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

一行人馬浩浩蕩蕩出現在眼前,其中一杆巨大的“高”字認旗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在旗幟的後面,又是上百個身披盔甲的家丁護衛。

這些家丁後頭又跟着成批的官兵,個個打着宣鎮軍的大旗,有不少人連着跑了這麼久也是滿頭大汗,神情中頗爲疲憊。

興平候高傑騎在一匹披了鎧甲的戰馬上,凝住雙目上下觀望大同軍所建的這處營盤一小會兒,聲音粗獷的說道:“這白廣恩很有魄力嘛,這處營帳哪裡像戰備的樣子,看來本候若來遲了,他定是要捲鋪蓋逃回大同去了。”

他身旁的一名參將李宏點點頭笑着附和道:“這白廣恩在快四年前就曾投了李闖,後來又裹挾着李巖歸返朝廷,可稱得上現世的三姓家奴了。”

高傑聞言嘿嘿笑了幾聲,道:“這白廣恩作戰倒是頗爲驍勇,不僅陳督,就連昔日的孫督都曾對他委以重任,也頗有些小聰明。”

本來高傑還想說洪承疇來着,不過這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李宏自然聽出自己上官的話外之意,頓時譏諷般說道:“侯爺說的是,聰明是好事,可聰明反被聰明誤,搞得不知道高低深淺,那就是大大的不好了。”

“這白廣恩整天琢磨的,都是如何讓他們大同軍損失小,往常作戰,向是咱們宣鎮的兵馬打前陣,他們跟在後頭一路撿現成的,如今他們要跑,也該是好好訓誡一番了。”

李宏說着,臉上露出不忿之色。

二人正說着,高傑卻忽然豎起耳朵,面前營門緊閉,上頭嘩啦啦登上了一大批鳥銃手,就是營門的位置,也已經佈置了爲數衆多的刀手和長槍手。

大同軍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不等高傑發話,後頭訓練更爲有素的宣鎮軍更是動作起來,就連遠處的山頭上都被不少兵士推上了銅鐵炮。

他們來回用木箱運送各種鉛彈,很快將黑洞洞的炮口對準了大同軍駐紮的營寨,高傑仍舊穩穩立在最前頭,冷哼幾聲,喊道:

“白廣恩,本候來看你了,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

看見對面宣鎮軍黑壓壓的兵陣,就連山坡上都擺放着數百門中小型的火炮,不少大同軍的兵士都有些動容,更有些已經發出崩散的預兆。

宣鎮軍在這三年來戰功卓著,戰必當先,他們的戰績早已在諸官軍中傳揚開來,高傑的鼎鼎大名更絕非白廣恩可比。

面對這樣一支銳氣十足的軍隊,大同軍的人都沒有取勝的把握,遊擊將軍王牧站在東北處的營牆上,雖然口號喊的響亮,可握着刀的手心都在出汗。

白廣恩心中其實也能明白,一旦打起來,先不說其它,首先自己是肯定打不過的,他說道:“別說這麼多了,高蠻子,你無故帶着這麼多兵馬來汾南,打着什麼心思當真本帥不知?”

“既是你要打,本帥奉陪便是,不過你要想想,這件事若傳了上去朝廷怪罪下來,咱們兩個誰能擔待得起,到了那個時候,究竟你死還是我死!”

“又在逞口舌之利,真是狗改不了吃屎。”高傑呵呵冷笑幾聲,大聲道:“爲免叫旁人說了閒話,今日就把話都說白了,省的叫人以爲我高傑在公報私怨!”

“練兵備都與我說了,你前些日,曾派那王牧去臨汾求假,這時候求假,還說你不像臨戰避逃?我看你是又犯了老毛病,得教訓了才能老實!”

在白廣恩看來,高傑這就是在冠冕堂皇的公報私仇,兩人在中原剿匪共事多年,相互之前早就有了數不清的新仇舊怨。

郟縣明順決戰之時,孫傳庭曾先勝李自成一籌,但因將士思念家鄉,軍中大疫和沒有糧餉等諸多緣由未能趁勝擴大戰果,只好退軍。

李自成聞訊即回師再戰,時劉宗敏、李過等人爲先鋒,勢不可擋,孫傳庭問計於諸將,高傑請戰,白廣恩曾當衆予以反對,苦勸大軍應當立即退守潼關。

自那時候起,白廣恩膽小如鼠的形象便深入高傑之心。

再加上高傑雖然勇悍,但爲人心高氣傲,從吳甡從剿匪時便驕悍不爲所用,行事常常自作主張,每聞白廣恩敗績,便是不屑大笑,認爲理所應當。

後來孫傳庭採用了高傑的主動進攻之策,明軍初戰時,高傑所部悍勇難擋,以一己之力破賊三分之一,但後部明軍跟之不及,高傑部很快孤軍深入。

劉宗敏、李過等自知高傑勇悍,便親自用命,督兵死戰,當時的大順軍不是如今已經被不斷擊潰的大順軍,他們一路連戰連捷,士氣高漲,高傑竟一時無法將其徹底擊潰。

流賊越來越多,很快高傑便陷入重圍,白廣恩的火車軍未戰先潰,以致各路官軍連環崩潰,大順軍乘勝一路追到潼關腳下,可謂屍橫遍野。

高傑此時仍在苦戰,白廣恩自知事已難爲,便棄火車軍大部,只帶部分精銳和家丁奔走汝州。

沿途見到正陷入苦戰的高傑所部,白廣恩不聞不問,只顧逃命,因此高傑對白廣恩更爲嫉恨。

孫傳庭退往潼關,也明白火車軍潰敗一事內情,不僅沒有怪罪白廣恩,反而請求朝廷加他爲蕩寇將軍,命他收攏沿途的潰兵守衛潼關。

當然這令奮勇殺敵的高傑更爲不滿,索性就連潼關也不回,就地修整觀望。

白廣恩對孫傳庭極爲信服,賊兵圍城時親自登城力戰,在這期間白廣恩曾數次向高傑求援,曉以大義,但高傑就這個性子,因爲之前的事情仍耿耿於懷,也不來援。

後來潼關失守,白廣恩家底都拼了個精光也沒打贏,就連孫傳庭都戰死了。

那個時候的白廣恩,是既怕高傑報復,又怕朝廷問罪,身邊沒有兵馬也無親信,一路逃到固原四面被圍根本無處可逃,終究還是降了賊。

同事間的高傑,獨自北上迎戰李自成失敗,所部也是盡散,一路輾轉向江南竄逃,至此,二人隔閡已經達到見面即攻殺的地步,再往後就是他們二人都陸續被穿越過來的崇禎皇帝接納和啓用之事。

直到崇禎十七年陳奇瑜爲總督,再加上崇禎皇帝真正信任,這才讓高傑找到了徹底效忠朝廷的理由,自此以後便聽從檄令,老老實實跟隨各路官軍聯合進剿。

在這三年之間,高傑所部於北野戰擊潰建虜,創造了於當時來說幾乎不可能的戰績,在聯合進剿時又戰功卓著,數次憑一己之力擊潰流賊大部。

陳奇瑜亦曾盛讚,高傑其人,勇悍難擋,冠絕三軍。

不過這三年之間雖有陳奇瑜壓服,卻仍未能讓高白二人盡釋前嫌。

甚至於,高傑覺得這三年來白廣恩的戰績,完全都是跟隨在宣鎮軍屁股後頭撿來的,白廣恩越是屢立戰功,高傑就越是覺得他名不符實。

三年來官軍節節勝利,逐步收復山西全境,戰功最高的高、白二人卻隔閡更深,陳奇瑜去世以後高傑所欠缺的,就只是一個新仇舊恨一起算的理由。

恰好,練國事的消息給了他這個理由。

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