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

“他孃的又是空城!”

劉芳亮怒罵一句,將眼前趴着的縣官踹倒在地。

“人呢,人都哪去了?!”

現在的大順軍,早已沒了當初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的那種興奮感了,正相反,每當攻克一個地方,見到依然空無一人的城樓後,他們的疑慮便會增加一分。

由於闖王的令旨,劉芳亮雖然明知朝廷有陰謀詭計在等着自己,卻也不得不硬着頭皮繼續向前,分出一些頭領前往已經佔領的地區安排官員。

和歷史上不一樣的是,這些地方投降的全都是讓流賊們覺得無用的文官們,一下子多了這麼多張嘴吃飯,對如今的大順軍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些官吏是一點用處都沒有,而且沒了原本朝廷官軍的補充,不願放棄已佔領城鎮的劉芳亮就只能不斷分出兵馬前往各地駐防。

這樣一來,在幾天幾內,大順軍的數量便是銳減了幾萬人不止。

朝廷這一招是誰也沒想到的,崇禎皇帝在十七年幹了無數件有違祖制的事情,那臉皮厚的跟京師的城牆一樣,根本不像個正常的皇帝。

直接向軍中發佈罪己詔,廢除軍戶屯守制,相比這些,從前那些誅九族、夷十族就根本算不上什麼了,如今居然又在京畿一帶搞起堅壁清野這一套。

官軍撤離還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他們帶走了大部分順軍賴以生存的府庫錢糧,僅剩的一小部分,完全不足以劉芳亮穩定日漸暴躁的人心。

順軍用來補充新鮮血液的百姓和流民也都是隨官軍四散,難以補充兵員和難以維持軍餉的窘境沒有去尋崇禎皇帝,反倒先找到了劉芳亮的頭上。

官軍在崇禎皇帝御駕親征之下士氣如虹,大順軍卻是日漸式微。

在這種情況下,劉芳亮不得不去思考退路,自己到底要按照原定計劃攻打京城還是直接退回陝西,因爲很顯然,李自成已經不可能來了。

直接攻打京師,劉芳亮明白,崇禎這個狗皇帝將整個京畿的明軍擰成一股繩,或許就在前方磨刀霍霍,而自己又是偏師深入,此戰必然沒有從前那麼容易。

可說起退回陝西,他又覺得很不甘心,都打到京畿來了,怎麼能如此輕易就放過那狗皇帝一馬?

劉芳亮最後還是決定繼續北上,在凌晨時分,十幾萬大順軍在他的一聲令下馳出逐州城,直奔下一個目的地——良鄉。

逐州又稱京畿南大門,崇禎皇帝將此地拱手相讓,便相當於將整個京畿暴露在大順軍的眼前,而良鄉在逐州的東北面,是劉芳亮北上的最後一個城鎮。

劉芳亮既然有心北上,那逐州便需派兵鎮守,良鄉也是必取之地,這樣才能給大順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局面。

良鄉不過是個縣城,距黃村很近,急行軍之下半天的功夫就到了,按尋常縣城來說,留駐官兵規模不大,也就是在千人左右。

良鄉如果沒有官軍鎮守,那便說明各地官軍全都奉旨扯進了北京城,劉芳亮準備取下良鄉之後,再看情況再做最後的決定。

京畿一帶比起中原實際上根本好不到哪裡去,白骨露野隨處可見,有些是餓死在路邊的百姓,有些則是被商隊和亂兵隨地殺死充飢的牛羊馬匹。

劉芳亮以前是個種地的,妻子就是被官差禍害,此時在他腳下這些地頭都曾是再好不過的良田,因爲官府與地方豪強互相勾結,這才導致民不聊生。

他深信不疑,那個高高在上,整天大魚大肉的皇帝正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每當想到這裡,劉芳亮便會在心中升起無限的動力。

“將軍你看,良鄉到了!”

劉芳亮點點頭,看着地平線上升起的角樓,並沒有再多說什麼,只是下令繼續前進,大約一炷香的功夫,大批順軍總算是來到城下。

實際上,劉芳亮早早就在留意城上的動靜,並且神情緊繃,隨時準備下令迎戰,長時間的作戰經驗告訴他,城樓上沒有站着人並不代表城中沒有守軍。

崇禎皇帝除非是個徹頭徹尾的傻子,否則不會不知道良鄉、逐州兩地的重要性,劉芳亮也不相信崇禎皇帝調回京畿守軍,就單單只是爲了守住一個北京城。

“呼。”

劉芳亮走到城牆下,靜靜聽了半晌後卻是鬆了口氣,納悶是不是自己想多了,如果官軍埋伏在城內,早該動手了。

他揮手道:“進城!”

要是按往常,順軍的兵士們攻進城池的時候一般都會興奮地大喊大叫,爭先恐後的涌入城中,因爲他們知道,城內有許多好東西等着他們。

可是現在,順軍的兵士們無精打采,就連最後的老營都一樣,扛着大旗和刀槍從‘良鄉’牌匾之下按順序入城,卻沒人再有那個精力到處跑動了,都只是在嗡嗡的竊竊私語。

“又是個空城...”

“是啊,幾天了連個鬼影子都沒見到。”

進城之後,劉芳亮還是不敢相信擺在自己眼前的一切,下令讓兵士們搜遍良鄉縣城內的所有角落,但整整半天下來也沒發現半個官軍。

直到傍晚,劉芳亮才終於放下戒心,看來這崇禎皇帝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傻子,真是個不折不扣的昏君!

相比李自成率領的北路軍,自己這南路軍進展堪稱神速,在保定府還曾遭到一部分官軍的頑強阻擊,可到了京畿,卻連個抵抗都沒有。

北上之路不乏堅城,像昨日的逐州,還有前幾日的霸州、永清等地,都曾是劉芳亮忌憚的重鎮。

難以想象崇禎皇帝對自己這般害怕,放棄全部京畿土地,竟然只爲了死守一個北京城?

想到這裡,劉芳亮呵呵一笑,自嘲道:

“這樣的昏君,還能指望他有什麼動作不成,我可真是高看他了。”

這天劉芳亮難得的放鬆了一夜,安排了簡單的巡城之後,讓部下在此地修整三日再行圍攻北京城,先嚇一嚇這昏君再說。

劉芳亮尚且保持着半分清醒,在他身邊的幾個心腹頭領卻喝得酩酊大醉。

不過劉芳亮也沒多管,因爲他知道,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北京城就像脫了衣服的處女一樣,就差自己衝上去了。

良鄉已經牢牢握在自己手裡,就算崇禎皇帝手中真的有十萬官軍,怕也只能是龜縮在北京城內,徐圖自保罷了。

劉芳亮坐在縣衙裡,手中抱着馬刀沉沉睡去後不久,在城樓上拿着火把巡視的順軍兵士好像發現了什麼異常,揉揉眼睛仔細一看,卻再沒見到任何動靜。

“孃的,可能看錯了罷——”

這順軍兵士低罵着,話到此處卻是戛然而止,不知從何處‘嗖’的一聲射出冷箭,直接穿透了他的喉嚨。

“衆將士,隨我黃得功誅殺賊寇!”

緊跟着,無數火把轉瞬間從四面出現,爲首一將,面色赤黃,手提虎頭大刀,帶着起碼數千凶神惡煞的官兵四面圍攻上去。

“爲了皇上,爲了大明!”

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完結感言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完結感言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
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完結感言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完結感言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