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

一隻腳邁進孔府,張國元特意擡頭看了看,滿臉的不可置信。

這麼破落寒酸,甚至不如京城一處稍好些大戶宅院的地方,就是堂堂孔聖之後,南宗的住所?

而且剛纔擡眼一看,這南宗與北宗有許多不同之處,但歸根結底就一個事兒,北宗是真把自己當聖人,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南宗卻是實實在在的把自己當成大明臣子。

張國元雖然只看了一次,但還是對曲阜城孔府的氣派有很深刻的印象。

當時孔府外頭匾額掛着兩個金燦燦的大字——“聖府”,雖然崇禎皇帝沒說什麼,但張國元心裡就有氣,普天之下,除了皇帝,敢用‘聖’這個字眼的,也就只有這一個孔氏了。

想到這裡,張國元倒是對這個南宗的印象比較不錯,畢竟懂事,孔府和聖府,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表現出了兩者截然不同的心態。

南宗孔府之內的弟子也和北宗是天差地別,北宗不僅內中走着至少幾百名老老少少的弟子,就連府外,各地士子路過時也要恭恭敬敬的拜揖纔會離去。

同是大明朝的臣子,北宗沒有做臣子的覺悟,太過驕橫,也便怪不得當今聖上早就憋着一口氣要收拾他們,南宗做派至少像個臣子,所以纔等到這翻身的一天。

進門之後,一名穿着老舊長衣的南宗弟子正在清掃庭院,見到進門的張國元和幾名緹騎,後面又跟着本地的知州和守備一行人,像是嚇得不輕。

他趕緊扔下掃把跑進大堂,邊跑還邊驚慌失措的喊道:

“不好了,不好了,朝廷來人了。”

“什麼,朝廷來人了,你們是不是又出入招惹甚麼禍事了?”不多時,一個年歲大約七十上下的古稀老者帶着幾人走出大堂,見到正在放眼打量孔府的張國元等人,趕緊上前恭恭敬敬的道:

“張公公,府上鄙陋,讓您見笑了。”

“此番勞煩張公公親自來府上,不知是哪位弟子又犯了事端,老朽先告罪了。”

看着一臉笑容的孔貞運,張國元倒是有些吃驚,張着嘴道:“孔先生認得我?”

“老邱雖不才,卻也曾在京師內閣供職,司禮監的衆公公,自然都是認得的。”孔貞運笑了笑,轉身請張國元進內堂說話,忽然又問道:

“王公公近來可好?”

“哦,王公公很好,不不,現在該稱呼王廠公了。”張國元先是謝絕了南宗衆人請他進內堂的話,緊接着笑着回道:“王公公現在可是聖上跟前的大紅人,掌管着東廠和皇家報社兩把式,風頭直蓋過了當年的九千歲呀。”

張國元畢竟是方正化的乾兒子,方正化的內廠、御馬監,總還是在暗中和王承恩權勢滔天的東廠有些不對付,畢竟職位重疊了,有些事兒遇到一起總還是會發生衝突。

孔貞運也聽出來張國元有些不滿,心道自己一不留神說錯了話,忙道:“公公恕老朽冒昧了,多年沒回京師,有些事情還是不甚瞭解。”

“無妨無妨,大夥兒都是聖上的子民,有什麼事兒,都要一致對外嘛!”說着,張國元又笑着道:“孔先生可知道咱家這次奉了聖上的旨意,千里迢迢跑來這衢州是幹什麼?”

孔貞運看了看身旁衆人,搖頭道:“老邱不知!”

“孔先生,聽旨吧?”忽地,張國元面色鄭重起來,從緹騎手中接過一個匣子,將內中金黃色的卷軸聖旨取出來,鋪展在半空中,正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北宗孔氏無德、無行、無品,不足以奉聖人宗廟,着廢其衍聖公爵號,降爲庶人,株連九族。

衍聖公爵號,改爲大成至聖先師奉祭官。

孔氏一族,以衢州一脈爲大宗,德行操守,廉政持公,均爲上善。着封孔聖第六十二代嫡孫孔貞運,爲大成至聖先師奉祭官,奉旨掌奉祭聖人事。

又,因大成至聖先師奉祭官孔貞運早年政績卓著,吏治清明,特封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師,入閣輔政。

望衢州孔氏一脈,仍能克謹、盡忠,爲國朝行有利之事,爲天下士人正風骨,爲天下百姓項背。欽此。”

拿着手中這份聖旨,衢州一脈的孔氏全都是泣不成聲,個個跪在地上悲慟不已,這一道旨意,自崖山宋亡以後,他們等了多久?

從僞元至元十九年開始,到如今大明崇禎二十年,他們等了足近四百年!

這期間,除了正德元年時武宗皇帝冊封南宗五十九代孫孔彥繩爲正八品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以外,便是再無蔭封。

無論歷朝歷代,北宗一直都是子孫官仕不絕,也鮮少有甚麼士人會前來道路偏遠的衢州看望已經衰落至此的南宗。

“臣孔貞運,攜孔氏南宗衢州一脈,謝大明皇上天恩!”孔貞運的喊話聲帶着哭腔。

很顯然,這位已經年過古稀的老者,根本沒想到在自己有生之年會趕上這種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朝廷對北宗的處置,讓南宗所有人不寒而慄,當今這位皇帝簡直是狠辣到了極點,要麼不處置,要麼就是全宗上下,雞犬不留。

倍感蔭封之福以外,孔貞運實則也在未雨綢繆,萬一日後自己也有族人犯了事,像今日北宗那般囂張跋扈,怕是會給整個孔氏一族帶來滅頂之災。

這位皇帝,用一紙聖旨昭告天下,同時也是告訴了還存活的南宗一個消息,朝廷,並不會因爲孔氏是延續了兩千年的大宗族而對他們手軟。

相反的,正因爲如此,一旦處置這種大宗族起來,纔會是真真正正的不留活口。

看到了孔貞運又喜又怕的神情,張國元嘿嘿笑了幾聲,將聖旨交到他的手上,繼而將他扶起來,說道:

“還衢州一脈?”

“現在孔氏可就只剩下你們這一脈了,連聖上都說了,你們這一脈,就是當今天下的孔氏大宗,所以日後不該再說甚麼衢州一脈,要叫自己孔氏一族!”

“明白了嗎,孔先生?”

孔貞運看着張國元臉上似笑非笑的神情,也是忙不迭的點頭,今日之事,似乎對他有些過於震驚了,到現在,都還是沒能反應過來。

“張公公不如到府中一敘,待老朽添茶置菜,犒勞一番,公公再走不遲。”

“不了不了。”聽見這話,張國元連忙擺擺手,嘆口氣說道:“如今這情形您又不是不知道,杭州那邊兒,潞王爺帶頭造反,要當皇帝呢。”

“咱家離開的那會兒,皇上已經帶着大軍趕往杭州,說是要親自問一問潞王爺的意思,怕又是不得善終喲!”

“那老朽也便不多留了。”孔貞運點點頭,自然知道事情重要性,將張國元一行人送到門前,目送他離去。

下一刻,孔貞運趕緊道:“關門,趕緊關門!”

幾個弟子點點頭,正將門關了一半,卻聽馬蹄聲折了回來,頓時擔驚受怕的向後退了幾步,門也放在那不敢再動一下。

張國元笑着道:“看咱家這記性,險些忘了一件大事。”

“聖上口諭,說是讓您老接旨以後,帶着全宗上下儘快遷到京師,曲阜城內的孔府家當皇上都幫您遷好了,宅子也給您預備好了。地方得天獨厚,就和皇城挨着,常人求都求不來!”

“帶着必須的物件,就趕緊啓程吧!”

“這......”孔貞運張大了嘴,卻是一句話說不出來。

張國元說完以後倒也沒等着孔貞運回話,直接帶着緹騎就是原路返回,孔貞運卻是將舉在半空的手頹然放下。

待他走遠,城中知州回來笑着拱手道:“恭喜恭喜了,孔閣老,喬遷之喜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別提了,別再提了!”

孔貞運看了他一眼,卻是提不起絲毫高興的念頭,重重嘆口氣,揹着手走回府去了,就連門都忘關了。

看他這副失態的樣子,知州和一旁同知對視幾眼,都看不明白,爲什麼該高興的時候,這老爺子卻悶悶不樂呢。

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
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