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

大明再一次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有讓吹出去的牛逼印證爲事實的那個能力。

日本早在萬曆年前就開始蠶食琉球王國,這下可倒好,被騰出手來的崇禎一戰打回原形。

號稱四強藩的薩摩藩一戰被滅,藩主島津光久和島津家的腦袋們正掛在琉球王都以外,受王都人民唾棄。

迫使日本簽訂了屈辱的《鹿兒島條約》以後,大明也就算是開始了步步蠶食日本的第一步。

島國那邊暫時告一段落,崇禎在走之前,又順手在琉球王國境內設置了三個衛所,留下一些兵馬常年幫助其守衛領土。

剛被加封爲中山王的琉球國王尚質表示很開心,畢竟琉球的軍力太弱了,如果大明的軍隊全部撤走,難免德川家光趁機報仇。

這三個衛所往這一擱着,小日本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畢竟明軍的戰鬥力他們可都見識過。

割讓給大明的鹿兒島一帶,雖然還沒有明軍進駐,但長洲藩等地的東瀛人也不敢深入,就是怕大明抓住一條跟你開戰。

現在的德川幕府可沒有能力與大明開打,就算是崇禎已經帶着他的艦隊去遠征法蘭西了。

其實崇禎拿下薩摩藩,琉球王國被欺負的事兒還只是其一,最主要的,薩摩藩那一片有一座金礦。

這座金礦,是日後薩摩藩成爲四強藩的基礎,更是德川幕府全國軍費開支的主要來源。

一道條約,割讓領土的時候,德川家光不得不肉痛的也將金礦一同送給大明。

現在倒是不急着開採,等從法蘭西回來,在鹿兒島一帶派遣衛所和百姓之後再說。

所以現在的原薩摩藩屬地,是沒有任何明軍駐紮的,完全成了一片三不管地帶,就看日本有沒有那個膽量拿回去了。

崇禎那條約可是很多小條件的,只要違反了一條,那就是日本不尊重條約,最終解釋權歸大明所有。

隨崇禎怎麼玩,自己老是站理兒的那一方。

不是有句老話叫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麼,這話在西方同樣適用,大明和法蘭西開戰,就是因爲他們欺負神聖羅馬帝國。

現在的神聖羅馬帝國,雖然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但畢竟人家體量擺在那兒,帝國皇帝腓力四世還有着一顆想要和崇禎統治天下的心。

這就夠了。

神聖羅馬帝國樹敵太多,剛好崇禎可以拿着雞毛當令箭一個個宣過去,第一個就是即將稱霸的法蘭西。

太陽王路易十四還是個小屁孩,等他執政了,法蘭西將要進入所謂的光輝霸主時代,趁早扼殺在搖籃裡最好。

法蘭西之後,就是馬車伕荷蘭和緊趕慢趕正在改革君主立憲制的不列顛王國,反正有點實力的都得扼殺。

就看西方的那些洋毛子們,有沒有那個膽量組建一個反“羅馬大明”的聯盟了。

反正就算真到了那個時候,首當其衝的也是西班牙,他們要是敢來大明,保管來多少死多少。

龐大的艦隊自琉球王國一路向西,順着海岸線,很快來到了東南亞。

這邊地方不大,國家卻真的是不少。

就比如崇禎曾不止一次地插手過的安南事務,上回鄭主來請求冊封,崇禎皇帝雖然忙於內亂,仍抽出時間來將其拒絕。

安南國內屬實亂的一批,不大點個地方,竟然有四個割據政權。

除了在安平四州的莫朝最後一任國王莫敬宇以外,還有南北兩立的鄭主和阮氏。

後黎朝地區宣光鎮守將武德恭在幾年前反叛,建立割據政權,自稱隆平朝。

不過這幾個割據政權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對大明帝國的臣服。

鄭主早在崇禎十九年的時候,就遣使京師,請求崇禎皇帝的冊封,但是被崇禎以找不到黎維佑而拒絕。

在崇禎率領明軍進行國內大一統戰爭時,阮氏和武德恭、莫敬宇也都紛紛遣使前往京師請求冊封。

對於這些人的請求,崇禎皇帝一概不允,也不知道在打着什麼主意。

在這之後,也就是去年的這個時候,原大西降將,現爲廣西總兵的白文選忽然屯兵鎮南關,此舉使得鄭主大爲驚駭。

大將白文選忽然屯兵鎮南關,明軍大兵近在咫尺,迫於國內外壓力,鄭主不得不釋放黎神宗黎維祺,親自前往鎮南關獻上土地名冊,請求內附大明。

但是很意外,白文選與在鎮南關的兵部官員又將其拒絕。

回到國內的鄭梉接連幾個日夜都無法安睡,南方阮氏虎視眈眈,右邊還有莫朝餘孽,這還不算什麼。

最主要的,鎮南關如今已經在白文選麾下集結了數萬明軍,這些明軍拒絕鄭梉的內附請求,那麼意圖只有一個。

那就是武力征服。

數萬明軍是什麼概念?

有些人不清楚,可鄭梉卻明白的很,就是一萬明軍,在莫臥兒帝國境內都能攪個天翻地覆,更別說區區安南了。

數萬明軍,甚至足以撼動整個東南亞的格局。

在這些明軍面前,安南國內的一切所謂王朝,都將土崩瓦解,況且率領者還是大將白文選。

現在的白文選在大明可能算不上一流將領,但是常年駐紮在南疆的他,在東南亞各國心中,卻是類似戚繼光一般聞之驚懼的名將存在。

鄭梉心裡明白,面對白文選的近十萬大軍,自己絕無獲勝的可能。

但壞消息不只這一個,在不久之前,鄭梉聽說了崇禎皇帝御駕親征的事情。

幾日之前,他親眼見到了來自大明的龐大艦隊。

“他們的艦船比山還高大,他們的旗幟自沿岸一直擴張到天邊的盡頭,一眼望不到邊際。”

“他們的站船上,佈滿着威力極強的火炮,如同一整塊移動的陸地堡壘,這是一場災難,更是一次無力阻攔的整合。”

在安南國內近期鵲起的流言中,不僅鄭主鄭梉,還有南面的阮氏,隆平朝的武德恭,莫朝的莫敬宇,都在絕對力量面前瑟瑟發抖。

很快,消息傳來,明軍自港口登陸,包圍了武德恭的都城。

隆平朝的武德恭眼見明軍重炮環城,漫山遍野的大軍,驚駭欲絕,根本沒有任何抵抗,開門而出,玩了一出負荊請罪的戲碼。

看着率領隆平朝所謂文武羣臣,在自己面前跪地請降的武德恭,崇禎皇帝呵呵笑了一聲。

武德恭不明其意,不斷在心中默唸我佛保佑,身子都在不可抑制的發抖。

但是很快,英國公張世澤在崇禎的眼神示意下將他扶起來。

第二天,崇禎皇帝頒詔,革隆平朝,降武德恭爲宣光鎮地區守將,設宣光衛,宣光布政司,以武德恭爲衛指揮同知。

除此之外,特晉升武德恭爲“南軍都督府右都督”,所部編制內歸屬於大明安南軍。

此後,得知大明強盛的武德恭心悅誠服,在安南境內爲崇禎南征北戰,從無僭越之舉。

誰曾料想,後黎朝一直無法解決的武德恭叛亂,被崇禎皇帝輕而易舉平定,而且這般的死心塌地。

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