥命夫人,賜金冊。若有所成,另有封賞。茲令:西廠、五城兵馬司、京營提督張世澤全力協助,萬事以治疫爲先。”

說完,崇禎皇帝又轉頭向方正化說道:

“讓五城兵馬司發佈告,內容就按吳先生說的寫,火速去辦!”

“奴婢遵旨!”

吳又可來之前曾聽過傳言,說這位皇帝嗜殺成性,兇忍殘暴,而且刻薄寡恩,所以本就是打着試試看的心態,能治瘟就已經是意外。

今日親眼見到之後,傳言自然告破,但即便如此,吳又可也根本沒想到會發展到現在這種地步,太子少保,從一品誥命夫人,這簡直就像是活在夢裡......

雖然吳又可本身對這些並不是很在意,但士爲知己者死,找到自己心中的明君,他還是激動不已。

“小民叩謝皇上天恩,萬歲萬萬歲!”

不過話說回來了,皇帝如此知人善任,下面的官員怎麼一個個都是那副德行?

走出偏殿,吳又可擡頭看了看天空飄過的雲彩,卻是重重嘆了口氣。

見狀,一旁的方正化倒不明白了,笑呵呵問道:

“吳少保,既得滿門恩寵,天子聖眷,出殿後卻又爲何唉聲嘆氣?”

“呵呵,方督公如此叫,真是折煞我吳又可了。”吳又可邊走邊道:“正是因爲皇上恩寵,給我加了這樣的重擔,纔會唉聲嘆氣。”

方正化不明所以,只是跟在旁邊靜靜點頭,靜待下文。

吳又可嘆道:“上次我治的是潼關,這次卻要治京城,甚至於要治整個北直隸,我心裡慌,我是真慌啊——”

“要是治不好,京師不保,家國不存,別說皇上會因此砍了我全家的頭,就連我自己都不會原諒我自己!”

方正化趕緊把吳又可拉到一邊,緊張兮兮地說道:

“吳又可,你不要命了?這是哪,這裡是皇宮!這些話傳到皇上耳朵裡,那可是要誅九族的!”

“督公多慮了,依我看,當今天子聖明得很!”吳又可不屑一顧,只是甩開方正化,自顧自的邊走邊道:

“既然皇上要督公協助在下治瘟,那還是先到京營中去看看。”

......

不多時,一行人來到城內京營演武場。

自從擴建新軍以來,京營便是接管了紫禁城各門的戍衛工作,並且篩選團營精銳充額,在皇城演武場練兵、操訓,兵械裝備也都是右兵仗司、軍器司優先供給。

團營由各地罪犯和流民充入,是總督董琦率領,現駐紮在城外十里大型校場操訓、演兵,並且一直都在不斷的擴充,直到前一陣子京師鼠疫爆發才被迫停止。

吳又可到達皇城演武場之後,見到英國公張世澤並沒什麼懼怕之情,神色自如,嘴裡問的,還有眼睛上關注的都是疫情。

張世澤則不同,聽說這貨不過是個江湖遊醫,不知道爲什麼突然受到皇上重用,不免心中升起輕視之情。

不過張世澤雖然心中納悶,但卻也是一板一眼,吳又可問一句他便答一句,想看看這傢伙到底要搞什麼名堂。

“京營疫情倒不算嚴重,每日只有幾名病患,還有神武軍大抵也是如此。”

“但城外的團營據說已經死了快一百個人,每天至少都有十幾個病患,吳少保還是先去那邊兒看一看吧。”

“每天幾名病患那叫不算嚴重!?”吳又可搖搖頭,邊走邊道:

“京營和神武軍都是如此,可想而知這鼠疫已經到了什麼地步。不行,皇宮大內乃是重中之重,要是你們這爆發了鼠疫,皇上怎麼辦?”

“京營還是要先行施救!下營!”

看着風風火火就要立馬下營親自查看的吳又可,張世澤和方正化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濃濃的驚訝之情。

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
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