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新政利弊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大禮議”事件很少見。

當朝堂的陣營勢力因爲某件事,矛盾已尖銳到無法調和,於是事情只能搬到檯面上說。

“禮議”的本意,是以現實情況爲基礎,從禮法上討論這件事到底符不符合規矩,它是合理合法的,還是違反禮制的。

而“禮制”的理論依據,或是周禮,或是漢禮,或是本朝的祖制。

比如現在的大宋,立嫡長還是立賢這件事,爭議性非常大,朝臣的態度不一,矛盾分歧甚深,那麼就需要以“大禮議”的形式,在朝會上公開辯論。

辯論只是表象,事實上因爲權力和利益的衆多牽扯,所謂的辯論,無非是雙方陣營的一次談判。

談判的內容是爲各自的陣營儘量爭取權力和利益,新黨和舊黨互相扯皮,在辯論和咒罵聲中,各自緊逼或妥協,最後勉強達成一致,於是“大禮議”就可以圓滿結束。

至於禮制和祖制,不過是雙方爭奪利益的工具,大家都活得挺現實,沒人真拿禮制和祖制過日子。

新黨要全面推行新政,在朝堂上佔據壓倒性的勢力,舊黨苟延殘喘,卻不甘心退出歷史的舞臺,於是需要在朝堂上獲得發聲,保留有生力量。

直到現在,趙孝騫這個人的名字,仍然沒人提起。

朝臣們議論的是立嫡長還是立賢的話題,無關私人。

但所有人都清楚,一旦大禮議有了結果,朝臣們達成了統一的意見,若是“立賢”成了大家默認的事實,那麼它就有了合法性,趙孝騫的名字自然就會浮出水面。

畢竟“立賢”的話,趙氏所有的宗親子弟裡,誰能比趙孝騫更有賢明之相?

說得再露骨一點,汴京城和皇宮,可還都在燕雲邊軍的掌控下呢。

接連數日,大慶殿內人滿爲患。

在京的四品以上官員皆參與了這場大禮議,聲勢非常浩蕩。

當然,新黨和舊黨也吵得比較激烈。

舊黨雖然勢微,可在朝堂上還是佔據不少席位的,政事堂裡都有不少宰相屬於舊黨陣營,比如中書侍郎蘇轍,就是鐵桿的舊黨朝臣。

舊黨朝臣的立場,大多是維護祖制的。

往更深層說,維護祖制意味着新君人選只能是燕王或越王,兩位親王今年都才十二三歲。

他們希望重現當年太皇太后監政的黃金歲月,那是元祐年間,哲宗趙煦幼小,太皇太后監政,以司馬光爲首的舊黨朝臣全面推翻新政,復辟舊法,舊黨官員再次掌握權柄,不遺餘力地打壓新黨。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一切都很相像。

舊黨朝臣打的算盤,自然早被新黨朝臣們看穿了,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幾個菜呀,喝成這樣,還妄想着復辟舊法呢,我們新黨已然佔據了朝堂的大多數,你們還想翻天?

圍繞着立嫡長還是立賢的爭論,接連幾日的朝會爭吵愈發激烈。

新黨和舊黨朝臣之間甚至公然動了手,雙方動手的理由都是爲了正義。

…………

楚王府,銀安殿。

趙孝騫從來不知道,章惇的酒量居然如此牛逼。

今晚章惇低調登門,銀安殿和王府前庭的下人被屏退,殿內只剩趙孝騫和章惇二人。

章惇是來談事的,談的是關於這幾日朝會大禮議的具體情況。

朝臣們爭得很激烈,但章惇卻嗤之以鼻。

作爲宰相,章惇很清楚,這件事其實基本沒有懸念,如今的大禮議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有了趙孝騫的許諾,新黨的利益得到維持甚至深入,宰相和新黨朝臣們一同發力下,那些舊黨根本翻不起多大的風浪。

新黨要做的事,一定能做成,包括將趙孝騫推上那個位子,這是沒有懸念的。

別看現在的舊黨跳得歡,那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

畢竟這幾年章惇對舊黨打壓得太狠了,朝堂上的舊黨已經不多,他們發出的聲音已然很弱小,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殿下,請滿飲,老夫提前預祝殿下即位,爲大宋社稷,爲天下蒼生敬殿下一杯。”章惇頻繁舉杯。

趙孝騫腦子有點懵,他不記得今晚自己喝了多少,只看見章惇不停舉杯,不停敬酒,敬酒的詞兒一套一套的,不喝都不行。酒桌上的道德綁架,令人避無可避,趙孝騫只好老老實實端杯飲盡。

“殿下,三五日後,大禮議估摸會有結果了,而且結果毫無懸念,接下來便是朝臣提名殿下,在此之前,燕王和越王那兩位……”章惇欲言又止。

趙孝騫點頭,章惇未盡的話,他懂了。

“燕王和越王會老實的,這事兒,他們摻和不起。”趙孝騫淡淡地道。

章惇輕鬆地笑了:“如此便好,大家都省了不少事,老夫不得不讚一句,殿下在市井坊間造起‘立賢’的聲勢,再以國子監太學生爲支點,撬動了整個朝堂,發起‘大禮議’之爭……”

“這番操作,委實令老夫驚豔不已,殿下實在高明。”

趙孝騫兩眼一亮,特麼的好久沒聽人這麼賣力地誇我了!

於是趙孝騫當即起身,微微側過身子,目光投向銀安殿外的遠方,眉頭深鎖,憂國憂民,讓章惇只能仰視他的側臉,一副高瞻遠矚雄才偉略的形象躍然而生。

章惇懵逼了,端着酒杯的動作停滯,莫名地問道:“殿下這是……”

特麼的,媚眼拋給瞎子了。

趙孝騫只好坐下,表情沒有一絲尷尬,淡定地道:“坐久了,腰疼。”

“殿下正是春秋鼎盛之年,定要保重身子,未來大宋社稷可都要靠殿下呢。”章惇一臉關切地道。

“無妨,小毛病而已,我這人優點太多,各方面都比較突出,包括腰間盤。”趙孝騫認真地誇自己。

別人誇自己都如此用力了,趙孝騫自然不能給自己掉鏈子。

章惇怔怔地看着他,嘴巴張合,欲言又止,最終化作一臉訕笑。

“啊,來來來,殿下請飲酒,哈哈,飲酒!”

趙孝騫黯然嘆息,都是大人物了,商業吹捧就這麼不真誠嗎?完全感受不到對方走心啊。

章惇今日登門拜訪,當然是有目的的。

目的還很多,首先是聯絡感情,畢竟趙孝騫已經鐵定是未來的大宋皇帝,章惇作爲宰相,當然要跟他搞好關係,君臣之間關係和睦,很多事情解決起來會輕鬆很多,矛盾不會那麼尖銳。

其次是彙報工作,尤其是最近朝會上的大禮議之爭,趙孝騫作爲當事人不便參與,章惇要將所有的細節告訴他。

章惇不彙報,趙孝騫也有渠道瞭解,但作爲下屬,無論領導知不知道,下屬必須要有態度,這不僅是官場的規矩,也是爲人處世必須遵守的禮數。

第三,章惇還有一些疑慮。

這些疑慮可以說跟所有新黨官員都有關。

新君登基後,自然有新的氣象,關於大宋未來的政策走向,新政的修改以及推行,朝堂官員的升貶調動等等,都是新黨官員們迫切需要知道的。

“殿下曾經說過,新政適可繼續推行,但其中許多細節方面必須修改,老夫想問問,到底哪些方面要修改。”章惇小心地道。

趙孝騫嘆道:“新政的弊端太多,雖說總體上利大於弊,可那些存在的弊處對普通百姓來說,就是一座座能壓死他們的大山。”

“參與修改新政的官員,首先應該下放到民間鄉村,跟農戶們同吃同住,一同參與耕作,到了秋收之時,跟普通農戶一樣向官府繳納糧賦,再算算所餘多少,剩下的糧食能否養活一家老小。”

趙孝騫認真地道:“我若即位,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沒有商量的餘地,不要以爲當了官就高人一等,沒有了解過鄉村農戶實際情況的官員,吏部的考覈不能通過。”

“這些下放到地方上的官員就是朝堂的種子,一年兩年,三年四年,我等他們回來,總結各地民間鄉村的實際情況。”

“以這些實際情況爲基礎,修改現行的新政條款,做到每一條都對百姓有實惠,讓普通百姓成爲新政真正的受益者,而不是淪爲朝堂黨係爭斗的工具。”

趙孝騫盯着章惇的眼睛,緩緩道:“章相公,我的建議希望你認真考慮,並且與我配合。我知道推行新政,繼承介甫先生的遺志,是你畢生的理想,我們一起合作,讓這個理想變得更完美,豈不圓滿?”

“朝堂裡的官員們坐在官署裡享着清福,這些人一拍腦袋做出的決定,新政就出爐了,這樣的新政值得推行嗎?有沒有考慮過百姓能否真的受益?它到底是善政還是惡政。”

“高高在上的官員們都稀裡糊塗,從皇帝到宰相也渾渾噩噩,一說就必須要推行新政,新政是好是壞也不管,這不是做事的態度,也給你的理想抹了黑,章相公以爲然否?”

“新政究竟是好是壞,它要不要修改,要改哪些地方,你我現在都不清楚,所以,必須讓官員們下放到地方,捕風捉影道聽途說,都不如親身參與體驗。”

“我曾經聽人說過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也請章相公牢牢記住,你若是認同,那麼接下來經過修改後的大宋新政不會太差,百姓們更不會在背地裡罵娘。”

第320章 樞密交椅第663章 江湖好漢第594章 世子大喜第831章 禮議嫡賢第587章 祭祀拜神第827章 仇敵相見第2章 王府獨苗第240章 峽谷伏擊第526章 各方涌動第461章 一戰雙捷第220章 是友非敵第238章 旨召歸京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788章 剔除淘汰第481章 文豪斬敵第500章 變故突生第652章 首戰首功第177章 綠茶解渴第489章 設縣遷民第163章 揚長而去第278章 獵人獵物第728章 翁婿交心第819章 刀兵奪權第55章 轄下所屬第36章 生母之愛第40章 勢如水火第352章 要啥給啥第828章 真實的夢第435章 真定大捷第22章 窘迫天子第11章 雨過天晴第787章 昔日兄弟第507章 人不欺天第749章 爲母則剛第725章 回營擁戴第288章 試探推斷第174章 駕校考證第592章 後周柴氏第511章 父子重逢第768章 敲山震虎第797章 密議謀事第491章 至親可殺第270章 人間清醒第736章 夫妻離別第59章 名臣蘇轍第290章 昔日故交第477章 重壓釋歸第627章 意外消息第334章 國有傳嗣第645章 慈不掌兵第624章 天羅地網第643章 破碎月光第457章 詭異對峙第672章 殺兔儆馬第171章 朋友之義第249章 諫止者衆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526章 各方涌動第718章 叔侄衝突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781章 臨別坦言第356章 啓程赴任第637章 世子醉酒第68章 皇城司事第355章 離京籌備第437章 戰後覆盤第526章 各方涌動第401章 宮闈暗鬥第195章 畏戰者斬第660章 分兵緩擊第422章 毀諾出兵第652章 首戰首功第454章 劍指飛狐第404章 三女相見第793章 子夜兵變第144章 贖身脫籍第262章 迅猛反擊第700章 夫妻團聚第734章 命運與共第815章 大勢已去第604章 王師平叛第171章 朋友之義第529章 仗義屠狗第367章 死城活人第738章 晉爵成王第492章 圈地之請第445章 爵晉郡王第510章 疾馳赴京第390章 上疏免賦第254章 破碎的家第149章 交談試探第815章 大勢已去第152章 天作之合第196章 經略副使第657章 鎩羽而歸第203章 初識名將第595章 末路忠臣第70章 閒漢小乙第54章 初識同僚第718章 叔侄衝突
第320章 樞密交椅第663章 江湖好漢第594章 世子大喜第831章 禮議嫡賢第587章 祭祀拜神第827章 仇敵相見第2章 王府獨苗第240章 峽谷伏擊第526章 各方涌動第461章 一戰雙捷第220章 是友非敵第238章 旨召歸京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788章 剔除淘汰第481章 文豪斬敵第500章 變故突生第652章 首戰首功第177章 綠茶解渴第489章 設縣遷民第163章 揚長而去第278章 獵人獵物第728章 翁婿交心第819章 刀兵奪權第55章 轄下所屬第36章 生母之愛第40章 勢如水火第352章 要啥給啥第828章 真實的夢第435章 真定大捷第22章 窘迫天子第11章 雨過天晴第787章 昔日兄弟第507章 人不欺天第749章 爲母則剛第725章 回營擁戴第288章 試探推斷第174章 駕校考證第592章 後周柴氏第511章 父子重逢第768章 敲山震虎第797章 密議謀事第491章 至親可殺第270章 人間清醒第736章 夫妻離別第59章 名臣蘇轍第290章 昔日故交第477章 重壓釋歸第627章 意外消息第334章 國有傳嗣第645章 慈不掌兵第624章 天羅地網第643章 破碎月光第457章 詭異對峙第672章 殺兔儆馬第171章 朋友之義第249章 諫止者衆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526章 各方涌動第718章 叔侄衝突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781章 臨別坦言第356章 啓程赴任第637章 世子醉酒第68章 皇城司事第355章 離京籌備第437章 戰後覆盤第526章 各方涌動第401章 宮闈暗鬥第195章 畏戰者斬第660章 分兵緩擊第422章 毀諾出兵第652章 首戰首功第454章 劍指飛狐第404章 三女相見第793章 子夜兵變第144章 贖身脫籍第262章 迅猛反擊第700章 夫妻團聚第734章 命運與共第815章 大勢已去第604章 王師平叛第171章 朋友之義第529章 仗義屠狗第367章 死城活人第738章 晉爵成王第492章 圈地之請第445章 爵晉郡王第510章 疾馳赴京第390章 上疏免賦第254章 破碎的家第149章 交談試探第815章 大勢已去第152章 天作之合第196章 經略副使第657章 鎩羽而歸第203章 初識名將第595章 末路忠臣第70章 閒漢小乙第54章 初識同僚第718章 叔侄衝突